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席捲全球的人性實驗
《魷魚遊戲》(Squid Game)影集,跟上了嗎?
長期的讀者應該知道,我一直在推廣的學習妙招
就是開英文配音和英文字幕版
沒錯,既然沒有要學韓文,追劇就順便練英文囉
正好符合 Min 老師說的「類母語者學習內容」!
我常說現在的學習者很幸福,學習資源充足!
不過,面對琳瑯滿目的學習材料,該怎麼選才好?
Min 老師 Yes Min:當英文家教/書籍譯者是一件很迷人的事 有實用建議
一起來看
#英英字典 #全英文教學影片 #英文字幕的日本動漫
無門檻職場英文系列:https://lihi1.cc/ZsFYm
-
#學習如何有效的學習:1. 內容(續)
#課本沒教的實用事
【 類母語者內容 】
上一篇解釋了學習者應該留意接觸的內容:
目前主要落在哪一類?
如何增加真正有效的那一類?
理想上,母語者內容越多越好
但由於門檻較高
有些初中階學習者可能感到吃力
其實在學習內容的成分裡
混搭「類母語者內容」,是很好的選擇
類母語者內容常比母語者內容好吸收
也較無學習者內容的缺點:
不自然、過於簡化、單調
那麽,什麼算是類母語者內容呢?
接下來舉出三個例子
🐨
一、英英字典
假設我們今天看到一個生字是 prestigious
很多學生會丟 google 或查英漢字典
看到「有聲望的」,然後就結束了
這樣等於是在使用學習者內容
同樣查一個字
不如調整成使用更有效的內容
也就是英英字典
比方說,如果我們查 MacMillian 字典
會看到 prestigious 的解釋是
admired and respected by people
比起「有聲望的」
看到 admired and respected by people
可以提供學習者更多層面的收穫:
1. 複習單字(或許是 respect)
2. 學到新字(或許是 admire)
3. 複習文法(這邊是被動用法)
4. 接觸到英文表達的邏輯
或者,換用另一本字典 Oxford
會看到 prestigious 是
respected and admired as very important or of very high quality
這時的解釋則提供了難度高一點的練習
幾本大型的英英字典
如 MacMillan、Oxford、Cambridge、Longman
對每個字的釋義難度有高有低
無論選的是哪種,累積下來
都遠勝於 Google translate 或其他英漢字典
🐨
二、母語者的全英文教學影片 / 文章:
在自學時,假設我們今天想研究某個文法概念
或是某個主題的相關用語
與其只參考中文的教學資料
我會推薦使用母語者製作的教學影片 / 文章
完全取代或混搭學習者內容皆可
在 YouTube、engVid 上
就有不少好老師拍的影片 👍
要留意的是,如果是混搭
英文內容應為主角,中文內容是配角
因此,順序很重要,要先英再中
先看英文,盡可能把理解度拉到最高
再看中文,確認有無盲點或加強印象
如果是先中再英,大腦就會偷懶關機
🐨
三、有英文字幕的日本動漫
當然,動漫只是一個例子
其他語言的影視作品有附英文字幕也算
如果對日本動漫比英美影視作品有感
我非常推薦使用這一種的內容
而且要用在二刷
像我最近在幫一個學生上她看過的動漫
既然已經知道了劇情的走向
她就可以專心在英文本身
而且這種內容有畫面、情境的搭配
吸收會比只用書本或教學影片好很多
加上是喜愛的內容
學生本來就上得比較開心
當她發現學英文的效果也好
自己也會更有動力 ❤️
對了,英文字幕照理說是給母語者看的
為什麼我不是歸在母語者內容呢?
因為影視作品的台詞
蘊含該語言的文化、時事、歷史元素
但動漫的英文字幕是來自翻譯
而非編劇原本寫出的台詞
🐨
這兩篇總共聊了三大類學習素材
在自學時
我們可以視程度、興趣、情況
去搭配素材成分的比例
但無論比例如何
有成效的配法不外乎是:
類母語者內容+學習者內容
類母語者內容+母語者內容
類母語者內容+母語者內容+學習者內容
最後,如果是在課堂上
學生有老師從旁講解、引導
我由衷推薦學習者內容越少越好
完全不用,其實也沒關係 👌
與其擔心程度而用學習者內容
會變成是讓學生多繞路
還不如一開始就直接選擇適合的(類)母語者教材
-
跟我說說,你曾學過有效的 #類母語者內容?
影片配字幕,實在很讚
10/2 來和 Min 老師一起精聽力,更讚!
初階/中階職場英文快來:https://lihi1.cc/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CoffeeTea&Jan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期最愛的學英文好方法!聽有聲書學英文!英文小說用聽的~增加單字量+訓練聽力一點都不難!如果說看YouTube影片可以學到比課本裡更口語和生活化的英文,聽有聲書學英文可以說是更進階卻又方便的方式,適合懶人、大忙人、討厭讀書,或無法養成閱讀習慣的你!歡迎留言推薦好書給我!!!(如果你們看完影片後有去嘗...
macmillan中文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認真聽】《咒術迴戰》裡的咒術起源 | #發現陰陽師的日常 | 咒術與日本人 | 日本是「詛咒之國」 | 京都、大阪、奈良的陰陽師地點 | 日本的結界在哪裡? // 李長潔 👹
.
