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底去參加了一個智能家居的論壇,以下是我個人做的筆記與大家分享。
第一位講者是MIC資深產業分析師,以下是重點摘要:
- 把這產業分成三種業者,系統設備業者、營運商、新創公司。
系統設備業者包括,
- Bosch發表內建wifi module的智能家電。
- LG與Line合作開發HomeChat,可經由Line操控LG智能家電。
- Samsung開放Smart Home Software Protocol(SHP)供製造商採用。
營運商包括電信商、有線電視、寬頻網路業者,
- AT&T Digital Life平台,整合了保全與消防警政單位做一條龍的服務。
- Comcast Xfinity平台式由iControl ODM,保全與ADT合作。
筆者備註:這類美國大型營運商主要的IPCAM供應商是台灣的中磊、群光、光寶、鴻海或者現行IPCAM廠商,因為其現行系統多行之多年且沒有標準介面,整合上需要RD長期住點整合。但依據MIC報告這類營運商佔了美國67%的市場。
平台部分提到了四個主要的組織與廠商
- ALLSEEN是由Linux Fundation所發起,主要廠商是Qualcomm、Bosch、海爾、Microsoft、AT&T、Cisco、LG、Panasonic,鎖定在智能家居與車載應用。
- OIC是由Intel、Samsung、Broadcom等共同發起。
- Apple HomeKit鎖定在應用層面,定義裝置互通協議,目前只能運行在iOS上,Apple TV可能是Gateway,在2015會有比較清楚的架構與相關產品出現。
- Google在今年陸續買下了Nest、Dropcam、Revolv,定下了以Nest為核心、Dropcam處理視頻、Revolv負責無線整合的分工方式,並且Android 5.0將會內建智能家居與穿戴式服務。
市場資訊:
- 全球市場以美國為大宗,滲透率由2014的17%到2018的34%會大幅增長,同時間全球的滲透慮諱有2014的5%成長到2018的11%
- 以設備來說分成四大類,安全監控、能源、家電、其他設備。主要以前兩者所佔的份額與成長最為顯著。
消費者調查:
- 以美國市場來看,月租費(41%)、可提供24/7監控(27%)是兩個主要消費者的考量,其餘則是手機介面(8%)、家庭自動化(8%)、安裝成本(7%)、客戶服務(6%)為次要考量。
- 以台灣市場來看,沒有安裝佔了絕大多數(86%),視頻監控(5.3%)、火災偵測(4.3%)、門窗防盜(3.4%)是目前安裝比較多的部份,成長的空間還很大。
- 美國以營運商通路為主(67%),台灣則是不論DIY or 營運商都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方案。
筆者做了個總結:
過去智能家居在平台不明、無線傳輸技術不成熟、應用不到位、通路不通的情況下一直發展不順利,但可預計在Apple/Google強力介入平台整合並打通虛擬的最後一哩(Mobile App)、無線傳輸技術與晶片廠商投入、新興創業家前仆後繼的點子(來自美國與大陸,台灣創意不多)、還有營運商在通路的最後一哩頻頻趕路,相信在未來幾年智能家居裝置(IPCAM/防盜報警裝置/能源等),台灣廠商代工的機會不會少,但同樣的老問題,台灣在物聯網的這個新興產業中,難道還是只能做代工嗎?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