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如何記住時序?- Hugo Sze
起床梳洗、早餐吃三文治、出門卻塞車…… 不少人會在夜深人靜時躺著回想是日經歷,回憶時,我們常按照發生的次序重構事件,但大腦如何做到順序回顧、連貫串起記憶,卻是科學謎團。法國神經生物學家 Leila Reddy 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發表研究,就從腦部爬梳出負責記錄及回憶時間的神經通路(neural pathway)。
過往以鼠類為對象的研究,表明海馬體神經細胞,是腦部時間體驗及回憶的核心所在。然而,人類與這些齧齒動物的時間細胞相似程度仍然不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大腦認知與研究所(CerCo)的 Reddy,接受網媒 VICE 電郵訪問時,指其研究集中揭示人類大腦建構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的能力。
情節記憶,是指人記住過去經歷的「內容、地點和時間」的能力,而時間是情節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海馬體中,負責呈現特定記憶時間流程的神經細胞,稱為「時間細胞」(time cell)。為了找出人類大腦的時間細胞運作是否與齧齒動物相似,研究團隊設計了兩個實驗項目,找出特定神經細胞運作模式。
要做到精細辨識神經,實驗需要把電極植入大腦。鑑於手術及實驗的侵入性質,研究團隊邀請了本來已需要植入電極的癲癇患者參與。第一個實驗中,Reddy 及她的同事,要求其中 9 位患者記住一段簡短的圖像排序,其中包括一朵花、一隻鳥,及奧巴馬等。參與者按順序反復觀看期間,圖像會隨機暫停,研究人員此時會詢問患者下一張圖像是甚麼。患者受監測的神經反應顯示,整場實驗任何時刻,他們的時間細胞均在活動。
第二個實驗則由一組 6 名患者記住相同的圖像次序,並學習預測下一張圖像。這次,研究人員會偶爾暫停圖像顯示 10 秒鐘,不給予受試者任何回應。短暫停止期間,等待圖像再次輪轉的患者們,即使缺乏研究人員的外部刺激,大腦中的時間細胞仍在積極處理觀看圖像的時間體驗。
以上實驗,反映了患者記憶圖像順序時,時間細胞的活躍狀態。Reddy 認為成功觀察大腦的時間編碼(temporal coding)運動,令人振奮。加上時間細胞在空隙期間仍處於受激發狀態,表明人類腦部,「存有一種內部或固定呈現時間流動的形式,其運作不受外部世界發生的事情所驅動。最後,我們還能通過觀察那些彼此連接的神經細胞組,成功解讀出患者在實驗當前,所處的時序間隔(temporal interval)」。
「在不久的將來,理解這些神經細胞表示時間信息的時間精確度,將會變得很重要。例如,不同的時間細胞,會否對時長不一的事件持續編碼?時間細胞能否根據背景脈絡,判斷不同的時間長度?」Reddy 的團隊期望展開新一輪實驗解決以上部分問題,進一步加深人們對感知時間這個複雜過程的理解。
Reddy 更指:「最終的大問題是去瞭解記憶如何在腦內編碼。時間細胞為情節記憶提供『何時』的基礎,而新證據亦表明,同樣的海馬體神經細胞,也可能為『何地』、『何事』編碼,從而為記憶入碼(encoding memories)提供更大的框架。」
原文:CUP
#健康 #科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40的網紅長谷川ろみの腸活研究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みなさん、ドラえもんに出てくる「ジャイアン」って好きですか? イジメっ子のようでもあるけど、情に厚く、いつでもどこでも、だれにとっても「いいひと」というわけではないけれど、たまに気が向くと、のび太を守ってくれる。 びっくりするぐらいきまぐれなんですよね。笑 ジャイアンは「人間」ですが、実は、腸...
pathway研究所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問:明白自己的興趣不在研究,但所處醫院還是不免要求。私心覺得寫 impact 不大的 paper 沒有意思,但評估自己的能力及時間,大概也只能朝這方向努力。做研究的心態總是交差性質,請問如何讓自己的研究不流於為寫 paper 而寫 paper?
