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受某媒體採訪有關甲狀腺癌標靶藥物的幾個問題和感想, 我覺得最難決定的是何時啟動治療, 通常是放射碘無效而腫瘤又持續生長的時候, 證明放射碘無效要先有足夠劑量的治療, 透過碘-131掃描判別是否有病灶吸收, 如果吸收不明顯或根本沒有, 放射碘無效的要件就成立了, 但腫瘤有無持續生長就必須透過其他影像的連續測量和比較, 3-4 個月做一次電腦斷層 (CT) 或磁振造影 (MRI) 測量病灶變化, 如果超過20-30%的長大應該就醫定要使用標靶藥物, 另一方面病灶吸收有時雖然明顯, 但足夠劑量的治療後仍然病灶變大, 也是該啟動治療的時機, 此外利用正子影像 (PET) 看到病灶顯著葡萄糖吸收, 或者病患有嚴重症狀(如腫瘤壓迫正常組織, 呼吸困難, 吞嚥障礙, 咳血等) 都應考慮及早使用標靶藥物.
標靶藥物的選擇是好問題也是藝術, 以藥效反應快速來講會考慮"樂 X 瑪 (L)", 但副作用不能不小心 (主要有高血壓, 疲倦, 蛋白尿, 偶而也有皮膚與毛髮症狀, 腸胃不適), 另外一個藥物"蕾 X 瓦 (N)", 相對而言副作用少些 (主要有皮膚與毛髮症狀, 輕微疲倦, 腸胃不適, 偶而也有心血管的問題), 可是對於進展速度極快的去分化甲狀腺癌 (de-differentiated) 效果就不如前者顯著, 還有就是標靶藥物的副作用發生時間與程度往往很難預料, 有些病友才吃1-2天就發生嚴重副作用, 也有好一陣子才發生, 嚴重程度因人而異, 但減少藥量往往也能減少副作用, 但相對藥效也會打折扣.
這個星期特約門診有位 C 先生讓我印象深刻, 他今年67 歲罹患乳突癌超過10 年, 原本在石牌某醫學中心手術, 術後做過碘131治療, 曾經復發再次手術加上電療及碘131治療, 碘131治療後頸部病灶吸收不明顯, 但正子影像是有病灶顯著葡萄糖吸收情形, 但C 先生沒有不舒服症狀, 而前幾年追蹤的 CT, MRI 都沒有病灶變大情形, 而甲狀球蛋白(Tg) 也不高, 而 ATA 抗體也是陰性, 前年的 PET看起來病灶就只有頸部深層一處和以往相比沒有變化, 去年有位在他原先手術的醫院教授級醫師幫他安排追蹤PET 也沒告訴他有無異樣 (但我無法取的影像閱讀), 今年1月 C 先生說左肩好像有 "五十肩", 原本已經在享受退休生活常打高爾夫和爬山, 最近有點吃力, 還有偶而咳血的現象, 我隱約覺得不對了!
雖然Tg 還是沒有上升很高, 只是在3~7 左右起伏, 而安排頸部超音波雖看到有些淋巴變大了, 且骨掃描 (bone scan) 也沒有明顯異常, 但是週二正子影像卻看到全身骨骼多處轉移, 尤其左鎖骨遠端已經蝕骨破壞產生, 脊椎和右側骨盆都有病灶, 肺部和中膈腔也有轉移, 這種"來勢洶洶"的病情變化只能迅即決定標靶藥物治療求得速效
我的感想是:
1. 如果 1-2 年前開始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可能不會演變成現在的情形
2. 去年在他院追蹤PET 結果的無異樣有點存疑
3. Tg 變化在 C 先生無法反映腫瘤情形, 其實就是去分化甲狀腺癌 (de-differentiated) 的現象
4. 骨掃描 (bone scan) 對於蝕骨轉移診斷效果極差, 而蝕骨轉移卻又是甲狀腺癌的常見現象
5. 持續追蹤真的不能鬆懈, 但追蹤的工具絕對要選適當的
接下來的故事就等藥物的反應了!
