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的後腦杓長什麼樣子?
文青從正面看不到,有人從後面的角度告訴你了
【洋洋的疑問】
這周去看了一一。電影本身的意義飽滿、佈設精巧不需要再嘮叨了,整部電影最令我驚詫的其實是邊邊角角:主片結束、戲院燈亮起時,黑底螢幕上涓涓流過的卡司表。
在特別致謝那一頁,最上方、最中間的名字,是「高承恕」三個字。(我到現在還在懷疑我有沒有看錯)
高承恕是誰?這部片誕生(2000)的35年前,他還是楊德昌的建中同學。楊的生前訪談曾特別提起他(感謝性感迷人的 Chih Heng Su 八卦支援),說他秀異青年、有家學,很早便確定了社會學研究志向。後來高老師成為台灣學界舉足輕重的社會學者,研究台灣中小企業的專家。
可能就是緣楊高私交淵源之故,一一裏頭,對台灣本土中小企業九0年代內部文化、慣常運作邏輯、以及難以突破轉型瓶頸的根源描寫,看似都輕輕的,卻都直中紅心。
電腦熱銷是吧?做。遊戲開始有市場是吧?抄。四界探聽,蠢蠢欲動;哪邊有熱錢可以賺,就一股腦往哪邊殺去,盡可能在一塊大餅裡,先搶下最大塊給自己。你懷抱滿腔洶湧跟他談創新,他還理直氣壯反問,抄襲就可以賺錢你為什麼不抄?
產品優劣其次,反正什麼東西賣就做什麼;東西氾濫了、賣不出去了,至少已經騙了一輪投資錢,籌碼甚至不是產品──跟初次見面的投資者A說,這東西很熱門,那個大戶C也加入了喔,一回頭進辦公室打電話跟C說,我和A是老朋友了啦,這場已經成局了你要不要湊一咖──這種「買空賣空」、關係圈套的手法,直到今天我還看著一些老闆在搞。
「你這樣很傷!」電影一一裡頭洋洋的爸,氣急敗壞的對著電話話筒吼,「他是一個好人!」
噢,洋洋的爸,你只說對了一半:那一代對金錢接近癲狂的執念、「交朋友可以裝,做生意可以裝」過河拆橋的商業生態,傷的並不會是像大田先生那樣真正有靈魂的企業家,它傷的是洋洋,傷的是必須從他們手中接過殘局的我們。
**
17年後,一一上映,同月,高承恕老師接受天下雜誌訪問(https://goo.gl/HmRrAC)。談的不是一一,而是即將出版的中小企業研究專著,裏頭他對台灣中小企業發展模式的研究看法,也是我在一一的致謝名單看見高的名字,腦袋會頓時打結的原因。
他指出,其一,台灣中小企業之所以能做起來,是因為40年前我們回應了主要來自美國的廉價生產訂單,在國際市場殺出一條血路。「這些台灣的中小企業怎麼冒出來的?就一個『學』字而已。」就像電影一一裡第一時間踩到風口上抄襲日本大田的台灣田大,他說,「台灣中小企業已練出相當高的市場和產品敏感度,他們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隨時注意全球經濟脈動和市場的風吹草動,只要一拿到東西,就知道竅門在哪。」
其二,台灣優秀的中小企業都有一個不可取代性:「不是有很厲害的專利,而是在一定時間、價錢與製造流程的條件下,只有我做得出來。這是台灣企業最擅長的,到現在還是很強。」
講好聽是學,難聽就是抄;講好聽是市場敏感度,難聽就是投機取巧。我不懂為什麼,分明一一揭示了那麼空洞矯飾的商業生態,17年後,竟然變成我們的強項。
***
我想先轉述一個真實故事。
有一位現在很紅的部落格主,多年前還在亞美利堅合眾國當小留學生時,日子差點過不下去,輾轉在當地工程公司找到一份小差。她的老闆是道地美國人,待人和善,不但不欺負她一個華人留學生,還特別照顧她,薪資也給得很慷慨。對於一個在異鄉舉目無親的窮留學生來說,這老闆根本天使降臨。
直到有一天,她臨時被要求翻譯一份中文合約寄給台灣工廠。合約裡開給台灣廠商的交期、價格…條件之嚴苛,跟先前處理過的公司合約截然不同,這個女孩不敢置信,向天使老闆確認,得到的回覆是,沒錯,這就是要開給台灣的合約。
