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參加了1400場視訊會議,沒有交到一個朋友」
疫情對AI行業所帶來的最大影響,是什麼?
今年最令人興奮的AI新技術、新應用,有哪些?
甚至未來10年、20年,AI發展的方向,又該何去何從?
針對這幾點,前陣子做了個有點意思的 MEET2021 年度對話,也在這裡分享,原文來自「量子位」微信公眾號:
……
站在2020年,如此不平凡一年的歲末,AI業界有太多諸如上述的問題急需回答。
要點
• 疫情帶來最大的影響,就是加快了資料化,加速了線上化和AI化。
• 疫情是巨大的災難,同時也極大推動了AI的進一步落地,這一年可能相當於三年的進程。
• 最讓人振奮的黑科技,是AlphaFold和GPT-3,後者對行業更具有潛在的顛覆力量。
• AI給社會帶來最大的價值,肯定不是黑科技。
• 擁抱AI是大家最大的機會,而且越早擁抱AI,就會擁有更大的競爭力。
• 大陸的新基建會進一步推動AI新經濟,這會是一個新的時代,一次新的文藝復興。
• AI從業者們需要記得: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疫情加速AI化,一年相當於三年
李根:再次感謝開復老師來幫我們總結這一年,與往年相比,今年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李開復:今年的工作節奏改變了,我一共參加了1400次線上會議,非常有效率,進行了特別多的開會和演講。但是1400次這樣的會議,沒有讓我交到一個朋友。所以我覺得線上會議雖然帶來了效率,但是還是要回歸面對面的本質交流。
李根:但受疫情影響的這個過程,也是線上化被加速的過程?
李開復:這是疫情帶來的最大的影響——加快了資料化、線上化和AI化。AI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海量的資料,可以催化更多新的應用。
比如線上會議,我們並不見得那麼容易區分視訊會議中的那個人,是不是真人。所以有時候線上講座或者網路不穩定的時候,我們會選擇錄製,而且錄製一次,也可以用很多次。由此延伸,以後線上上,比如你做推銷,做客服,甚至做電視節目,其實都是可以用虛擬人來替代的。我們現在還無法造出一個讓你分不出來的3D虛擬人,但是在視頻裡完全可以。DeepFake不是一個向善的應用,但是把它的技術應用在建設性、有益的方向,我覺得可以帶來特別多的應用。而且有了資料,各行各業就可以評估哪些工作或者流程,可以進一步數位化。數位化以後,重複性的工作就可以被AI取代了。
此外,除了社交距離縮短,可以發現機器人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比如,我們去餐館時,會有機器人送餐到客人那裡。很多機器人產品遍佈很廣,無論是倉庫、工廠,甚至我住的公寓裡面,每次最後配送都是機器人了。在美國情況也很相近。美國以前也沒有支付寶,也沒有美團,現在都開始有了。所以總結起來,我覺得新冠疫情是巨大的災難,但與此同時,也極大推動了AI的進一步落地,帶來數位化、IT化,帶來AI化,可能這一年相當於過去的三年。
▎AI最大的經濟價值並非“黑科技”
李根:今年依然有令人興奮的技術進展?
李開復:今年最讓人振奮的技術是DeepMind的AlphaFold,還有OpenAI的GPT-3。其中,我認為可能對行業更有潛在顛覆力量的是GPT-3。不見得說是用它生成小說什麼的,而是用特別大的海量、自然語言資料,訓練一個預訓練模型,這個模型是可以應用到很多新領域,比如說寫詩、做對話,或者是寫小說等等。而且這個新技術一推出,其他公司很快就採用了,比如說搜尋引擎,因為這個技術已經能提高了好幾點的精確度;此外,OCR在提升,客服也在提升,微軟小冰也在繼續提升對話精確度。
所以我覺得這種預訓練語言模型,它可能帶來的就是一次性訓練一個巨大的模型,然後快速產生AI應用。當然,也存在很多的問題:
• 它做一個模型要花1200萬美金,一般的創業公司該怎麼辦?教授學者該怎麼辦?
