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哥大教授的 email 中學到 “enlist” 這個字】
一直以來,哥大的恩師教授的英文寫作、用字,都是我仿效的對象之一。
好幾年前了,有一次教授寫 email 給我想要請我協助宣傳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中文的學程 (TCSOL) ,裡頭寫著 “I would like to enlist your help to…”,當時我看到時覺得有趣。
因為從前我對於 enlist 的學習,都是跟當兵入伍有關係。看到 “enlist your help” 我 #猜得到意思,但我沒有就此打住,因為我對學習英文的目標一直都不只是考試,而是我要用得出來、用得好、用得道地。
我於是查詢了「搭配詞」和「英英字典」,發現 enlist one’s help / enlist the help of sb 常常用在「請~協助你做什麼」的狀況下。
以「主動字彙」而言,我可能更常用 seek your help、solicit your assistance,但因為這封 email 的關係,我 #多了一組主動字彙。
後來,因為我的大腦「#注意」到了這樣的用法,閱讀、或聽英文時他們當然就更容易 #跳出來。
例如,Adam Grant 的 Think Again 一書當中 (p. 86) 就寫了 “When I write a book, I like to enlist my own challenge network.”
我用 Notion 打造的 #3D英文筆記術 英語資料庫當中,就充滿著很多這樣豐富、扎實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我已經做了將近 10 年。在美國念研究所時,不只一次被美國人開玩笑的說「我覺得你的英文比我好欸。」
現在我要把 #這些方法全部分享給你,誠摯歡迎你加入我的 3D 英文筆記術課程,從此改變你的 #記憶 方式、#筆記 方式、#學習 方式!
🔥 好消息是在 8/31 前妳可以 #內信 我領取 #折扣碼 用最便宜的方式加入這個近 4000 個學生一起學習的課程!
《3D 英文筆記術》課程 :
https://hahow.in/cr/ntealex-3dnotetaking
Happy learning!
「notion考試」的推薦目錄:
- 關於notion考試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notion考試 在 文青懶媽的簡單生活提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notion考試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notion考試 在 [心得] 112年高中公民與社會上岸心得文- 看板study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notion考試 在 樹狀圖+notion關聯檔案超實用-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notion考試 在 notion上課筆記模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notion考試 在 notion上課筆記模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notion考試 在 MBA 的在美學習筆記- 筆記軟體Notion 今天發佈了他的AI 功能 ... 的評價
- 關於notion考試 在 解析Json,调用notion-API创建考试数据库. - GitHub 的評價
- 關於notion考試 在 大陸台灣用語考試notion的推薦與評價,DCARD 的評價
- 關於notion考試 在 notion教學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notion考試 在 notion教學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notion考試 在 notion教學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notion考試 在 5 Post Apocalyptic Short Films on YouTube You Have to Watch 的評價
- 關於notion考試 在 HelloGitHub 的評價
notion考試 在 文青懶媽的簡單生活提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帶著勇氣,走向來年 ||
#祝大家新年快樂
今年對懶媽來說是很意外也很豐收的一年。
去年下半年決定開始斜槓人生,
今年初開始正式接案,
第一次從朝九晚五躲在辦公桌後的普通上班族,正式走向台前。
很多事情,想的時候很簡單,
做的時候才發現,
#事情不是憨人想得那樣子單純。
● 因爲獨立接案,需要靠粉專宣傳,
於是成立粉專,開始了寫文生涯。
● 因為想要維持粉專能見度,
所以幾乎日日發文,
今年累積的粉專文章量應該達250篇以上。
