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音樂劇《SIX》
取材自亨利八世六任妻子的故事(一個死亡,兩個被處決,兩個離婚,一個活下來),音樂劇始於這些前任們爭相比較誰的遭遇比較慘,直到她們發現自己其實只是被視為君主的附屬品,改變歷史地讓她們團結在一起,大聲地說——「亨利,我受夠了」,接著唱出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不成為「英格蘭王后」的另一條路其實更綠意盎然。
劇裡的音樂元素也很豐富,全程只有六人擔綱唱跳,音樂劇演員的現場實力沒話說。結合英國歷史和現代潮流,劇裡傳達的女性力量將那些被遺忘在 history 的女性群像解救出來,將歷史裡下場悲慘的妻子們轉變成無所畏懼的女子團體,充滿絢麗與激情,看到最後的歷史反轉實在讓人感動。
With the simple setup and six fabulous performers, the vibrant atmosphere created by #SIX is beyond imagination.
A revisionist history about the six wives of Henry VIII taking turns to discuss who had the worst time with the King (as we know, one died, one survived, two divorced, two beheaded) .
The musical turns this tragic history into an inspiring celebration full of sincerity, unity, excitement and female power. The performers are utterly gorgeous whenever they sing together or go solo with the tight choreography and sounds.
All we see is no more sorrow or accessories to the monarchy, but a badass, sassy and fearless girl group that slays and shines their own lives.
king henry viii 在 Michelle 米雪兒奇幻樂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說到舊金山最受歡迎的牛排館
絕對不能不提的就是這家開幕於 1949 年的 House of Prime Rib!
受到許多報章雜誌以及美食網站的推薦
從挑選上等的牛排開始
到烹煮火侯、切工技巧、醃製醬汁
讓每一塊端上客人桌上的牛排都是最完美最多汁可口的。
因為 COVID-19 的影響
舊金山許多餐廳都經歷了好幾個月不能開門的艱難期
去年十月份重新開放了室內用餐
一開放預約的時候立刻被訂滿。
不過去年十一月因為疫情加劇
又再次關閉了室內用餐。
今年二月份疫情趨緩漸漸開放
House of Prime Rib 在三月初重新開放室內用餐
一開放馬上座位就被預訂一空
當時看到開放預約之後
就上網一看發現能訂到合理的用餐時段最快要四月底
立刻隨手預約了 4/29 星期四。
House of Prime Rib 除了以 Prime Rib 牛排來說美味可口之外
價錢真的非常划算
有高級牛排館的精緻
兩個人卻只要 $100 上下
比起其他的牛排館真的平價不少。
食量大的人點最大份的牛排如果吃完還不夠
還會免費加肉
絕對會讓你吃到大滿足!
House of Prime Rib 的菜單也非常簡單
現在疫情之後換成了護貝的菜單方便消毒。
一共有以下五種:
The City Cut $48.65 份量最少,適合胃口不大的人。
House of Prime Rib Cut $51.85 正常份量。
The English Cut $51.85 切成薄片,讓肉質更柔軟,更能吸附濃郁的醬汁。
King Henry VIII Cut $56.85 加大的牛排,讓大胃王也可以很滿足,點這份吃不夠還可以續肉。
最後就是專為八歲以下小孩設計的搭配牛奶與冰淇淋的 Children's Prime Rib Dinner $16.85
另外酒單的價錢也相當合理
通常這種類型的餐廳酒的價錢都是零售的三到四倍
House of Prime Rib 大概只多了 20-30%。
這次我們是自己帶酒去開瓶
帶了 Joseph Phelps 的 2014 Pastorale Vineyard Block 212 Pinot Noir
開瓶費為 $25。
如果食量不大或是不想吃太多肉的話
非常推薦可以考慮兩人分一份
或是也可以三人分兩份。
沒有點主餐的人需要付共享附餐費用 $10
就可以擁有自己的現做沙拉、焗烤馬鈴薯 (或馬鈴薯泥)、奶油菠菜 (或奶油玉米)、約克夏布丁。
首先端上桌的是餐前麵包
舊金山經典的酸麵包外酥內軟
上桌時插著一把餐刀
旁邊搭配一塊香味四溢的奶油。
接下來由服務生在桌邊現場製作沙拉
加入特製醬料
吃完相當清爽開胃。
接著可以從馬鈴薯泥與烤馬鈴薯挑一種
以及奶油菠菜與奶油玉米挑一種。
在桌邊製作的熱騰騰的烤馬鈴薯
加入奶油、酸奶油、培根以及韭菜。
奶油玉米味道十足
非常適合搭配牛排。
King Henry VIII Cut $56.85
我們兩人點了這份最大份的牛排一起吃
選了服務生推薦的三分熟
帶骨的超級大一份 Prime Rib 牛排
肉質軟嫩搭配醬汁
恰到好處的嚼勁
肥瘦適中!
