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看週日晚上的直播嗎?
剛好浩爾提到「怎麼樣最快時間把英文學好?」是個爛問題
原因是這目標不符合SMART原則
specific 明確 measurable 可估量 attainable 可達成 relevant 高相關 time-based 具時效
正好看到 Alex 老師專業分享科學制定學習目標的方式。小口比較好消化,很棒又真切的學習觀念,適用在好多技能,跟大家分享!
【學習英文我都這樣做】對「對的問題」訂出小目標,刻意紀錄、刻意觀察、刻意比較、刻意抄寫
語言學習如同做實證研究 (empirical research) ㄧ樣,問題問對了,方向就對了。問題的收斂過程入下:
初始的問題:「背單字要用哪本書?」
➠ 「單字要怎麼背?」
➠「單字怎麼背我才用得出來?」
➠ 「單字要怎麼背我才用得出來,且用得自然、合適、符合上下文的語境的需求?」
➠「單字要怎麼背,怎麼練習,以達到使用地自然且自動化產出? (可以像 How are you? ㄧ樣不假思索地使用)」
當我們問到了最終、非常具體、確切的問題以後,我們就可以找一個model,一步步對問題去做逆向工程 (reverse engineering)。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開始對問題去思考「那我要達成這個目標,中間包含了什麼每一個我都能個別訓練的小目標呢?」以單字學習來說,可以各別訓練的其中一個小目標如下:
【小目標例子】
觀察口語英文和書寫英文的差別 (雖然不是總是有差別,但大多時候都會有)。在內容相對輕鬆的美劇當中,去觀察口語的英文,和在文章當中,去觀察書寫的英文的「用字」,對兩者進行「紀錄」、「學習」。
例如,在口語時說「不清楚」, 可能我們只會用個 not clear,但在學校裡、甚至在 TED TALK 裡,我們可能會聽到的是 ambiguous、甚至 lacking in transparency。
一般英文學到的「成名」我們可能學到的是 become famous,但在美劇裡用的 put sb on the map、或是某人 rise to fame。
在學校裡學的放棄叫 give up、quit 但口語中老外可能會突然用出 bag it 或是 pack it in。
這些都是不刻意紀錄、交叉比較的話,難以變成「產出」(output) 的用法。不要先第一步就想有沒有什麼規則和方法,能讓你第一秒分辨什麼是口語用法什麼不是(這就是在錯的時候問了對的問題)。
很多東西在我們頭腦有夠多 language data 後,都會解決。
我喜歡恆毅力這本書的作者說過的一句話:
"Even the most complex and creative of human abilities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its component skills, each of which can be practiced, practiced, and practiced."
其中所說的 component skill,就是上面的小目標。
我的新課「活用語彙力」將會圍繞在如上述的邏輯般,帶大家用前所未有的效率和方式學習單字(其實我不喜歡說 “背單字”)。相同的邏輯,我們還可以用來看文法、聽力、口說、寫作等等的學習。
至於要怎樣「刻意抄寫」,以後再跟大家聊聊!
