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呂禮詩 (前新江艦艦長)
去年12月國防部公布了每兩年出版一次的國防報告書,這本「中華民國106年國防報告書」是民進黨執政後第一本國防白皮書。其中大部分的內容與同年3月提出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QDR)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創新/不對稱」不再只是個說法,而是開始出現落實的作法。
不僅如此,在國防報告書公布前,國防部舉辦了數十年來首見的全軍「戰術戰法研討會」,發展解放軍預期外的裝備與戰術戰法,使之難以預測或防範。研討會中參謀總長提出研發45噸匿蹤微型飛彈突擊艇(以下簡稱「突擊艇」)的構想,主張海軍應籌建一批每艘2至3人操作的突擊艇,不具有戰鬥系統與雷達,搭載攻船飛彈,而外型塗裝比照民用漁船或遊艇,以混淆解放軍偵蒐。戰時從各個漁港出擊,在陸上觀通系統或海上大型主戰艦引導下,攻擊解放軍登陸艦,讓敵軍防不勝防;部分的突擊艇將配發個人攜行式肩射刺針飛彈(FIM-92 Stinger),反制解放軍空中威脅。
長官的意志,執行力總是驚人!才剛有個構想,中科院就立馬舉行招商說明會,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說明計劃構想:全長約21.4公尺、舷寬約5.4公尺、吃水2.4公尺,滿載時最高航速在35節以上、續航力則以最高時速35節至少達100浬。耐波性要在蒲氏五級風以下可正常執行任務,蒲氏七級風以下結構與穩度無航行安全顧慮;在船體結構上可採玻璃強化塑膠(FRP)或鋁合金兩種,船體外型具雷達匿蹤設計。國防部預劃4年內可籌建60艘,並已編列於明年度的國防預算中執行。
參謀總長赴國防大學說明突擊艇的構想,實源自於雄三飛彈的誤射。當然,由失敗中吸取教訓,是從失敗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問題是「不用出海也可以遠距離殲滅敵軍艦艇」,不早就在雄二機動中隊得到實現?究竟維護保養是車載還是突擊艇價廉?是機動中隊集中管理還是突艇分散部署的訓練、後勤成本比較划算?出點子的長官,真有仔細評估過嗎?
首先,45噸突擊艇的桅桿高度若比照海鷗飛彈快艇的22英呎計,若要達到50海浬作戰半徑的雷達水平視線(Radar Line of Sight Horizon)以接收指管信文,其發射天線必須高於1317英呎(401公尺)以上。偏偏最需要延伸攻船飛彈射程的澎湖,地勢最高處不過海拔52公尺(170.6英尺),換算雷達水平視線只有21.65海浬,連作戰需求50海浬的一半都不到。若由本島高山站台傳送,則易遭敵電子干擾;如加裝天頻衛星通訊系統,突擊艇的人力、載重與電力需求,勢必無法負荷。
其次,4月中旬解放軍南海閱兵的空中分列式,直-9D(Z-9D)艦載直升機掛載了鷹擊9型攻船飛彈;其後的泉州軍演中,武直-19(WZ-19)攻擊直升機發射反坦克飛彈攻擊水面快艇。即使突擊艇配置了個人攜行式肩射刺針飛彈,也難以在目獲、射程與數量的限制下,與之相抗;屆時,突擊艇豈不就成了「21世紀震洋特攻隊」?