• 此外,訓練一個模型就要燒掉好多能量,這對於我們節能的未來又怎麼辦?
• 還有,巨頭會不會產生壟斷,只有巨頭公司等才能做這麼巨大的模型。
當然,GPT-3本身還沒有驗證足夠多的商業價值,但毋庸置疑這是一個最大的科技創新。不過我想強調的是,AI給社會帶來最大的價值,或者帶來最大的經濟價值,肯定不是這種黑科技。黑科技會有很多,我們也在繼續投機器人等項目。但是,我覺得今天AI的技術已步入成熟,可以被傳統公司擁抱。比如剛成為AI獨角獸的創新奇智,就可以看到AI給傳統行業,無論是製造、健康、醫療、零售、金融、保險、物流等等,都可以帶來立竿見影的巨大效果。所以今天我在這裡呼籲一下,擁抱AI是大家最大的機會,而且越早擁抱AI,就會擁有更大的競爭力;越晚擁抱AI,生存的空間可能會被進一步壓縮。
李根:怎麼樣才能大家擁抱AI?
李開復:還是要有資料,說了這麼多打雞血的話,但是務實的來說,是不是今年傳統公司擁抱AI就會帶來價值?大部分是不會的。
因為AI是要吃資料的,所以就要求公司擁有海量的、結構化的、有標注的,達成商業目標的脫敏精確資料,而且最好是只有你有,別人沒有的,那你的機會就來了。
什麼樣的公司有呢?比如說銀行、保險公司天然就有,金融領域的資料必須要符合要求。而有些領域就會難一點,比如說做工業製造等等,需要先把你的工業製造替換成機械臂、替換成無人叉車,可能要放很多的感測器,才能瞭解機器出了什麼問題。所以對有些公司是很容易的,但一些公司卻是很難的。如果今天你有資料,趕快想怎麼去應用;如果你沒有資料,快想想怎麼把資料累積出來。
新基建推動AI新經濟
李根:剛才都在談這一年,而新基建被認為會奠定下一個十年的發展?
李開復:我們回顧中國人工智慧奇跡般地崛起之路,可以發現其中的創業者、移動互聯網、資料,還有大陸優秀高校培養的高科技人才,這些是最重要的。但其實,還有非常英明的政策。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在很多國家都有討論,例如美國,奧巴馬政府當時大力支持了一個新能源的公司結果沒有做成,受到了很多的垢病。
而中國就有很鮮明的對比,大陸的科技政策整體來說應該是讓民間、業界做他們擅長的事情,用市場經濟來競爭,而政府幫助他們做民間做不了的事情。比如說我們AI的崛起,很大的程度是因為各地有政府引導基金支持,這樣可以選擇性的去做LP,幫助早期的AI產業能夠創立起來。
另外,“新基建”政策的落實也是非常大的利好。新基建除了5G和大資料中心,還有IoT、人工智慧、智慧城市等多方面的落實,利好的政策會進一步的拉動中國經濟進一步地往數位化、智慧化方向轉型升級。所以,當政府把上述的事情做成並且形成一個平臺,讓創業公司以及大公司能用到,我覺得這就是非常明智的。
當然,新基建裡AI涵蓋的範圍有多大,一些新技術是否有機會納入?可能值得進一步探討。比如類似GPT-3等需要大量資源去做訓練,才能進一步推動起來的潛力新技術等。我們發現AI的訓練越來越貴了,已經不是一個教授團隊和創業公司可以承受的。對於這樣存在類似潛在爆發性成長的技術,是否能有機會能從更高的維度推動,值得期待。
李根:您最近也旗幟鮮明提出了“AI新經濟”,所以是時候用這個新概念來定義這個時代了嗎?
