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這篇文章是講得最透徹的。疫苗相關的醫藥審核制度,核准藥證/緊急授權,本身其實真的沒有一個硬標準,歸根究柢還是視時空環境、利害權衡之下,做出來的道德抉擇。
🔹 🔹 🔹
原作者:iamlam2005(山風)
這些問題從EUA還沒通過到現在,已經很多人講過了,我也懶得再複述一次。但你會吵這些,代表你根本沒想通醫藥審查的本質。
你就先想一個問題:如果三期這麼香,AZ幹嘛不做傳統三期?BNT幹嘛不做傳統三期?莫德納幹嘛不做傳統三期?如果做了傳統三期,監測個三年五年,我們就會知道原來目前的疫苗根本沒辦法防止感染,防止傳播,也不能打疫苗之後就脫口罩、停止NPI,這些檯面上的疫苗(可能包括高端)通通應該退回去重做,我們就不用浪費這麼多錢來買一堆半成品!
你一邊想,我們一邊來看看2009年的國光H1N1疫苗:
1. 只做了相當於傳統一、二期合併的人體實驗,受試者480人。是高端的1/10。
2. 從選病毒株之後只過了半年就拿到藥證,還不是EUA。
3. 沒有保護力數據。當時是跟諾華疫苗比抗體,沒錯就是免疫橋接。同時血清陽轉率的要求是是70%,今年聯亞89%都被刷掉了。
當年的新聞稿:https://reurl.cc/r18OaN
所以你說什麼「全世界首例,免疫橋接EUA」,這太小兒科了,當年是免疫橋接直接給藥證欸!這支疫苗,大家還不是打得很香,每年打。而從2016年開始,國光公司改成用重組蛋白技術來做Flublok Quadrivalant疫苗,不再需要搶購雞蛋了。核准依據就是「與其他四
價流感疫苗的比對性臨床試驗」,也沒有做傳統三期。
然後2015年,藥事法修法,才多了一個緊急使用許可的條款,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藥事法48-2第二款。否則在那之前只有「拿到藥證」跟「失敗重做」兩種選擇。
三期並不是什麼科學標準,它跟「手放開蘋果會往下掉」「水在攝氏零度會結冰」不一樣,不是什麼顛撲不破的物理定律。到底要不要許可一個新藥、新疫苗,它本質上就是一種道德選擇:
「在怎樣的情況下,我們允許自己的同胞接受一個新藥的使用風險」
這很明顯是一個道德抉擇,科學資料只是幫助我們進行判斷而已。
你拿癌症用藥的審查來看就會很清楚。為什麼癌症化療用藥的副作用都那麼強?生物學上的原因當然是:因為癌細胞是人體自己的細胞,你要攻擊癌細胞就會攻擊到有同樣特徵(複製旺盛)的正常細胞。
可是從制度的角度來看,之所以癌症用藥副作用這麼強也會通過審查,就是因為我們認為它過比不過要好。比起掉頭髮、嘔吐這些副作用,讓病人無藥可用最後走向死亡,更讓人難以忍受。反過來,如果今天審查的是感冒用藥,我們大概就不能接受比頭痛更強的副作用。
甚至很多藥不是因為它「更有效」而被許可的。比如說乳癌的化療用藥,第二代小紅莓,它的療效並沒有比第一代要好。它之所以被許可是因為它的副作用少的多,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QoL(生命品質)。有效性從來就不是通過與否的唯一指標。
當年翁啟惠的新藥在浩鼎解盲失敗。也有人說它可能是選錯了指標。因為它用腫瘤尺寸當做指標,但是免疫藥物會引起免疫反應攻擊腫瘤,反而會讓它發炎腫大。因此就算它有效,在實驗期間腫瘤尺寸並沒有下降太多。有人在猜測,如果用的是最終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或是其他指標,搞不好解盲就過了。
這就是為什麼免疫橋接會被稱作「替代性指標」,因為原本的「有效性試驗」(也就是所謂的保護力數據,efficiency)也只不過是另外一個比較常用的指標。你到另一個時空背景底下重做一次,不會得到相同的數字。他們都是指標。這些所有的科學資料,不管是有
效性試驗、副作用、抗體濃度....他們都只是一個指標而已,是拿來讓審查委員參考用的。
神靈你就是眼睛裡面都看不到人,只看到理想的社會模型。不符合這個模型的你就認為是德性有所欠缺,或是執政黨的問題。而且不管哪個議題都一樣。但實際上並沒有一個神奇的機器,你把數字輸入進去,它就會自己跑出一個核准與否的答案出來。國家是人組成的,不是神,也不是AI。答案要自己去找。
你如果有去看高端或聯亞的審查會議紀錄,你會發現在會議一開始,主席都會宣布「目前(根據若干理由)認定有緊急公衛需求,請各位專家在這個前提下進行審查」。這個宣布就完美解釋了我上面講到的,一種新藥要不要核准,它是一個道德選擇。你必然是在一個特定的時空背景底下做選擇。你不可能開上帝視角知道說這個藥半年、一年、十年之後會不會有更好的替代品。如果你現在只有一個療效50%的藥,你也只能用,你不可能說十年後會出一個療效90%的藥,所以我們就先等十年。不管是EUA還是藥證都是這樣,而EUA「道德選擇」的性格又更強烈許多。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如果你真的要問為什麼沒有三期就要人打,那我也可以反問,為什麼沒有傳統三期就要人打?為什麼不追蹤打疫苗之後半年、一年、兩年的保護力跟副作用?只追蹤兩個月就解盲做期中報告?腸病毒疫苗做了17年,為什麼不能跟他一樣嚴謹?為什麼要核准一個施打半年之後抗體濃度會下降的疫苗?如果我們使用的是正確的疫苗,搞不好真的可以達成群體免疫!
