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殘奧會】2020東京殘疾人奧運會(Tokyo 2020 Summer Paralympic Games)將於明天(24/8)舉行,屆時請記得支持香港運動員!
在中國、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將Paralympics譯為「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殘奧」;惟獨台灣,按發音譯成「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帕運」或「帕奧」。事實上,Paralympics作為殘疾運動員參與的運動會,直接叫作「殘奧」,意思上並非錯誤,但不少人認為「殘奧」一字除了聽起來不舒服,而且是放大了「殘疾」,忽略了運動會背後「平等」的意味 。那麼,是否不應該叫作「殘奧」呢?
先來看看Paralympics的起源:1944年時,神經科醫生Ludwig Guttmann應英國政府的要求,開設復健中心,利用運動協助在戰時受傷的傷殘人士康復及重拾自信。到1948年,Guttmann舉辦了第一屆名為「Stoke Mandeville Games」的輪椅運動員比賽,後來這項比賽逐漸成為國際性賽事,第一屆Paralympics於1960年在羅馬舉行,自此與奧運一樣,每四年舉辦一次。
本來「Paralympics」一字,只是將「Paraplegic (半身不遂)」和「Olympics」兩字合拼,不過由於近代已有半身不遂者以外的運動員參加賽事,官方亦以希臘文重新演繹「Paralympics」的意思:「Para」是希臘文介詞,有「在……旁邊」的意思,意即與「Olympics」平行,兩項賽事並沒有高低之分。故有人認為「殘奧」這個翻譯,與現時官方「Paralympics」的意思不盡相同。
你認為「殘奧」應該改名嗎?
---
延伸閱讀:
東京殘奧會獎牌創歷史
https://bit.ly/3y8fpCu
四十住櫻 滑板金牌選手的最強後盾
https://bit.ly/3rWNROU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https://bit.ly/3oCfmuo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殘奧會 #東京殘奧 #殘奧 #帕奧 #東京 #日本 #Paralympics #我就是我
ludwig意思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突破】
奧地利哲學家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有句名言:「我的語言極限在哪裡,我的世界就到哪裡。」(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mean the limits of my world.)意思是說,我們決定用甚麼樣的語言溝通,將影響我們的思考模式,從而定義我們看待世界的視野。
活在冰天雪地的伊奴特人,在其語言中存有二十個不同的字彙來指稱「雪」這概念。對活在亞熱帶的我們來說,這大概很多餘;但對活在北極圈的他們來說,卻需要這樣的認知,去區分雪的深淺度和狀態,從而評估氣象、危機和找尋食物的機會。
活在亞馬遜雨林的皮拉哈族人,也選擇迴異於普遍文化圈的做法,放棄把肉眼所見歸納成不同的顏色,而是直接用類比描述,例如「像血一樣」和「未成熟的水果」。在千變萬化的叢林中,這樣的做法,大概可以讓他們更精準地分辨出機會與危險。
以生命為例,若你認為生命是一場競賽,你便會聚焦於累積財富與無止境的比較;若你認定生命是無間地獄,那你眼中所見,大概只能盡是無法擺脫的痛苦。這無關對錯,只是一種選擇而已。
而我則選擇把生命說成一趟旅程,所以我眼中所見,盡是好奇、不安、探索、期待、驚喜,最後也少不了突破與成長。這很大程度上可歸功於我的3-60通道。
Human Design 人類圖中,每條通道皆代表世上某種重要運作力量。而若剛好這條通道在你圖上有被定義到,這代表這是你生命中,一股具穩定性的特質。每條通道,每個閘門,本質上都是一把雙面刄。唯有當你懂得運用,才能夠把特質轉化成,讓你散發光芒的天賦才華。