mri scan作用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17.07.26 醫學 ※
癌症療法進入基因世代:癌症病人應進行 DNA 測序
英國首席醫療官表示,每一位癌症病人都應該進行 DNA 測序,以避免錯誤診斷、無效的化療、以及不必要的就診。
首席醫療官莎莉·戴維斯女爵(Dame Sally Davies)在年度的報告中表示:終止罹患罕見疾病病人「漫長而曲折的診斷之旅」(diagnostic odyssey)的時刻已經到來——平均起來,他們必須徵詢五位不同醫生的見解,等候四年,才獲得正確的診斷。
莎莉女爵表示,英國健保局有必要欣然接受採納 DNA 測序——利用血液或唾液的小型樣本,就可以正確辨別疾病種類、以及基因突變——對於治療是否能成功,這樣的知識非常重要。
莎莉女爵的年度報告標題是「基因組世代」(Generation Genome),她表示未來三到五年,英國應該整合基因測試的實驗室,以處理廣泛的 DNA 測序,病人將會把基因測序視為治療過程的一部份,如同今日的核磁共振掃描(MRI Scan)。
她說:「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的時代已經來到,英國健保局必須採取行動,以確保它在全球醫療的領先地位。」
「這種科技可能會永遠改變醫學的樣貌,但我們需要健保體系的工作人員、病人、一般民眾了解、欣然接受它的潛能。」
「基因組醫學(Genomic medicine)對於了解、治療罕見疾病、癌症、感染有巨大的影響,它不但能終結漫長而曲折的診斷之旅,還能為更多病人量身打造適合的療法。」
「我的心願是:所有罹患癌症的病人,都能夠接受 DNA 測序。」
目前英國每年有三十五萬人被診斷罹患癌症,因癌症死亡的病人約有十六萬三千人。
傳統上,癌症是由它在體內生長的地點而定義,例如攝護腺、乳房等等,然而科學家漸漸發現:利用基因組合來定義癌症更有幫助。比方說,兩種不同的乳癌,對同一種藥物會有不同反應,但是基因相似的乳房與攝護腺腫瘤,卻可以使用同樣療法成功地治療。
莎莉女爵的報告指出,為個人量身打造的藥物,將會終結癌症藥物的「嘗試錯誤法」(trial and error),副作用也會減少,疾病可以更快進入緩解期,這會節省健保局大筆經費。
最近一個針對乳癌的基因測序研究發現,將近一半的病人在手術後,可以不必再接受化療,因為她們的 DNA 顯示癌症復發的機率很小。
目前在英國進行 DNA 測序的實驗室有二十五家,規模都不大,也只針對少數的病症,平均要價是一次六百英鎊。莎莉女爵的報告指出,如果將之整合,有可能大大減少 DNA 測序的成本。
莎莉女爵呼籲成立一個國立基因局(National Genomics Board),讓所有執業的醫生都接受基因學訓練。
她還表示,在新制度中,應該鼓勵病人同意讓研究人員與與臨床實驗使用他們的基因組資料。至於敏感的 DNA 資料遭駭客盜取的憂慮,莎莉女爵表示,完整的基因組資料「太龐大」,無法從中央資料庫竊取,而且 DNA 測序的好處會遠遠超過可能的風險。
== 什麼是精準醫學?==
傳統的癌症治療,是根據疾病種類以及它對特定器官的損害作治療。新的方法則聚焦於造成疾病的受損基因,並使用此一資訊來決定採用哪一種藥物、或者哪些藥物的組合,以對特定的生物目標(biologial targets)作出最好的攻擊。
過去十年中,癌症藥物愈來愈個人化,尤其是指認某些基因——例如女演員安潔莉娜·裘莉所攜帶的 BRCA1 ——變得愈來愈重要,因為此類基因將會增加疾病的風險,對治療方法亦有不同的反應。
然而精準醫學的進步,代表著更進一步從活體組織切片中粹取 DNA 作定序。倫敦癌症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藥物發展部主任迪波諾(Professor Johann de Bono)表示:「目前我們只是在看細胞,但那不是最佳的資訊。」
