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外資分析師去年講 #聯電(2303)也神準,
今年能否再來一次?
隊長幫同學們整理,聯電法說會一點基本資料,
給大家參考~
✔️大和:聯電法說會摘要2021.07.28
公司強調(以下內容好像在聽台積電(2330))5G、DT、IoT、EV mega trend龍系金A!真的沒有看到景氣/需求轉折,目前每個製程都滿的不得了,N28占比將持續提高(EBITDA GM較高推升整體毛利率),再加上漲價反應公司價值,不論是營收、GM都將繼續成長,目前訂單能見度已到2022年底,需求成長> 供給成長趨勢不變。
Q2營收509億元(季增8%、年增15%);GM 31.3%、OPM 22.2%。N22/28占營收比20%,產能利用率100%+,EPS 0.98元,wafer出貨片數(8”)2.4m。
Q3 guidance:出貨量成長1%qq、價格增加6%qq、GM mid 30%、UTR 100%+。
2021 capex重申$2.3b,未來2年折舊每年下滑<5%,2Q23 P6廠建廠主要費用會提在2022年,2021年只有一點點。 Opex ratio維持在30%營收,絕對金額會增加但嚴控比率。
2021年、2022年靠去瓶頸擠出3%/6%yy產能。2021漲價預估10%~13%(mix+漲價),2022年強勁需求持續。
✔️元大投顧:聯電Call Memo 2021.07.28
1.重點摘要:
● 2021年Q3/2021年財測:晶圓出貨增加1%~2%,美元計ASP增加約6%,GM~35%,CUR 100%,2021年Capex 維持2.3 US bn。
● 全部製程的產能都已經滿載,CUR都超過100%。28nm需求很好,長期會讓EBITDA margin有提升空間(28nm相比其他製程有更高的EBITDA margin),也會讓GM有提升空間。
● 2021年產能可以增加3%,2022年還可以再增加6%。2021年Q2 ASP增加是調漲價格和產品組合改善各占一半,021年Q3 ASP增加主要是因為12”和8”調漲價格。
2.營運概況與展望:
● 2021年Q2 營運成長來自5G採用率提升和數位轉型,CUR超過100%,ASP增加約5%,晶圓出貨量增加約3%。28nm應用未來將持續增加,包含4G/5G相關產品、數位電視等。
● 2021年Q3營運動能來自5G和EV,晶圓出貨和ASP都將再增加,12”和8”產能緊缺將持續,毛利率將因為產品組合改善和漲價,仍有再提升空間。除了28nm外,聯電22nm營收比重也將提升,主要來自OLED DDI、RFSOI和Image application。
● 12吋產能增加,約當8吋產能3Q21約增加1%。季產能為2,387千片,相較2Q21的2,370千片增加。
● 2021年Q3/2021年財測:晶圓出貨增加1%~2%,美元計ASP增加約6%,GM~35%,CUR 100%,2021年Capex 維持2.3 US bn。
3. Q&A:
Q1:28nm和40nm似乎很緊,P6的產能可以選擇哪些?
A1:P6的產能主要28nm,但未來可以升級到22nm。除了28nm以外也有一些40nm的產能。Capex會很謹慎,會確保有客戶支持。
Q2:價格看法?
A2:不評論價格。2021年Q4需求仍會很強勁,客戶也意識到產能的重要。新的green field fab建置需要2年,2020年~2025年晶圓代工將因為5G、HPC、EV、IoT而快速成長。關於價格回落部分,不評論價格,但會透過現在產能緊缺的機會調整好產品組合。
Q3:LTA?
A3:LTA讓新產能可以維持健康的CUR,細節不便透漏,但LTA有很嚴謹的規畫,確保UMC營運成長。
Q4:股利政策?
A4:Pay out ratio不小於60%,股利發放跟著EPS成長一起增加。
Q5:GM?
A5:主要是漲價和產品組合變好,未來LTA會保障2023年P6的營運。
Q6:P6以外的ASP在down cycle怎麼辦?
A6:還沒看到其他產能價格有回落,但已經準備好應對這些狀況,不能保證未來沒有下降循環,聯電會持續優化產品組合。
Q7:28nm和14nm有tech gap嗎?
A7:對於自己有的製程競爭力有信心。客戶能接受漲價也是因為聯電的產品有競爭力。
Q8:中國廈門廠狀況,有擴產28nm的計畫嗎?
A8:長期GM、OPM、ROE展望? 廈門26.5K/wpm的產能已經滿載。GM會因為產品組合和價格影響,會持續改善毛利率。
Q9:28nm營收比重還有提升空間嗎?45nm營收比重是不是會下滑?A9:全部製程的產能都已經滿載,CUR都超過100%。28nm需求很好,長期會讓EBITDA margin有提升空間(28nm相比其他製程有更高的EBITDA margin),也會讓GM有提升空間。
Q10:2021年Q3 ASP增加6%是來自哪?
2021年Q2 ASP增加是調漲價格和產品組合改善各占一半,2021年Q3 ASP增加主要是因為12”和8”調漲價格。
Q11:福建晉華對財務有影響嗎?
A11:沒有。
Q12:去瓶頸能增加的產能有多少?
A12:2021年產能可以增加3%,2022年還可以再增加6%。
Q13:P6主要是28nm和22nm而已嗎?未來可以升級到14nm?