在我生命中,3-60就是這樣一條讓我又愛又恨的通道。一方面為我帶來無窮無盡的黑暗,卻又同時讓我不斷成長,成就了今天的我。這條通道的正規名字叫作Channel of Mutation,中文譯作「突變的通道」。這名字聽起來耐人尋味,差點害我以為自己有可能成為復仇者聯盟裡的變種人英雄。
貼地一點來說,說穿了,這條通道代表的是一股不斷突破自己的能量。配合上不預期輪迴交叉,更是讓我走進一個又一個意料不及的探索歷程,並讓我從中突破成長。
中三那年,我對一個校際歷史研究比賽超有回應,然後就決定組隊參加。接下來的暑假,我們就這樣在香港四處奔走,一時到歷史檔案館翻閱舊文獻,一時又跑到舊社區作田野考察,一時又回到電腦前編輯文字和排版。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從沒有做過的,都是我邊做邊學的。
在維他奶剛升上品牌經理的那年,我們品牌談上了一個賽車比賽贊助項目。這可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專案,無論公司還是我個人,皆對賽車沒有絲毫的認知。由賽車服、汔車拉花和記念精品的設計,到新聞發佈會,再到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當天的場地安排,這一切我們全都要在短短兩個月內完成。
而最巧妙的是,我的老闆竟然剛好要放產假。所以剛升遷的我,唯有硬著頭皮,帶著團隊向前衝。白天不停開會和跟合作團體溝通,晚上回家則做項目管理的整理工作,確保在百忙中不會有任何遺留。最後整個活動在公司內外也得到了一致好評,但讓我最興奮的是,本來對賽車沒有絲毫興趣的我,竟然不預期的走進賽車世界中,不但在維修區(Pit)和圍場(Paddock)親身感受到賽車運動的狂熱,更有機會走到賽道上拍下一生難忘的照片。
這些一次又一次的不預期經歷,讓我快速成長,更讓我看見世界的不一樣。每次走進這些體驗,我總會感受到身體充滿著一股很大的力量,一股「就是他」的力量。當時我當然還沒認識這詞彙,但大概這就是所謂的「薦骨回應」。
過去這年,這樣的體驗更是接踵而來。無論是離開舒適圈跑到台灣過新生活,還是在網絡上寫文章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些對我來說,全都是新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就像走進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隧道。過程中難免會有恐懼,因為我根本無法知道要走多久、走多遠、和最終將走到哪裡去。
最難捱的階段,一般都在剛開始新挑戰的頭三個月。在這段期間,每隔幾天我就會很想放棄。我實在無法理解為甚麼要這樣跟自己過不去。「好好留在維他奶做品牌經理不是很好嗎?幹嘛切換跑道到尼爾森去?」「好好留在香港不是很好嗎?幹嘛跑到台灣去?」但我實在太好奇隧道的另一端,究竟會有甚麼不一樣的風景。就像我常說:「冒險是一份自己也接受不了的偏執。」就這樣,心裡那團火就成為了我的引路火把,引領我繼續在黑暗中向前走。
而最近的一次新挑戰,就是錄製Podcast。用國語作日常溝通,甚至做個案解讀,當然不成問題;用廣東話作廣播或演講也當然是駕輕就熟;但若要用國語,這非自己最擅長的語言,去做Podcast這種精緻的聲音工作,對我而言卻是一個不容易跨越的心理關卡。
在以往,或許我會因為信心不足,所以裹足不前;又或因為面子、因為不甘心、因為不服輸,所以硬要強逼自己做好,最終即使做到好結果,卻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到了今天,我心中所衡量的基準,大概只有「想做」跟「不想做」,其它一切都不再重要。
因為我很想讓職場上有需要的人看見他們自己的可能性,因為我相信我的觀點角度能帶給有緣人啟發,所以我會嘗試各種不同媒介與方法,去溝通我的想法。而Podcast就是其中一個方法。每次錄製完,都總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這也正正是進步和成長的空間所在。只要身心有力,我相信有天我定必能夠走出這隧道,看見美麗的風景。
若你有興趣聽聽,我對於在「重設自己職場可能」的看法,歡迎按以下連結收聽:
#SOUNDON : https://bit.ly/3dpfp8m
#KKBOX : https://bit.ly/3jZm0cf
#iTUNES : https://apple.co/3dsHADj
#SPOTIFY : https://spoti.fi/314SqKV
-----
.