近年掀起了一股陰陽師風潮,在小說、漫畫、電影、電視、電玩中,#安倍晴明 幻化的陰美角色,在鬼魅充斥的平安時代,各種「#咒術迴戰」,讓我們愉快地沉溺在魔物幻化、咒詛攻克的敘事當中。但,你有想過,什麼是 #陰陽師 嗎?什麼又是陰陽道?陰陽師如何建立起日本的「#咒術」傳統?咒術與日本國家文化又非常緊密的關係?而日本關西又有哪些與安倍晴明相關的熱門與隱藏版景點?想要透視陰陽師與咒術師,聽這一集Podcast就對了~
.
📌 #今天的節目有
.
▶ 咒(術)的社會學
▶ 咒術師的大眾文化熱潮
▶ 所謂陰陽道
▶ 陰陽道的結構性意義
▶ 被官僚體制收編的咒術知識
▶ 玄怪災異的政治學
▶ 占卜咒術作成為生活美學
▶ 咒術與祭祀
▶ 咒術迴戰裡的咒術源流
▶ 陰陽師地點巡禮
▶ 日本的結界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H-JbQusjqMi0zr9JIN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t2qu3ivgccg08877k9rnerb?ref=android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VSdNGKvzxsF0PwdG4juIW?si=BIpk0bgRR2eMzPF7tbgKrA&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au/podcast/ep-56-%E5%92%92%E8%A1%93%E8%BF%B4%E6%88%B0-%E8%A3%A1%E7%9A%84%E5%92%92%E8%A1%93%E8%B5%B7%E6%BA%90-%E7%99%BC%E7%8F%BE%E9%99%B0%E9%99%BD%E5%B8%AB%E7%9A%84%E6%97%A5%E5%B8%B8-%E5%92%92%E8%A1%93%E8%88%87%E6%97%A5%E6%9C%AC%E4%BA%BA-%E6%97%A5%E6%9C%AC%E6%98%AF-%E8%A9%9B%E5%92%92%E4%B9%8B%E5%9C%8B-%E4%BA%AC%E9%83%BD-%E5%A4%A7%E9%98%AA-%E5%A5%88%E8%89%AF%E7%9A%84%E9%99%B0%E9%99%BD%E5%B8%AB%E5%9C%B0%E9%BB%9E/id1516956557?i=1000534089987
.
📲 #fb 完整論述: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845825712271712/
|
//// 完整論述 ////
.
▓ #咒術迴戰的咒啊~ 咒的社會學
.
咒術,屬於一種原始思維,或許我們也可以說做,巫術、魔術等,普遍存在於各大文明的制度性或非制度性宗教之中,主要誕生於主觀與客觀關係的混淆。人類對於自然的認知與能動不足,於是對於自然的千變萬化,產生強烈的恐懼和敬畏之心,便相信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千變萬化的大自然。
.
因此,咒術、巫術的世界有著自己的合理性,也就是說,在共感與類似的巫術推動下(Frazer, 1890),人們會自行腦補符合自己情感願望的因果關係。如果真的難以在咒術系統中被解釋,那便會自行分化出新的方式(咒術),來解決不合邏輯的地方。所以說,反論之,從咒術的內容與施展,可以看出個人的情感世界,若從集體的面向來看,這種強烈的情感、高度的敵意,便會呈現在制度性的權威當中,例如國家的治理、集體的恐懼。
.
回到日本的歷史脈絡,小松和彥(2014)、加門七海(2021)都將日本詮釋為「詛咒之國」(呪いの国)。從一個東方觀點的視角來看,學者們希望在特定的文化特殊性上,將日本理念型化。相對於西方發展出一神宗教,四處充滿神靈,並且對自然現象感到畏懼的精神心態,就產生出了一種以「呪」為基礎的世界觀。
.
因此,從對咒術的考察與理解,可以窺見到個人的內心世界與日常行動,與社會的集體制度與精神心靈。於是,我們就來談談,日本的咒術,陰陽師與陰陽師的起源。
.
▓ #所謂陰陽師
.
在《日本的結界》一書中,安倍晴明的後代安倍成道定義,所謂陰陽師,是在日本古代陰陽寮制度中,那些有著豐富天文、地理、占卜、咒術學問的人,從現代的角度來看,就是「國家級研究機構」中的研究員博士們。陰陽師的制度與角色的源流。綜合了陰陽師的各種形象,到安倍晴明一個角色身上。
.
那《咒術迴戰》裡的咒術師與詛咒師,看起來是,正反的兩面的角色。但事實上,就是陰陽師,陰陽師在平安時代晚期後,進入一般常民中,接受委託而行事,自然就有著「有錢辦事」的陰暗面向,本來就存有好的陰陽師與壞的陰陽師。(例如盧屋道滿)。對了,咒術迴戰作品裡的咒術師,其實雜揉了陰陽道、雜密、道教、神道教的咒術脈絡,綜合為「咒術師」的形象,可以一一追尋到其根源。
.
▓ #作為官僚體制的陰陽師
.
陰陽師的知識,源於中國思想的陰陽家,但陰陽五行之說,可以說是一種「實用主義」的學科(或科學),提供了兵書、術數、方技等基礎知識要素。這些陰陽家多半被稱之為「術者」,掌握占星、災異、風水、望氣、巫醫、役使神鬼等。如司馬談、班固對陰陽家的評論一樣,術者的技術是一種「知識權力」,因此被吸納到官僚體系,像是建立「太史」與「太史局」,以壟斷知識,對其施展保護與控制。
.
