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 #na
高血鈉
血鈉濃度是一個比值(不是絕對值)。低血鈉是最常見的電解質異常,高血鈉卻是少見的,因為口渴喝水會讓血鈉恢復正常,除非口渴的機制是異常的。
高血鈉的危險因子是老人、意識障礙、急重症、中樞神經疾病等。社區發生的病人大部分是老人(± 感染),醫院內發生的病人則沒有年齡限制。高血鈉(高血漿滲透壓)會促進 ADH 分泌,也會降低細胞内液量(尤其是腦細胞),但是腦細胞在 1–2 天之後會代償,減輕細胞皺縮的程度。
鹽過量會高血量、水腫,血鈉可能低、正常、高;水過量不會水腫,只會低血鈉。鹽缺乏會低血量,血鈉可能低、正常、高;水缺乏會輕微低血量,也會高血鈉。只要比值下降就會低血鈉,只要比值上升就會高血鈉。
血量的調控決定身體總鈉量,後者決定 ECF 量(血漿量與細胞間質水量)。滲透壓的調控決定血鈉濃度,後者決定 ICF 量(低血鈉時 ICF 增加,高血鈉時 ICF 減少)。無論是低血鈉或高血鈉,體液(身體總鈉量)都可以是正常、減少或增加的,但是身體總水量(TBW)卻ㄧ定是異常(減少或增加)的,亦即水代謝異常是血鈉濃度異常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
TBW 的 2/3 是細胞內液(ICF),1/3 是細胞外液(ECF)。血鈉濃度是ㄧ個比值,大約等於身體可交換(亦即骨骼除外)的總鈉、鉀量除以 TBW。高血鈉有三種,第一種是體液減少(最常見):水流失大於鈉流失,身體總鈉量降低、TBW 降低。第二是體液正常:只有水流失,身體總鈉量不變、TBW 下降。第三是體液增加(水腫):水過量小於鈉過量,身體總鈉量上升、TBW 上升。
要注意的是所謂的體液是指「細胞外液量」,它是決定於身體總鈉量。如果只有水流失,那麼高血鈉造成的高血漿滲透壓會造成細胞皺縮、提高細胞外液量,因此「體液量(血量)」就變成正常了。這種情形就跟 SIADH 是「正常體液量」是一樣的:低血漿滲透壓會造成細胞膨脹,降低細胞外液量,因此「體液量」就變成正常了。
治療高血鈉首先要矯正原因:腹瀉/嘔吐或鼻胃管引流、皮膚流失水分、呼吸急促、furosemide、滲透利尿(糖尿、mannitol、尿素、高蛋白食物)、尿崩症、原發性高醛固酮症、鹽過多、重碳酸鈉過多。接著用低張鹽水或葡萄糖水補充水缺乏的量。
高血鈉:缺水量 = [(PNa/140) - 1) x TBW
低血鈉:缺鈉量 = (130 - PNa) x TBW
TBW:0.6(男性、小孩子)、0.5(女性)、0.5(歐吉桑)、0.45(歐巴桑)
Δ[Na]=[Na+K]infusate−[Na]Serum/(TBW + 1)
然後估計血鈉的改變量:((靜脈注射液的 Na + K)- 血鈉))/(TBW + 1)。如果是糖尿病人,那麼必須要在葡萄糖水裡加上胰島素;如果是心衰竭或嚴重腎臟病,那麼必須要加上 furosemide(極少數的病人需要洗腎)。
臨床指引建議治療高血鈉時,必須要先在 2 小時內快速將血鈉降低 4–6 mEq/L,然後血鈉下降速度要小於每天 8–12 mEq/L,才能預防腦水腫(除非高血鈉 < 1 天,此時腦細胞尚未代償)。
假設一個病人體重 70 kg,TBW 42 L,ECF 14 L,ICF 28 L。PNa 120 meq/L,Posm 240 mOsm/kg(為了方便,忽略血漿只有 93% 是水。也假設 ECF 全部的 osmole 都是 NaCl,忽略 glucose 和 BUN。BUN 是一個無效的 osmole,並不會影響 PNa)。