李開復:對,雖然很正面的描述,但是時候了,我最近在《紐約時報》寫了一篇專欄文章,裡面談到的就是說剛才講的疫情促進了資料化、IT化、AI化。疫情推動了各行業的數據化,其實一個隱憂就是“工作被資料化”了,可以被外包或者AI取代。當我們有這麼多機器人的時候,它也會取代很多藍領的工作,白領其實也是一樣的,很多後臺、BPO的工作,在做檔處理的,或者是做客服的,這些工作都會被挑戰。有些人會說我們要把技術發展的慢一點,但這些絕對不符合實際,因為沒有技術是會慢下來的。
AI新經濟一方面我們要擁抱這些技術進步,讓它儘快觸達每一個角落。但同時,它所帶來失業的問題,我們需要有一些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所以我的文章主要談的就是,怎麼樣能夠快速地讓社會認知,繁複的、無技巧的重複性的工作將會消失,然後如何重新訓練這一批人,幫助他們快找到新的方向,去做更有價值也更擅長的事情。與此同時,大家就能花寶貴的時間在我們更有價值、更熱愛的事情,比如藝術、公益等創意和決策類的工作,或者是多和親友相處,結交認識新朋友等等。
這將發揮人類的光芒,我把他稱為一個新的文藝復興,讓人可以再一次找到意義——人為什麼而存在?
▎全球化依然是必然之路,中國大陸軟體將占世界半壁江山
李根:上一次文藝復興伴隨著第一次全球化開端,但這幾年全球化進程似乎受阻?中國創業者想做80億人的生意,但事實證明很難。
李開復:全球化是必然之路,很多“美國至上”的人說中國是沒有創新的,只有中國人用中國的軟體,但是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知道,中國大陸過去10年發生了巨大了改變,這句話在今天是完全錯誤。因為中國的創新從TikTok到華為,到小米,到美團,還有很多創新的公司,包括我們AI四小龍,這些都是美國沒有的。所以我們應該非常的自豪,今天中國的創新至少在IT、AI的領域是有機會彎道超車的。有一些地方美國更強,技術更深,但是我們的商業化做得更快。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自然也必然會走向全球。
我們怎麼樣走向全球呢?這裡我還要比較務實的說一下,其實很多國家的使用習慣和語言文化是有巨大差別的。如果今天要把中國所有好的產品都推到歐美,這其實不現實,因為歐美的使用習慣已經固化了。他們用的那一套無論是To C還是To B都很難去改變,但是我覺得其他的國家和地區,例如從東南亞到“一帶一路”所有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了中東、非洲、南美等,這些國家的用戶其實更像我們的年輕用戶。而且,他們使用美國產品的習慣還沒有固化,與此同時,美國公司不太重視這些市場,但是這些國家的經濟,我們認為未來都會起來的。
所以你剛剛說的“走向80億”,我覺得不現實,但是走向60億是可以的,應該是世界GDP的1/4,人口的3/4。我們的創業者是願意走出去的,所以我覺得出海會變得非常重要。我們的軟體出口、技術出口,人工智慧出口,這些一定會發生。在我寫的《AI·新世界》出版的時候我就說過,在10年之內,中國將占世界軟體的半壁江山。當時很多人也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樂觀的預測,但是現在看來我們正在往這個方向去做,而且當時還沒有看到TikTok這樣的產品。但是我們要謹慎,不是說歐美這些國家還是相當牛,而是TikTok在歐美的成功,不是那麼容易複製的。
“+AI”會在各個行業開花結果
李根:剛才開復老師談到現在技術創業越來越難,您還會投技術公司嗎?