● 因為受到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日更書寫的行為感動,所以從10月中後加入日更團 #DayDayUp
開始挑戰日更,更因此擁有了第一次上PODCAST的機會。
● 因為需要大量寫文,
所以開始提升閱讀量,
今年閱讀量累積達40本左右,
希望透過大量的輸入,
提升輸出的品質,
或者至少刺激自己寫文的方向。
● 因為上了一個網站架設課程,
所以從無到有架設了自己的官網還買了網域。
● 因為開始到府整理後,
發現自己的不足,
於是認真上課考試,
順利在2020年底前
考取 #中華心希望協會 的認證整理師職照,
及日本 #HouseKeeping協會 的一級認證。
● 因為開始經營粉專及IG,
才開始追蹤及執行自媒體行銷與經營層面的事務,學習以圖文方式呈現自己的文章。
● 因為斜槓人生,
而碰見許多意外的朋友,
因為走出原本的生活圈,
而開始遇見許多不同的人
(懶媽原本的朋友群只有同學、
同事跟幾個因買書意外認識的朋友)。
● 因為朋友的介紹而開始使用NOTION,
覺得這系統真是好厲害。因為使用NOTION而意外加入 Cassie Hsieh
凱西姐姐 (台灣區NOTION官方大使)的社團及群組,
才發現原來我一直在等待的,
就是這樣一個可以串連一切資源、想法、行動、計劃的資料庫。
謝謝CASSIE的分享與說明,
一切的一切串起了我一直希望能夠建立的個人資料庫。
● 因為妹妹的介紹而了解人類圖,
在年底的最後一天,
聽從薦骨的直覺反應,
與朋友聊天,在她的解釋下,
瞬間明白薦骨的反應為何,
也串起了彼此更深刻的連結,
希望在2021年更有機會練習薦骨反應。
這一年,雖然時不時感到挫折,
卻也從中學習到許多不同於以往所知的事物。
人生很長,人生也很短,
回首來時路,
曾做過的事都會像串珠掛在我人生的回憶上。
2021年即將來到,
懶媽已跟幾個朋友約好一起為新年設定目標:
懶媽自己的設定是分成三大類:
1)工作(正職/斜槓)
2)個人(精進/健康)
3)家庭(關係/旅遊/經濟)
工作方面,因為公司受疫情衝擊嚴重,
需要找出業績突破點,
預計希望透過12 week year的作法,
將年度計劃依12週為一期,
分為四個重大進度。
斜槓部分的整理師工作,
除考取Housekeeping 二級講師外,
會繼續維持日更,
學習 #知識圖卡 、#手機攝影、#軟裝佈置,
讓分享文能以更好懂的圖文方式呈現給讀者,
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帶給委託人們更多價值與服務,
希望FB的追蹤人數能突破2000人,
IG追蹤人數能突破1500人,
希望能辦整理師講座。
個人部分,
一個月聽一本英文書,
每週閱讀一本中文書,
一個月產出至少一篇閱讀心得,
每個月認識一個新朋友,
一週規劃於週三及六晚上騎30分鐘飛輪。
家庭關係部分,
考慮去上NLP,
希望能透過外力,
改變自己與家人間慣性的溝通模式;
安排每季出遊計劃,
希望每次都能跟在地人有深度交流。
經濟狀況,
希望能每個月存下我跟先生總月收入的35%,
提早邁向買房計劃。
過去的我,害怕失敗,
所以什麼目標都不敢設定或公佈,
但有目標,就有方向,
就算沒有全部完成,
也是至少走在完成目標的路上。
希望大家一起,
為2021年的自己努力。
#願意一起跟懶媽進行2021新年計劃的朋友請留在喊右!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我們一起督促彼此為自己努力
#文青懶媽
#高雄整理師
#新年新希望
notion考試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能用 Zoom 怎麼辦?#市面視訊會議軟體功能測試一覽表】
Zoom 被禁用之後,該用什麼軟體? Bts無界塾的語文老師 林嘉怡,用兩天自己下班後的私人時間,和無界塾其他夥伴老師一起測試,不眠不休的做出這份完整的調查跟報告,為的就是想趕快提供給所有老師參考,這樣的努力和付出真很感人~非常謝謝林老師及夥伴!
另外,也很謝謝每位疫情期間,每天面對各種挑戰的老師們!謝謝您們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們努力!未來親子小編們也會努力每天做出好文章,和各位一起並肩作戰!
🌟🌟測試一覽表如下>>
✅1.誰適合Teams?
✅2.誰適合google hangout Meet?
✅3.誰適合唐鳳推推的Jitsi Meet?
✅4.誰適合cisco WebEX?
✅5.誰適合newrow?
✅6.誰適合cyberlink U?
✅7.誰適合blue jeans?
✅8.誰適合adobe connect?
🔥🔥內容持續更新中>> https://www.notion.so/4c26056f19b04934b679b4f1b3d554dc…
💖延伸閱讀
防疫在家,自主學習能力越來越重要...如何培養?專家「HEART」5方法讓家長引導孩子自主學習>> https://pse.is/R6EWG
【不能用 Zoom 怎麼辦?市面視訊會議軟體功能測試一覽表】
Zoom 被禁用之後,該怎麼辦,該選用什麼軟體? 我們 Bts無界塾 的語文老師 林嘉怡 老師真的太猛,這兩天晚上下班,找無界塾其他夥伴老師一起測試,兩個晚上做出了這份完整的調查跟報告。
昨天我看到了這份調查,我很震撼。這是目前我看到最完整、而功能測試最細的調查表。無界塾的夥伴們在軟體被禁之後,第一時間就在找問題的解方,讓我很佩服這些老師們的行動力。
嘉怡老師的完整測試,對於在後 Zoom 時期不知道要選哪個新軟體很困擾的朋友們,歡迎取用參考!