另外也會附上一個裝有醬汁的盤子
方便兩人共享。
與牛排同時上桌的還有英國傳統約克夏布丁
酥脆黃金的外皮以及鬆軟的內裡
非常適合沾上牛排醬汁一起享用。
這樣超級滿足的牛排套餐
吃到最後牛排還剩下好大一塊就已經很飽了
還可以打包牛排以及烤馬鈴薯回家當隔天晚餐
以牛排館來說真的是平價又美味。
現在訂位已經訂到好幾個月之後了
想要拜訪建議一定要提早預約!
House of Prime Rib
Yelp: https://www.yelp.com/biz/house-of-prime-rib-san-francisco
king henry viii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英國女王「血腥瑪麗」,一生受子宮內膜異位症折磨 ]
生而為人,不免經歷大大小小的病痛,人雖然自詡為理性生物,但在生理與心理疾病的影響下,我們的言行舉止與人生選擇,又有多少屬於理性思想的產物,有多少則和疾病的無奈有關?
我一直對疾病與歷史人物的交互關係很感興趣,前陣子一個朋友因為巧克力囊腫開刀,讓我對這個婦科疾病產生意識,上網查資料,這才發現,原來人稱「血腥瑪麗」的英國女王,竟然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不過,還是請大家注意的是,瑪麗一世畢竟沒有受過現代醫療檢驗,她身上大大小小的病痛,有學者推測與荷爾蒙失調、子宮內膜異位有關,有學者則認為與流感或甲狀腺機能不全有關,這篇文章,我們不妨以聽故事的角度,從婦科疾病來探討這位歷史上的「女暴君」。
/
你也可以到我的網站讀這篇文章: https://urbananimalsabby.com/2021/01/04/mary-i-endometriosis-history/
/
說到歷史上的女暴君,英國的瑪麗一世(Mary I)鐵定榜上有名。
人們說她喜怒無常、歇斯底里,一登上王位就濫用權力、剷除異己,燒死了近 300 名新教徒,違背了她父親亨利八世生前苦心經營的新教秩序,種種「脫序」與殘忍行為,使她獲得「血腥瑪麗」的恐怖稱號。
後世對瑪麗的印象,無非是一個殘酷冷血的壞女人,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有時候或許忘了,瑪麗雖貴為一國公主,王朝之后,但她不過也是一介凡人。她的一生顛簸困頓,不僅遭到親人連番背叛,甚至長年疾病纏身,要了解瑪麗一世,我想不能忽略這些事實。
/童年幸福稍縱即逝,家庭動盪宛如宮鬥劇/
瑪麗一世的父母,是亨利八世(King Henry VIII)與西班牙凱薩琳公主(Catherine of Aragon)唯一的女兒,她母親過去曾懷孕多次,但小孩不是流產就是早夭,這使得好不容易活下來的瑪麗成了真正的掌上明珠,父母疼愛得很,從小就學習多種才藝,不到十歲就精通繪畫舞蹈彈琴,還會說多種語言。
瑪麗的童年很幸福,但不幸的是,瑪麗一生的幸福,都只留在童年。
亨利八世一直生不出兒子,他成天焦慮,擔心要是未來王位傳給女人,肯定會削弱國力。在那個時間點,英國還未有過女王,亨利八世或許很難預見,自己的兩個女兒,一個會成為惡名昭彰的「血腥瑪麗」,一個會成為創造「伊莉莎白時代」的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
總之,亨利把錯全怪到老婆凱薩琳身上,他開始和凱賽琳身邊的女侍官安博琳(Anne Boleyn)暗通款曲,後來也不藏了,開始光明正大地以對待新皇后的方式對待安博琳,後來為了和她結婚,甚至不惜槓上整個天主教廷,另立新教為英國國教,自己變成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
跟《甄嬛傳》一樣精彩的宮鬥劇上演了,安博琳上位,原本的皇后凱薩琳被逐出宮廷,而原本備受寵愛的瑪麗公主,這下情況尷尬了。
/少女時期開始,就受婦科疾病所苦/
瑪麗從初經來潮開始,就出現嚴重的痛經現象,她的月經週期非常不規則,好不容易月經來了,又會大量出血、下腹劇痛、噁心嘔吐,並產生抑鬱症狀,而且因為她的月經不規則,所以這些痛苦可能會在任何時候無預警襲來。折磨不斷輪迴,一眾御醫束手無策,只當是瑪麗公主的「老毛病」,但種種跡象與紀錄卻明確指出,瑪麗得的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簡單來說就是子宮內膜跑出子宮外,長到不該長的地方,有的跑到卵巢變成「巧克力囊腫」,有的跑到子宮肌肉層、骨盆、陰道、腸道、膀胱,甚至鼻腔或肺等地方,使得患者不僅渾身不適,在奇怪的地方出血,更會造成不孕、月經不規則、下腹痛、經痛等狀況。