「精準醫學代表我們會從腫瘤的活體組織切片中取得 DNA,再把它放入定序的機器之中。」
專家表示,特定目標的基因定序,費用是兩百英鎊,完整的基因定序的價格是三千英鎊。
http://www.telegraph.co.uk/…/chief-medical-officer-every-c…/
mri scan作用 在 伊格言|the novel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一如預期是希格斯玻色子。正好來看看《噬夢人》的第20個註解「方程式測定儀」與「基本粒子打擊技術」XD
維基百科(Wikipedia)「方程式測定儀」詞條說明(2293年8月9日最後修正),部份節錄如下:
「……方程式測定儀所應用之『基本粒子打擊技術』正是標誌了古典時代之結束的醫療技術關鍵性躍進之一。其原理,即視情形以多種基本粒子束直接打擊人體中欲檢定之部位,並依據撞擊後基本粒子之位置分佈、路徑、速度等資料,推估被檢定部位之圖象。……方法類似古典時代之『掃瞄式電子顯微鏡』,而其誤差則主要來自『測不準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
「……由於其基本粒子種類之選擇十分多樣化(如左旋魅夸克、左旋奇夸克等基本費米子群、w玻色子、z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等),因此可視欲檢測組織之成份、質地疏密、細胞性質等差異隨時調整,彌補測不準原理所導致之誤差,進而獲致最佳之檢測結果。……比起古典時代之類似檢驗技術,如核磁共振造影(MRI)、電腦斷層掃瞄(CT Scan)等,靈活度與準確度均高上許多……」
「……而在此一『基本粒子打擊技術』發展成熟之後,儀器甚至可精細至以基本粒子束之打擊所獲之數據、圖像分佈進行計算,而直接推定參與化學反應之化合物分子式、化學變化之過程(化學方程式)、DNA區段之轉錄、轉譯等情形。……換言之,由於該技術之精細程度前所未有,甚至足以測定『單一分子某甲與單一分子某乙進行何種化學變化,以及最後產物為何』──亦即,諸如CH3CH2OH+HO-NO2←→CH3CH2O-NO2+H2O此類一般化學方程式,均可經由『基本粒子打擊技術』,直接針對個別單一分子之形狀、鍵結變化、中間產物等進行準確測定。……科學家們從此不須再以古典時代之各種間接方式去『推測』在那混沌的燒瓶之中究竟發生何種化學變化了。『方程式測定儀』之名即由此而來。……此確為一醫事檢驗技術之重大突破,亦為實驗科學領域之里程碑。……」
此外,關於方程式測定儀,亦另有一事頗值一提。「基本粒子打擊技術」之主要發展者為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物理系教授森山和正所領導之研究團隊;森山教授亦因此榮獲2194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暨醫學類獎項,可說是備受肯定。然而,於此一技術已然成功廣泛應用於臨床醫學工程,且森山教授亦已辭世達10年之久時,2225年9月,《獨賣新聞》記者Y. Connolly卻出乎意料地撰稿揭露一相關秘辛。
Y. Connolly於該報導中表示,於多方追索,並對森山教授生前情婦小田久子進行多次訪談之後,他已獨家取得一批森山教授於2213年前後所撰寫之私人筆記與電磁紀錄。根據該份私人筆記,於2212年森山教授之母親與妻子(大塚理紗)相繼病逝之後,森山教授即陷入一長期持續性之憂鬱症候中。且該份資料亦透露驚人內幕,即森山教授曾於未告知其研究團隊其餘成員之情況下,以方程式測定儀獨自進行兩次秘密實驗,實驗內容為試圖以基本粒子打擊技術測定人類臨終時刻之狀態變化。但該秘密實驗似未獲得具體結果。即使如此,Y. Connolly於報導中引用之某筆記片段卻於物理學界、生理學界均引發軒然大波。該片段內容如下:
