【由語言學看「晶晶體」的 6 種形成原因】為什麼那些台北美國學校的學生那樣點餐?有些東西用台語說就是比較爽?party 的中文講成「派對」(你真的用?) ?
因為從小在天母長大的關係,家裡附近剛好就是台北美國學校 (TAS),當時還常常碰到美國人。步行到家裡後面有一家漢堡店叫「茉莉漢堡」、還有一家常常有很多美國人光顧的「吃吃看」甜品店。
改裝、搬家前的茉莉漢堡店,長得有點像美國、或日本的食堂,每個人拿個一個盤子,跟廚師直接點要怎樣的餐點。小時候每次去的時候,都會聽到 TAS 的學生,這樣點著餐:
「老闆 Can I have a cheeseburger? Ummm 那個洋蔥少一點 , like, 非常少, 謝謝。」
「Ummmm 我想要一個 chocolate 的奶昔。Thanks.」
(所以訓練了我長大後眼球挺靈活的,隨時可以翻轉)
長大學了語言學,才知道那樣的行為叫 code-switching。但在你 hasten to 說那是 pretentious (假掰) 之前 (這樣講話討厭齁) ,先讓我娓娓道來 code-switching 的 multi-functionality (多功能性)。
在這先提供給大家簡單的定義:Code-switching refers to the use of more than one language in the course of a conversation (Gass & Selinker, 2004).
Code-switching 這樣的概念,最早在 1935 年由學者 Bloomfield 所觀察並定義,後來隨著 bilinguals、polyglots (講多國語言者) 的數量的增加,日以吸引眾多的語言學家加以研究,並歸納出 code-switching 的眾多特色和功能。
每個人混雜語言的原因不同、目的也可能不同。下面介紹幾個時機:
1️⃣+2️⃣ 有時去 code-switch 是因為那個概念只有在該文化當中存在或較容易表達)、有時則在刻意展現特定身份 (identity)。
例如,在日本留學會講一些日語的美國人,可能跟同在日本留學的美國朋友講「加油」時,轉成日文「頑張って!」「ガンバ!」「頑張れ」。除了因為該日文在
日本人生活中出現的「高頻度之外」(frequency),也可能跟想要表現彼此都是 「會講日文的美國人」的身份有關係。 (identity construction)。
另外,像我自己的日本朋友,也會用濃濃的日文腔,很認真地說「魯肉飯食べたいね!」(好想吃魯肉飯),因為那不是日本有的食物(因此沒有該詞彙,硬翻無其必要性)。
而台灣人在講中文時,有時跑出的「台語」,也很多時候是這個狀況。
3️⃣ 有時 code-switch 會因為社會背景、情境下而出現 (social context)。
例如,語言學家很喜歡研究「移民」的 code-switching 現象。例如,美國加州早期就有不少台灣或中國搬過去的移民,在當地奮鬥後成立家庭。其後代常常雖然小時候在
家裡偶爾會聽到中文(因為第一代母語還是中文),但因為環境中以及在學校受教育時使用的語言是「英文」,所以這些二代和父母講話時可能不時會中英交雜。
這就是受到社會情境下所影響的 code-switching 現象。
(這樣的研究在美國很常做的是英文跟西班牙文的 code-switching、在加拿大魁北克則是英文和法文的 code-switching)。
4️⃣ 而在語言教室當中常常出現的 code-switching 則可能是因為其中的某一個語言的 level of proficiency 不足的原因,以 "communication strategy" (溝通策略) 的方式出現。
例如,學生可能會說 "I don't usually use....行動支付 because..." "I didn't enjoy it because it tasted too 澀. "
(這跟第1種不一樣喔,因為行動支付和澀都是英文中可以輕易表達的概念)。
5️⃣ code-switching 也很常在 stand-up comedy (脫口秀) 當中出現,主要目的是用來藉由製造不協調 (incongruity)、衝突,來製造幽默。
“Code-mixing assists in the built-up of the incongruity that produces humorous effects." (Mutheu, 2015)
6️⃣ 因為每個語言在不同的環境、社會情境下,都難免會有一些人民所給它的不同的形象、價值。有些人會以 code-switching 的方式來製造 superiority (優越感) 、authority
(權威性)。
這篇文章就先分享 6 種 code-switching 的功能給大家。因為畢竟不是社會語言學的論文,文章就不寫更長了。
因為韓國瑜的演講,晶晶體再度受到討論。這篇文章
希望能有協助到大家更了解晶晶體背後的形成原因。至於每個人在 code-switch 的背後原因是什麼,這就留給大家去想像、猜測、分析了!
