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3
上一篇談到關於在聲學條件不良的小型練團室,做為樂手可以先自律的幾個觀念,重點在於:
1. 從樂器本身尋找一切可用的手段來節制低頻;由於各類樂器或有重疊的低頻頻段,因此要試著界定每個樂器的頻率區段。(這個主題其實會牽涉到編曲的基本概念,以及各類樂器在『合奏』過程中所選擇的『把位』,未來在聊到編曲相關的議題時,容我再做進一步的心得分享)
2. 高頻的回授可能來自不良(甚且不需要)的音箱收音或過小音訊的不正常放大(通常來自人聲麥克風),因此需要在合理的範圍內,做物理性的調整(搬動音箱以及加強人聲的正確發聲)。
3. 人耳能承受的頻率/音量的總合是有限度的,因此,所有的音訊調整應該首先以『減法』的觀念來執行。
4. 為了讓你能成為音樂產業的明日之星,所以在今天你一定要練習Click;所以你一定要將每一次的練習都用錄音的方式紀錄下來,以求檢討改進。
在經歷過這樣的團練要求,我推測你與你的音樂夥伴應該已經有了一個足夠上台演出的節目內容,而毫無意外地,你也已經在某一個中、小型的展演空間準備一試身手;不過,在你即將演出的前夕,我希望你能看一下接下來的文字與相關連結,因為,我期待明天我能看到一場沒有遺憾的表演。
[一. 與音響工程人員的工作互動_03]
明天你所選擇的演出環境,一定會比練團室多出四個條件:
1. 一般說來,地板型監聽。
2. 不太能確定好不好相處的音響工程人員。
3. 更大的空間。
4. 觀眾。
這代表的是,一位你不熟悉的音響工程人員,將在你的表演過程中,將他所不熟悉的音樂內容,在他熟悉、而你不熟悉的環境裡,介紹給你的聽眾。
呃…如果你沒有多做一些努力,在上述的客觀條件之下,要能達成『一場沒有遺憾的表演』,我覺得……
我不知道你會怎麼做,但我會這樣試試看:
1. 非常確切地,在更早之前與當晚會負責的音響工程人員取得聯繫,有禮貌地將你先前的團練錄音檔案、以及你和你的音樂夥伴所使用的樂器種類與聲音訊號的串接方式,做成一份『有溝通功能』的圖表或文字檔,一起寄給他。
2. 一定要、 非常確切地,與這位音響工程人員約好提早執行Sound Check的時間,而且,千萬不要遲到!
從我的經驗來說,音響工程人員通常都會比約定的時間提早到達現場來做一般性、標準化的前置準備工作,但我也常常發現,由於音響工程人員大多不太知道今天的演出單位到底具體有什麼內容,因此很容易會發生佈線錯誤的徒勞之務;上述所提到的兩個預先措施,你比較能讓你的音響工程人員在事情還沒開始之前,在腦海中就能夠有一個大致的架構,因此,他能更準確地準備相關的器材,以及在他的音樂美學判斷之下,設想你們音樂內容的呈現方式。
你可能會自我防禦地反問:『我怎麼知道他有沒有聽、看這些資料?』
我的看法是:你提供了資訊而他沒有研究,那是他不夠專業,而他一定會在一段時間之後,被比他更具備了專業態度的同業所淘汰;於此同時,你自己是往更專業的道路更進一步,所以,究竟是誰會損失?
另外,因為有了更具效率的前置佈線準備,音響工程人員因此能有更好的體力狀態來協助Sound Check的進行;而Sound Check的品質,幾乎決定了演出的水平,那麼,為什麼不試試看做這些準備?