答:(蔡依橙 / 原刊載於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課前問答)
好問題!我也想過,以下分享我的思考、決定、努力與結果。
你一定聽人說過,做基礎研究,分數比較高,可以考慮找個老師合作,全力提供計畫經費、檢體、偶爾進實驗室,然後負責寫作就行。但我真的去實驗室做過,發現我對 pipet 沒有愛,跑出來的膠,一看就知道這些器材試劑們也不愛我。醜到什麼程度?不要說投稿不能用,連翻拍放上 PowerPoint 秀給人看,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就算有了高分文章,如果自己不能感到驕傲,在人家問的時候,沒有熱情,那這樣有意思嗎?當然沒有。
所以,如果您上 PubMed 搜尋 I-Chen Tsai,出來的文章中,大概有 2 篇左右的 wet lab 都不是我的(是英文名字跟我一樣的人)。我只專心做放射科相關的研究,而且所有的研究都跟我的臨床工作有關,可能是心臟電腦斷層、血管電腦斷層、CT-guided lung biopsy。因為我在住院醫師的時代,就給自己立下一個標準:
「我希望,當別人拿著我的發表清單,隨便指出一篇我 PubMed 上的 publication 時,我可以很驕傲的、很熱情的,跟人家介紹:這篇文章是因為我遇到什麼問題?我看到什麼有趣的事情?我跟誰合作?我用什麼方法解決?我為什麼投在這本期刊?」
因為堅持這樣的自我要求,所以我不會為了「現在流行什麼可以登在高分期刊」就去做,像是幹細胞、癌症 cell line 等,都有人勸我:「人家已經建立這個 pathway 了,你就進實驗室,跟老師領個主題作,又是一篇 5 分的,可以啦!」我很感謝許多善意給我建議的師長朋友,但人生是自己的,我還是頑固的在「我的臨床工作」上做突破。
因為我認為,只有專注,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只有自己在意的事情,才能喚起最強的熱情。
這樣堅持,當然有代價。代價就是我的論文,往往 impact factor 不高,多數都在 1 到 4 分之間,ranking 也普通,多數 Q2 / Q3 而已。
這是因為在 JCR 的分類中,很多小科都是跟人家合的,像是放射科跟腫瘤和核醫一起排,列表出來看,頂尖期刊幾乎都要做點 wet lab 或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才比較容易衝高引用率,既然不是我想要的,就承受可能的批評,堅持自己的路就好。
像是吳昭慶醫師,在神經外科的頂級期刊 JNS: spine 都做到進 editorial board,這是專業上非常高的榮耀,專業、技術、外語能力、學術成績都要頂尖,才有可能被邀請。
JNS 系列雜誌是神外領域的聖殿,結果分數也不過 2.696,被分到的 clinical neurology 或 surgery 分類中,都只能算到 Q2 期刊。這表示,impact factor 與 ranking 真的只是參考,有太多專業領域,在這樣的分類與排行中,沒辦法被正確的呈現。
台灣升等,講求 impact factor,在這樣的環境,堅持 impact,是「大家都會講,但大多數人都沒在做」的,新思惟的講師們,都是我的朋友,也跟我是同一類人,我們堅持 impact。長久下來,世界也會看見。
用國際上評估研究者最廣泛使用的 h-index 評估,我們的成績都不錯,表示在世界上,我們寫的東西有人看、有人引用,發揮了真實的 impact。
如果你用 Google Scholar 搜尋,會發現我早年一篇做先天性心臟病的論文,雖然很有開創性,但個案數少,研究方法因我當年的知識能力和環境而受限,以今日眼光看實在不是很嚴謹,所以登在 Pediatric Radiology 這本現在也只有 1.465 分的期刊,當年還曾一度跌破 1.0。
不過,Pediatric Radiology 卻是「全世界」做兒童影像診斷領域,大家都看,且內容最好的期刊。只是因為這個領域人數不是太多,加上也很少做基礎研究,所以 impact factor 不高,跟其他的主流期刊一起排,ranking 也低。
但是,這篇文章卻已經被引用 113 次了!為什麼?因為這篇文章創新,這篇文章證明技術可行,這篇文章的方法細節都寫得清楚,你在自己的醫院就能做。全世界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可能開始試著做,提供臨床服務,甚至撰寫論文。而這些人寫出來的論文,就一定會 cite 這篇文章。
這就是 impact。
學弟您剛好跟我同科,希望這個例子能夠給您一些鼓勵。讓您在堅持 impact 的路上,當被人笑 impact factor 低、期刊 ranking 差、不懂得做主流議題搭順風車時,能多點勇氣,繼續下去。
因為,人生是我們自己的。
🎯 作為研究新手,新思惟課程協助您......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眾多校友從 0 到 1 突破困境,校友們平均每月 40 篇論文發表,最高單月 55 篇!2020 許自己一個有論文的未來,年初投資自己,年底 PubMed 有你!
🎯 一天弄懂「寫論文」、「統計」及「投稿」。
➠ 2020 / 6 / 13(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pathway研究所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問:明白自己的興趣不在研究,但所處醫院還是不免要求。私心覺得寫 impact 不大的 paper 沒有意思,但評估自己的能力及時間,大概也只能朝這方向努力。做研究的心態總是交差性質,請問如何讓自己的研究不流於為寫 paper 而寫 paper?
