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屆坎城影展主競賽、一種注目等完整入選名單】
.
遭受COVID-19疫情影響,去年坎城影展停辦一年。今年展期則延至7月6日舉辦,大會在方才仍公開了本屆的官方選片。在主競賽單元部分,魏斯.安德森、阿斯哈.法哈蒂、歐容、南尼.莫瑞提、布魯諾.杜蒙、阿比查邦、那達夫.拉匹、濱口龍介、西恩.潘等名導之作都順利入選。
.
洪常秀、阿諾.戴普勒尚等名導則未如事前各界預料,沒有進入主競賽,被安排在「首映單元」。至於在「一種注目」部分,奧地利籍華裔導演陳熠霖的《尋找》順利入選,該片由台灣影星柯震東、林哲熹與中國演員曾美慧孜主演,拍攝地點即在台灣。作品《構築心方向 Columbus》(2017)曾來過台北電影節放映的韓裔美籍導演Kogonada也入選該單元。中國導演那嘉佐也以《街娃兒》入選。
.
本屆的評審團主席將是美國導演史派克.李(Spike Lee),開幕片將是李歐.卡霍的《Annette》,該片同時也是競賽片。美國影星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則獲得相當於終身成就獎的榮譽金棕櫚殊榮。
▅▅▅▅▅▅▅▅▅▅▅▅▅▅▅▅▅▅▅
主競賽入選片單如下(含英文片名、與導演中英名,導演名稱前標記*者,代表有資格角逐最佳首部作品「金攝影機獎」):
●
《Annette》法國🇫🇷德國🇩🇪比利時🇧🇪
李歐.卡霍 Leos Carax
●
《法蘭西快報 The French Dispatch》美國🇺🇸
魏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
●
《聖慾 Benedetta》荷蘭🇳🇱法國🇫🇷
保羅.范赫文 Paul Verhoeven
●
《A Hero》伊朗🇮🇷
阿斯哈.法哈蒂 Asghar Farhadi
●
《Tout S'est Bien Passé》法國🇫🇷
佛杭蘇瓦.歐容 François Ozon
●
《Tre Piani》義大利🇮🇹法國🇫🇷
南尼.莫瑞提 Nanni Moretti
●
《Titane》法國🇫🇷比利時🇧🇪
茱莉亞.迪古何諾 Julia Ducournau
●
《Red Rocket》美國🇺🇸
西恩.貝克 Sean Baker
●
《Petrov's Flu》俄羅斯🇷🇺德國🇩🇪法國🇫🇷瑞士🇨🇭
基里爾.賽勒布倫尼科夫 Kirill Serebrennikov
●
《France》法國🇫🇷義大利🇮🇹德國🇩🇪比利時🇧🇪
布魯諾.杜蒙 Bruno Dumont
●
《Nitram》澳大利亞🇦🇺
賈斯汀.克佐 Justin Kurzel
●
《Memoria》泰國🇹🇭哥倫比亞🇨🇴法國🇫🇷德國🇩🇪墨西哥🇲🇽英國🇬🇧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
《Lingui》查德🇹🇩比利時🇧🇪法國🇫🇷德國🇩🇪
馬哈馬特-薩雷.哈隆 Mahamat-Saleh Haroun
●
《Paris 13th District》法國🇫🇷
賈克.歐迪亞 Jacques Audiard
●
《The restless》比利時🇧🇪
喬坎拉.佛斯 Joachim Lafosse
●
《La Fracture》法國🇫🇷
凱薩琳.科西妮 Catherine Corsini
●
《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挪威🇳🇴瑞典🇸🇪法國🇫🇷
尤沃金.提爾 Joachim Trier
●
《Compartment NO.6》芬蘭🇫🇮俄羅斯🇷🇺
尤侯.郭斯曼寧 Juho Kuosmanen
●
《Casablanca beats》墨西哥🇲🇽法國🇫🇷
納比.爾艾尤奇 Nabil Ayouch
●
《Ahed’s Knee》以色列🇮🇱法國🇫🇷
那達夫.拉匹Nadav Lapid
●
《Drive My Car》日本🇯🇵
濱口龍介
●
《Bergman Island》法國🇫🇷巴西🇧🇷德國🇩🇪墨西哥🇲🇽
米雅.韓桑-露芙 Mia Hansen-Love
●
《The Story of My Wife》匈牙利🇭🇺法國🇫🇷德國🇩🇪義大利🇮🇹
伊爾蒂蔻・恩伊達 Ildikó Enyedi
●
《Flag Day》美國🇺🇸
西恩.潘 Sean Penn
▅▅▅▅▅▅▅▅▅▅▅▅▅▅▅▅▅▅▅
一種注目評審團:
(主席)安德莉亞.阿諾德 Andrea Arnold(導演、編劇)英國🇬🇧
瑪尼亞.梅杜爾 Mounia Meddour(導演、編劇、製片)阿爾及利亞🇩🇿