至於在Sound Check過程中,我也有幾點想法可以說說:
1. 由於多出了地板監聽,你應該可以知道,『發聲來源』也就多出了一個來源。以電吉他手為例,在整個現場可以聽到的聲音會來自你的音箱、你的地板監聽,以及,最主要的外場喇叭;而這個事實對於所有樂器來說都是,也因此你應該可以想像,要如何平衡所有聲音能讓整個空間---特別是對觀眾來說---的聲響、頻率、音量,聽起來舒服,會需要多麼相互配合了!(如果你不是很瞭解這個互動關係,可以參見這個系列文字的第一篇:https://www.facebook.com/rayhuang.guitar/posts/150882372185982 )
2. 我們常常會下意識地認為:既然有地板監聽,我就要想辦法聽清楚每一個樂器的聲音,因此你會試著把樂團裡的每一個樂器都要放進地板監聽裡;而當每一位樂手都這麼做的時候,思考一下上述第一點,以及『空間裡聲音的總合是有限制的』這些客觀條件,其實音響工程人員在外場能做的事情會變得非常有限,而觀眾勢必不可能有好的聆聽條件。
在此,我非常想讓你認真地研究這一個Youtube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0zDq_A7bVo (註)
我特別想強調影片的後段所提到地板監聽的調整觀念:樂手應該先就本身樂團在舞台上的合奏,調整彼此的音量(如果你在上一篇有了一些研究心得,在這一點上,你應該可以有很好的體認與調整方式),而『監聽』只是提供『必要』的元素,而不是『整個清楚的樂團Mix』。以我自己在公館河岸這樣的場域、與標準的樂團編制(雙吉他、鼓組、貝斯、鍵盤樂器、人聲主唱),我的地板監聽只會請音響工程人員提供Hi-hat(是只有Hi-hat而不是整個鼓組)以及少量的貝斯(這是我個人對音樂喜好的選項),而其他的元素,如果從我站立的位置已經能夠提供我可以工作的狀況,我其實是不會再要求送進我的監聽的。
3. 許多樂手,特別是電吉他手,會非常苦惱於『音色/音量』的平衡,尤其是如果這位吉他手鍾愛真空管音箱,他知道音箱就一定要『催大』到一個音量以上,音色纔會好聽,但此時又會因為音量過大,影響了整個空間的聲響平衡。在此,我的建議是:
A. 如果你的音量大到『惹人皺眉』的狀況,請試著將音箱背轉過來面對背牆(也就是音箱箱體的背面面對觀眾),音響工程人員還是進行正常的正面收音(只是麥克風會跑到相反的位置),這種做法,可以讓音響工程人員至少在外場還有一點點推送吉他的可能。
B. 如果你的音量大到『天怒人怨』的狀況,請試著將音箱搬離舞台,擺放到不會影響整個空間音量平衡的地方來收音,而單純用地板監聽來聆聽。(有趣的是,這種做法,即使是在小巨蛋那種環境、大到走不完的舞台上也都常常會採用,原因無他,就是為了要讓舞台上的聲音訊號越乾淨越好)。
C. 如果你一定要追求Marshall Plexi 100W後級音量全開的那種音色…我覺得全臺灣應該沒有適合你演出的展演空間了。
究竟『音色要求』與『工作音量』要如何拿捏平衡,其實這牽涉到下面第四點的心理層面。
4. 我們當然希望提供最好的表演內容給聽眾,因此,有的時候,我們會認為『最好的現場演出就是能將錄音室製作物的水平重現』。我不敢妄自判斷這個觀念,但我可以告訴你一個故事:美國最偉大的樂團Eagles在幾近解散的14年之後,於1994年重新合體發行了『Hell Freees Over』這張專輯(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ll_Freezes_Over );應該是在同年吧?他們的宣傳巡迴演出到了日本(http://eil.com/shop/moreinfo.asp?catalogid=640228 ),做為一位Eagles的腦粉,衝去日本看他們的演出也是一件很合理的事吧?開演前一個小時坐定之後,整個等待開演的時間,現場一直重複播放著『Hell Freees Over』這張專輯,那當然是製作得非常精良的作品;只是,當真正開演之後,我完全有了不同的體認:『他們的現場根本就是CD重現啊!(驚歎)』以及『他們的現場根本就是CD重現啊……』
