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吃的閱讀 -- 3之1》
在一個預備年貨和年夜飯的時節中,來閱讀關於吃的一些書籍。第一本就是關於我們熟悉的生鮮超市,以及它的黑暗秘密。
"Food is the business of eating,grocery we'll see, that's completely different," it's the business of desire"
"食物,是關於餐飲業的話題,而生鮮食品,我們會發現是完全不同的,他是一個關於欲望的生意”
我閱讀這本書的速度比以往都慢,一方面因為作者很細膩的描寫每一個採訪的對話,讓人感覺置身其中。另一方面,是因為生鮮零售業是這麼一個生活中理所當然的存在,當作者深入剖析到其中每一環的時候,包括採購選貨,物流運輸,生鮮維運,以及進口食品來源等等,其中的種種黑暗面都會讓讀者深刻反思,以“競爭”為名的剝削,要物美價廉然後講求時效方便,這一切的代價是誰來償付的呢?
書本一開始用簡短的篇幅述說美式賣場超市的出現,如何引發許多新發明 (運輸用的紙盒,食品品牌,超市推車,零售業動線規劃,等等。在大者恆大的競爭態勢當中,我很喜歡作者用 “Trader Joe's" 這個例子。這家生鮮零售店在美國以外比較沒有名,但它可是全美所有零售業者中單位平方英尺獲利最高的公司之一,僅次於Apple Store 和 Tiffany 蒂凡妮珠寶店。他刻意語大公司競爭策略避開,完全是從如何創造最高面積價值的方式來選擇銷售的品項。創辦人想像他所面對的消費者,跟以往不同,是一群受過“被過度教育” (他強調但是不見得“過度聰明”的年輕人),他們不再只是尋找最低價格二是要透過購買來表達他們的價值理念(有那麼一絲理想主義文青的概念)。他在早期如何透過紅酒的策略有著不錯的獲利成績。再來就是與產地直接推出掛名品牌的特殊產品。然後,也在無法與大公司價格競爭之於創造出一些特別的品項(例如因為花生醬價格無法競爭就自行開發了杏仁醬。後來反而成為他們的暢銷獨門產品)
裡面也有一段講到自動化帶來的巨大便利性,以及看不見的代價。作者回到汽車業最開始美國車廠,如何用更大的腹地並垂直整合原物料,來製造便宜的汽車說起。日本汽車廠因為沒有這些先天的條件而感到岌岌可危。當年TOYOTA的一名工程師到美國超市大賣場之後,被那樣的場景震懾了,也同樣激發期所謂JIT (即時製造)流程的靈感),反而讓日系車廠因著效率,而成為世界汽車製造業後來最有競爭力的一群。美國人看到了這樣的做法當然也爭相模仿。可是如果把這一套思考方式帶到人力密集的產業之中,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人不能像零件或是原物料那樣隨傳隨到,人必須有一定程度的工作保障才能夠養家活口。書中講到了許多美國大型零售商的勞資糾紛,看到許多人好像再怎麼努力,都無法離貧窮或是負債太遠,真的能夠體會近年來美國內部因加劇的貧富不均所引發的怒吼,真的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這本書另外很特別的一點,是作者花5年的時間為了真實了解大型零售超市生態圈的各個層面,他親身參與在第一線的工作。包括花數月的時間與貨車司機朝夕相處,參與運送的過程 (然後在那個漫漫的長途運送過程中聽司機的故事)。他成為美國大型知名生鮮超市的實習倉儲員工,與那些無法負擔學生貸款,充滿期待加入這個行業的人一起走一段路。還有每年無數多新食品發明的創業者,他與其中一位保持數年的聯絡,看見她散盡存款,挨家挨戶的推銷產品(“會改變你人生的一款沾醬!”),卻依然保持120分的熱情持續往前,直到逐漸嶄露頭角。還有前往泰國魚村,認識從人口販賣奴隸漁業制度黑暗中,逃出來的人的現身說法。
很多書中提出的觀點一時無法消化,也不太能想到身為一個消費者立即能夠做些什麼。但觀察著在台灣身邊的這些傳統市場不斷轉型進步,以及一些與小農合作的新創企業,覺得“有社會責任地消費”的意識越來越普及時,也會有越來越多人思考要如何改變,真正透過我們的消費行為傳達心中的價值。相信這些努力,在一些消費者的支持下,在5年,10年,20年的期間,應該可以創造出一個更健康平衡的食品零售樣貌。
“零售很大的成份是在反映著整個社會, 關於人們在思考什麼,想要什麼,以及尋找什麼。根本的來說人類總是在尋找意義,而我們把消費當成一個重要的表達方式”