由於細胞內外是等張的,身體總 osmole 10080 mmol(240 x 42,ICF 主要的 osmole 是 K、電解質、有機物質等)。1 g 的鹽有 34 mmol(17 mEq 的鈉)。在靜脈點滴 4 L 的生理鹽水(308 mOsm/L,Na 及 Cl 都是 154 mEq/L)之後,Posm 變成 246((10080 + 308 x 4)/46)mOsm/kg,PNa 123 meq/L,看起來就好像 Na 是分布於 TBW 一樣,雖然 Na 的 95% 是分布於 ECF。
「史努比醫生」的話
https://medium.com/…/%E5%8F%B2%E5%8A%AA%E6%AF%94%E9%86%AB%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mannitol腦水腫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低血鈉的治療
-UptoDate
#teaching #na
急性(< 48 小時)、慢性(> 48 小時或時間未知),嚴重(< 120 mEq/L,大部分的併發症與過快矯正的併發症滲透壓性脫髓鞘症候群 ODS 都屬於這些人)、中度(120-129 mEq/L)、輕度(130-135 mEq/L),症狀(嚴重:癲癇、意識障礙、呼吸終止,輕/中度:頭痛、頭暈、疲勞、嗜睡、肌肉痙攣、噁心/嘔吐、步態不穩、記憶力下降、混亂)。
只有下列病人才會有腦水腫造成的腦疝脫(尤其是合併低血氧時):急性水中毒(精神病、劇烈運動、搖頭丸)、手術後的婦女和小孩、頭部外傷、顱內手術、顱內出血、顱內腫瘤。這些病人即使血鈉 130 mEq/L、症狀輕微,也能快速惡化成癲癇、呼吸終止、腦部傷害、死亡。
急性、血鈉 < 120 mEq/L、症狀嚴重者必須住院。3% saline 1 mL/kg(周邊靜脈)大約能提升血鈉 1 mEq/L(但是會高估缺鈉量)。每 4-6 小時測定一次血鈉,每天血鈉上升的速度必須 < 8 mEq/L。
急性:無症狀者用 3% saline 50 mL,然後每小時測定血鈉。輕微/嚴重症狀或有顱內病變者用 3% saline 100 mL/10 分鐘,如果症狀未改善,在 30 分鐘內追加二次 3% saline 100 mL,目標是在起初 6 小時內提升血鈉 4-6 mEq/L,當目標達成以後就停用 3% saline。不要用 mannitol、tolvaptan。
慢性:如果有症狀或血鈉 < 120 mEq/L,3% saline 每小時靜脈點滴 15 to 30 mL。如果有低血量、停用藥物(利尿劑、SSRI)、副腎皮質功能低下、SIADH、有 ODS 的危險因子(血鈉 < 105 mEq/L、喝酒、肝臟病、營養不良、低血鉀)則用 dDAVP 預防過快矯正。目標是每天提升血鈉 4-6 mEq/L,當目標達成以後就停用 3% saline。也可以用 tolvaptan。
如果 SIADH 病人的尿液 osmolality 大於 530 mOsm/kg,而且靜脈注射液中的 Na + K 小於尿液的 Na + K,那麼該靜脈注射液治療低血鈉就是無效的,此現象稱為「脫鹽(desalination)」。
下列病人不要使用生理鹽水:SIADH、水腫(心衰竭、肝硬化、腎病症候群、慢性腎衰竭)、血鈉 < 120 mEq/L、有症狀。
其他的治療:限水(如果尿液的 Na + K 大於血鈉的一半,那麼限水就是無效的)、高鹽飲食、補充鉀(缺鉀也會造成低血鈉)、furosemide(水腫)、停用造成低血鈉的藥物、治療原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