再者,052C「旅洋II級」飛彈驅逐艦及052D「旅洋III級」飛彈驅逐艦,皆具有八木天線陣列之米波517系列雷達。因為其脈波寬度(pulse width)較長,以致於角分辨率(angular resolution)及距離解析度(range resolution)較高頻雷達差,唯目前已可透過信號處理克服。517系列雷達雖主要用於對空搜索,但VHF頻段的波長較長,進行遠距離搜索時,其「包絡線」(envelope)亦能偵獲匿蹤水面目標。
盱衡解放軍的敵情威脅或是國軍的作戰需求,突擊艇這看似「機動、隱匿、快速、價廉、量多、損小、效高」面面俱到的「創新/不對稱」構想,其實只是戰力轉型期間過渡的軍事投資。然義務役將於今年退場,國軍將成為全志願役的部隊;以今年的國防預算而言,人員維持費近1540億元,占國防預算46.96%,為五年內新高;更新軍備的軍事投資僅858億元,占國防預算26.18%,遭嚴重壓縮且屢創新低。在此當下,固執己見的籌獲突擊艇,猶如繡縫「團體臂章」及製發「艾森豪短夾克」的錯誤政策般,實比貪污更可怕,國防高層決策前、請務必三思!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line of sight通訊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作者: 呂禮詩 (前新江艦艦長)
去年12月國防部公布了每兩年出版一次的國防報告書,這本「中華民國106年國防報告書」是民進黨執政後第一本國防白皮書。其中大部分的內容與同年3月提出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QDR)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創新/不對稱」不再只是個說法,而是開始出現落實的作法。
不僅如此,在國防報告書公布前,國防部舉辦了數十年來首見的全軍「戰術戰法研討會」,發展解放軍預期外的裝備與戰術戰法,使之難以預測或防範。研討會中參謀總長提出研發45噸匿蹤微型飛彈突擊艇(以下簡稱「突擊艇」)的構想,主張海軍應籌建一批每艘2至3人操作的突擊艇,不具有戰鬥系統與雷達,搭載攻船飛彈,而外型塗裝比照民用漁船或遊艇,以混淆解放軍偵蒐。戰時從各個漁港出擊,在陸上觀通系統或海上大型主戰艦引導下,攻擊解放軍登陸艦,讓敵軍防不勝防;部分的突擊艇將配發個人攜行式肩射刺針飛彈(FIM-92 Stinger),反制解放軍空中威脅。
長官的意志,執行力總是驚人!才剛有個構想,中科院就立馬舉行招商說明會,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說明計劃構想:全長約21.4公尺、舷寬約5.4公尺、吃水2.4公尺,滿載時最高航速在35節以上、續航力則以最高時速35節至少達100浬。耐波性要在蒲氏五級風以下可正常執行任務,蒲氏七級風以下結構與穩度無航行安全顧慮;在船體結構上可採玻璃強化塑膠(FRP)或鋁合金兩種,船體外型具雷達匿蹤設計。國防部預劃4年內可籌建60艘,並已編列於明年度的國防預算中執行。
參謀總長赴國防大學說明突擊艇的構想,實源自於雄三飛彈的誤射。當然,由失敗中吸取教訓,是從失敗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問題是「不用出海也可以遠距離殲滅敵軍艦艇」,不早就在雄二機動中隊得到實現?究竟維護保養是車載還是突擊艇價廉?是機動中隊集中管理還是突艇分散部署的訓練、後勤成本比較划算?出點子的長官,真有仔細評估過嗎?
首先,45噸突擊艇的桅桿高度若比照海鷗飛彈快艇的22英呎計,若要達到50海浬作戰半徑的雷達水平視線(Radar Line of Sight Horizon)以接收指管信文,其發射天線必須高於1317英呎(401公尺)以上。偏偏最需要延伸攻船飛彈射程的澎湖,地勢最高處不過海拔52公尺(170.6英尺),換算雷達水平視線只有21.65海浬,連作戰需求50海浬的一半都不到。若由本島高山站台傳送,則易遭敵電子干擾;如加裝天頻衛星通訊系統,突擊艇的人力、載重與電力需求,勢必無法負荷。
其次,4月中旬解放軍南海閱兵的空中分列式,直-9D(Z-9D)艦載直升機掛載了鷹擊9型攻船飛彈;其後的泉州軍演中,武直-19(WZ-19)攻擊直升機發射反坦克飛彈攻擊水面快艇。即使突擊艇配置了個人攜行式肩射刺針飛彈,也難以在目獲、射程與數量的限制下,與之相抗;屆時,突擊艇豈不就成了「21世紀震洋特攻隊」?
再者,052C「旅洋II級」飛彈驅逐艦及052D「旅洋III級」飛彈驅逐艦,皆具有八木天線陣列之米波517系列雷達。因為其脈波寬度(pulse width)較長,以致於角分辨率(angular resolution)及距離解析度(range resolution)較高頻雷達差,唯目前已可透過信號處理克服。517系列雷達雖主要用於對空搜索,但VHF頻段的波長較長,進行遠距離搜索時,其「包絡線」(envelope)亦能偵獲匿蹤水面目標。
盱衡解放軍的敵情威脅或是國軍的作戰需求,突擊艇這看似「機動、隱匿、快速、價廉、量多、損小、效高」面面俱到的「創新/不對稱」構想,其實只是戰力轉型期間過渡的軍事投資。然義務役將於今年退場,國軍將成為全志願役的部隊;以今年的國防預算而言,人員維持費近1540億元,占國防預算46.96%,為五年內新高;更新軍備的軍事投資僅858億元,占國防預算26.18%,遭嚴重壓縮且屢創新低。在此當下,固執己見的籌獲突擊艇,猶如繡縫「團體臂章」及製發「艾森豪短夾克」的錯誤政策般,實比貪污更可怕,國防高層決策前、請務必三思!