Photo credit: 自由時報
hasten中文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由語言學看「晶晶體」的 6 種形成原因】為什麼那些台北美國學校的學生那樣點餐?有些東西用台語說就是比較爽?party 的中文講成「派對」(你真的用?) ?
因為從小在天母長大的關係,家裡附近剛好就是台北美國學校 (TAS),當時還常常碰到美國人。步行到家裡後面有一家漢堡店叫「茉莉漢堡」、還有一家常常有很多美國人光顧的「吃吃看」甜品店。
改裝、搬家前的茉莉漢堡店,長得有點像美國、或日本的食堂,每個人拿個一個盤子,跟廚師直接點要怎樣的餐點。小時候每次去的時候,都會聽到 TAS 的學生,這樣點著餐:
「老闆 Can I have a cheeseburger? Ummm 那個洋蔥少一點 , like, 非常少, 謝謝。」
「Ummmm 我想要一個 chocolate 的奶昔。Thanks.」
(所以訓練了我長大後眼球挺靈活的,隨時可以翻轉)
長大學了語言學,才知道那樣的行為叫 code-switching。但在你 hasten to 說那是 pretentious (假掰) 之前 (這樣講話討厭齁) ,先讓我娓娓道來 code-switching 的 multi-functionality (多功能性)。
在這先提供給大家簡單的定義:Code-switching refers to the use of more than one language in the course of a conversation (Gass & Selinker, 2004).
Code-switching 這樣的概念,最早在 1935 年由學者 Bloomfield 所觀察並定義,後來隨著 bilinguals、polyglots (講多國語言者) 的數量的增加,日以吸引眾多的語言學家加以研究,並歸納出 code-switching 的眾多特色和功能。
每個人混雜語言的原因不同、目的也可能不同。下面介紹幾個時機:
1️⃣+2️⃣ 有時去 code-switch 是因為那個概念只有在該文化當中存在或較容易表達)、有時則在刻意展現特定身份 (identity)。
例如,在日本留學會講一些日語的美國人,可能跟同在日本留學的美國朋友講「加油」時,轉成日文「頑張って!」「ガンバ!」「頑張れ」。除了因為該日文在
日本人生活中出現的「高頻度之外」(frequency),也可能跟想要表現彼此都是 「會講日文的美國人」的身份有關係。 (identity construction)。
另外,像我自己的日本朋友,也會用濃濃的日文腔,很認真地說「魯肉飯食べたいね!」(好想吃魯肉飯),因為那不是日本有的食物(因此沒有該詞彙,硬翻無其必要性)。
而台灣人在講中文時,有時跑出的「台語」,也很多時候是這個狀況。
3️⃣ 有時 code-switch 會因為社會背景、情境下而出現 (social context)。
例如,語言學家很喜歡研究「移民」的 code-switching 現象。例如,美國加州早期就有不少台灣或中國搬過去的移民,在當地奮鬥後成立家庭。其後代常常雖然小時候在
家裡偶爾會聽到中文(因為第一代母語還是中文),但因為環境中以及在學校受教育時使用的語言是「英文」,所以這些二代和父母講話時可能不時會中英交雜。
這就是受到社會情境下所影響的 code-switching 現象。
(這樣的研究在美國很常做的是英文跟西班牙文的 code-switching、在加拿大魁北克則是英文和法文的 code-switching)。
4️⃣ 而在語言教室當中常常出現的 code-switching 則可能是因為其中的某一個語言的 level of proficiency 不足的原因,以 "communication strategy" (溝通策略) 的方式出現。
例如,學生可能會說 "I don't usually use....行動支付 because..." "I didn't enjoy it because it tasted too 澀. "
(這跟第1種不一樣喔,因為行動支付和澀都是英文中可以輕易表達的概念)。
5️⃣ code-switching 也很常在 stand-up comedy (脫口秀) 當中出現,主要目的是用來藉由製造不協調 (incongruity)、衝突,來製造幽默。
“Code-mixing assists in the built-up of the incongruity that produces humorous effects." (Mutheu, 2015)
6️⃣ 因為每個語言在不同的環境、社會情境下,都難免會有一些人民所給它的不同的形象、價值。有些人會以 code-switching 的方式來製造 superiority (優越感) 、authority
(權威性)。
這篇文章就先分享 6 種 code-switching 的功能給大家。因為畢竟不是社會語言學的論文,文章就不寫更長了。
因為韓國瑜的演講,晶晶體再度受到討論。這篇文章
希望能有協助到大家更了解晶晶體背後的形成原因。至於每個人在 code-switch 的背後原因是什麼,這就留給大家去想像、猜測、分析了!