而日本的陰陽之術,則是由百濟渡來人傳入,在西元538年的「佛教公傳」事件,使得儒學、佛教、術數文化在日本本土展開知識基礎。官方派人學習曆法、天文(占星相)、地理(擇吉地)、遁甲(式盤占卜)、方術(包括咒術在內的醫術),帶來政治上的有效性。首次陰陽寮體制的出現,在飛鳥時代天武四年,在明日香村中的高松塚古墳裡就有星宿圖像,證明天文學知識在統治階級有了完整的傳播。初期陰陽寮裡的博士,許多都由渡來人擔任(初期如高金藏、王中文等),並且知識世襲,像是後來的最澄大師,自幼也習陰陽之術,屬漢人系渡來人的系譜。
.
沿襲了許多當時中國的習慣與制度,陰陽師正式成為國家體制中的一員。陰陽寮為其行政體制,模仿唐朝太史局體系,主要負責陰陽、曆法、天文、刻漏等工作。陰陽寮設六名陰陽師,設陰陽博士(如安倍晴明)負責培訓陰陽生。實施《大寶律令》後,禁止的僧侶的占卜行為(原本一起跟著佛教傳來),嚴明地進行了技術知識的治理。
.
▓ #災異的政治學
.
因為儒學思想與五行占卜的相結合,產生了將災禍與異怪視為對統治者發出警戒的概念,我們可以稱之為「災異思想」。「災」指的是乾旱、洪水、飢荒、蝗蟲、火災等,「異」則包含日食、天象異常、地震、植物異變等。只要一發災異,就等於下罪統治者的失德,要己詔反省。
.
從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的律令國家體制完整,於是有趨向儒家思想中心的傾向。也就是說,如果天有災異,那必定是統治者德行與施政有問題。到了平安時代中後期,則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的統治,轉向以陰陽學說為主,天皇提高了陰陽寮官僚體系中的重要性,並且賦予他們解釋災異的占卜權力(但同時也是限制非官方的占卜)。也就是說,原本咎責天皇的治理問題,轉變為預測、判斷、詮釋災異的原因,並將災異歸咎給「神明」、「怪物」作祟。從史官的紀錄就可以明顯地看見,各種「奇怪現象」被寫入《續日本書記》等史記。
.
這災異的政治學,促成了整個朝廷政府對占卜、咒術與祭祀的依賴,透過強調陰陽學說與祭祀禮儀的《董仲舒祭書》,擴大這些技術的需求。於是,偉大的陰陽師們正式登場,並且被記錄在《今昔物語集》裡,形成後世對陰陽師的印象整體,例如安倍晴明等,廣為流傳,也形成某種以「祭祀、咒術」為核心的社會文化與心態。
.
▓ #平安時代的生活風格促成陰陽師的存在
.
進入道平安時代後期,律命制度逐漸崩潰,陰陽道正成為貴族統治階級危機意識的精神土壤,遇到不好的、無法解決的是,就用陰陽師來占卜災害的原因,並且使用咒術祭愈來對應。這個做法確立了陰陽道成為一種「咒術宗教」的地位。
.
也因為外戚攝政的貴族政權時期,保守又纖細的藤原文化,也缺乏積極進去的治理精神,凡是注重先例,日常生活中塞滿了各種年中行事,大小的祭祀活動,連沐浴更衣、剪指甲都要「凡是問陰陽師,占卜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貴族們也覺得到處都是怪異的事,但現在想想可能是普通的事情。如《小祭目錄》中,包含「獸類」(突然出現)、「鳥類」(亂飛)、建物(倒塌漏水)等等。有些事情就被貴族認定為怪異、妖怪的現象,請陰陽師來確認一下。
.
▓ #陰陽師的咒術日常
.
那麼像是安倍晴明這樣的大咖,在這個時期都在幹嘛呢?從史料紀錄來看,安倍晴明作為陰陽師的活動共被記錄67件,包含13件占卜、18件咒術與祭祀、21件為勘申時間與空間。大致上可以藉此想像一下陰陽師、咒術師的日常。
.
我們在《咒術迴戰》裡看到的,可能只是陰陽師生活的一部分。當然,「咒術」的特色,在平安時代後期,越來越重要,既然把世界怪異歸因給作祟,那更多實際又積極的防範、抵抗、恢復、甚至反擊,就逐漸重要。甚至推動陰陽師、陰陽寮,成為一種具有咒術宗教性質的存在。比較有趣的是,《咒術迴戰》裡的咒術起源,「術式」就是咒術,「領域展開」就是「結界」,包含陰陽道、神道、雜密、道教、修驗等不同的咒術習慣,但其陰陽道裡雜揉成一種印象。
.
▓ #咒術的類型:祓、反閉、身固
.
陰陽師的咒術可分為「祓」、「反閉」、「身固」。祓,一般來說,容易被認為是什道教的固有儀式,一開始是只有朝廷可以執行的「大祓」,後來為私人、個人進行祈願與祓,是平安時代末期與鎌倉時代的事情了。前述政府部門對作祟、汙穢、避忌的概念,擴散到民間後,社會整體開始對「祓」的效力產生其待。這些祓,不只是去汙解厄,也可以去病、安產、詛咒與反詛咒等。
.
