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肥胖症】「每天接收很多感覺有用的資訊,但其實你根本就吸收不了。」
﹏﹏﹏﹏﹏﹏﹏﹏﹏
今日話題:資訊超載
﹋﹋﹋﹋﹋﹋﹋﹋﹋
「我追蹤了很多KOL,每天都看很多有用的知識、內容,但為什麼過一陣子,卻感覺什麼都沒得到?」
🔷你是不是每天一起床,就是要將手機的Line、FB、IG、Email中所有新訊息都看完,不看感覺就像是有進度沒跟上?
🔷你是不是看到有人預告新貼文、有人開直播分享,就覺得自己非看不可,不看好像錯失了什麼?
小心了,你可能患上了「資訊肥胖症」(參考自女人迷網站)
過去一個月時間我阻斷各個資訊平台中獲取資訊的管道,不看IG貼文、不跟IG直播,退訂YT頻道,目的就是為了戒除「資訊肥胖症」、避免「資訊超載」。
這一篇將會點出資訊肥胖症的症狀,並且也分享我這一個月以來盡量減少資訊來源的心得與感想!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
一、資訊肥胖症的症狀有哪些?
﹋﹋﹋﹋﹋﹋﹋﹋﹋﹋﹋﹋﹋﹋
很多人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都知道「專注」的力量。但在接收資訊上卻覺得「接收越多資訊越好」,但光是接收資訊就耗費你大半的時間跟精力了,你哪還有力氣吸收呢?
就跟遊戲開發者都知道遊戲本身就是要抓玩家眼球、讓玩家沉迷一樣,其實大多的價值內容提供者也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想辦法抓你眼球、想辦法讓你沉迷!」。
資訊肥胖症狀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如果你有以下的行為,那你應該也換上資訊肥胖症了(欠減肥!):
1️⃣ 「凡是衝第一」:看到手機有新訊息第一時間點開,看到追蹤的KOL發新貼文動態第一時間打開看,看到活動總是想跟第一波。
2️⃣ 「通知馬上點」:無法容忍有通知沒被打開,開啟並看完所有通知後會感到一陣舒暢,就跟久久打掃房間一次後的感受一樣。
3️⃣ 「這似曾相識」:總覺得很多內容、很多資訊以前都看過,但總是覺得沒辦法活用在自己身上,看到一遍就重新學一遍。
4️⃣ 「價值全都要」:看到別人推薦哪本書很好、哪個影片很有用,就覺得自己必須跟上,必須看過那本書才能做得跟對方一樣好。
5️⃣ 「輸入不輸出」:每天都吸收很多正能量、有用的資訊,但每過一陣子回顧,卻又覺得沒有獲得什麼,也沒有實質長進。
其實還有很多症狀我就不一一列舉,基本上造成資訊肥胖症的最主要症狀就是:「沒有區分資訊的重要性,什麼資訊都吸收,但每個資訊都沒有思考、沒有對應的行為或產出」。
如果你覺得你被說中了,那請繼續看下去。
﹏﹏﹏﹏﹏﹏﹏﹏﹏﹏﹏﹏﹏﹏﹏﹏﹏
二、一個月以來戒除資訊的心得與感想
﹋﹋﹋﹋﹋﹋﹋﹋﹋﹋﹋﹋﹋﹋﹋﹋﹋
經過五月初從武漢回台在隔離所的那段時間,發現生活只剩一個小房間,不再有外界的資訊干擾,腦袋也變得清晰很多✨。
而出隔離所後因為要回到學校,有很多碩士課業的進度要補,而原本就快忙死的我下了一個決定:「我要閉關!刪除IG、不看YT!」
很多人應該都有參與到這個閉關的過程,然後還看到我女朋友(自稱A小編)跟大家很熱情的抬槓(叫她自己開帳號就不開,明明很會互動哈哈!)
在閉關之前,我的資訊肥胖症已經嚴重到,我會開兩台手機只為了不要錯過 S編的風格思維圈 跟 Johntool-工具王阿璋 的直播、我會在寫程式到一半的時候手下意識的拿起手機->打開IG->看通知 等等😓。
在日常中你下意識的不當行為越多,你定期回顧時就會覺得越迷茫,因為所有事情的發展都是壞習慣使然,而不是你有目的的去執行。
這一個月我的感受就是:腦袋變清楚、世界變安靜、更多時間思考、更多感受當下🥰。
實質上的幫助:更能專注於產出內容、吸收自己需要的知識,對資訊學會說NO了。
﹏﹏﹏﹏﹏﹏﹏﹏﹏﹏﹏﹏
三、如何避免資訊肥胖症?
﹋﹋﹋﹋﹋﹋﹋﹋﹋﹋﹋﹋
以下就簡單提供四個步驟,來避免資訊超載:
1️⃣ 清點資訊來源:將你每一天獲取資訊的所有來源都清點出來,社群媒體/報章雜誌/電視電腦全部都列出來。
2️⃣ 分類資訊類型:將你的資訊分成「核心資訊」「輔助資訊」「其他資訊」,按照對「現在的你」的幫助程度去區分。
3️⃣ 擬定吸收流程:擬一個資訊吸收過程,比如「獲取資訊->思考內化->產出分享」這樣,有意識地去獲取、吸收資訊。
4️⃣ 實際戒除執行:資訊減肥就像真的減肥一樣,必須戒除跟甜食一樣讓你發胖的多餘資訊,並且實際去執行才行!