註:這份報告會不時更新,請隨時關注林老師這份報告最下方的 notion 連結
(歡迎分享)
-\-\-\-\-\-\-\-\-\-\-\-\-\-\-
From 林嘉怡老師:
[軟體之於教學需求測試]
很多人在談軟體的時候都把會議跟課程混在一起,一般的訊號清晰、共享、錄影,已經是標配,本篇會以課程為導向出發,說明這幾天測試軟體的結果,這是單就軟體本身,不考慮同時使用其他平台或外接設備的分析。
最後也會稍微說明為什麼教學跟會議需求不同,不過因為功能分析很冗,不一定是大家馬上需要的,所以我把這部分往後放,不想看的可以只看測試結論或看連結表格。
**聲明1:我很想被業配,但是我沒有**
**聲明2:無界塾其他人想不想,我不知道,但是無界塾也沒有**
**聲明3:重點不在換軟體,而在找到一個軟體後調整教學模式**
**聲明4:本篇預設你本來就學過至少一種,沒有的話沒辦法看**
**聲明5:神農般嚐百軟體的我的電腦,才是資安最大洞的那個**
——————————————————————————
給已經開始努力卻順便被酸「換個軟體有多難」的老師們:
換個軟體一點都不難,還好還沒有很多學校因疫情停課,我們一起測試找到接下來要用的,步驟跟之前一樣,確定軟體——建立上課模式與風格,原先學習的教學資源、線上互動方式、評量不會消失。
面授與線上本來就是互相補齊,無法竟全,真的累了也沒關係,請考慮實體補課或非同步課程!
也別忘了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這次事件,學生能不能自行分析他們需要什麼,還是等待被餵養,老師負起一切責任?別把責任丟給教育部,因為那就像學生把責任丟給你。
給大部分看客:
很在乎資安的你,應該也要有點媒體素養,多方查證再行分享,然後建立自己的獨立思考,同時保有對他人的同理,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你可以不同意一個人對資安的看法,但是同時尊重他的努力。
——————————————————————————
**測試結論**
便利性+我只是想講述搭配其他軟體:hangout、Jitsi、cyberlink U、adobe connect
我不想下載任何東西:hangout、Jitsi、webex、new row
我完全不想付錢:hangout、Jitsi、cyberlink U、adobe connect、teams
我可以付錢有更多/好的功能:webEX、newrow、blue jeans
我自己在綜合比較後是webEX試用>blue jeans>adobe connect>webEX付費,會比較符合上課的需求,因為我需要分組、可以看簡單英文、不介意付一點錢、不在意下載與否、有點在意頁面。
不過還是提醒,所有外接平台如均一、kahoot、線上共編文件、Miro⋯⋯等,以及加開設備如實物投影機,此時都會成為你最好的夥伴,這些外接平台可以增加軟體本身的變化性;也可以思考A軟體+B軟體,比如你用大群組開會完,在line的固定分組聽學生討論。
——————————————————————————
**測試碎念**
1.誰適合Teams?
希望不要開太多其他平台、不常需要分組功能、可以接受固定分組、需要一堂課分組下去把任務做完就下課,建議用teams,而且我覺得teams訊號不錯,又免費。
分組討論克服:設定「分組數+1」個群組,這個+1指的是班級大群,也就是在班級大群裡上課之後,可以把學生散進分組裡,由小組長擔任主持人。但教師移動會比較辛苦,還有次數也不能太多次。
靜音、共享等類設定,只能依靠教師平常跟學生的默契,主持人不具有強制靜音或調整共享設定的功能。
Teams需要大家都註冊微軟帳號,或者利用會議連結,不需要使用者登入就可以參加會議,但「訪客」只能看到視訊及老師桌面分享,沒有文字聊天功能。
2.誰適合google hangout Meet?
hangout幾乎是測試中最陽春的一個,如果有學zoom或其他軟體,Meet不會難,因為他很簡單,有用過skype的經驗就可以用了,他多共享畫面這個功能,而且使用者只要有google帳號可以無痛進入。
如果學生不太會申請、註冊,且與會者來源複雜,且只需要講述、共享畫面或是播放影片,Meet就可以做到,有連結就可以邀請外群、不用下載,是Teams沒有的優點。
但其實測試的這幾個軟體很多都能外群邀請,不算是什麼很大的優點,唯一的優點大概就是設定少,而缺點也是因為這樣而來,有老師反映使用hangout會有無法釘選螢幕或與會者(學生)亂釘選螢幕(可能是他同學的臉)的問題;測試時也有老師說畫面切換跟操作的速度明顯慢很多。
3.誰適合唐鳳推推的Jitsi Meet?