line of sight通訊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年美國5G NR將開始測試
測試將支援毫米波頻譜
【CTIMES 廖家宜 報導】 2017年01月10日 星期二
愛立信、AT&T和高通旗下子公司高通技術公司(Qualcomm Technologies)於日前宣佈三方合作計畫,將展開基於5G NR(New Radio)標準的互連互通測試和無線實地測試。據了解,該測試將於2017年下半年在美國展開,旨在密切追蹤有望被納入採用sub-6 GHz及毫米波頻段的全球5G標準Release 15的首個3GPP 5G NR規範。
愛立信表示,追蹤3GPP規範的重要性在於它能促進技術驗證並與全球5G標準保持一致,進而加快符合標準的終端設備與基礎架構問世。關注5G NR標準也需驗證其技術能否正確配合未來3GPP 5G NR的各項更新。
目前3GPP正積極開發5G NR標準,預計該標準將成為全球標準的基礎。而三方合作的測試目的在於3GPP正式推出第一版規範時,助力行動生態系快速採用基於5G NR基礎架構和終端的5G部署,預期將成作為Release 15的一部分正式推出。
愛立信進一步解釋,這些測試將支持毫米波(mmWave)頻譜運行,加速28GHz和39GHz頻段的5G商用部署。在測試期間,三方將展示多項全新5G NR毫米波技術,利用在高頻段中可用的大頻寬來提升網路容量,預計將實現每秒數千兆的數據速率。
而這些技術將支援VR、AR和雲端連結服務等新興的消費者行動寬頻體驗,對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連結需求至關重要。此外,隨著5G NR毫米波技術的大範圍應用,更多家庭和企業將能以低成本和更便捷的方式使用千兆級的連網服務。
據悉,這些測試將利用高通技術公司和愛立信的裝置和基地台原型解決方案,並由AT&T提供頻譜,模擬一系列應用案例和真實的部署情境。測試將採用具自適應波束成形和波束跟蹤能力的3GPP 5G NR多輸入多輸出(MIMO)天線技術,提供在更高頻段穩健、可持續的行動寬頻通訊,包括非視距傳播(non-line-of-sight,NLOS)環境和終端裝置行動性。
此外,此次測試還將利用基於正交分頻多工技術(OFDM)的可擴展波形和全新的彈性框架設計,這些技術也有望成為5G NR規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預期試驗將有助於針對具有挑戰性的場景,例如將毫米波技術技術集成到行動網路和設備中提供有價值的洞察。
高通技術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att Grob表示,5G技術的發展路線圖十分複雜,因此,現在的合作對於確保5G網路的即時部署至關重要。高通技術公司計畫與愛立信和AT&T合作開展基於3GPP標準的測試,將加速該公司把先進的5G NR技術集成到規格各異的精密器件中,這是建立於高通在3G和4G LTE領導地位的悠久歷史,並為大規模5G部署做好準備。
而AT&T無線網路架構與設計資深副總裁Tom Keathley則對此表示,5G技術帶來新挑戰,但更重要的是,在顛覆跨產業間使用行動網路的方式上,它為我們提供了革命性的機會。AT&T與愛立信、高通技術公司合作展開這些基於標準的測試,將繼續加快標準工作的進程,推進5G的演進路徑。
愛立信資深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艾華信(Ulf Ewaldsson)則是深表期待,他表示,5G是未來各產業發展最寶貴的機遇,它為營運商提供勾勒例如媒體、交通運輸和製造等新市場的平台。此次基於5G標準展開的聯合測試非常重要,它將證明愛立信的5G標準符合3GPP規範,同時也支援加速全球3GPP 5G標準商業化。
附圖:愛立信、AT&T和高通技術公司將展開基於5G NR(New Radio)標準的互連互通測試和無線實地測試。
資料來源:https://www.ctimes.com.tw/DispNews-tw.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