李開復:當然投技術公司,我剛剛講的每一句話,都是我們投資的策略,我講了那麼多對機器人看好,我講了對大語言模型特別看好,還會投的。只是說我們不能夠期待像過去出來那麼多,創新工場在過去的4年,我們的AI領域一共出了7家AI獨角獸;未來4年的小目標,先定個3家AI獨角獸公司吧。
李根:但AI深入傳統行業已是趨勢?最近創新工場還投了“農業”領域的公司,這是以前很難看到的。
李開復:你指的是極飛科技吧?但極飛不能按農業來定義,極飛科技的產品是很高科技的無人機和自動駕駛,場景是把農業工業化。
工業製造和農業生產大有不同,比如你想做智慧製造,用AI來做機器人,或者做一個iPhone,做衣服,做鞋子,場景不同要求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農業播種或者施肥等場景較容易標準化。比如棉花田、稻田等,較容易批量化大規模作業。
不但大陸是這樣,國外也是如此。目前,農業市場AI滲透率只有大約5%,我們對極飛本身不但非常認可,而且也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國際化的產品。因為農業場景比如播種子等,在全球幾乎通用,沒有太多語言的障礙。
李根:可以解決80億人的吃飯問題。
李開復:是。(笑)
李根:剛才談論的都是傳統領域“+AI”的話題,不妨讓我們更發散一些,請您談談以下幾個領域可以如何“+AI”?比如今年最受關注的“線上教育”。
李開復:線上教育中國做的是非常好,互動化很強,而且是孩子真的很喜歡。但是一些課程,尤其是小朋友的,用一些卡通人物AI或許更有效果。我們可以想像,未來會是一些可愛的卡通人物作為孩子的老師,甚至可能有一些同學是虛擬同學。有氛圍,也更高效。
這種情況下,不但你的成本更低,而且小朋友考試分數更高,也提高了學習興趣。所以“+AI”後的人機互動模式,不僅可以降本提效,還能提升孩子趣味性。
李根:這個領域聽起來對開復老師挑戰不是很大,我們出一個難的,我們說一個雞尾酒如何“+AI”?
李開復:其實雞尾酒肯定是機器調得比人好,因為雞尾酒有不同的成分,機器可以算得更准。但是,我們要考慮的是,如果去酒吧喝酒,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要有一個非常善解人意的酒保來跟你聊天。所以我覺得以後酒保跟你聊一聊就可以了,酒還是要機器來做,歸根結底,機器調酒師替代不了人之間的交流和陪伴。
▎找對象也能“+AI”,媒婆AI知道誰最適合你
李根:不知道在酒吧,能不能順便把找對象的問題,用“+AI”的方式解決了?
李開復:這可能會在下一代成真——不過不是我的下一代,我的下一代已經有對象了。你們的下一代找對象,可能會跟今天傳統的方式完全不同。就像今天美團比你更知道你想吃什麼,攜程比你更知道你想去哪裡,今日頭條更知道你想看什麼,未來你的媒婆AI一定知道誰最適合你。
每一個人這一輩子找對象,可能就是周圍認識的人裡面找,無論怎麼算都是幾萬人,最多幾十萬人。但是,以後AI可能會更瞭解你,瞭解你是什麼人,瞭解你會喜歡什麼物件,它幫你推薦的人,一定比你自己找的人,或者朋友幫你推薦的人更靠譜,更合適。也就是說,你選擇的範圍可能不是從幾萬人裡面選一個,可能是在80億人中幫你選。
當然,最後的選擇權在你手裡,今天你靠朋友幫你推薦5個對象你選一個;未來AI幫你推薦的5個對象,會來自於80億人,會更貼近於你的需求。所以你們孩子的未來,一定會更幸福!
▎AI從業者也得有“希波克拉底誓言”
李根:謝謝開復老師,今天時間也差不多了,最後再請您站在明天給一些建議吧?比如站在20年後(2041年)思考,我們該有怎樣的責任和使命?