「反閉」與「身固」,都是類似迴避邪鬼、保護自身的咒術。反閉時常是一種帶著特定「禹步」走法的儀式,誦反閉咒,其實跟道教中的禹步相同。而「身固」則是護身法,需要刀禁咒、結獅子印、畫符等。也是跟道教雷同,大家想想看殭屍電影就可以理解。
.
在《咒術迴戰》中可以看見各種咒術的想像,例如新田新的護身與恢復術式就是「身固」;釘崎野薔薇的「稻草人」就是「丑時參拜」的「厭魅」,為一種交感巫術;伏黑惠的「十種影法術」就是安倍晴明的「十二神將」式神,來自於道教式盤所指出的十二天將;五条老師的「無量空處」,則來自於密教的祕法,「虛空藏求聞持法」;加茂憲紀的弓矢,与幸吉的魁儡術,西宮桃的飛行掃把,都可以追溯出陰陽師的相關咒術繪卷與源起。
.
▓ #陰陽道的祭祀
.
至於祭祀,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為何京都有如此多的寺院神社活動,各種不同的祭祀典儀,充斥著一整年。在時間與空間上,許多是延續於陰陽師主導的祭祀。並且在(功能性)祭祀的過程中,逐漸地,將陰陽道推向一個真正的咒術宗教。如果你有機會在日本參加一些神社的祭祀,你可以體會一下平安時代,陰陽道祭祀的場景,有點像是電影《來了》,在黑暗降臨時,導引四方,請神到現場來達到祈願目的。
.
▓ #詛咒與日本人
.
在小松和彥的《詛咒與日本人》(呪いと日本人)中,他提到知高縣物部村的一種伊邪那岐派咒術師(いざなぎ流),部分與陰陽道有關連性,但也可得知,詛咒這樣的想法早就存在於日本的在地宗教中。小松和彥描述這些詛咒的故事中,包含了各種人性、人心的邪惡與厭惡,隱含著「人存在的立場」,人惡的部分。小松和彥談了為何人害怕詛咒、如何詛咒別人、如何防止詛咒等,從諸多歷史事件,比山下克明更加廣泛地論述了詛咒、咒術在日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像是怨靈的故事、用御守的習慣、各種祭祀等)
.
陰陽道的觀念與技術,從國家集團,擴展到貴族仕紳,在蔓延到民間鄉土,展現了統治者的治理框架。但同時,這些觀點與技術也符合著一般人民心中在情感上的展現,進行表現出日本人在「詛咒的世界」(呪いの世界)上的社會-個體結構二元互動的運作。
.
陰陽道深刻地影響著日本人的宗教世界。也是因為陰陽道沒有追求「超脫」的教義,大都為了現世的功利,沒有密教的隱密深遠的典儀,也沒有道家對生命的追求。在陰陽道充分融入各種信仰的過程中,使得日本人的宗教觀相對寬容又薄弱,陰陽道回應著日本人在現實生活中,很實際的每日的安定與不安。
.
▓ #咒術其實離我們很近 #日本的結界
.
最後,我們再談安倍成道的《日本的結界》。這本書沒有太深奧的論證,或是填鴨的史料,讀來有趣輕鬆,書的內容來自於真正的陰陽師的「#經驗之知」。安倍成道以自己的生活所知,敘述著結界的技術、陰陽師的系譜、安倍晴明的卓越等,並舉出關東、近畿、中部、北海道等地的結界樣貌。旅行者們可以跟著這本書,去拜訪日本的各處結界,饒富趣味。
.
我覺得,我們單獨來聊一集陰陽師與結界的旅行好了。(已累)
.
|
📂 #參考文獻
.
1. Frazer, J. G. (1990). The golden bough. In The golden bough (pp. 701-711).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2. 小松和彥(2014)。呪いと日本人。角川。
3. 加門七海(2021)。呪術の日本史。宝島社。
4. 安倍成道(2021)。日本的結界。健行文化。
6. 山下克明. (2012). 院政期の大将軍信仰と大将軍堂. 東洋研究, (186), 35-54.
7. 山下克明. (2006). 陰陽道の宗教的特質. 東洋研究, (159), 91-117.
8. 山下克明. (2020). 日本古代の呪符文化 (前近代東アジアにおける< 術数文化>)--(< 術数文化> の伝播・展開). アジア遊学, (244), 260-280.
9. 山下克明. (2021). 古代・中世の陰陽師 (総特集 陰陽道・修験道を考える). 現代思想, 49(5), 25-37.
10. 山下克明. (2019). 『小右記』 にみる藤原実資の陰陽道信仰 (特輯 『小右記』 と藤原実資 (下)). 古代文化= Cultura antiqua, 71(2), 191-202.
11. 山下克明. (1996). 平安時代の宗教文化と陰陽道. 岩田書院.
12. 山下克明. (2007). 陰陽道の成立と儒教的理念の衰退. 古代文化, 59(2), 177-196.
|
#寫論文都沒這麼認真
macmillan中文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認真聽】 爆頭就對了 !| 從《#屍戰朝鮮:雅信傳》到《#惡靈古堡》| 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屍檢 | 後人類未來 // 李長潔 👾
.