艾莎.齊柏斯汀 Elsa Zylberstein(演員)法國
丹尼爾.布曼 Daniel Burman(導演、製片、編劇)阿根廷🇦🇷
麥可.安傑洛.柯維諾 Michael Angelo Covino(導演)美國🇺🇸
▅▅▅▅▅▅▅▅▅▅▅▅▅▅▅▅▅▅▅
一種注目入選片單如下:
●
《The Innocents》挪威🇳🇴
艾斯基.佛格 Eskil Vogt
●
《After Yang》美國🇺🇸
Kogonada
●
《Commitment Hasan》土耳其🇹🇷
森米.卡潘諾古 Semih Kaplanoglu
●
《Lamb》冰島🇮🇸
*法迪瑪.約翰森 Valdimar Jóhannsson
●
《Noche De Fuego》墨西哥🇲🇽
塔蒂雅.胡艾瑣 Tatiana Huezo
●
《Bonne mère》法國🇫🇷
阿芙皙雅.艾薇 Hafsia Herzi
●
《House arrest》俄羅斯🇷🇺
小阿列克謝.蓋爾曼 Aleksey German Jr.
●
《Blue Bayou》美國🇺🇸
賈斯汀.鍾 Justin Chon
●
《尋找 Moneyboys》奧地利🇦🇹台灣🇹🇼比利時🇧🇪法國🇫🇷
*陳熠霖 C.B. Yi
●
《Freda》海地🇭🇹
*賈西亞.基尼斯 Gessica Geneus
●
《Un Monde》比利時🇧🇪
*勞拉.汪戴爾 Laura Wandel
●
《Women Do Cry》保加利亞🇧🇬
米娜.米列娃 Mina Mileva & 凡塞拉.卡扎科娃 Vesela Kazakova
●
《La Civil》羅馬尼亞🇷🇴比利時🇧🇪
*緹奧朵拉.安娜.米赫伊 Teodora Ana Mihai
●
《Unclenching the Fists》俄羅斯🇷🇺
姬拉.高維蘭高 Kira Kovalenko
●
《Let Their Be Morning》以色列🇮🇱
艾朗.柯里林 Eran Kolirin
●
《Rehana Maryam Noor》孟加拉🇧🇩
阿卜杜拉.穆罕默德.薩阿德 Abdullah Mohammad Saad
●
《Great Freedom》奧地利🇦🇹
賽巴斯汀.邁瑟 Sebastian Meise
●
《街娃兒 Gaey’s Wa’r》中國🇨🇳
那嘉佐
●
《Mes Freres Et Moi》法國🇫🇷
約翰.曼可Yohan Manco
●
《Onoda, 10 000 Nights in the Jungle》法國🇫🇷德國🇩🇪比利時🇧🇪義大利🇮🇹(開幕片)
亞瑟.拉哈利 Arthur Harari
▅▅▅▅▅▅▅▅▅▅▅▅▅▅▅▅▅▅▅
坎城首映單元片單如下:
●
《Evolution》匈牙利🇭🇺
柯諾.穆恩德秋 Kornel Mundruczo
●
《Deception》法國🇫🇷
阿諾.戴普勒尚 Arnaud Desplechin
●
《Cow》英國🇬🇧
安德莉亞.阿諾德 Andrea Arnold
●
《Love Song for Tough Guys》法國🇫🇷
山繆.班傑奇 Samuel Benchetrit
●
《Mothering Sunday》法國🇫🇷
伊娃・胡遜 Eva Husson
●
《Hold Me Tight》法國🇫🇷
馬修.亞瑪希 Mathieu Amalric
●
《In Front of Your Face》南韓🇰🇷
洪常秀 Hong Sang-Soo
●
《Val》美國🇺🇸
廷.普Ting Poo & 李歐.史考特 Leo Scott
●
《Jane Par Charlotte》法國🇫🇷
夏綠蒂.甘斯柏 Charlotte Gainsbourg
●
《JFK Revisited: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美國🇺🇸
奧利佛.史東 Oliver Stone
●
《Vortex》阿根廷🇦🇷義大利🇮🇹
加斯帕.諾埃 Gaspar Noe
●
《Marx Can Wait》義大利🇮🇹
馬可.貝洛奇歐 Marco Bellocchio
●
《龍與雀斑公主 Belle》日本🇯🇵
細田守 Mamoru Hosoda
▅▅▅▅▅▅▅▅▅▅▅▅▅▅▅▅▅▅▅
競賽外單元片單如下:
●
《De son vivant》法國🇫🇷
艾曼紐.貝考 Emmanuelle Bercot
●
《緊急迫降 Emergency Declaration》南韓🇰🇷
韓在林 Han Jae-Rim
●
《The Velvet Underground》美國🇺🇸
陶德.海恩斯 Todd Haynes
●
《Stillwater》美國🇺🇸
湯瑪士.麥卡錫 Tom McCarthy
●
《Aline》法國🇫🇷