"Retail is a giant reflection of society, what people are thinking and wanting and looking for. Fundamentally I think we are meaning seeking species, and I think we place a lot of meaning in consumption"
全文與相關圖片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the-secret-life-of-groceries-生鮮超市的黑暗秘密/
#TheSecretLifeofGroceries #Supermarket #BenjaminLorr
jit例子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隊小朋友爬山,一開始「一二、一二」腳步整齊地爬,隊伍中一個小胖子,慢慢地腳步放緩,和前面的人距離越來越遠。而他身後的,間距也越拉越大。老師看不下去,走到小胖身旁,鼓勵他前進,小胖勉力追上,但他身後的間距,還是很大,花了很長時間,才追回出發時的步伐。這是商學院必讀,The Goal,裡的故事,講生產線的延遲,一旦失去平衡,延遲的效應,不是線性的一對一,而會有嚴重的漣漪迴圈放大效應。豊田式的Just In Time (JIT),有很強大的生產效能,但這是很高難度的管理,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要確定小胖子不會落隊,數十年如一日。但現在這高難度的JIT,會是冠狀病毒攻打全球經濟的罩門。
如果今天冠狀病毒,一夜之間消失在地球表面,全球經濟立刻會由負轉正,所謂的「報復性消費」配合寬鬆貨幣政策,甚至還會把景氣推超過瘟疫發生前的榮景。但病毒不可能一夜之間消失,現在反而散播到更多的國家。原先中國停工造成全球供應鏈的開始斷鏈,現在擴散到南韓和義大利兩大工業國家,因為這兩個國家生產的,除了終端消費貨品外,還有更多的中間原物料,如記憶晶片及塑膠射出原料,兩國停工,更加大斷鏈問題。因為這個斷鏈,前面小胖子的例子,就會在日後復甦出現。病毒如果樂觀在一個月後消失,全球生產,並沒有辦法立即全面復工。一台汽車,需要成千上萬個料件,只要上游一家供應接不上,偌大的汽車廠就要停工。這個擔憂,就是為什麼這周的股市修正,來得這麼急,又這麼猛。我們很可能已經進入景氣衰退,而無法立即脫困。
這種生產面的衝擊,不是貨幣政策可以對付的,這是總體經濟學的重要結論。政府灑了錢,給企業調頭寸,給消費者信心,但缺工就是缺工,沒有人敢上班,就沒有生產。四處橫流的貨幣,沒有提高產量,徒然追逐過少的貨品,沒有報復性的消費,只有爆炸性的通膨。
要真正解決這個瘟疫造成的衰退,還是要靠消滅病毒。沒有消滅病毒,就不敢消費,就不敢上工,就是這麼簡單。所以說,共產黨趕復工,是錯誤的決定。鐘南山的走夜路吹口哨,是沒有用的,信心的恢復,靠的不是造假的數字,靠的不是權威,而是貨真價實地阻卻傳播途徑,更要靠一個人民信賴的政府,而共產黨兩者皆無。
jit例子 在 BenSir同你學教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排搞咗個投票,幾乎八成嘅網友都聽過用過「生嚿叉燒好過生你」。不過,畀人鬧咗咁多年,你又知唔知佢係咩意思呢?
是咁的,你辛辛苦苦,棉乾絮濕咁養大個B,心諗:「希望阿仔將來醒醒目目,聽教聽話。」殊不知......佢大個咗之後,不但唔係聰明伶俐,曉閃曉避;仲要成日口水多過三哥,一言九「頂」。你當堂紥紥跳,jit都唔笑,心諗:「生嚿叉燒起碼都有得食吖!生著你個衰仔?唉!」於是,「生嚿叉燒好過生你」就應運而生。
不過鬧還鬧,試問有邊個阿媽唔錫自己個仔?但如果一時火遮眼,衝口而出咁又點算好呢?我唔直接答你,我用例子答你: 每個細路都係父母精卵嘅心血結晶,就好似啲大師級叉燒一樣……
你仔女經歷過十月懷胎;佢嚿叉燒承受過千錘百鍊。你仔女會畀各大學府千挑萬選;佢嚿脢頭都畀唔同部門精挑細選。總括而言,做叉燒做到佢咁,都可算係人中龍豬中鳳。 所以,既然唔鬧都鬧咗,不如就帶你嘅仔仔女女去美心MX,夾嚿叉燒過佢,同佢講返句:「B仔B女,你同嚿叉燒一樣咁叻。」
P.S. 你或者鬧我呢排賣少咗廣告,但鬧我一個就好喇,細路仔面皮好薄,小時傷佢心,大時佢就問候人哋娘親。多啲關心下佢,帶佢去
美心MX (Maxim's MX) 食個鐵板叉燒,之後影張母子父女靚相畀我吖,thanks
#Maxims_MX
#MXTakeEatEasy
#食舊叉燒好過生氣
#大師級叉燒
#BenSir同你學教仔
#Ben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