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olholic控制狂的異想世界:D】
最近在聽某個跟財經相關的Podcast,真是佩服這種有很多橫向知識的人,而且可用淺白的說明讓人一聽就懂。2021年100個可能不會達成但仍然要訂的目標之一,就來想出關於動作控制的100種說明方式吧(有些需要用點邏輯來理解,難怪Mark的頭頂沒有頭髮:D)
之一:動作控制其實是在練腦:D 跟力量大小沒有太大的關係,例如:你現在可以試試看,同時左手畫圈右手畫正方形,大約意會起來,就是這個意思。(周伯通、郭靖跟小龍女會的那一套)
之二:承上,又可以理解為神經肌肉「連結」的訓練。
之三:以「動作」作為治療主軸的祖師娘娘級大師Shirley Sahrmann, 同時也是「Movement system impairment syndromes」一書的作者,曾在一次的訪談中說:...wearing muscles, doesn’t mean you‘re using it with optimal muscle performance.
之四:承上,所謂optimal,中文或翻譯為理想,簡而言之就是較有效率、較不耗能的肌肉組合方式。
之五:技能在用掉之前是最強的狀態,有些CD時間久,有的短,技能要用對地方才不會浪費。技能用對地方,就像人體不同的動作任務,要用相對速配的肌肉組合。殺雞焉用牛刀的概念,低負荷活動,不需要高負荷活動的肌肉組合出來主導。
之六:承上,舉例來說,有些肌肉容易疲勞,例如那些fast twich muscle fiber佔比例較多的肌肉,它們最擅長的不是執行像姿勢維持等低負荷活動。
之七:承上:不擅長不代表不能做,只是會是一種mismatch的狀態,身體的使用相對耗能。
之八:動作控制訓練,像在幫電腦系統中的軟體升級。
之九:針對身體結構的訓練,包含心肺耐力、柔軟度、肌力肌耐力...像在幫硬體升級。
之十:Co-contraction共同收縮,是一種所有肌肉都在用力的狀態;discrimination區辨能力,是一種大腦可以根據要執行任務不同,徵召出不同比例的協同肌的能力。增加阻力,人體就會從discrimination進入co-contraction的收縮模式,因此無法藉由co-contraction來訓練調節肌肉組合的能力。
之十一:小朋友才做選擇,軟體硬體的升級都要:D
#先11個就好100個慢慢來
#歡迎創意留言接龍
#tinainmotion #KineticControl #movementhealth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