in reverse用法 在 與芬尼學英語 Finnie's Language Art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說得太好了,學語言就是involve很多micro-skills,而這係micro skills都是可以練習的,不是說一個“背”字就可以總括的。
【學習英文我都這樣做】對「對的問題」訂出小目標,刻意紀錄、刻意觀察、刻意比較、刻意抄寫
語言學習如同做實證研究 (empirical research) ㄧ樣,問題問對了,方向就對了。問題的收斂過程入下:
初始的問題:「背單字要用哪本書?」
➠ 「單字要怎麼背?」
➠「單字怎麼背我才用得出來?」
➠ 「單字要怎麼背我才用得出來,且用得自然、合適、符合上下文的語境的需求?」
➠「單字要怎麼背,怎麼練習,以達到使用地自然且自動化產出? (可以像 How are you? ㄧ樣不假思索地使用)」
當我們問到了最終、非常具體、確切的問題以後,我們就可以找一個model,一步步對問題去做逆向工程 (reverse engineering)。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開始對問題去思考「那我要達成這個目標,中間包含了什麼每一個我都能個別訓練的小目標呢?」以單字學習來說,可以各別訓練的其中一個小目標如下:
【小目標例子】
觀察口語英文和書寫英文的差別 (雖然不是總是有差別,但大多時候都會有)。在內容相對輕鬆的美劇當中,去觀察口語的英文,和在文章當中,去觀察書寫的英文的「用字」,對兩者進行「紀錄」、「學習」。
例如,在口語時說「不清楚」, 可能我們只會用個 not clear,但在學校裡、甚至在 TED TALK 裡,我們可能會聽到的是 ambiguous、甚至 lacking in transparency。
一般英文學到的「成名」我們可能學到的是 become famous,但在美劇裡用的 put sb on the map、或是某人 rise to fame。
在學校裡學的放棄叫 give up、quit 但口語中老外可能會突然用出 bag it 或是 pack it in。
這些都是不刻意紀錄、交叉比較的話,難以變成「產出」(output) 的用法。不要先第一步就想有沒有什麼規則和方法,能讓你第一秒分辨什麼是口語用法什麼不是(這就是在錯的時候問了對的問題)。
很多東西在我們頭腦有夠多 language data 後,都會解決。
我喜歡恆毅力這本書的作者說過的一句話:
"Even the most complex and creative of human abilities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its component skills, each of which can be practiced, practiced, and practiced."
其中所說的 component skill,就是上面的小目標。
我的新課「活用語彙力」將會圍繞在如上述的邏輯般,帶大家用前所未有的效率和方式學習單字(其實我不喜歡說 “背單字”)。相同的邏輯,我們還可以用來看文法、聽力、口說、寫作等等的學習。
至於要怎樣「刻意抄寫」,以後再跟大家聊聊!
in reverse用法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學習英文我都這樣做】對「對的問題」訂出小目標,刻意紀錄、刻意觀察、刻意比較、刻意抄寫
語言學習如同做實證研究 (empirical research) ㄧ樣,問題問對了,方向就對了。問題的收斂過程入下:
初始的問題:「背單字要用哪本書?」
➠ 「單字要怎麼背?」
➠「單字怎麼背我才用得出來?」
➠ 「單字要怎麼背我才用得出來,且用得自然、合適、符合上下文的語境的需求?」
➠「單字要怎麼背,怎麼練習,以達到使用地自然且自動化產出? (可以像 How are you? ㄧ樣不假思索地使用)」
當我們問到了最終、非常具體、確切的問題以後,我們就可以找一個model,一步步對問題去做逆向工程 (reverse engineering)。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開始對問題去思考「那我要達成這個目標,中間包含了什麼每一個我都能個別訓練的小目標呢?」以單字學習來說,可以各別訓練的其中一個小目標如下:
【小目標例子】
觀察口語英文和書寫英文的差別 (雖然不是總是有差別,但大多時候都會有)。在內容相對輕鬆的美劇當中,去觀察口語的英文,和在文章當中,去觀察書寫的英文的「用字」,對兩者進行「紀錄」、「學習」。
例如,在口語時說「不清楚」, 可能我們只會用個 not clear,但在學校裡、甚至在 TED TALK 裡,我們可能會聽到的是 ambiguous、甚至 lacking in transparency。
一般英文學到的「成名」我們可能學到的是 become famous,但在美劇裡用的 put sb on the map、或是某人 rise to fame。
在學校裡學的放棄叫 give up、quit 但口語中老外可能會突然用出 bag it 或是 pack it in。
這些都是不刻意紀錄、交叉比較的話,難以變成「產出」(output) 的用法。不要先第一步就想有沒有什麼規則和方法,能讓你第一秒分辨什麼是口語用法什麼不是(這就是在錯的時候問了對的問題)。
很多東西在我們頭腦有夠多 language data 後,都會解決。
我喜歡恆毅力這本書的作者說過的一句話:
"Even the most complex and creative of human abilities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its component skills, each of which can be practiced, practiced, and practiced."
其中所說的 component skill,就是上面的小目標。
我的新課「活用語彙力」將會圍繞在如上述的邏輯般,帶大家用前所未有的效率和方式學習單字(其實我不喜歡說 “背單字”)。相同的邏輯,我們還可以用來看文法、聽力、口說、寫作等等的學習。
至於要怎樣「刻意抄寫」,以後再跟大家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