A13:可以升級到14nm。P6擴產選擇28nm聯電認為會是正確的選擇,根據客戶的反饋,28nm未來需求會很強。目前還沒有看到14nm應用有大幅度成長,未來如果有好的時機不會排除切入。
Q14:日本12M廠GM?
A14:GM會in line公司平均。
Q15:對於到2022年的需求看法?
A15:已經掌握2022年的實質需求,會持續和客戶密集溝通,雖然每個客戶有不同面向,但整體因為EV、5G等大趨勢帶來的強勁需求沒有改變。
Q16:ASP增加加速(2021年Q1 3%、2021年Q2 5%、2021年Q3 6%),2021年ASP會增加多少?
A16:2021年ASP目標增加10%~13%。2021年Q4需求結構性增加仍會持續。
Q17:Capex明年也是2.3 US bn水準嗎?
A17:P6會使用3.X US bn Capex,ramp時間會在2023年Q2。2022年的Capex會再之後給guidance。
Q18:客戶為何要從8”轉到12”?
A18:正常的migration會因為技術進步而發生,現在如果要為了產能而把8”轉到12”效果會很小,因為所有製程產能都很緊。
Q19:車用營收占比?未來會占多少?GM和公司平均相比?
A19:目前占比10%以下。車用營收相比去年增加20%,因應緊急需求。車用GM會有合理的ASP水準。
Q20:車用要什麼時候會超過10%?
A20:EV是很重要的成長動能,silicon content會持續增加,未來後勢看好,對於何時超過10%要邊走邊看,絕對金額會持續成長。
Q21:公司平均GM增加太快了,P6 margin會不會比公司平均低?
A21:長期會達到公司平均。
Q22:5G需求來自?
A22:5G會帶動WiFi 6、ISP、OLED DDI等應用成長,MCU和PMIC也會隨後跟上。
Q23:最近GM增加太快了,長期GM展望如何?
A23:會因為價格和產品組合增加GM,長期GM仍會持續改善,但無法給guidance,因為這相當於給ASP guidance。
Q24:CUR怎麼達到100%以上的?
A24:其實是100%,寫100%+是想表示產能利用率真的很高。
Q25:2023年折舊狀況?
A25:現在很難預測,設備的lead time很長,不確定性因素仍多。
--------------------------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
再麻煩大家多多按讚分享,
您的支持與鼓勵是我最大的原動力,
非常感謝!
------
🏆【張捷主流產業選股術 數位訂閱】
✔️主頁 → https://reurl.cc/NX3jke
🏆【2021張捷產業冠軍班 週二晚上課程】
✔️冬季現場班(10~12月)→ https://reurl.cc/Ag3GpY
✔️冬季直播班(10~12月)→ https://reurl.cc/qmYMog
lta長約 在 謝明哲教授-台灣營養開拓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健全腸道免疫,關鍵人體防線
謝明哲教授解釋道,人體約有70%的免疫細胞在腸道。人體消化道從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到肛門總長度約5公尺,消化道黏膜的表面積約260-300平方公尺,和網球場的面積相當,遠遠超過皮膚表面積。因為接觸面積很大,所以腸道在抵抗病原入侵,以及調節免疫功能中具有相當關鍵的角色。如果把免疫系統比喻成人體的軍隊,那遍布於腸道的免疫細胞就像是訓練、養成軍隊的重要基地。
「去活菌」是經由熱封處理程序的乳酸菌質,活性成分被封存在細胞壁裡,比較穩定,較容易保存,進入腸胃道後較不會被胃酸、膽鹼破壞。「去活菌」可以搭配飲品、乳品、麥片等食品使用,使用上較為方便。
乳酸菌百百種,功效大不同。在調整體質方面,L-137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137)是由米和魚肉的發酵物中所分離的菌株,又被稱為植物乳酸菌,位於細胞壁上的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TA)為其關鍵成分。具有「免疫調節功能」與「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的功能。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0/05/lactobacillus-plantarum.html?m=1
lta長約 在 簡余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ttps://youtu.be/FDzEEMq-ltA
第二批武漢包機361台人今晨解除隔離歡喜返家~
※今日天氣:今明熱到30℃以上 周末轉濕涼!北部下探16℃
※今日來賓:
07:30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談「防疫期間Eye如何防護?!」
※今日最大條
‧受武漢肺炎影響最小的國家之一 土耳其智庫介紹台灣抗疫經驗
‧紓困2.0拍板 台水、台電讓利55億
‧外資轉買 蘋概三王帶頭衝
‧川普61兆紓困方案有望過關 道瓊飆漲2112點
‧蘋果震撼彈!5奈米延後量產
‧支持各國抗疫 歐盟喊停財政赤字規定
‧史上首次 東奧延1年 國際奧會拍板 1759億台幣蒸發
‧全球破40萬人確診 26億人禁足!美航母巡弋亞洲3人染疫
‧驚!哈佛大學校長夫婦確診新冠肺炎
‧WHO警告:美國可能成為疫情新中心
‧法國成全球第5個死亡破千國家 全國進入衛生緊急狀態
‧志村健染疫病情嚴重!
‧紐約受疫情重創 大都會歌劇院變相解雇員工
‧英國禁足令首日 民眾無罩湧超市囤酒渡難關
‧印度「全國封鎖」21天 13億人今起禁出家門
‧清大法籍研究員確診 900人改遠距上課
‧嚇阻共機擾台 三軍聯合防空操演
‧Apple Watch輸美 免加徵關稅
‧金價大漲 高盛喊買點到
‧全球瘋QE 歐美股強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