李開復:對於AI的工作者,我們今天都低估了AI道德帶來的一些影響。我們可能看到網上說隱私問題、公平問題,或者大公司掌握太多資料左右我們思考問題。但隨著大公司對AI資料的掌控,其實這些問題越滾動越嚴重,我們去怎麼處理?我覺得我們一定要做AI的從業者,就像醫療的從業者有一個叫做希波克拉底誓言,作為一生我要把人的生命作為最神聖的事情,我一定要捍衛。
做AI工作者其實不是一個工程師,你要考慮到所做的每一個演算法,你的每一個貢獻都有可能造成因某一個人種或者性別帶來的不公平待遇;可能會帶來某一些人不能夠被公司雇傭;可能會造成某些人終身可能沒法往上爬;可能會造成一些醫療錯判傷害人、會造成無人駕駛撞到人。
所以每個工程師應該有一個神聖的誓言,應該認真的去用各種工具,來確保自己做出來的軟體帶給人類的是進步,而不是帶來各種的這種不好的後果。我覺得要特別認真的看待自己的責任,With great power, comes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y. 我非常認可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
其實AI的工程師、AI的從業者,你們的權力是巨大的,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責任。同時,確保以後的用戶得到的是幫助和福利,而不是被傷害。
▎One More Thing
最後的最後,還有一個小小小環節,來一次今年的快問快答。
李根:今年最成功的個人股票投資?
李開復:Zoom。
李根:今年最想推薦的一本書或者電影?
李開復:《皇后的棋局》(The Queen’s Gambit)。
李根:今年最有啟發的一次交流?
李開復:跟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作者的一對一交流。
李根:到底米其林靠譜還是黑珍珠靠譜?
李開復:中國黑珍珠靠譜,國外還是要靠米其林。
李根:為什麼從一開始就不看好馬斯克的2020年百萬RoboTaxi?
李開復:馬斯克有一句名言,我認為最貼近他的個性。他說他一切預測都會成真,只是時間上別聽他的。所以我相信他會成功,只是可能會需要5年或者10年。
iphone鮮明度在哪裡 在 唐家婕 - Jane T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穆罕默德•趙立堅是誰?—中國資訊戰模式「進化中」🦾💪🏻🦾💪🏻】
🦥公開質疑美軍帶病毒到武漢,大聲嚷嚷要「美國給一個解釋」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有個穆斯林名字穆罕默德?
🦎趙立堅的好「推友」、「蜥蜴大王」又是誰?
🦧中國新型資訊戰模式正在如何進化?
報導全文:https://pse.is/N8DEK
▍🌼 小故事:The tale of 「Muhammad Lijian Zhao」
2015年,義大利藉漢學家李麗莎(Alessandra Cappelletti)正在研究中國在穆斯林國家的公共外交政策。
她發現中國在伊朗、巴基斯坦這些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特別把維吾爾文化標榜為中國文化,試圖拉近與這些國家的距離。
推特上,一位以穆斯林姓名自稱的中國外交官,引起李麗莎的關注:他是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參贊,推特名是 「穆罕默德•趙立堅」(Muhammad Lijian Zhao)。
李麗莎說,駐巴的趙立堅用這個穆斯林名字試圖「拉近與穆斯林讀者的距離」。但讓她更讓驚訝的是:
🗣「首次看到一個中國外交官員,在一個被中國禁止的西方社交媒體平臺上如此自由地、有時挑釁性地表達觀點。」
李麗莎當時專門就趙立堅的「推特外交」寫了一篇論文。她研究推特內容後發現,趙立堅展現「高超的、有技巧性的、個人色彩豐富的」社交媒體使用技能,象徵著中國新外交型態的一種試探。
趙立堅在2017年已刪除穆罕默德這個名字。當年,中國政府加強對西部地區穆斯林的控制,禁止「具有分裂意義」、「宗教意味濃厚」的穆斯林姓名,包含「穆罕默德」。
—
⛔️ 儘管推特在中國境內被封鎖,2010年就加入推特的趙立堅是個活躍用戶。他的發推內容多是中巴的經貿文化交流、中國的投資計畫,他還時常與推友互動,且毫不保留地對各種針對中國的批評提出反擊。
趙立堅在推特上的一場「經典戰役」是在2019年,當22個國家在聯合國譴責中國打壓新疆維吾爾人,趙立堅轉貼《華盛頓郵報》2015年一篇有關美國首都華盛頓族裔分佈的報導稱,白人不會去東南區,引來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賴斯痛批他是「不學無術」、「可恥的種族主義者」。
▍👀翻翻趙立堅的推特 我們發現什麼?推友「蜥蜴大王」🦎又是誰?