同2,不想下載任何東西,但是非常需要同步播影片的可以考慮jitsi Meet,我覺得他跟2沒有差多少,同樣是可以同時共享鋪開畫面,同樣不需要下載,功能上可以同步youtube影片算是一大優點,跟2比起來多了虛擬舉手功能。
開源軟體這件事對我無感,畢竟我又不會自己架設,所以這件事情不是測試時主要考慮的重點;另外,每個人都是主持人,因此可以互相靜音對方(也可以自行打開)
然後Jitsi Meet只要線上隨意打一串英文或數字就可以開會議室,所以千萬要記得加密碼,我測試的時候隨便打房號123,突然出現各國語言的人在跟我聊天,hen可怕。
4.誰適合cisco WebEX?
基本上,它的介面跟操作邏輯,跟zoom幾乎一模一樣,包含共享方式、共享後註記、私訊設定,就連我去後台也是一樣的排版,但後台功能少很多,致電客服又轉原廠克服後得知,很多zoom的基礎功能,比如分組討論,都是需要到webEX training的網站方案後才有提供。
各位現在使用的帳號其實是在試用30天階段,一次買就是要買一年,沒有月費也沒有免費之說,原廠報價如下:
webex meeting center :折扣前387鎂/年(1個帳號)
webex meeting training center:折扣前6100鎂/年(1個帳號)
webex:套裝組-兩個都能用,3180鎂/年(5個帳號)
經銷商有分等級,原廠會希望經銷商線上(或線下)來做簡報,可以問問題,之後再決定要不要買,會再報價一次可能比原廠現在的報價便宜(但對學校或老師個人來講,還是超貴⋯⋯)
它的優點是共享註記功能順非常多,操作上較直觀且更細緻,美賣,應該可以無痛轉移,或者沒有需求分組的人,現在就可以過去了,但記得只有30天,然後safari不支援共享畫面,建議下載軟體。
再補充:有其他網友問到開放教育機構使用meeting center外加開分組功能免費,也有人說免費不止30天,but目前沒有辦法確認狀況,我目前寫的以客服說法為準。
5.誰適合newrow?
newrow介面直觀且健全,免費即可以分組討論、線上出題考試,我很喜歡他白板可以換頁、可以「廣播」,聊天可以分成Q&A或一般聊天,嵌入共編文件功能(可下載)、拍照直接編輯的功能。
功能差異的部分,白板註記只能清除全部不能選擇只清除參會者,沒辦法共享註記,但可以添加不同類型的檔案,直接upload到軟體中(跟共享畫面不同概念)即可註記,然後可以靜音同學,他也不能自己打開,但他靜自己的話你要幫他打開不會跳提醒、也做不到(zoom會提醒)。
主持人可以控制與會者的權限:共享畫面、註解、寫筆記。
不過免費版只能5個成員,一個月32鎂可以增加到15個、51鎂增加到25個,難怪沒人用,在做測試的時候發現共享畫面不會卡頓,但分組或者是共享的瞬間會,大概比zoom慢一倍、跟hangout切換時的速度差不多。
它最大的缺點除了貴,還有翻譯很爛,它分組的翻譯叫做「爆炸」、檔案叫做「檔」,反正都是簡體+中國翻譯流。
6.誰適合cyberlink U?
視訊和音訊延遲,跟hangout差不多,可以靜音學生,但學生也可以自己解除,不能鎖會議室,但大部分共享、特定視窗、白板那些功能它都有,選這個不如選hangout。
初體驗很ㄎㄧㄤ很難打開,我下載後要打開卻很不靈敏,軟體跳動一下還是什麼都沒啟動;同事則是打開了之後,U說要寄驗證信,結果什麼都沒收到(為了怕被罵,加註也沒有在垃圾信件找到)。
於是這個實測心得是我同事寫的,我到現在還沒測到。
7.誰適合blue jeans?