看完《李屍朝鮮:#雅信傳》只有一個想法—「欸為什麼沒有可以按下一集的地方!」。真的很喜歡《#李屍朝鮮》,自從2019年看了第一季,那種「公路電影」般的一路跋涉,加上詭秘的政權鬥爭,還有寫實又魔幻的戰爭,重新定義了活屍文本的特徵與內涵。我們今天就談談「活屍」(#zombie)及其文本,活屍在大中文化中的意義,還有活屍也有社會學(?)
.
基本上,我們認為,活屍電影、電玩、小說等,尤其在2000年後的興盛,是一種對晚期資本主義的屍檢。這些文本從政治、經濟、科學等領域,迂迴地提出「反-社會結構」的批評,並在倖存者身上,賦予某種「#後人類」式的期待。這種Ulrich Beck的「#解放性災難」,使我們思考新的社會型態與人類存在,並開啟未來的可種可能。
.
📌 #今天的節目有
.
▶ 李屍朝鮮與雅信傳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活屍
▶ 活屍的系譜
▶ 活屍文本的基本解析
▶ 巫術所控制的活死人
▶ 活下來的人有這三種
▶ 作為一種後人類
▶ 爆頭就對了
▶ 對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屍檢
▶ 末日重生—解放性的災難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ropkmml94wf0863oyg6vp2e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5YZl1BR-1MdCKbHpwX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GzNMgApuTqh61IbAnXKXp?si=qKcV2omiRo2D9-eAwCUvIA&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reurl.cc/R074Gg
.
📣 #facebook 完整論述: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818922671628683/
|
///// 完整論述 /////
.
▓ #李屍朝鮮與雅信傳
.
想到2019第一次看到Netflix上的《李屍朝鮮》,非常驚豔,居然可以將活屍與歷史、政爭、戰爭混合在一起,創造一種全新的視野。第一季的片頭,令人頭皮發麻,逐集釋出的片段,你可以一集一集地慢慢發覺這是養屍的陰翳詭譎畫面。
.
故事大概的背景是,16世紀末日本入侵朝鮮數年後的朝鮮王朝,王世子李蒼想見臥病在床十多天的父王,卻一直被宮人阻撓,直覺宮中有不可告人秘密。為追尋真相,李蒼微服暗訪醫治其父王的醫員,卻發現一場恐怖瘟疫正全國擴散,染疫的人會死而復活,變得非常嗜血及人肉,整個朝鮮正陷入一場滅亡危機。整個《李屍朝鮮》虛構地表現著真實的史實,包含16世紀的國際政治、政府治理、人民生活、飢荒與瘟疫,那些人吃人的殘酷歷史。
.
雅信傳,運用了朝鮮與女真之間的緊張關係,架構了一個「生死草源起」的場面。其中全智賢以及她的部族,是夾在朝鮮與女真之間歸順政府的「城底野人」,以來往探密為生。活屍在這裡,指向某種「他者」,是一個民族傷痛的隱喻,本篇裡並沒有太多的謀策或活屍趕殺,更多的是在恨意上的不斷加深,這個被賤斥、賤踏的他者(沒有認同、失語、赤裸、遭受暴力),最終反撲成為一種灰滅性的瘋狂與災難。
.
你是不是在最後活屍感染全滅軍隊時,感到內心充滿快感呢。你也可以藉雅信,明白前兩季的諸多橋段,包含生死草的來源、為何會出現、朝鮮的政爭、第二季結束時全智賢的詭異微笑。並且,藉由雅信這位女性角色的賤斥主體反撲,整個顛倒了前兩季的所有「皇權」(kingdom)統治。
.
《李屍朝鮮》大概是近年K-zombie中,最典型又精彩的作品。它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其脫離了20-21世紀裡,成為重要的反烏托邦類型的活屍文本,獨樹一格。不過,我們還是回過頭來談談這整個影視發展中的活屍文本,其是對晚期資本主義世界的一種反映與批判。
.
▓ #每個人心中有一個活屍
.
套句導演李安的句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活屍。活屍電影已然成為當代最重要的電影類型之一,是一種結合怪物、恐怖、與科學幻想的文本。從1932年的《白殭屍》(White Zombie)開始,1968年George Romero執導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興起,「活屍」一社會想像在40年內逐漸成為主流,時至今日已然有577部相關的活屍電影作品發行,尚未包含電玩、小說等其他傳播媒介。
.
911事件後,活屍文本更蓬勃出現,成為當代流行文化中的重要類型。這些血腥恐怖的情節背後,與一般鬼片不同,其隱含著複雜的、預設式的、假設式、未來式、較積極的負面烏托邦,用通俗的方式探討著「反結構」(anti-structure)的趨勢,甚至可以說,活屍文本就是某種「社會科學的科幻」(Reed and Penfold-Mounce, 2015),是一種社會學的想像。後面就來漫談活屍文本。
.
▓ #活屍的系譜—海地活屍
.
林宛瑄(2017)回顧了活屍的系譜。她認為,當代習稱活屍的怪物依其所從出的歷史脈絡與形象變遷過程,可以區分為「#海地活屍」與「#美國活屍」,兩種活屍形象各有所對應的社會情境及衍生的政治文化意涵,兩者之間的關聯與差異則是揭示活屍的理論潛能所在之關鍵。
.