2020年2月24日,這位被《環球時報》稱為自帶粉絲的「網紅」、「戰狼」外交官,加入中國外交部的發言人團隊。
24歲就加入中國外交部、現年48歲的趙立堅首次站上藍廳講堂主持新聞發佈會,誓言要「講好中國故事」。
網路上,趙立堅的「推特外交」也熱烈展開。
上任發言人一個月來,趙立堅推特粉絲快速翻倍,已超過50萬人。外交部發言人的官方帳號僅8.8萬粉絲,另一位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推特粉絲則為26.6萬人。
🕵🏻RFA分析趙立堅上任發言人後的推文發現,一個月內,趙立堅共發了485條推特,集中發文時間在北京上午7點至晚上11點,約一半的發文來自Iphone手機,另一半來自網路端。
趙立堅的發文內容,80%以上都使用英文發推,僅約5%使用中文。他的原創推文約兩成,比重不高;另外八成推文都來自轉發。
把趙立堅常轉發的推文歸成三類,第一類是中國官宣,比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官方帳號、負責中國大外宣工作的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中國日報》(China Daily)、新華社等的推文。第二類是美國對政府持批評態度的偏左翼政治人物、新聞媒體。第三類是一些吐槽美國政府的平民百姓小號。
李麗莎說,趙立堅基本上是將在巴基斯坦外派時的推特操作模式,複製到更大的中國外交部平臺。
📣「他回復訊息的速度非常快,而且讓人感到非常親密(intimate),徬佛是不需要得到任何許可似地。」李麗莎說。
「我的假設是,他當然還是要按照中國宣傳部門的指導去做,但他在社交媒體上,讓接收者感受到的是一個自由發言、個人色彩鮮明的中國外交官。這跟傳統上看到受約束、集體主義色彩濃的中國外交官非常不同。」
—
🦎 趙立堅日前連續轉發3則來自僅1000多粉絲的推特帳號、自稱「蜥蜴大王」(The Lizard King )的推文。根據「蜥蜴大王」的圖像及推文內容,推主自述是一位來自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年輕媽媽,她通常發佈一些自拍照及育兒相關的貼文。
「蜥蜴大王」被趙立堅轉貼的推文寫道:「我真的覺得新冠疫情已經在美國發生一段時間了,你們記得一月初有多少人生病嗎?記得有多少人說他們得了‘流感’?」
趙立堅以此加強散佈自己對於「病毒起源於美國」的陰謀論。
▍📣發言人趙立堅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8月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明確要求。
2014年開始,中國海外使館開始建立社交媒體臉書、推特帳號。李麗莎說,中國官方將善用西方社交媒體納入重塑中國形象的戰略之內。這幾年來,中共大外宣手法也不斷進步,「非常聰明地瞄準大外宣的不同受眾」。
在推特上,中國外交部著重在「政治性的發文」。李麗莎觀察到,「這與推特使用者屬性有關,比如趙立堅的推特追隨者,很多國際關係專家、記者」。臉書上,則傾向閱讀休閒雜類資訊,她以中駐義使館的臉書為例,常放很多中國美食、風景、成語歷史等義大利民眾「感興趣的內容」。
趙立堅最引發爭議的推文是3月12日一篇質疑「可能是美軍把疫情帶到了武漢。美國要透明❗️要公開數據❗️美國欠我們一個解釋❗️」的推文。
他提到去年10月在武漢舉行的世界軍人運動會,當時美國派遣了280多名運動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參與。截至發稿,這個話題的流覽量已經超過2億。
這則推文引發了中美之間的外交風暴,美國國務院召見駐美大使崔天凱表達抗議,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在記者會上表達不滿。但趙立堅並沒有因此降低炒作「陰謀論」的聲量,他22日持續發推質疑「美國的零號病人在哪裡?」。
推特公司回復自由亞洲電臺,趙立堅的推文「目前並未違反推特公司的規則」。
▍🦠🇨🇳中國新數位外交與資訊戰合流?