而你也知道答案是什麼,就是時間不夠。你要在時間不夠的前提下做選擇。痛苦的選擇。以色列核准BNT的時候也不知道會有變種病毒,也不知道它的效力會下降的那麼快。但它不可能等到三期先做一年看看疫苗效力會不會下降再來決定要不要核准。否則這一年之內可能會多死很多人。
就跟2009年一樣,當年沒有緊急使用許可的條款,如果當時的審查委員宣布H1N1失敗不給發藥證,那台灣就要面臨外購一劑難求(當時是真的一劑難求,比現在還誇張),國內又自己生不出疫苗的窘境。審查委員唯一需要擔心的問題就是「核准是不是比不核准還要好?」,而不是在那邊糾結為什麼沒做完三期,為什麼沒有有效性試驗。因為就是沒有,而你現在就要做決定。
而對武漢肺炎疫苗來說,台灣當然是時間不夠加上外購不穩的雙重困境(而有些人還在幻想多下單就會多到貨),我們是在這個前提下認定它有緊急使用需求。
EUA的重點就是緊急使用需求,而不是要做出一支完美的疫苗。你沒有緊急使用需求,後面有再多資料都不用談。所以AZ在美國也拿不到EUA,因為美國已經不缺疫苗了,並不是因為AZ資料不夠。
🔹 🔹 🔹
做為題外話,今天這些疫苗要走什麼流程通過,不會是蔡英文可以決定的。就是專家提議,她點頭,就這樣而已。她唯一可以選擇的就是做不做國產疫苗。就好像當年H1N1疫苗那如今看起來很陽春的流程,也不會是馬英九決定的。
重點是,不管是什麼流程,審這些疫苗的都是同一群人。當年叫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如今叫衛福部食藥署。他們就是陳時中後面的人,也是全台灣最懂疫苗的一群人。現在你看到的張上淳、李秉穎、陳建仁、黃立民這些人,當時也都參與其中。數十年如一日。當年幫馬英九扛砲火,如今幫蔡英文扛砲火。當年還有多一個李慶雲,今年六月過世了。所以現在李秉穎會被叫小李P,不是要裝可愛,是他上面還有一個大李P。
如果你要做政治判斷,就不該把這個疫苗流程當成是蔡英文的問題(或是政績)。你唯一可以問的就是,我到底相不相信這群專家。因為AZ進來的EUA,也是他們審的。Moderna進來的EUA,也是他們審的。BNT進來的EUA,也是他們審的。一但疫苗有任何狀況,不會是天邊的「國際認證」來幫你負責。連正式藥證的藥害救濟都很困難了,怎麼還有人會幻想自己在EUA的情況下打「國際疫苗」就會有「國際保證」?不管你是打國際疫苗還是國產疫苗,通通都是你看到的這群食藥署的專家來處理,也只有他們可以處理。
李慶雲當年把自己的女兒找去試驗麻疹鼻噴劑疫苗;把自己的兒子找去試驗日本腦炎疫苗。如今連加恩把自己的三個小孩送去做臨床實驗。陳建仁自己也參與高端疫苗的人體實驗。發現自己打了兩劑之後,都是安慰劑,沒有要求補打,而是自告奮勇繼續參與第三劑--也是安慰劑組的試驗。換言之,陳建仁到現在還沒打(真的)疫苗。
你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相信這群燃燒自己生命的人。還是說你寧願相信他們是為了炒股、為了試驗疫苗故意放毒進來強迫台灣人去打疫苗、給蔡英文打假針、給一般民眾打食鹽水。雖然我對你的判斷力沒什麼信心就是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有話好說 PTSTal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校正回歸 #篩檢 #板橋 #中和 #武漢肺炎 #新冠病毒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h...