強調杜比音效的blue jeans可以選定或隨機分組、白板註記功能,用起來還不錯,介面跟hangout相似,但他有連很多其他軟體,又有跟Jitsi一樣同步影片不卡頓的優勢。
缺點是它介面全英文,還有它的主持人功能非常弱,如果別人要共享或是註記,他就會蓋掉我的螢幕,目前還找不到可以設定禁止的地方;另外,我們有一次測試,進去分組之後不管主持人還是參會者都沒有顯示靜音,但實際上都聽不到彼此的聲音,還有分組學生是可以自己出來主會場的。
前面7天註冊免費使用所有功能,後面每個月9.99鎂,容納25個人,或14鎂75人/月,比zoom便宜一點,不過比較適用於成熟且班級有默契的個體,不然他要共享就是要共享,大家搶螢幕就飽了。
8.誰適合adobe connect?
主持人用酷課雲帳號可免費,是個我不知道怎麼說明比較好的軟體,他的介面很像古老時代的yahoo奇摩聊天室,但是該有的功能都有,重點是免費、可分組、可共享、可錄影,不過所有功能大概都只做半套,你可以看到他所有選項都被勾起來,但都有點不盡人意,以下細說。
還是先稱讚,adobe connect在很多部分做得很細緻,比如除了虛擬舉手之外還有同意、不同意、其他表情,可以選擇;另一方面是註記時的顏色、大小控制選項也很認真,連聊天的文字都可以選顏色。
哭笑不得的是這其實不是一個視訊軟體的重點,流暢度部分還可以,大概跟hangout差不多,但視訊很糊、一格一格,然後大家在共編共享的時候,9個人的頭像大小大概跟其他視訊軟體的一個頭像差不多;共享會出現只能共享整個螢幕,要選特定應用程式或文件,跑出要你開電腦設定,你開了他又不能共享的窘況。
總之我覺得在使用上雖然沒有很便利、按鍵也不夠直覺,但如果是學校老師,用酷課雲上手之後,應該可以做許多教學變化,加上它免費,不過就是要適應它自己獨特的介面。
(夥伴補充:北市買的帳號同時可以有最多五十間一起使用,每間上限一百人;也可以付款買這軟體)
——————————————————————————
**教學現場會需要且zoom有的功能**
(括號內為測試標準及補充)
1.共享畫面(有些可以選限定視窗,有些只能投桌面,只要可共享都算有1)
2.一般互動討論(雙向影音)
3.主持人靜音同學
3-1主持人可以決定是否讓學生自己打開
4.分組討論(給多個會議連結不包含在此項)
5.白板(空畫面)註記
6.共享畫面後註記
7.主持人限制誰可以共享
8.設定密碼與鎖定會議
9.可以設定私訊或群聊
10.可以踢除非預期的參會者
11.其他互動如虛擬舉手、拍手
12.主持人釘選畫面(或可以設定與會者跟主持人看同畫面)
13.對話傳送檔案而不只文字
14.錄影(這個現在大家都有,再不濟還有loom,不是問題)
15.學生不用註冊
測試結果如圖,圖1為功能全圖,圖2,3,4為功能+解說。
每個軟體有自己的受眾,有些就是為了開會而生的,它的設計是「平等」,也就是主持人除了開這個會議,沒有比其他人權限高出多少。
舉「靜音」為例,大部分軟體都能做到主持人靜音別人,但不是每個軟體都能跟zoom一樣做到主持人靜音後,自行控制選項決定要不要讓與會者自己打開;
在課程中難免會有同學很激動很想說話各自搶mic、有人家裡背景音很吵自己沒察覺、需要一小段時間宣佈事情的時候,目前測試沒有看到可以調整設定的,因此我們在這部分的建議是一定要跟學生建立好默契,要講話再開mic。
陸續更新,都只是測試,還沒有正式選定用來上課,因此完全還沒測試電腦以外的載具,也尚未測試學生端功能跟畫面,價錢跟乘載人數大家可以隨意查,沒有認真列上來。
(圖1為功能全圖)
(圖2,3,4為功能+解說)
https://www.notion.so/tit…/4c26056f19b04934b679b4f1b3d554dc…
(附上notion連結,有興趣可以用filter功能篩你要的功能,大推notion)
(因為不能只開單篇留言,請要指正或提問的人私訊我)
(歡迎分享)
notion考試 在 樹狀圖+notion關聯檔案超實用- 考試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想分享當初怎麼在考前抓重點,去年我透過主題式筆記整理,讓自己可以把相關的概念整合,考試的時候能夠一邊寫一邊引出相關概念,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試 ... ... <看更多>
notion考試 在 notion上課筆記模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Esor ,今天這段影片,要幫助大家快速上手Notion 的進階活用。 * 讓我們以學生要整理上課筆記、規劃課表、管理研究資料、準備考試為例, ... ... <看更多>
notion考試 在 [心得] 112年高中公民與社會上岸心得文- 看板study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晚安!