瓦萊麗.樂梅西埃 Valérie Lemercier
●
《BAC Nord》法國🇫🇷
賽德里克·希門尼茲 Cédric Jimenez
●
《Where is Anne Frank》比利時🇧🇪法國🇫🇷荷蘭🇳🇱盧森堡🇱🇺以色列🇮🇱
阿里.福爾曼 Ari Folman
▅▅▅▅▅▅▅▅▅▅▅▅▅▅▅▅▅▅▅
特別放映單元片單如下:
●
《Babi Yar. Context,》烏克蘭🇺🇦
瑟蓋.洛茲尼察 Sergei Loznitsa
●
《H6》法國🇫🇷
*葉.葉 Yé Yé
●
《Black Notebooks》以色列🇮🇱
施羅米.艾爾米茲 Shlomi Elkabetz
●
《Mariner of the Mountains》巴西🇧🇷
凱里.阿努茲 Karim Ainouz
●
《The Year of the Everlasting Storm》
賈法.潘納希 Jafar Panahi伊朗🇮🇷
陳哲藝 新加坡🇸🇬
馬立克.維塔爾 Malik Vitthal美國🇺🇸
蘿拉.柏翠絲Laura Poitras美國🇺🇸
多明嘉.索朵瑪悠 Dominga Sotomayar智利🇨🇱
大衛.羅利 David Lowery美國🇺🇸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泰國🇹🇭
●
《Party: New World, The Cradle of a Civilisation》希臘🇬🇷美國🇺🇸
安德魯.穆斯卡托 Andrew Muscato
●
《Mi iubta Mon amour》法國🇫🇷
*諾耶米.梅蘭特 Noémie Merlant
●
《Les Heroiques》法國🇫🇷
麥西姆.羅伊 Maxime Roy
●
《熱帶往事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中國🇨🇳
*温仕培 Wen Shipei
●
《時代革命 Revolution Of Our Times》香港🇭🇰
周冠威 Kiwi Chow
▅▅▅▅▅▅▅▅▅▅▅▅▅▅▅▅▅▅▅
午夜放映片單如下:
●
《Bloody Oranges》法國🇫🇷
尚-克里斯多福.莫里斯 Jean-Christophe Meurisse
●
《Tralala》法國🇫🇷
拉呂兄弟 The Larrieu Brothers
●
《Supremes》法國🇫🇷
奧黛麗.埃司徒格 Audrey Estrougo
▅▅▅▅▅▅▅▅▅▅▅▅▅▅▅▅▅▅▅
短片競賽評審團:
考瑟.班.哈尼亞 Kaouther Ben Hania(導演、編劇)突尼西亞🇹🇳
涂娃.娜蘿特妮 Tuva Novotny(導演、編劇、編劇)瑞典🇸🇪
艾莉絲.溫諾克爾 Alice Winocour(導演、編劇)法國🇫🇷
薩摩赫.阿拉 Sameh Alaa(導演、製片、作家)埃及🇪🇬
卡洛斯.穆基羅 Carlos Muguiro(導演、編劇、策展人)西班牙🇪🇸
尼可拉斯.帕里澤 Nicolas Pariser(導演、編劇)法國🇫🇷
▅▅▅▅▅▅▅▅▅▅▅▅▅▅▅▅▅▅▅
短片競賽入選作品如下:
●
《North Pole》北馬其頓🇲🇰塞爾維亞🇷🇸
瑪麗亞.阿賽夫斯卡Marija Apcevska
●
《Displaced》科索沃🇽🇰
薩米爾.卡拉霍達 Samir Karahoda
●
《In the Soi》丹麥🇩🇰
卡斯帕.凱德森 Casper Kjeldsen
●
《Orthodontics》伊朗🇮🇷
穆罕曼德里札.梅哈尼 Mohammadreza Mayghani
●
《The Right Words》法國🇫🇷
艾德里安.莫塞.杜林 Adrian Moyse Dullin
●
《Through the Haze》葡萄牙🇵🇹
狄亞哥.薩爾加多 Diogo Salgado
●
《Sideral》巴西🇧🇷法國🇫🇷
卡洛斯.塞岡多 Carlos Segundo
●
《天下烏鴉 All The Crows In The World》香港🇭🇰
唐藝 Tang Yi
●
《August Sky》西班牙🇪🇸
賈思敏.泰努奇 Jasmin Tenucci
●
《雪雲 Absence》中國🇨🇳
鄔浪 Wu Lang
▅▅▅▅▅▅▅▅▅▅▅▅▅▅▅▅▅▅▅
「氣候」單元入選作品:
●
《The Crusade》法國🇫🇷
路易.卡瑞 Louis Garrel
●
《Above Water》尼日🇳🇪法國🇫🇷比利時🇧🇪
艾伊莎.梅加 Aïssa Maïga
●
《Invisible Demons》印度🇮🇳
拉胡爾.賈恩 Rahul Jain
●
《Animal》法國🇫🇷
西席爾.迪昂 Cyril Dion
●