簡言之,「海地活屍」為巫毒教的產物,例如「白殭屍」,海地人相信巫毒教巫師能夠藉由含河豚毒素的特定毒物與儀式,讓活人處於假死狀態,之後再藉另一種藥物使之復甦;但甦醒過來的受害者會失去許多心智功能,淪為受巫師操縱的奴隸。由於海地的歷史充滿被帝國殖民為奴的記憶,海地活屍逐漸演變為一種政治社會壓迫的象徵。
.
▓ #活屍的系譜—美國活屍
.
海地活屍在1920年代傳入美國,並在電影中,幾經轉變,最後由喬治羅米洛的活屍系列,將活屍由巫術型轉換成「感染型」。二十世紀西方大眾文化想像中的喪屍已從「#傳統神祕傳說中沒有心智且相對不具威脅性的奴性機器」轉變為「#兇惡且自我驅動的吃人機器」;活屍研究者不應將「海地喪屍」與「美國喪屍」的發展史混為一談。
.
值得一提的是,喪屍擺脫巫師或奴隸主甚或殖民者支配後,始得成為所謂「常人怪物」(行屍走肉),方能夠代入各種社會脈絡與問題情境,凝聚吸納其間的想像與焦慮,羅米洛的活死人系列因此可說是活屍作為一種大眾文化史上重要的轉捩點。(林宛瑄,2017)所謂的「感染型活屍」。不論性別種族階級,任何人都可能轉變為活屍,人與喪屍之間的界線不再牢固,人無法輕易將活屍斥逐為與己對立之他者。只要有心(?),人人都可能是活屍。
.
▓ #活屍電影的基本分析
.
我們將557部活屍電影名稱做文字分析,可以得到一系列的詞彙,如邪惡(Evil)、重返(Return)、活死人(Undead)、黑暗(Dark)、屋舍(House)、居民(Resident)、啟示錄(Apocalypse)、戰爭(War)、變種(Mutant)。這些片名用字指向大眾對「人」(human)之常態的質疑與恐懼。活屍象徵著,道德人性的變質、資源稀缺的搶奪、社會集體歇斯底里的害怕、全球戰爭的末日想像、對傳染病的恐懼、與基因科技的深層不信任。簡單來說,即是在技術、風險、生命權力、恐怖主義等等概念力量將社會質變後,活屍電影重新定義了「人」的存在狀態。
.
▓ #倖存者的隱喻
.
在分析活屍文本時,我時常將重點放在「活屍」本身,以其作為一種對當代社會的隱喻與批判視角,但事實上,那些在災難中倖存的人類,也是很重要,他們可能是反映人類在世界存在的方式,與社會重建的未來。倖存者的分類,依賴原本的社會資源,純淨的社會結構。倖存者可以分類成「#群眾」(Multitude)、「#超人類」(transhuman)、「#後人類」(post-human)。
.
在「群眾」的情況下,大眾被與活屍連接在一起,你可以在大部分的電影中看到這樣的場景,人口過剩的新自由主義社會中,一方面不幸成為活屍的大眾在社會結構中無腦的重複動作,另一方面,倖存的群眾則試圖恢復舊秩序,或是,衝破各種機構的框架,例如種族、性別等。這樣的集體大眾合作,也表現在活屍路跑的活動場面中。
.
而「超人類」,是一種思考未來的方式,許多超人主義理論家與倡導者希望運用理性、科學和技術,並在此基礎上減少貧困、疾病、殘疾和全球各類折磨人的疾病。在《惡靈古堡》電影中,女主角Alice受感染又轉基因,變成一個超越人類界限的賽博格(cyborg),如Donna Haraway在《賽博格宣言》裡說的一樣,女性的暴力是對所有中心主義的一種超越與破壞,拋棄了所有人的從屬角色。
.
所謂「後人類」(post human)狀態,少了超人類的超越,更多的是重新思考與風險共處的例外狀態,然後形成一種生命風格。是對未來人類個體趨勢的一種觀察、推測與想像,最著名的經典是Francis Fukuyama的《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他強調技術革命將帶來人類社會的終極改變,其中包含了道德界線的瓦解,與社會集體暴力的來臨。Ira Livingston與Judith Halberstam則描繪「後人類」是科技的設計,是藏有符碼傳染的軀體,是致命的肉身,人類不再屬於「人族」(the family of man),而是後人類的一員。諸多學者對人類個體的未來狀態有著不確定的憂慮,但也隱含重新思考的可能性。
.
▓ #爆頭就對了
.
在電玩《惡靈古堡》中,第一次將「生化武器」、「傳染病」、「病毒」等元素加入活屍文本。「這場流行病的傳染速度,比現代歷史上的任何疾病要快得多了。」在Covid-19的時代,在《惡靈古堡3》重製版(Resident Evil 3,2020)詭譎緊張的開場序曲中的這句話,令每一個身處在現在的玩家深深感到遊戲文本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巧合。從1996年誕生於日本Sony公司的遊戲開發部的《惡靈古堡》(Resident Evil),以大規模傳染與生化實驗為故事基礎,展開第一代成人玩家恐怖科幻視野,也是幾十年來活屍類型文本(zombie genre)的重要原型之一。
.