如題,和許多老師們一樣,我也有許願上岸就要發心得文。
我覺得分享得很瑣碎,顏文字也很多,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建議為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因為文字很多,我又不太會用PTT發文(真是愧對大家QQ)
這邊附上Notion好讀版:https://reurl.cc/y70XxE
-----下面是我複製貼上的心得文,因為不熟操作,所以排版很差,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貳、背景
一、個人背景
大學:臺大社會系,無雙主修或輔系。學程:臺灣研究學程/中等教育學程
碩士:臺大社會所錄取 註冊後即休學 沒有修任何課程
時間軸:
- 106/09 - 110/06:讀大學。大二預修教程學分,大二升大三申請教程成功
- 110/07 - 110/08:考教檢,取得實習資格_中等學校社會領域公民與社會專長
- 110/08 - 111/02:在北一女中實習
- 111/03-111/07:國軍Online,轉生到役世界生活
- 111/08-112/07:中大壢中代理一年
- 112/04:高雄女中獨招上岸
【一些說明】
實習
感覺這部分好像沒什麼好說的,我自己的原則是「把握當下」:因為知道自己實習結束後
要去當兵,所以我在實習期間並沒有積極準備教甄,反而是很注重實習期間的每一種機會
。我的實習指導老師很願意讓我上台,剛好手上也有非常多不同的課程,包含:必修公民
與社會、高三多元選修、探究與實作,所以這些課程我都有上過。此外,我也在其中嘗試
過很多不同的東西,像是資訊融入課程(生生有平板)、進行國民法官模擬法庭、參加全
國法規資料庫教案競賽等等,大概是這樣>< 也因此,我在實習結束後唯一熟悉的教材只
有必修第二冊,其他我都非常不熟。如果要問我有沒有後悔的話,我覺得沒有!儘管教材
熟悉度很低,但我做了滿多事情,這些事情很能夠作為後續成長的養分。
建議:實習時要把握任何可以上台教書的機會
當兵
當兵是我人生當中最有趣的時光之一了!我踏出同溫層跟一群台中海線弟兄相處,每天都
在部隊起床、國軍操一至十二式、進餐廳親愛精誠一路服從、出公差挖沙拔草、前進突刺
戰鬥蹲姿、背單戰、行軍打靶、莒光時間……這樣的循環。在新訓期間,除了第一個星期
的國軍招募以外,後面都在準備鑑測,其實沒什麼時間讀書。我那時候是把近十年學測、
指考、有選擇題的教甄題印出來,全部帶進去寫,週末出來對答案跟訂正。下部隊之後輕
鬆許多,其實有很多讀書空檔,包含但不限於:吃完早餐後到第一節課前、上課時輪流等
待鄰兵操作大部分解結合的時間、上擒拿術時的休息(偷懶)時間、下課時間、吃完午餐
到午睡起床的時間(這個最長最重要)、吃完晚餐洗完澡到晚點名的時間、晚上上課教軍
歌的時間……。由上述可知,其實讀書的時間雖然零碎,但真的很多,所以我在下部隊以
後就有將課本帶進部隊裡讀。那時候選定龍騰版,並且在下部隊三個月間完成了必修三冊
+選修兩冊的地毯式複習,終於對課本內容比較熟了!