──同樣的東西,我就是要對你台灣比較苛。你不要,後面還有很多台灣人等著搶這筆單。
可是?沒有可是,全世界都知道台灣廠商吃得下去這個條件,就算咬牙,也會逼自己和血吞下去。因為就像高教授說的,「這是台灣企業最擅長的事」。在最短時間,用最低價格,趕出高良率貨件,要求基層不眠不休,共體時艱,去符合老闆為了搶訂單而答應無理客戶的low-cost要求。配合度世界高。
那位格主後來離職,放棄這份可以養活她的工作。據她的說法,是因為她寫不下去那封信,無法站在美國老闆的立場,對台灣開這種條件。
「爸比,我們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啊?」洋洋問爸爸,「我們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後面,這樣不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嗎?」
高老師是令人敬重的社會學者,台灣中小企業市場反應快、配合度高,這都是事實。但是,只是事實的一面。人的後腦勺,人自己看不到。
在強項的另外一面,是被成本轉嫁的基層員工待遇,以及為了搶訂單不惜犧牲整體權益的台灣廠商,最後客戶覺得你的「價值」只有四個字:配合度高。
沒有核心創造力,怎麼樣都只能在價值鏈底層掙扎求生。為什麼「在一定時間、價錢與製造流程的條件下,只有我做得出來」?老實說,是因為這種爛條件只有我吞得下去。為什麼我吞得下去?因為除了這點以外,我很容易被取代,而且等著要取代我好讓自己苟延殘喘多一天(用同樣惡劣的條件)的人一大堆。
****
台灣大部分老一輩中小企業主三四十年來根深蒂固、缺乏遠見、把餅越做越小的惡劣商業習慣,假如現在仍被當作是強項,繼續保持下去,我也很疑惑高老師這篇天下訪談的標題「隱形冠軍模式會是台灣中小企業該走的路」,未來該怎麼走。
去年底到越南工作,訪問一間台灣化學公司派駐胡志明的三十歲總經理。我問他,你一個台灣人在海外開拓新市場,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我並沒有把這段寫進採訪報導裡面,但我永遠會記得他的回答,以及他臉上的表情──最大的困難,他說,是台灣自己人。不但台灣政府不能挺自己,「也只有台商自己會作踐自己。」
類似的話,不久前也從一個在科技業二三十年的主管大姊口中聽到了。她說,妳覺得韓國廠商很會耍小手段很討厭嗎?但是大韓民族非常團結喔,只有我們台灣廠商,才會互相砍價,扯自己人後腿。
更何況,除了標題以外,訪談內容根本沒沾到隱形冠軍,當然也就沒提到隱形冠軍的高出口值、高市佔率和高度不可取代性,背後不只是強盛遠瞻、協調力很強的政府,彼此競合但對外非常團結的企業單位,還有,還有,務實創新的商業生產文化。
說它市場反應快嗎?隱形冠軍的原型,德國中小企業(the Mittelstand)之所以這麼強,憑的是它們百年來幾乎孤注一擲的專注戰略,和篤定務實的工匠精神。
說它配合客戶、無可取代嗎?它配合的是全球尖端客戶要的頂級品質,它無可取代的,是非常高的產品價值創造深度(value creation depth),而不是合約開出來的嚴苛條件。
說它很會學、不用重視創新嗎?拿德國來說,全球創新指數(GII)它每一年都在前進(2017年第9位),過半是那些Mittelstands貢獻的創新獨家技術成果。
--「我看到的你看不到,你看到的我也看不到啊,我怎麼知道你在看什麼呢?」
電影卡司字幕跑完,剩下我滿肚子洋洋的疑問。
#morganesnote
#mittelstands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