《無去來處 I Am So Sorry》法國🇫🇷中國
趙亮 Zhao Liang
●
《Bigger Than Us》法國🇫🇷
芙蘿.瓦瑟 Flore Vasseur
●
《La Panthère des neiges》法國🇫🇷
瑪莉.阿米蓋 Marie Amiguet
▅▅▅▅▅▅▅▅▅▅▅▅▅▅▅▅▅▅▅
.
.
(圖為入選主競賽的《The French Dispatch》,由魏斯.安德森執導。)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michael angelo david」的推薦目錄:
- 關於michael angelo david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ichael angelo david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ichael angelo david 在 袁智聰 Yuen Chi-Chu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ichael angelo david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ichael angelo david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ichael angelo david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ichael angelo david 在 Europe Travel Guide – The Best European Destinations 的評價
- 關於michael angelo david 在 Michael Angelo David | Facebook 的評價
michael angelo david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年度10大 - 《好萊塢報導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
※首席影評人 David Rooney:
1.《David Byrne's American Utopia》dir. Spike Lee (HBO Max)
2.《深夜裡的美味秘方》dir. Kelly Reichardt(金馬影展)
3.《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dir. Eliza Hittman(HBO Max/VOD租片平台)
4.《默愛》dir. Francis Lee(金馬影展)
5.《裂愛》dir. Kantemir Balagov(2019金馬影展)
6.《Minari》dir. Lee Isaac Chung(2021上映)
7.《花漾女子》dir. Emerald Fennell(環球代理、檔期未定)
8.《游牧人生》dir. Chloé Zhao(金馬影展/2021上映)
9.《小斧頭:情人搖滾》dir. Steve McQueen(Amazon Prime Video/ myVideo)
10.《殺戮荒村》dir. Kleber Mendonça Filho and Juliano Dornelles(已上映)
特別提及(不排序): 《The Assistant》、《誓血五人組》、《40衝一波》、《隱形人》、《藍調天后》、《讀報人》(News of the World)、《不死軍團》、《 One Night in Miami》、《The Surrogate》、《Wolfwalkers》
-
※影評人 Jon Frosch:
1.《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dir. Eliza Hittman(HBO Max/VOD租片平台)
2.《游牧人生》dir. Chloé Zhao(金馬影展/2021上映)
3.《浪蕩假期》dir. Rebecca Zlotowski(高雄電影節)
4.《默愛》dir. Francis Lee(金馬影展)
5.《花漾女子》dir. Emerald Fennell(環球代理、檔期未定)
6.《40衝一波》dir. Rhada Blank(Netflix)
7.《婊兄弟上路》dir. Michael Angelo Covino(金馬影展/已上映)