答:(蔡依橙 / 原刊載於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課前問答)
好問題!我也想過,以下分享我的思考、決定、努力與結果。
你一定聽人說過,做基礎研究,分數比較高,可以考慮找個老師合作,全力提供計畫經費、檢體、偶爾進實驗室,然後負責寫作就行。但我真的去實驗室做過,發現我對 pipet 沒有愛,跑出來的膠,一看就知道這些器材試劑們也不愛我。醜到什麼程度?不要說投稿不能用,連翻拍放上 PowerPoint 秀給人看,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就算有了高分文章,如果自己不能感到驕傲,在人家問的時候,沒有熱情,那這樣有意思嗎?當然沒有。
所以,如果您上 PubMed 搜尋 I-Chen Tsai,出來的文章中,大概有 2 篇左右的 wet lab 都不是我的(是英文名字跟我一樣的人)。我只專心做放射科相關的研究,而且所有的研究都跟我的臨床工作有關,可能是心臟電腦斷層、血管電腦斷層、CT-guided lung biopsy。因為我在住院醫師的時代,就給自己立下一個標準:
「我希望,當別人拿著我的發表清單,隨便指出一篇我 PubMed 上的 publication 時,我可以很驕傲的、很熱情的,跟人家介紹:這篇文章是因為我遇到什麼問題?我看到什麼有趣的事情?我跟誰合作?我用什麼方法解決?我為什麼投在這本期刊?」
因為堅持這樣的自我要求,所以我不會為了「現在流行什麼可以登在高分期刊」就去做,像是幹細胞、癌症 cell line 等,都有人勸我:「人家已經建立這個 pathway 了,你就進實驗室,跟老師領個主題作,又是一篇 5 分的,可以啦!」我很感謝許多善意給我建議的師長朋友,但人生是自己的,我還是頑固的在「我的臨床工作」上做突破。
因為我認為,只有專注,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只有自己在意的事情,才能喚起最強的熱情。
這樣堅持,當然有代價。代價就是我的論文,往往 impact factor 不高,多數都在 1 到 4 分之間,ranking 也普通,多數 Q2 / Q3 而已。
這是因為在 JCR 的分類中,很多小科都是跟人家合的,像是放射科跟腫瘤和核醫一起排,列表出來看,頂尖期刊幾乎都要做點 wet lab 或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才比較容易衝高引用率,既然不是我想要的,就承受可能的批評,堅持自己的路就好。
像是吳昭慶醫師,在神經外科的頂級期刊 JNS: spine 都做到進 editorial board,這是專業上非常高的榮耀,專業、技術、外語能力、學術成績都要頂尖,才有可能被邀請。
JNS 系列雜誌是神外領域的聖殿,結果分數也不過 2.696,被分到的 clinical neurology 或 surgery 分類中,都只能算到 Q2 期刊。這表示,impact factor 與 ranking 真的只是參考,有太多專業領域,在這樣的分類與排行中,沒辦法被正確的呈現。
台灣升等,講求 impact factor,在這樣的環境,堅持 impact,是「大家都會講,但大多數人都沒在做」的,新思惟的講師們,都是我的朋友,也跟我是同一類人,我們堅持 impact。長久下來,世界也會看見。
用國際上評估研究者最廣泛使用的 h-index 評估,我們的成績都不錯,表示在世界上,我們寫的東西有人看、有人引用,發揮了真實的 impact。
如果你用 Google Scholar 搜尋,會發現我早年一篇做先天性心臟病的論文,雖然很有開創性,但個案數少,研究方法因我當年的知識能力和環境而受限,以今日眼光看實在不是很嚴謹,所以登在 Pediatric Radiology 這本現在也只有 1.465 分的期刊,當年還曾一度跌破 1.0。
不過,Pediatric Radiology 卻是「全世界」做兒童影像診斷領域,大家都看,且內容最好的期刊。只是因為這個領域人數不是太多,加上也很少做基礎研究,所以 impact factor 不高,跟其他的主流期刊一起排,ranking 也低。
但是,這篇文章卻已經被引用 113 次了!為什麼?因為這篇文章創新,這篇文章證明技術可行,這篇文章的方法細節都寫得清楚,你在自己的醫院就能做。全世界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可能開始試著做,提供臨床服務,甚至撰寫論文。而這些人寫出來的論文,就一定會 cite 這篇文章。
這就是 impact。
學弟您剛好跟我同科,希望這個例子能夠給您一些鼓勵。讓您在堅持 impact 的路上,當被人笑 impact factor 低、期刊 ranking 差、不懂得做主流議題搭順風車時,能多點勇氣,繼續下去。
因為,人生是我們自己的。
🎯 作為研究新手,新思惟課程協助您......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眾多校友從 0 到 1 突破困境,校友們平均每月 40 篇論文發表,最高單月 55 篇!2020 許自己一個有論文的未來,年初投資自己,年底 PubMed 有你!