npi流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合併說明)北北桃社區案例仍較高 高雄連6日+0】
指揮中心/高雄記者會重點:
■今日本土39例,境外1例,新增9例死亡。
■臺北市14例、新北14例、桃園11例(桃園大部分為居隔個案)。
■居家隔離驗出21例(台北6,新北5,桃園10),社區仍驗出18例。
■桃園地勤(華儲)出現確診,並有家內感染狀況,公司內會進行大規模篩檢。
■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5日累計公布13,862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1,277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1.4%。
■自購AZ疫苗15:40抵台,有效期限到10月/30日。
■1922系統已經開始有人在散播假消息,特別澄清:1. 登記成功就有紀錄不會清除 2.請靜待簡訊通知「再預約接種」(時間地點可以再細選) 3.登記成功以後還是能改,不用打1922確認 4. 請勿聽信非官方消息。
■屏東Delta居家隔離667人檢驗都是陰性。其餘如枋寮醫院篩檢全部陰性,部分恢復門診。
■明天7/8環南市場再進行3000人左右的篩檢,7/10起要持陰性報告才能入場。7/6在附近國中設篩檢站篩檢380人PCR均為陰性。
■張上淳教授對於前天死亡病例分析中,說明簽署DNR比例較高部分,表達或用詞恐有不當表達歉意,醫療一定有不確定性,染疫個案家屬也非常煎熬,沒有要傷害任何人的意思,並表示所有醫療團隊都非常辛勞,請大家給予肯定與感謝。
Q&A:
■泰國廠的AZ疫苗也會經過封緘檢驗才會使用,請國人放心。
■3+11陳時中部長表示負完全責任,並願意找適合機會再說明。在今年曾因為擔心外站管理落實度而加嚴,並曾經過大範圍檢驗、稽查航空公司管理落實度後,才兩度分批放鬆到去年的3+11,但還是比去年更嚴(3採陰與外站稽核)。要說一件一件會議拿出來問內容開了什麼實在沒辦法,但整個決策流程可以說明給大家知道。
■有醫師認為因Delta病毒株R0=6,套用公式要覆蓋86%才能群體免疫,部長表示當然越高越好,也希望加快接種(補充:防疫也要搭配其他政策如NPI、國境管制、匡列篩檢等作為都會降低R0值,目前不是全放掉只靠疫苗)
■先前食藥署接連3人染疫也比較緊張(因為食藥署人力和疫苗封緘檢驗有關),因此食藥署已完成疫苗施打。
■疫苗到貨量漸漸有秩序地增加,當然到貨更多我們會更加速打。
■國家政策都是先普及第一劑,第二劑的間隔會依照實證證據來調整,根據國外研究拉長時間沒有明顯壞處。
■疫苗昨天接種9.6萬人次,累計接種 274萬0,540 人次,目前疫苗普及率已達11.45%。
■新增AZ疫苗接種後12例死亡與1例危急生命轉死亡個案,75歲以上佔9例。
■目前第九類造冊是一年內有一些重大疾病或慢行病診斷的個案。至於記者問八大行業納入,目前沒有考慮,還是依年齡與風險來打。
■爽約未來可能會和殘劑一樣開放預約,但量應該不多。
■疫苗預約系統突破百萬,藍營質疑只是調查意願但還是沒有疫苗可打,部長說明疫苗到貨採購都會陸續進行。(有人在操作「預約也打不到」來破壞民眾信心)
■#本週最好笑問題:中時又問:醫療量能不夠,怎麼不蓋方艙醫院? 回答:包含專責病房、加護病房、集中檢疫所住的人都是持續降低,醫療量能越來越充裕,怎麼會不夠。(中時同一個問題問了一年半,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是同一個問題)
■陳秀熙教授模型認為目前Rt=0.35,已經連續一個月小於1。指揮中心自己的模型是Rt=0.69,本來降級標準是要每天小於10人的不明病例,以及每周小於3起群聚,目前可能會納入更多參數作為標準。
■職棒防疫計畫仍在檢討精進。
■疫苗登記系統公文還沒發,系統還會更精進,很感謝有意願幫忙操作預約的人。
■經濟學人某個調查說台灣生活的正常度倒數第二,台灣主要是疫苗施打率和航班數目比較低,七月會逐漸改善。
■所謂肥胖症列在第九類部分,請注意是健保卡有診斷註記(一年內看診過由醫師診斷),不是自己量BMI>30就可以打,也不要問BMI>30怎麼沒有註記,有疑問可以去就醫。
■台積電和鴻海採購疫苗一事,請多給予一點時間讓談判進行。
npi流程 在 侯友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市民朋友請注意⚠️
#新北市 6/16新增本土病例為65例,其中中和區佔15例最多。截至6/15為止,新北市居家隔離人數為2,951人。
🔴 本日最新防疫會議重點及工作進度:
1⃣️ 截至6/15,總篩檢量70,177人,陽性率1.5%。(6/14的陽性率1.6%)