8.《裂愛》dir. Kantemir Balagov(2019金馬影展)
9.《The Surrogate》dir. Jeremy Hirsh(Amazon/Google租片)
10.《誓血五人組》dir. Spike Lee(Netflix)
特別提及(不排序): 《然後我們跳了舞》、《David Byrne's American Utopia》、《深夜裡的美味秘方》、《Fourteen》、《史泰登島國王》、《One Night in Miami》、《76天》、《吞噬》、《談》
-
※影評人 Sheri Linden:
1.《裂愛》dir. Kantemir Balagov(2019金馬影展)
2.《Gunda》dir. Viktor Kossakovsky(金馬影展/2021上映)
3.《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dir. Eliza Hittman(HBO Max/VOD租片平台)
4.《花漾女子》dir. Emerald Fennell(環球代理、檔期未定)
5.《One Night in Miami》dir. Regina King(2021一月上架Amazon Prime Video)
6.《殺戮荒村》dir. Kleber Mendonça Filho and Juliano Dornelles(已上映)
7.《76天》dir. 吳皓、陳瑋曦
8.《深夜裡的美味秘方》dir. Kelly Reichardt(金馬影展)
9.《默愛》dir. Francis Lee(金馬影展)
10.《40衝一波》dir. Rhada Blank(Netflix)
特別提及(不排序): 《超越形體:希爾瑪克林特》、《芭樂特續集電影》、《希望之夏:身心障礙革命》、《David Byrne's American Utopia》、《La Llorona》、《My Darling Vivian》、《The Painter and the Thief》、《The Surrogate》、《特斯拉》、《松露獵人》
-
原文請見:
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hollywood-reporter-critics-pick-the-best-films-of-2020
michael angelo david 在 袁智聰 Yuen Chi-Chu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5月號《Yoho!潮流誌》的BGM電影與配樂專題別册,有我寫的一篇《Soundtracks of My Life:電影音樂與多愁善感的人生》。
由於我的字數超額,刊出的版本是被編輯edit過。現放上足本:
5月號《Yoho!潮流誌》的BGM電影與配樂專題別册,有我寫的一篇《Soundtracks of My Life:電影音樂與多愁善感的人生》。
由於我的字數超額,刊出的版本是被編輯edit過。現放上足本:
六年前,我忽然心血來潮在音樂串流服務平台Spotify上開了一個名為《Soundtracks of My Life》的歌單,把一直叫我縈繞心頭、伴隨著我成長的電影配樂曲目紀錄下來,編輯成一個playlist以作分享。
王家衛在電影《2046》裡帶出:「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而在選輯這個電影配樂歌單的過程中,我也發覺我對電影音樂的記憶也都是潮濕的。畢竟我所喜歡的電影音樂,都差不多全是屬於多愁善感的樂曲。把這些樂曲編製成歌單,交織出來是那麼賦予生活感的moody配樂。正因為我是相當多愁善感的人。
想起那個用卡式帶輯歌的80年代,我也曾自製電影音樂mixtape合輯。在那個年少輕狂(而時間又多的是)的時代,我就是戴上耳機帶著這些自家輯錄的電影音樂卡式帶作隨身聽,獨個兒漫無目的地游走香港街頭,或乘坐渡海小輪與電車,甚至坐船到離島去,年輕的我就是可以這樣閒情逸致地度過大半天,而目的就是通過從隨身聽傳來的配樂作品來為平凡的生活營造「電影感」氛圍,冷眼看世界;一下子自己也彷彿成為電影的主角,行步路也充滿cinematic的感覺,說來這是一件相年少浪漫的事情。
從用卡式帶選輯電影音樂合輯,到用音樂串流平台弄了個《Soundtracks of My Life》歌單,忽然讓我重拾一份20多年前的情懷。而我又真的會帶著這個串流歌單用手機隨身聽,漫步城市街頭,或坐上渡海小輪與電車,來感受一下箇中的生活電影感,感覺相當良好。原來40來歲的我仍有這份浪漫。而分別在於串流歌單已沒有卡式帶的時間限制,而可以一播便數小時而來。