我覺得現場演出的迷人,就在於那些難以掌握、無法預期的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的化學變化;而現場演出的環境,當然不同於錄音室的條件,因此,在執行現場演出的聲音調整時,請不必抱著『要調出完美音色』的心情來進行,因為,現場演出會有一個在錄音室做不到的因素:觀眾會『看』到、而不是只能『聽』到你的演出。
而『工作音量』指的是:足以讓音響工程人員可以執行現場聲音訊號正常放大的音量,因此,當音響工程人員希望你能夠降低你的音量時,非常大的原因是因為在你的發聲端已經讓總體空間音量無法再執行『聲音訊號正常放大』的工作所致。
5. 反過來說,許多樂手會在Sound Check的時候用比較小的音量、但演出時因為擔心音響工程人員不會在外場推自己的音量,所以直接自己加大音量。我想,如果你已經閱讀到這裡,就應該知道這樣做只會破壞你們在空間裡的樂器平衡、而多不可取了吧?這一點,其實在鼓手身上常會發生,我只能建議:『演習視同作戰』,所有的Sound Check請依照演出時的音量來進行。
6. 行有餘力,請多閱覽音響工程的相關知識,包括了音控台可以、以及不可能為你做到的事。如果你現在的演出場地,內場監聽與外場PA都是由同一台音控台來執行,你就必須知道,許多聲音的細節,一旦滿足了你的內場監聽,其實同時也會影響外場的聲音;而在演出的當下,你很少有機會站在外場當觀眾,因此,請以外場的聲音為主要考量,在內場用物理性的調整(移動相關的器材位置、節制調整發聲端頻率)方式,來讓你的音響工程人員與你一起完成整個演出。同時,如果你能夠用音響工程人員所理解的專業語言來溝通,我想,應該都可以讓工作的執行更順利。(這裡我必須先排除一種特例:不懂裝懂的溝通語言;以及,不知從何而來的高傲態度)
7. 最重要的一點!你的觀眾們本身就是聲音的吸收體,這也是為什麼你在空場Sound Check完之後,等觀眾進場開演時,你在台上所聽到的一切會像是另一個世界的原因。包括我自己年輕時,總是會懷疑為何音響工程人員要在Sound Check之後又要再另外多動那些手腳、搞砸整個工作聆聽狀態;這要等到我自己有機會擔任音樂總監、可以在Sound Check與演出時,都待在音控台時才真正理解,觀眾,會是多大的聲音變因。所以,如果你在Sound Check的過程中覺得外場(或說空間總體)的音色有點偏亮,請相信,這是你的音響工程人員為了即將進場的『觀眾變因』,所預先做的準備。而另外一個健康的想法是:請提高你的演出頻率(次數),來讓自己適應這種聲音在空間裡的變化。
現場演出充滿了迷人的魅力以及惱人的困境、情緒,這大概是僅次於『愛情』的另外一種有趣的能量變化了;當然,全世界的音響工程界也都還在努力要消弭那些難以控制的變因,因此而發展出『內耳式監聽』的器材與技術,這個系統,我們可以晚一點再談,因為,有另外一個麻煩的狀況,我們應該先去解決:全臺灣各大專院校盛行的『跨校際吉他社團音樂競賽』!每每在那樣的場域,我都可以感受到音樂愛好的年輕學子,非常認真地準備了要參加音樂競賽的曲目,卻往往被現場自己所不熟悉的『擴音』方式所影響,因此沒能呈現出最好的表現。所以,下一回合,讓我們來聊聊這類型現場演出可以有的訓練與認知。
在此之前,與其擔心音響工程人員會不會故意搞砸你的場子,我覺得花那個時間去換一套新的弦還比較實際;因為,不是只有你在創造音樂,音響工程人員,每一次,也都在進行一個新的音樂創作。
祝演出順利!
(註) 這個Youtube影像連結,我要特別感謝『九太音響工程有限公司』的技術總監蔡明峰先生,他為這個影像資訊所做的中文翻譯,以及一系列相關的知識推廣!長久以來,臺灣的音響工程界有許多像蔡明峰先生這樣的幕後英雄,一直為了提升臺灣的音響工程水平而默默貢獻;也許你在舞台的燈光下,會因為耀眼的照明而看不清出他們為你付出的汗水,你甚至會模糊了他們的形象,但如果你願意在演出結束時,在舞台上向這些幕後英雄致謝,我覺得,他們也會記得你對他們的尊重。
什麼是與你的音響工程人員互動的最好方式?不就是心存善念的相互尊重?
而最終,能讓你進入真正專業領域的,不是你的技術,而是你的心。
蔡明峰 (Ming-Feng Tsai)
Nine Tai Audio 九太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