而這些情況,往往也與心理壓力息息相關。想像一下,你是當年的瑪麗公主,父母離婚鬧得全國皆知,媽媽被爸爸趕出去還不準妳去見她,信天主教的妳被逼迫改信新教,而當搶走爸爸的女人安博琳生出女兒伊莉莎白後,原本高高在上的妳,竟然被「貶」去當同父異母妹妹的女侍官...... 可想而知,從 1551 年開始,少女瑪麗的婦科問題就變得越來越嚴重,將她折磨得不成人形。
/走過屈辱遺憾,成為都鐸王朝女王/
在人人自危的宮廷,今日得寵,明日失寵。
安博琳始終沒有為亨利生下兒子,後來亨利一聲令下,就把她送上了斷頭台。
亨利近水樓台,接著又娶了安博琳的女侍官珍·西摩(Jane Seymour),而這位珍終於戰戰兢兢不負所托,生下了一個王子,愛德華六世。
然而,亨利八世不知道是不是被詛咒,寶貝兒子愛德華在 15 歲的時候,就得了結核病去世了。王位虛懸,各派人馬互相擁戴新王人選,而英國人民向來很同情凱薩琳與瑪麗母女的處境,再加上瑪麗派人士長年在背後運籌帷幄,一番廝殺後,瑪麗終於在多年的屈辱與磨難熬出了頭,被人民推上了王位。1553 年,瑪麗 37 歲,正式加冕,成為了都鐸王朝的女王。
/兩次假性懷孕,帶來失落與難堪/
上位後,瑪麗的主要任務有兩個,鏟族異己,穩定政權,還有盡快誕下子嗣。
37 歲的瑪麗已經算是高齡產婦,而她十幾二十年的婦科「老問題」,更是使她的生殖系統病弱不堪。凱薩琳公主很早就停經,因此有歷史學家認為,瑪麗也很有可能遺傳到母親的婦科缺陷,在中年前就有「卵巢早衰」症狀,荷爾蒙系統紊亂失控,使男性荷爾蒙分泌過盛。這或許是會什麼一位威尼斯外交官形容瑪麗「沒有眉毛,聲音像男人一樣又粗又低」。
當時,瑪麗透過政治聯姻和西班牙王子腓力二世(Philip of Spain)結婚,38 歲的時候,她的身體突然產生了奇妙的變化:肚子一日日變大、胸部脹痛甚至出現泌乳現象、早上還會反胃想吐── 於是御醫們斷定,瑪麗這是懷孕了!
一開始,瑪麗自己還半信半疑,但過了不久,她自稱感到肚裡有東西在動,於是相信了自己真的懷上孩子。幾個月後,皇家大張旗鼓佈置出動,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瑪麗在五月的時候住進了產房,她的同父異母妹妹伊莉莎白也來了,為的是盯緊瑪麗是否為了鞏固王權而假孕。
瑪麗一開始信誓旦旦,沒想到五月過了,六月來了,她的肚子竟然一點動靜也沒有,焦急不安下,瑪麗發布聖諭,表示若沒把新教徒清掃乾淨,上帝不會讓她誕下孩兒。一輪宗教壓迫血洗在英國展開。但到了八月,瑪麗還是沒生下孩子,肚子甚至一日日消了下去。縱使再多失落、難堪與憤怒,瑪麗也只能接受事實,乖乖回家。
事件過後,瑪麗的丈夫腓力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跑到別的地方辦事去了,留下瑪麗一人傷痛欲絕。後來腓力回來了一段時間,兩年後,瑪麗又稱自己懷孕了,只是這一次,沒人相信,而這個「孩子」,也始終沒有出現。
/可能因婦癌去世,死後仍舊淒慘/
有歷史學家表示,瑪麗一定是太想要孩子了,於是產生了「假性懷孕」症狀。假性懷孕通常是心因性的,患者會在沒有真正懷孕情況下,出現類似懷孕的種種跡象。很多人認為瑪麗是為了鞏固權力而假孕,然而,瑪麗長年受子宮內膜異位所苦,不僅肚子腫大,各種詭異的生理現象也輪番突襲,她誤認自己懷孕,其實也不是多奇怪的事情。
瑪麗人生的最後幾年,在痛苦之中度過,她的肚子越來越大,痛苦絲毫不減,後世學者分析當時紀錄,認為那時瑪麗很可能已經罹患子宮頸癌或卵巢癌。
1558 年一個寒冷的十一月天,瑪麗離開了人世,得年 42 歲。而她的王位,由妹妹伊莉莎白繼承。瑪麗生前,曾經要求死後被葬在一生心心念念,卻遺憾無法相見的母親凱薩琳身邊,但她死後,眾人卻無視她的遺願,把她葬到西敏寺去,簡直是在瑪麗的悲慘人生上再踢個兩腳。
這個社會,很喜歡女鬼,女暴君,紅顏禍水這類女性妖異人物,但當你仔細去探查背後事實,會發現,一個真實人物往往由豐富而複雜的面向交織而成,任何單一面向的解讀,都是傾斜的詮釋。「血腥瑪麗」在位時的確殺了很多人,但她的「血腥」,除了政治上的腥風血雨,還有很多是她自己的── 大量的經血,不規則的出血,出生王家一路走來的血淚,一生不被愛的傷痕累累。
歡迎追蹤我的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瑪麗一世 #婦科 #子宮內膜異位 #歷史 #少女A #history #endometri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