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到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若有興趣將靈性修行實踐在生活中,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ludwig意思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微冷 傑出的一手,到底哪裡傑出?
2/16更新:
首先先致歉,在看完別人寫的簡介以後就直接按圖索驥,加上不懂西語,因此沒有仔細看完影片。
根據讀者說法,傑出的一手應該是指影片中5:18秒的Bg6。
網友羅盛永的分析:
「這步棋不容易想到, 因為同時送了 g6 的主教及 c4 的騎士給黑方吃
(1) 如果黑 Nxc4, 則白有 Rxe6+ 得后
(2) 如果 hxg6, 則如實戰, 白 Nxd6+ 再 Nxb7 反倒多得一子;
後續黑雖連續調動后&騎士&城堡想要捉死 b7 的騎士, 但最後如這裡擷圖, 白走 g4兵捉 h5 城堡, h5 城堡因為在第五橫排沒有安全處, 只能在 h 線上移動, 所以白方下一步就可以走 Nc5 順利逃脫得子」
透過Youtube自動產生的字幕以及Google翻譯,主持人的確說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手」(類似的話)。
看起來傑出的一手應該是這手會比較符合一般的想像。
而8:24秒提到所謂傑出的一手,前後的意思應該是「因為主教傑出的一手而名留青史」。
看來真的有傑出的一手,而且是實至名歸的傑出。
感謝讀者羅盛永的補充,以及讀者徐偉倫幫最後一手做出分析。
---------------------------------------------------------
如果是熟悉網路迷因的讀者,應該滿常看到「傑出的一手」這張梗圖。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好奇過,旁邊西洋棋盤上的棋局,到底哪一手這麼傑出?
這張圖其實是出自西班牙日報《國家報》的官方 YouTube 一段解說西洋棋局的影片。主持人 Leontxo García 是在分析俄羅斯出生的德國棋手 Yéfim Bogolyúbov 和德國棋手 Ludwig Rellstab 在 1940 年的一場棋局。
如果仔細端詳每一張「傑出的一手」相關梗圖旁邊的棋局,可以發現,雖然都是西洋棋局,不同圖之間的棋局走勢可能不盡相同。
目前網路上流傳度最高的畫面是影片約莫 1:45 秒處,不過其實主持人用「Maravillosa」(傑出的)來形容 Yéfim Bogolyúbov 的一手則是約 8:25 秒的事,而且他還是用一種平淡的語調,沒有一絲一毫的喜悅。
那麼究竟是哪一步讓主持人說出這句傑出呢?
影片中其實沒有直接呈現出下一手的畫面,只有在 8:14 秒時由主持人指出,Yéfim Bogolyúbov 將 B7 的騎士移動到 C5 。
雖然這一著,沒有直接威脅到黑方的國王或是皇后,但是還是限制了黑方的各種行動,難以發動有效的攻擊。其實這局棋在前面黑方交換失敗,損失了一隻騎士後,戰局就失去平衡了。執黑棋的 Ludwig Rellstab 在被下出「傑出的一手」後,主動認輸。
在不知名的原因下,這段看似樸實無華的影片以及這聲驚嘆就被做成梗圖,並從西文進入英文世界,再來到華語世界,並持續擴散下去。
(如果有會西班牙文或是西洋棋的讀者,也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那手 N B7-C5到底有多傑出)
ludwig意思 在 King Ludwig Beerhall 德國餐廳,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新年想搞搞新意思,可以試下我哋人氣爆燈嘅蘆薈楊枝甘露糕。 為左令果味更濃郁,我哋更採用咗新鮮蘆薈、芒果同金柚添。 由即日起至1月28日為止,各位可以到景樂集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