……靈魂的秘密。我不明瞭靈魂的秘密。一如我不明瞭愛,亦不明瞭無愛。如今我明白,在我長年的實驗室生涯中,我從來不曾真正解釋或論證過什麼。那「死」的意識。「死去」這件事所經歷的時間。死。冷漠。……(此處字跡不明)……那些秘密實驗裡,我所能掌握確定的,也只有一項概念:在普朗克尺度(Planck Length)之下,關於生的氣息、關於死的所謂「本質」,那是存在於另一個不可見維度裡的事。而那個多餘的所謂「維度」,竟只是我們這個世界裡,基本粒子之間不穩定的交互作用而已。……(此處字跡不明且電場不穩)……在那個維度裡能夠被某些物理定律計算證實的「生」與「死」,在我們現存的此一世界──以古典觀點而言,三維空間與一維時間;以弦論觀點而言,10或11個時空維度──其等價換算之物,竟只是一永恆且隨機之空無……
資料見報之後,輿論聲浪隨即湧現,強烈要求Y. Connolly立即公布森山教授之該份私人筆記中與兩次秘密實驗相關之部份。輿論所持理由為,此為人類珍貴智慧遺產,不應由私人所限制持有。記者Y. Connolly與森山教授之情婦小田久子遂共同召開記者會,回應表示將遵照森山教授之秘密遺囑,不予公開。而教授之子森山茂亦於一週後決定控告Y. Connolly與小田久子,並主張自己才是該份私人筆記之合法所有權人。與此同時,坊間則有八卦媒體報導指出,森山教授所做兩次秘密實驗,所謂「人類臨終」之實驗樣本,正是森山教授本人之母親及其妻大塚理紗。關於這項傳聞,情婦小田久子不予回應;而森山茂則以加重誹謗罪控告該八卦媒體。
然而事件並未就此結束。就在《讀賣新聞》最初之報導過後約一年,某日,教授之子森山茂突因原因不明之猛爆性肝炎緊急送醫,次日即宣告不治。四日之後,撰稿記者Y. Connolly竟又被發現陳屍於其東京寓所之中。法醫相驗結果,判定死因為心臟麻痺,無他殺嫌疑。「森山詛咒」之說,遂不脛而走。兩週後,情婦小田久子發出新聞稿再度公開私人筆記部份內容,並解釋此舉亦為森山教授遺囑中所載明之要求。然而此次公佈之筆記內容竟僅簡短至僅有數行,分為兩小段。首段僅有一句:
詛咒存在於第七維度。
而第二段則為生前便十分喜愛徘句創作的森山教授所作徘句一首:
無時間者,亦無空間者。維度之外,如死如生。
六根所見,皆量子泡沫爾。
───節錄自伊格言長篇小說《噬夢人》註解第20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international/20131008/271531/1/諾貝爾物理學獎%E3%80%80上帝粒子2科學家獲得
mri scan作用 在 MRI(磁振造影)和CT(電腦斷層)有何不同- 高階影像 - 康寧醫院 的相關結果
MRI 和CT有何不同? 名稱. 磁振造影檢查儀. 電腦斷層掃描儀. 英文名.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看更多>
mri scan作用 在 MRI 磁振造影| 服務項目 -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 的相關結果
核磁共振是利用人體所含的氫原子在磁場作用下所產生的影像且不具放射游離輻射線,檢查目的是可知道病變的解剖位置及性質。為了避免與核子醫學檢查混淆,現在的名稱為磁振 ... ... <看更多>
mri scan作用 在 一次讓你搞懂CT、MRI、PET、PET-CT、PET-MRI 是什麼? 的相關結果
2.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 核磁共振的原理是利用磁場改變氫原子的旋轉排列方向後,原子核會釋放能量,並釋放出電磁波訊號,再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