在部隊裡讀書,時間不是問題,問題是定性要足。所有弟兄一有空就在APEX、LOL、傳說
對決、跑跑,你卻要坐在他們旁邊讀書。鄰兵一邊吃冰淇淋銅鑼燒、一邊在敵軍還有五秒
到達戰場的時候,你一邊憲法訴訟法、一邊中美貿易戰。那感覺真的是超級謝謝你喔QQ
還有中午午休大家呼呼大睡的時候,我也會置板凳在走廊讀書,這也是挺寂寞的。
回想當時,還是滿感謝自己很認真讀書。雖然當年沒有上岸,但後續考代理時很順利,
也間接讓我遇到很棒的學生與同事們。
建議:當兵讀書很痛苦,但還是可以嘗試看看
二、歷次教甄筆試成績
在當兵時的準備大致就是細讀課本與教師手冊、考前看看新聞,並沒有實際練過考古題。
從分數可以看出,離最低錄取分數都還有一段距離,顯示還不太能掌握教甄筆試的方向。
經過半年多的準備,筆試分數已經達標了,應該可以算是掌握筆試方向。代理半年多的準
備方法詳見下方第參節。
我其實不知道是否該分享自己的筆試成績。優點是可以讓大家知道下述的準備方向對筆試
的影響程度。缺點是很容易模糊焦點,甚至變得有點囂張QQ
最後基於金魚缸效應(亂用一通),我還是決定把歷次教甄筆試成績的檔案
放在https://reurl.cc/3xWZ7R,密碼是四個零,想看的人可以自行參考><
參、筆試
一、課本與教師手冊
我自己是很信奉課本與教師手冊的那一派,我覺得所有教甄的題目都是來自於不同版本的
課本及其延伸的教師手冊,差別只在於是各家皆有收入,或是只有一種版本出現過而已(
顯然毫無根據,這算是迷信嗎?)。因此我在筆試的準備上,就是讀過所有版本的課本與
教師手冊。我會同時攤開課本與教師手冊,先看一次課本,再看教師手冊,並把手冊上感
覺重要的專有名詞、概念、理論抄到課本上面,最後再讀一次課本及上面的重點。
我自己沒有另寫筆記的習慣,所有筆記與重點都是寫在課本上。好處就是那本課本也可以
拿來備課與上課;壞處就是考初試時如果想看就要帶著很多課本,很重QAQ
所以我考筆試當天(有時加上通勤的前一天)基本上只會帶最不熟的那一冊課本,
其他時間都會拿來休息和看最新時事新聞。
建議:以課本與教師手冊為主,注意其中的專有名詞、理論或假說、提及的時事
二、專書與論文
雖然公民這一科包含社會、經濟、法律、政治,有很多可以鑽研的專書,但我自己沒有看
任何一本。我只會在看到不會或不熟的專有名詞時,上網Google看一下相關論文或是網站
。尤其是經濟學或是主計統計相關的名詞,查論文或政府網站解釋之後就會豁然開朗。
舉例:想了解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就要看這篇:https://reurl.cc/o76qXv
建議:不用讀專書,遇到不熟的東西時上網查相關論文即可
三、新聞時事
新聞時事一定是公民科教甄最大的特色ㄌ。為了盡量讓所有考題都在守備範圍內,我平常
就有看中央社新聞的習慣,這邊推薦大家下載「中央社APP」,真的很有用~這超級像業
配XD,但中央社真的很好用。中央社每週會有「一週大事」的簡單整理(可以估狗看看,
路徑有點難找),APP 又會瘋狂推播新聞給你看,多到令人厭煩的程度,但對於考生來說
真的很有用。我看新聞時會以兩個想法出發:①這個新聞與哪一個課綱條目/課程內容有
關? ②若以此新聞為題幹,可以怎麼出題?
另外,我也有追蹤滿多臉書粉專,巷仔口社會學、芭樂人類學、菜市場政治學、德國之聲
、BBC中文、公視新聞……,總之就是可以多看。像今年德國改選制,就是在菜市場政治
學看到的,在此由衷感謝!
建議:下載中央社APP
四、讀書會
在代理的第一學期時,我有和其他代理同事與實習老師共組讀書會,每週寫一回聯招教甄
考古題(寫近三年的),並指派一人作為當週負責人,負責寫「詳解」以及帶討論。在討
論時,若有疑問的地方可以提出,其他成員也可以針對詳解沒有寫到的地方進行補充。讀
書會真的很有用!回頭看詳解時會發現幾乎把該整理的都整理好了,也會更了解教甄的出
題方向。下學期初期其實還有延續讀書會,但後面發現教甄季大家真的非常忙碌,所以推
薦大家把握上學期時間打好基礎><
建議:讀書會好讚
五、考古題
承上一節所說,我們每週都會寫教甄考古題。 我很推薦大家寫考古題(好像廢話),以
讀書會為基礎,我應該練習了近五年的聯招考古題、近三年的獨招考古題,且每次都有計
時。雖然不是特別多,但也算是有寫出一點方向。
考111年台北聯招時,我深深意識到「寫不完」是個大問題:當時我最後出課綱的題目完
全空白,20分直接掰掰QQ 所以112年的備考策略就是「要寫完」。我每次寫教甄考古題或
模擬考題時,都「一定會計時」,讓自己習慣寫題目的速度,順便訓練自己腦筋動更
快一點。最後的臺北聯招和高雄女中兩個初試,我也都有寫完,真是太好了。