《惡靈古堡》的核心是T-virus病毒,這種將人類變異成活屍的虛構感染,讓玩家無論是通過歐式豪宅、非洲村落、亞州公寓,每一集都有。就算到了《惡靈古堡:村莊》(Resident Evil Village)的羅馬尼亞風格民間故事中,都還是可以碰見邪惡集團Umbrella Corporation,因為製造生化武器,而開啟的活屍末日。但對於《惡靈古堡》而言,一開始幾代你還會期待是有解藥的,可以回到末日前的社會。但最近的幾代,主角與活屍的距離開始混淆不清。
.
▓ #活屍就是對晚期資本主義的屍檢
.
又或者是《屍速列車》裡,列車上的病毒傳染末日最可怕的敵人除了活屍之外,還包括各種延伸出來的危機狀況,像是對糧食、飲用水、衛生的不信任,大量流竄的、囂張的、與恐慌的活人才是真正致命的對手。這些由活屍想像延伸出來的情境,全都指向全球化晚期資本主義下的災難,社會失序、病毒感染、生化戰爭、病毒疫苗突變等。
.
此外,《屍速列車》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它的成功,正是奠基在韓國的徹底失敗上,的確,電影中所提及的「世越號沈船事件」、「MERS疫情」等真實事件,都體現了導演在韓國社會中的生活經歷,看見了韓國階層文化的不公平、國家體系的失常、經濟壓力下,人們渴望「逃跑」。所以我們看到《屍速列車》裡有不同群體之間的權力關係,例如資本家對雇員的指使、社會對高齡的排擠等;也看到軍隊體系的暴亂之力;一節節的車廂裡的失序場景,反而在極端的條件下將韓國的社會秩序表現了出來。而失速的列車也逃往向釜山,一個韓國經濟的重量級災區。
.
其他的電影如《活人生吃》、《毀滅倒數28天》也時常描繪「商場裡的消費活屍」、「倖存者的險惡競爭」、「資源的匱乏」、「極具才能的才德至上英雄」、「巨大邪惡的企業(與科學家)」、「失能又極權的軍政複合體」,也時常是活屍電影的重要場景。都很像是對晚期資本主義的一場場屍檢。
.
▓ #人與非人的共生的遊牧主義
.
活屍片通常很短,觀眾看到的只是一個傳染的展開片段,但如果像是《陰屍路》這種發展很長的篇幅,就可以看人們開始嘗試展開新的生活。有趣的是,活屍科幻電影看似悲觀,這些倖存者卻總為未來社會帶來希望,追尋一個新的社會結構。例如《屍速列車》,電影中主角孔劉與其他人物的關係描繪得十分飽滿。一個故事由主角構成,主角本身卻又由許許多多的其他人構成,互動來去,在情緒、情感、合作策略的各種人際關係行為中,維繫了「人」存在於這個世界末日的價值。又或者是超級長篇《陰屍路》、被罵翻的《最後生存者2》,到後來已經展開各種活屍末日的生活共同體實驗,活屍末日是新世界的開始,在這個世界中「沒有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或傳統的社會建制,只有一群剛強的倖存者」(林宛瑄,2017)。
.
剝去感官主義的票房刺激,我們可以思考,在當代流行文化中被大量產出的殭屍文本,也許並不是我們恐懼上述的「後人類怪物」,而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具殭屍,他提醒著當代人類身上存在著「跨界性」,我們必須要在無法可管的條件(社會變動太過劇烈)下創造新的律法。這是「後人類」的啟蒙,在最狂暴卻又極度管制的的區域中重新創造「人」的存在。
.
▓ #解放式災難的契機
.
我們可以用哲學家Giorgio Agamben的「例外狀態」(state of exception)來解釋這活屍延伸出來的後人類思考。在活屍科幻電影鋪成的過程中逐漸展開視域,可以發現空間與政治、生命與法律、混亂與正常之間已經失去清楚界線,這種「例外狀態」標示著當代社會型態的狂暴與管制、安全與風險的共存。而就是因為《李屍朝鮮》、《陰屍路》、《屍速列車》、《惡靈古堡》以及其他的活屍類型文本中,存在著活屍的暴力性、動物性、去道德化,反而強化了主角與其他角色之間社會關係,那些是人性的脆弱、難得的尊重與無私的互動,這些是維護「人」所存在的最後理由。「最後生存者」,這種新的存在方式,不純然是對非人狀態的拋棄恐懼,更可以是一種共振、共活(想想看這兩年的全球疫情)。
.
所以,活屍文本可以反映Ulrich Beck(周桂田、徐健銘,2016)提出的「解放式災難」,災難的風險可能帶來變革與解放的契機。「活屍」給我們一種壓力,一種啟事,一種警告,告訴我們自己即將面臨(或正處於)例外世界,承認當代人類個體已然是各種跨界性的混合體,但我們依然盡力地維護著人性的價值與個體安全的保證,在可能是最壞的未來情境裡,持續重新定義人類存在的意義。
|
📕 #參考文獻
.