Photo credit: 自由時報
hasten中文 在 喬的英文筆記 Joe's English Learning Not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提升自我寫作能力篇- 用字(字彙與片語)精進>
喬熱愛英文寫作,本篇分享根據自身經驗認為英文寫作主要分為:「邏輯」、「用字(字彙與片語)」、「文法與句型」、「內容(論點與例證)」等四個面向,同學可根據這四項去提升自我作文能力。喬近日在進行用字(字彙與片語)層面的提升用字程度,本篇主要琢磨於此:
【用字(字彙與片語)】
試想現在有一個句子為
「她努力改善產品的品質。因為這樣她讓這產品更有效益」
▲”She worked har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This way she made it more profitable.”
雖然意思齊全,但可以再運用更高階的字彙以及句型改寫為:
▲”Sparing no efforts to ameliorat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she made the product more profitable.” (分詞構句[兩句整合為一句] + 用字提升)
△解說:喬認為在任何語言中都有此現象,中文中說「她很快樂」可換成「她快樂似神仙」(當然中文口語中不太可能這樣說啦)。同樣地,英文寫作亦如是,口語與寫作本來就無法混為一談(英文口語中可以說 I feel fucking good! 寫作中可能就要改寫To my delight, I feel awesome!),在英文口說中我們可能傾向把get這個字代替obtain/ acquire/ understand,但是在英文寫作中可以把字彙用得越明確是越好的,寫作中應該要避免使用get這種相對模糊的字彙,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good/ bad,我們要說到底是對哪個面向正面(positive/ beneficial/ important)亦或是負面(negative/ devastating/ detrimental/ harmful)。
喬曾在寫作分享中提及「改變寫作習慣( goo.gl/CdOO0B )」的分享,並不是主張完全捨棄初階的字彙,而是知道同一意思的字有幾種寫法(e.g. 『開始』- start, begin – initiate – inaugurate)。除此之外每個字彙的用法都必然理解完全,甚至把英英解釋理解一番(喬常用字典: dictionary.com | dictionary.cambridge.org ),可以精通每個字彙就可以逐步提升自我的寫作能力。
當然字彙的精進建立於寫文章的邏輯、內容、文法與句型皆已完善,關於其他三者,喬往後會陸續分享給同學們的!請各位一起努力精進寫作能力。
(*倘若連基本寫基本句型都有問題,喬還是建議先用基本字彙開始闡述文章之論點,待寫作能力上升至一層次再追求用字的淬煉)
【用字(字彙與片語)提升之用字習慣改變範例】
◆adroit = adept (adj.) 擅長的
◆exacerbate = deteriorate (V.) 惡化
◆ameliorate = improve, enhance (V.) 改善; 改良
◆evasion = excuse (n.) 藉口
◆esoteric = abstruce, enigmatic (adj.) 奇異的
◆erudite = educated (adj.) 博學多聞的
◆affluent = abundant (adj.) 豐富的
◆jeopardy = danger (n.) 危險
*in jeopardy 危險中
◆exasperate = aggravate (V.) 激怒; 惡化
◆extraneous = irrelevant (adj.) 無關的
◆exemplify = illustrate (V.) 論證
◆exhaustive = thorough (adj.) 徹底的
◆expedient = convenient (adj.) 方便的
◆exotic = foreign (adj.) 外國的; 異國的
◆expedite = hasten (V.) 加快
◆consecutive = continuous (adj.) 連續的
◆zeal = passion (n.) 熱情
◆alleviate = relieve (V.) 減輕; 緩和
◆abstain = refrain (V.) 戒絕; 迴避
◆accessible = available (adj.)可進入或使用的
◆affirmative = positive (adj.) 積極的; 正面的
◆afflict = trouble , ail (V.) 使痛苦; 折磨
◆affliction = adversity (n.) 痛苦; 煩惱的事
◆affiliate = join (V.) 成為會員
◆concede = admit (V.) 承認
【喬之所有寫作相關文章連結頁面: goo.gl/QBhNwh 】
hasten中文 在 hasten中文, hasten是什麼意思:催促… - 查查綫上辭典 的相關結果
vt. 1.使加緊,催促。 2.促進。 vi. 趕緊,趕快。 hasten home 急忙回家。 hasten to sb.'s assis-tance 趕去救助某人。 hasten to the destination 趕到目的地去。 ... <看更多>
hasten中文 在 hasten - Yahoo奇摩字典搜尋結果 的相關結果
vi. 趕緊. vt. 催促; 加快. 牛津中文字典 ... ... <看更多>
hasten中文 在 hasten中文(繁體)翻譯:劍橋詞典 的相關結果
hasten 在英語-中文(繁體)詞典中的翻譯 ... 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poor medical treatment hastened her death. 毫無疑問,劣質的治療加速了她的死亡。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