建議:要寫考古題,一定要計時
六、請教老師
有些板上的大神曾經分享,會將自己教甄考古題擬答請老師們批閱,來了解教甄評審的審
閱標準。我自己是不會這麼做,只有在讀書會時和夥伴們互相討論而已。但這還是一個好
方法,推薦給大家。
七、其他
(一)學測與指考歷屆、高三模擬考
推薦大家沒事可以多寫寫歷屆學測、指考、分科考題,以及高三各次的模擬考。寫考題會
有很多出題上的靈感,有些可以直接在教甄筆試時調整後挪用(畢竟也很常考出題)。我
會在寫這些歷屆或模考時標說這是哪個章節或課綱條的,然後就可以直接參考、修改。另
外,大考考題其實也很常變成教甄考題,像是:傳統領域和保留地差異,今年就有考。
(二)參加研習
這個板上大神好像比較少提及。我代理一學年間,已經參加 75 小時的研習了哈哈哈。研
習除了有好吃便當跟點心以外,也會學到很多東東,更能認識很多很棒的老師。
其實這些研習的影響是很間接隱微的>< 但還是很有幫助!像考台北聯招前的 4/12 跑去
參加大考中心說明非選答題標準的研習,就剛好複習非選題的出法、評分標準的寫法,又
剛好解題解到原住民傳統領域和保留地差異,真的很幸運ヽ(;▽;)ノ
(三)放輕鬆
顧名思義就是要放輕鬆。我天生就不算是容易緊張的人,這一點滿吃香的。去年比較緊張
的時候,我會把「緊張」兩個字寫在手上,然後吞下去、消化他們(今年其實也還是會這
麼做
肆、試教
一、板書配置
去年上榜的老師心得文中有介紹板書配置,我覺得這部分真的很讚很好用。就是把A4紙直
放對折(變長條狀),再折成三等分或四等分後打開橫放。上半部就寫板書的配置,
下半部則會寫我要怎麼教,類似於條列的簡易逐字稿。
我第一冊到選修二比較大的章節都有做,可以讓我比較快速進入狀況。
在試教準備上,我不會特別看教師手冊怎麼上,而是回歸課本內容,比較詳細地閱讀,
然後思考哪邊是重點,哪邊可以怎麼整理(表格、條列、舉例……)、
哪邊可以連結時事(看中央社APP)這樣><
然後一定要試教過才行!我的步驟大致是:①讀課本 ②寫板書配置 ③試教 ④修正後再
試教,試教都會計時15分鐘,看自己能不能講完,或是有不順的地方,再進行修正。
建議:回歸課本、連結時事,一定要計時試教
二、觀察學校
如果是獨招或是雙北聯招這種知道自己要去哪個學校的,我就會比較客製化,像是先查詢
學校所處行政區的選舉區與議員應選人數、學校內是否有熱食部(可以講供需)。到了學
校複試時,我也會觀察學校川堂公告了哪些東西可以帶入課程,例如:班聯選舉講校園自
治、校內文學競賽講誘因……,這些都很好用。其實要改動的試教內容只有引起動機,主
要授課部分並不用做更動,所以不會太花時間,又可以讓老師感受到你的用心。
觀察方法包含:看學校官網、看課程計畫書(大推)、看學校Google Maps、看Youtube有
無該校相關影片、複試當天提早去逛逛、問校友
建議:觀察學校,為該校客製化試教內容
伍、口試
一、觀察學校_看課程計畫書
我會把該校的學校願景、學生圖像、校訂必修、探究與實作、多元選修、微課程(抽離式
課程)都印下來看過一遍,並且畫重點做筆記,推敲這所學校主要的教育方向或理念。這
點在去年和今年的行政口試都有派上用場!當我講到該校的特色課程(校訂必修或是多元
選修)時,評審幾乎都有給予正面的回饋(微笑或是點頭)哈哈哈
二、 三折頁和教師歷程檔案
我自己有做三折頁,也有做35頁左右的教師歷程檔案,甚至做了教學網誌。實際行政口試
時,去年口試的四位評審都有翻三折頁和教師歷程檔案,看得也算仔細;今年口試有三位
評審,幾乎都只有翻三折頁,教師歷程檔案則是在我回答引導時,才會特別去翻閱。究竟
做或不做呢?我不負責任的淺見是:三折頁必要、教師歷程檔案有為佳 無亦不扣分、教
學網站完全不必要 做了也不會加分,僅供大家參考。
陸、結語
今年能上岸是真的很幸運,非常感謝我遇見的每一個人。
因為有你們,我才能夠成為我自己。
相信閱讀這篇心得文的大家,一定也能夠等到專屬於自己的緣分ㄉ><
如果大家有建議或是提問,都歡迎站內或私信我。E-mail:[email protecte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1.33.5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teacher/M.1690387829.A.82D.html
※ 編輯: RURdreamup (27.51.33.57 臺灣), 07/27/2023 00:14: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