2️⃣ 針對熱區,市府採擴大篩檢、強化隔離、深入疫調三個策略;冷區則以即時快篩、快速匡列、精準疫調為原則。目前新北市共設有39處篩檢站,呼籲市民朋友多前往快篩,昨(15)日在 #新北金山 出現確診6例,今(16)日機動篩檢隊啟用後,已有400多位民眾前去快篩。隱藏確診者需靠廣篩才能找出來,讓我們一起努力阻斷傳播鏈。
3⃣️ 根據中研院人文社會研究中心 #詹大千 研究員分析,目前新北市確診和發病日的時間趨於一致,代表確診者在發病或採檢的同時,已經被市府掌握,這也是堅持廣篩下最有效的指標,社區傳播風險正逐漸下降中。
4️⃣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 #陳秀熙教授也指出,新北市在萬華疫情爆發時,5/20至5/22間的Rt值(有效再生數)為4.0,NPI(非藥物介入措施)加檢測是30%,透過持續擴大篩檢與低度活動的過程,Rt値不斷朝疫情趨緩方向改善,直到6/9至6/13已降至0.64,NPI加檢測則提升至89%,教授也曾說過,NPI只要達到90%,疫情才能有效被控制,我們繼續努力,不能鬆懈,不要讓病毒有回馬槍的機會。
5️⃣ 新北市在疫苗接種第二階段分配到5.7萬劑,將以第一類至第三類醫事、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者、居家式長照機構工作人員和82至84歲長者(原住民72至74歲)為接種對象。於6/19(六)、6/20(日)兩天接種,比照第一階段,里長將透過廣播、電話、通知單通知民眾施打時間和地點,請民眾配合。詳細接種流程和資訊稍後會公布在粉絲專頁上,請密切關注。
6️⃣ 針對 #長期居家臥床長者 (82歲以上,原住民72歲以上)若有接種疫苗需求,可向區公所疫苗接種服務專線聯絡登記,經醫師專業評估後,視狀況安排接種。
7️⃣#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 #防疫基金 捐贈已超過3億8,044萬元,感謝各界善心人士與企業的加入,市府團隊會將大家的愛心妥善運用於防疫相關需求上。
💡 新北市社區篩檢站及篩檢醫院最新資訊:https://reurl.cc/9rpA0v
💡 新北市熱區範圍及熱區防疫中心最新資訊:https://reurl.cc/pgMbol
💡#新北市檢疫隔離關懷中心 協助居家檢疫和隔離者滿足生活需求
- 服務時間:每日上午7時至23時
- 專線:(02)8953-5599分機1520
💡 新北市「篩檢站位置、熱區分布、防疫中心」最新資訊
- #新北災訊E點通 網站:https://e.tpf.gov.tw/
#新北市第三級警戒準則 #行動治理 #侯友宜
npi流程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校正回歸 #篩檢 #板橋 #中和 #武漢肺炎 #新冠病毒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有話,用聽的|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來賓:
陳秀熙(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林氏璧(前台大感染科醫師)
00:00 防疫宣導
00:30 開場:新增 321!校正回歸 400 引熱議!
06:09 為何要校正?陳秀熙:借助快篩,重建感染曲線!
13:22 林氏璧:實驗室爆量、行政流程塞,通報不及創時間差!
18:14 蓋牌掀牌並非重點!陳秀熙:快篩站帶動通報人數增量!
28:17 陽性率降?林氏璧:每日數據易混淆,以週為單位更準確!
32:04 一人一室收治輕症!呼吸器、負壓病房留給重症患者!
44:55 感染源歸類可再細分?家戶感染、不明感染源成關鍵!
54:49 NPI 90%,單日破百確診不再?通報塞車成最大變數!
💬 週一到週四晚間八點,歡迎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 AI 中文字幕與校對服務。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 AI 更多學習機會,謝謝!
___
更多新聞與資訊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npi流程 在 Airfabs - 介紹新產品導入(NPI) " 一般來說,新產品在研發階段 的推薦與評價
CoMaker 善於帶領組織,透過以共創體驗為本的思維,親手自造能促進持續成長、永續經營的工具、流程與策略。主要客戶為新創團隊、社教機構與企業客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