1. 周桂田、徐健銘(2016)。進擊的世界風險社會挑戰。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2. 林宛瑄(2017)。我們就是喪屍:《 陰屍路》 中的喪屍末日與再創生。英美文學評論。
3. Fukuyama, F. (2006).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Simon and Schuster.
4. Halberstam, J. (1995). Ira Livingston, eds. 1995. Posthuman Bodies.
5. Reed, D., & Penfold-Mounce, R. (2015). Zombies and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The walking dead as social-science fiction. In The zombie renaissance in popular culture (pp. 124-138).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macmillan中文 在 CoffeeTea&Jan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近期最愛的學英文好方法!聽有聲書學英文!英文小說用聽的~增加單字量+訓練聽力一點都不難!如果說看YouTube影片可以學到比課本裡更口語和生活化的英文,聽有聲書學英文可以說是更進階卻又方便的方式,適合懶人、大忙人、討厭讀書,或無法養成閱讀習慣的你!歡迎留言推薦好書給我!!!(如果你們看完影片後有去嘗試聽書的話,要跟我分享心得哦,我很想知道你們覺得這方法如何😏)
🔻 影片中提到的 🔻
1. 為什麼會想開始聽有聲書& 我的作法
2. 聽有聲書學英文的好處vs壞處
3. 要怎麼找到有趣又不會太難 適合自己程度的英文書?
▸ 我使用的有聲書app是Audible.com (我是真的很喜歡這個品牌 除了本身藏書豐富外 它裡面的暢銷書常常是由很厲害的配音員配音 或是由作者親自配音)
▸ BBC也有「免費的」有聲書和廣播劇 (Google搜尋 BBC audio book就可以找到了)
▸ 我喜歡的BookTuber「readbyzoe」https://www.youtube.com/user/readbyzoe
▸ 睡前滑手機、追劇追不停? 為何科技如此讓人上癮? | 欲罷不能 | 啾讀。第19集 | 啾啾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Xs_slagYAI&t=3s
▸ 查理愛書推薦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DidW5ZbOQsRENPOO7t2ZBNIjLEB6LpfB
-----------------半年來從封面到封底聽完的書 (附上愛心表示很喜歡 沒附表示不錯喜歡)-----------------
▸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 Narrated by Emilia Fox) //中文書名// 傲慢與偏見 💛
▸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Book 1 (By J.K. Rowling & Narrated by Stephen Fry) //中文書名//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
▸ The 5 Second Rule: Transform your Life, Work, and Confidence with Everyday Courage (By Mel Robbins & Narrated by Mel Robbins) //沒有中文版// 黃金五秒法則 改變人生的關鍵5秒 💛
▸ 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 A Counterintuitive Approach to Living a Good Life (By Mark Manson & Narrated by Roger Wayne) //中文書名// 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
▸ Bright Line Eating: The Science of Living Happy, Thin & Free (By Susan Peirce Thompson & Narrated by Susan Peirce Thompson) //沒有中文版// 關於糖類澱粉成癮 和如何戒掉
▸ Irresistible: Why Can’t We Stop Checking, Scrolling, Clicking and Watching (By Adam Alter & Narrated by Adam Alter) //中文書名//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 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 (By Dale Carnegie & Narrated by Andrew MacMillan) //中文書名// 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
--------------------------------------------------------還沒聽完或正在卡關的--------------------------------------------------------
▸ The Alchemist: A Fable about Following Your Dream (By Paulo Coelho & Narrated by Jeremy Irons) //中文書名//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 P.S. I Still Love You (By Jenny Han & Narrated by Laura Knight Keating) //沒有中文版//
🔻 自我介紹 🔻
Hiya 你好我是Jane! 今年22歲 來自台灣:)
這是我離開家鄉在國外生存的第4個年頭
台灣高中畢業後到馬來西亞念大學
因為課程需要我去英國當了一年交換學生
目前已經回到馬來西亞繼續完成學業
我會在這個頻道分享在我的留學生活
文化差異 旅行觀察 和任何新發現
歡迎訂閱CoffeeTea&Jane!!!
▪ 每週一晚上8點固定更新+週五不固定更新
▪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coffeeteajane
▪ 我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offeeTeaJane/
▪ 最近剛辦的Instagram: @coffeeteaandjane
▪ 非商業合作影片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影片 ***
macmillan中文 在 fforfou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4Lum fb : https://www.facebook.com/DJ4Lum
4Lum ig : http://instagram.com/4LUM
呢個挑戰係就係無聊但唔係冇意思的
找數真漢子又名Ice Water Challenge
正確名稱 Ice Bucket Challenge
中文譯作 : 冰桶挑戰
被提名者需於24小時回應
可選擇接受相同挑戰
或是改成捐款100美元給慈善團體作為代替
Ice Bucket Challenge的起源有兩個說法
1. 源於紐西蘭的一個癌症協會所發起,本意是藉著「淋冰水」的行為去顯示對身患癌症的病人及其家屬的關懷和支援
2. 哥爾夫球球手 Chris Kennedy 接受了電視節目主持的挑戰後,點名了ALS患者家屬。其家屬更點名了ALS患者。自此,相關的片段在極短時間內被廣泛的流傳出去,亦使更多人認識及仿效。
現時這項活動是主要是為
美國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協會
簡稱ALS Association籌款的
而英國,參與者的捐款通常會撥給
Macmillan Cancer Support
題外話:
已接受挑戰的名人包括
Justin Timberlake, Justin Biber,
LeBron James, Bill Gate,
Mark Zuckerberg, etc.
香港如容祖兒接受了挑戰,
為慈善出一分力
macmillan中文 在 BBC News 中文- 【精选回顾】1962 年9 月10... 的推薦與評價
【精选回顾】1962 年9 月10 日,一份非比寻常的备忘录递到了时任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 的办公桌上。 这份机密文件详细记录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