我們那一代的文藝青年,要是喜歡音樂而又喜歡電影的,那怎會對電影配樂沒有興趣呢?大家對聽電影原聲專輯亦情有獨鍾,在自家的唱片收藏當中,電影原聲專輯亦得以佔據一席位;從電影院看過一齣叫人深刻不已的電影,然後都會跑到唱片店看看有沒有出版電影原聲專輯(那是沒有互聯網資訊的年代),重點是電影所帶來都是高質的音樂,同時亦是大家試圖通過聆聽其電影配樂,來回味電影的點滴情味。
所以當時我們一眾文青樂迷走在一起談論與交流音樂心得,電影配樂/電影原聲專輯是常涉及的話題心得。那些年要是你說沒有聽過日本音樂教授坂本龍一為大島渚的1983年電影《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帶來的電影原聲專輯,那定會被視為不入流;法國音樂家Gabriel Yared為Jean-Jacques Beineix的1986年電影《Betty Blue》帶來的原聲配樂專輯已不知陪伴了我們幾多個仲夏夜晚上;Wim Wenders的1987年電影《Wings of Desire》原聲專輯不獨是聽Jürgen Knieper的配樂,還有Nick Cave & the Bad Seeds、Crime & the City Solution、Minimal Compact的歌曲;Derek Jarman的1987年電影《The Last Of England》原聲專輯裡叫我最印象深刻的並非Simon Fisher Turner的配樂,而是闇黑女聲Diamanda Galás的兩首曲目;坂本龍一與David Byrne(Talking Heads主腦)以及中國作曲家蘇聰聯袂為Bernardo Bertolucci的1987年電影《The Last Emperor》出版的電影原聲專輯更叫我聽得滾瓜爛熟;Giuseppe Tornatore的1988年電影《Cinema Paradiso》單聽義大利電影配樂大師Ennio Morricone的原聲配樂專輯已經觸動心靈不已。
當然,我就是連David Lynch的1977年首齣長片《Eraserhead》那些闇黑、詭異、冷冽、驚悚得令人不安的氛圍之配樂與環境聲響也聽得津津有味,誰叫我亦喜歡實驗音樂;然後因為找到由I.R.S. Records發行的電影原聲專輯而樂上半天,終於可以在家重播由Peter Ivers作曲、Lynch作詞的幽靈女聲鬼魅ballad曲目〈In Heaven〉。
電影與音樂的關係,這樣叫我們津津樂道的,正是電影導演與配樂作曲家的緊密合作——從前,大家都會說某某音樂家是某某導演的御用配樂創作人。所謂的「御用」,還不過是影迷樂迷們一廂情願的說法,其實只是泛指音樂家與導演在某個時期的合作無間;即使不是一生一世,但彼此間已產生出音樂與影像猶如細水長流的微妙關係。
比如波蘭音樂家Krzysztof Komeda與波蘭導演Roman Polanski,德國樂團Popol Vuh與德國導演Werner Herzog,美國音樂家Angelo Badalamenti與美國導演David Lynch,英國作曲家Michael Nyman與英國導演Peter Greenaway,英國音樂人Simon Fisher Turner與英國導演Derek Jarman,波蘭音樂家Zbigniew Preisner與波蘭導演Krzysztof Kieślowski。說到近年,那可數到英倫天團Radiohead結他兼鍵琴手Jonny Greenwood跟導演Paul Thomas Anderson的合作關係。
電影與音樂之間的微妙關係,也可以推說到電影本身對其音樂的推波助瀾作用。於是,我們因為Roman Polanski電影而認識Krzysztof Komeda,因為David Lynch電影而認識Angelo Badalamenti,因為《Betty Blue》而認識Gabriel Yared,因為Derek Jarman電影而認識Simon Fisher Turner。更因為Peter Greenaway電影而知道Michael Nyman不獨是一位簡約主義作曲家那麼簡單(音樂理論家出身的他是由他創立”minimal music”音樂學派),而後來更因為Krzysztof Kieślowskii電影而叫我對Zbigniew Preisner在《Dekalog》、《Europa Europa》及《The Double Life of Véronique》的配樂趨之若鶩,讓我一口氣找到回這幾張電影配樂專輯。