﹏﹏﹏﹏﹏﹏﹏﹏﹏﹏
四、今天你能做什麼?
﹋﹋﹋﹋﹋﹋﹋﹋﹋﹋
「你們是否也患了資訊肥胖症呢?在你身上有顯現什麼相關症狀嗎?😲」
在底下留言跟我分享你自己的資訊肥胖症症狀吧🙌🏻!
確實檢視自己、列出自己的症狀,才能進一步改善戒除哦!(就像病識感一樣)
另外如果你被這篇文說中了,那請你分享到你的限時動態給更多人看到,如果你沒被說中,那請你TAG一位你覺得他根本資訊肥胖的人吧!✨
﹏﹏﹏﹏﹏﹏﹏﹏﹏﹏﹏﹏﹏﹏
想看到我未來更多的貼文?✍️
﹋﹋﹋﹋﹋﹋﹋﹋﹋﹋﹋﹋﹋﹋
【歡迎追蹤 I'm Mr.K (Mr.K | 領先時代) 】
Mr.K 領先時代
FB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leadingmrk
IG網址:https://www.instagram.com/leadingmrk
BLOG網址:https://leadingmrk.com
-
#MrK談成長 #斜槓工程師 #工程師 #個人品牌 #自我成長
-
#資訊 #資訊超載 #資訊肥胖症
#知識 #冷知識 #知識王 #知識家 #知識就是力量 #資訊爆炸 #產出 #沉迷 #kol #改進 #改變 #改變自己 #改變的力量 #思維 #新思維 #正向思維 #成長思維
「ig刪除貼文留言對方知道嗎」的推薦目錄:
ig刪除貼文留言對方知道嗎 在 貓心—龔佑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貓心抽獎&小語]
大家還記得,我曾經推薦過《可以善良,但你要有底線不當好人》這本書嗎?現在,這本書推出了續集:《畫出善良底線:好相處,更能獨處》(https://ppt.cc/fi4n8x)
在我和出版社的行銷企劃朱妍靜爭取之下,他們願意提供三本書贈送給讀者喔!
那麼,以下就是這次的抽獎規則:
1️⃣按讚 心靈隨筆:Psydetective-貓心心粉絲專頁
2️⃣按讚熱心贊助贈書的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3️⃣把這篇貼文分享出去
4️⃣在留言處留下任何想對我說的話,並tag三位好友。留言的部分,任何話都可以喔!簡單的「加油」兩個字也行~~~
我會在7/30晚上10點整截止後,並抽出三位幸運的讀者喔!
請記得,四個步驟我都會檢查喔~
-----------------------------------------------------------------------------
是我的前女友,讓我學到了「恨」,也是生命中必要的一件事情。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為了要攻擊她,但我確實恨她。以前,我從來沒有恨過一個人,但是她這次帶給我的打擊,讓我非常的痛,唯有跟她完全切割乾淨,把所有個人臉書、ig、粉專上和他有關的東西,全部通通刪除,把所有她給過我的東西全部退還給她,才能讓我好過一些。
在《畫出善良底線:好相處,更能獨處》書中,作者再次提到:「討厭別人,有什麼關係?」以前的我,不敢討厭別人,所以往往都責怪自己;當其他人對自己生氣、惡意攻擊,總是順著對方的話去想,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然後不斷挽留關係。
但作者告訴我們,我們都要有自己的底線,他透過一些例子,讓我們重新去思考僵化的社會價值觀:「今天老闆不錄用你,你要想想為什麼別人可以你不行。」、「今天你被同學討厭,你要想想為什麼別人討厭你?」到了最後,好像世界上只有一種是非對錯。
但事實上,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如此,我們可以有兩個人完全看對方不順眼、攻擊批評對方,同時有自己的立場與理由,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立場跟理由是什麼?不同的背景,本來就會有不同的看法,我絕對有權利去恨一個人,因為她侵犯到了我內心很脆弱的一塊。客觀來說,也許她沒有錯,但在主觀上,我的感受絕對是真實的,無論是痛苦也罷、恨也罷,都是真實的,也可以允許這些感覺存在。
沒有所謂的「退一步,海闊天空」,退到最後,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所以我們才要時常內省自己:「對我而言,我個人的人生哲學是什麼?」這是我一直以來很重視的一件事情。
我們可以參考別人的看法,但同時也要有自己的主觀看法。
剛好最近在清理個人臉書,為了保護自己,我決定把臉書清乾淨一些,同時把公開動態全部設定成非好友無法回話、其他人無法追蹤我。真是的,管我的私生活幹嘛呢?我的臉書不過就是個發廢文的地方,要追來追粉專就好了,這裡有很多具有啟發性的文字,比個人臉書值得看多了。
聊不對tone的、放著放久了也沒聯絡的,很多無關緊要的人,就真的只像是房間裡放了很久卻從來沒有去翻過,總以為某一天還會去看的參考書一般,也以為這些臉友留著總比砍掉好,但事實上呢?清了清才發現,根本有一堆人連怎麼認識的都不知道了呢。
我認為,只要一個人帶著真誠友善的態度,同時保有自己的底線,在遇到困難時,自然而然能夠遇見願意真誠幫助自己的人;與其不斷忙於應酬、留住所有關係,倒不如帶著「姑且聊看看,聊不來就算了,聊得來當賺到一個知己」的態度來認識陌生人,這樣輕鬆自在多了(也很適合讓焦慮依附練習放下)。
以上,是我讀了這本書的一點小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