透過傳播虛假資訊以發動資訊戰並不是中共的新策略。2019年,中共曾針對香港反送中運動及臺灣大選做過幾次明顯的資訊戰攻擊。臺北大學犯研所助理教授沈伯洋日前接受本台專訪時曾提到,常見的中共資訊戰目的是要造成民主世界的「內部混亂」。
長期研究中國資訊戰的加州智庫未來學院(Institute for the Future)的數位智慧實驗室主任莫楠(Nick Monaco)發現,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特別是當中國疫情漸緩,西方世界開始爆發時,中國的資訊戰加入了官方的角色,進入一個他形容為「前所未見」的中共新型資訊戰模式。
「這是很多層次的(散播陰謀論),有官方帶頭、也有小粉紅,他們發推文、引用文章,然後透過官方媒體如《中國日報》、《人民日報》再擴大宣傳,我們看到一個更大規模、更有層次、有戰略性的傳播虛假資訊的運動(disinfomation campaign)。」
以病毒起源陰謀論為例。最早由《人民日報》先引述一位保羅博士(Dr. Paul Cottrell)在社交媒體上的話說,美國疾控中心隱瞞疫情。保羅博士已被網友起底只是一位線上醫學課程的學生,從未有任何美國媒體引述他的發言。但這個陰謀論訊息很快地被小粉紅或五毛有系統地散播;直到三月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及一些駐外使館再加入助長這個陰謀論的行列。
📣「健康、政治是兩個線上資訊戰最容易發生的領域,當這兩個領域重迭,正是製造一個完美資訊戰風暴的好機會。」莫楠說。
臺灣民主實驗室執行長吳明軒皆受本台採訪時則提出另一個警告。他說,開放民主社會的一個自我調節機制是公開平臺的糾錯。但目前看來,中共正在玩弄這個弱點。趙立堅及華春瑩在推特上大量屏蔽異見人士、記者、及美國議員。
「中國一邊創造輿論、控制媒體,一邊審核掉所有反對他的意見。」吳明軒說。
長期研究趙立堅推特外交的李麗莎則評論,趙立堅是中國外交部一個「獨一無二的角色」。
🦠「現在由他來主打病毒起源陰謀論,我不認為僅是個巧合。」
報導全文:https://pse.is/N8DEK
#陰謀論 #信息戰 #趙立堅 #中國資訊戰
iphone鮮明度在哪裡 在 iPhone 13 Pro 相機深度體驗與比對|小改變也可以很有感! 的推薦與評價
超廣角為f/2.4 光圈120 度視角等效13mm,與13 Pro 的差異自然是在光圈大小了;最後望遠鏡頭僅得2x 光學變焦等效52mm,不過3x 跟2x 之間的焦距,在構圖上、 ... ... <看更多>
iphone鮮明度在哪裡 在 iPhone調色超簡單!IG、FB讚爆超人氣色調!收藏起來!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教大家五款好用人氣風格設定,使用 iPhone 內建相簿簡單就能完成!色調數據、歡迎取用、分享,謝謝大家!1、復古電影色調(濾鏡:鮮豔 ... ... <看更多>
iphone鮮明度在哪裡 在 iPhone內建調色一秒P成冷白皮- 女孩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色調調20左右這一步很重要.ᐟ.ᐟ.ᐟ.ᐟ 可以讓照片看起來不會假白能夠顯出皮膚需要的紅潤感第四步. imgur. 自然飽和度調20左右這樣就完成是不是很簡單呀¨̮♪ ⸜(*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