在多年來,我們見證到好幾位來自另類音樂界的名字,都得以成為配樂界的巨匠。如澳大利亞工業實驗樂團SPK的主腦Graeme Revell,抑或前英國另類搖滾樂團Pop Will Eat Itself主腦Clint Mansell,還有來自實驗音樂廠牌Touch(然後轉投獨立名廠4AD)的冰島雷克雅未克avant-garde音樂家Jóhann Jóhannsson(1969 – 2018),大家皆看著他們躋身為炙手可熱的電影配樂音樂家,進軍好萊塢大展拳腳。
想起我在年輕時追聽60年代末/70年代的progressive前衛音樂,也發覺有不少經典名字都有涉及電影音樂範疇。電子音樂先鋒Wendy Carlos(本名Walter Carlos)為Stanley Kubrick的1970年電影《A Clockwork Orange》打造配樂已是一個典故;德國krautrock界名字除了上述跟Werner Herzog合作無間的Popol Vuh外,krautrock宗師樂團Can在1970年出版的《Soundtracks》專輯結集了他們為《Deadlock》、《Cream – Schwabing Report》、《Mädchen... nur mit Gewalt》、《Deep End》、《Ein großer graublauer Vogel》等德國電影所灌錄的音樂,電音老祖樂團Tangerine Dream自為William Friedkin的1977年電影《Sorcerer》創作配樂開始他們也甚活躍著電影音樂界;希臘progressive電子音樂家Vangelis早已是人們眼中的電影配樂大師,但我最喜歡他的配樂專輯不是著名的《Chariots of Fire》、 《Antarctica》或《Blade Runner》,而是早年他為Frédéric Rossif的電視紀錄片《L'Apocalypse des animaux》所帶來的配樂;義大利導演Dario Argento的1977年靈異恐怖片電影《Suspiria》由意大利progressive rock樂隊Goblin操刀配樂(Luca Guadagnino重拍的新版則由Radiohead靈魂人物Thom Yorke包辦音樂)。當然更少不了要說到英國迷幻前衛搖滾天團Pink Floyd,其1969年專輯《More》及1972年專輯《Obscured by Clouds》是分別來自樂隊為瑞士導演Barbet Schroeder的兩齣迷幻電影《More》和《La Vallée》所包辦的配樂與歌曲,而他們為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1970年迷幻電影《Zabriskie Point》創作的音樂亦同樣叫樂迷津津樂道。
對電影音樂更深層次的體驗,就是看電影的現場配樂演出。有幸在1994年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看過美國簡約主義作曲家Philip Glass及其樂團為Godfrey Reggio電影《Koyaanisqatsi》及《Powaqqatsi》(「Qatsi三部曲」之二)的放映作現場音樂演奏,相當之懾人心魄、蕩氣迴腸的影音體驗,精采得沒話說。到2001年我又看過Glass為1931年經典黑白電影《吸血殭屍》重新譜上音樂作現場配樂演出,由Kronus Quartet演奏。
michael angelo david 在 Michael Angelo David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Michael Angelo David is on Facebook. Joi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Michael Angelo David and others you may know. Facebook gives people the power to share... ... <看更多>
michael angelo david 在 Europe Travel Guide – The Best European Destinations 的推薦與評價
Florence Italy, Michael Angelo's David the most magnificent sculpture I have ever seen. The. RickStevesEurope. Rick Steves Europe. 27k follower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