🎯 一天弄懂「寫論文」、「統計」及「投稿」。
➠ 2020 / 6 / 13(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pathway研究所 在 長谷川ろみの腸活研究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みなさん、ドラえもんに出てくる「ジャイアン」って好きですか?
イジメっ子のようでもあるけど、情に厚く、いつでもどこでも、だれにとっても「いいひと」というわけではないけれど、たまに気が向くと、のび太を守ってくれる。
びっくりするぐらいきまぐれなんですよね。笑
ジャイアンは「人間」ですが、実は、腸内にも「ジャイアンみたいな腸内細菌」がいます。
↓文字で読みたい方はこちら↓
ジャイアンみたいな腸内細菌の正体を暴く。
https://note.com/haseromi/n/n97000d2bd840
↓一足早く聞きたい方はStand.fmをフォローしてね↓
https://stand.fm/channels/5f52b6d26a9e5b17f7a5dfb2
-----------------------------------------------------------------------
▼参考文献
-----------------------------------------------------------------------
※1 Human gut Bacteroidetes can utilize yeast mannan through a selfish mechanism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567280/
※2 A Metabolic Pathway for Activation of Dietary Glucosinolates by a Human Gut Symbion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20301045
※この内容は、診断・治療または医療アドバイスを提供しているわけではありません。あくまで情報提供のみを目的としています。
※診断や治療に関する医療については、医師または医療専門家に相談してください。この内容は医療専門家からのアドバイスに代わるものでもありません。
-----------------------------------------------------------------------
▼連絡先等
-----------------------------------------------------------------------
腸活に関するご相談やお仕事依頼:hasegawaromi63@gmail.com
#腸活
#ダイエット
#免疫力
pathway研究所 在 長谷川ろみの腸活研究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健康的な生活のために免疫力を高めるのはすごく重要なことです。
今コロナウイルスから自分や自分の周りの大切な人を守るためにはなおさらです。
というわけで、今回も免疫力を高めるためのひとつの方法として、裏ワザをご紹介する動画を作ってみました。
実は免疫力を高める方法ってめちゃくちゃいっぱいあって、個人的にはバランスよくいろいろやるのがいいとは思うんだけど、
人間ひとりでやろうとするとなかなか大変なので、今回は腸内細菌に手伝ってもらう方法をまとめてみました。
そう、私たちが食べたものを腸内細菌が免疫力を高める成分にどんどん変更してくれるっていう論文があるの。
今日はその研究結果をご紹介しながら、腸内細菌と一緒に免疫力を高める方法をご紹介したいと思います。
#免疫力
#Stayhome
#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
-----------
腸内環境を整える方法や発酵食品の活用方法など、腸や菌にまつわる情報を毎週配信中!
このチャンネルは、微生物のおかげで、おデブ・吐き気・イライラ・ネガティブから救われた元おデブのアラフォー腸活研究家である長谷川ろみが、アクティブな100歳を目指して、「菌のこと」「発酵のこと」「腸のこと」を日々研究するチャンネルです。
下記のURLより「共同研究員さん(チャンネル登録者さん)」募集中!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から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ya...
▼活動概要
・元おデブ-20kg/アラフォー
・腸活メディア「腸内革命」編集長 & 講師
・発酵ライフ推進協会 通信校 校長 & 発酵ライフ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
・特定非営利活動法人 日本レホルム連盟 講師 & 腸内環境アドバイザー
・東京商工会議所認定 健康経営アドバイザー
・著書「発酵菌早わかりマニュアル」
・2019/6~腸活youtuber始めました!
▼メディア
腸活WEBメディア「腸内革命」
https://www.chounaikankyou.club/
▼オンラインショップ
「腸内革命」限定ショップ
https://chokatsu.theshop.jp/
▼発酵資格通信校プロデュース
発酵ライフアンバサダー養成講座
https://hakkolife.com/page-seminar_de...
▼Twitter/Instagramもやっているのでよかったらみてみてください!
Twitter: https://twitter.com/haseromi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asegawaromi/
LINE@:bea9895u
↓お仕事の依頼は下記メールアドレスまでお願いします↓
hasegawaromi63@gmail.com
▼関連動画
免疫力をすぐに上げる方法【精神科医・樺沢紫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Chg7...
現役医師に免疫力を上げる3つの方法を聞いてみた。免疫力を上げて『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から身を守ろ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qZL-...
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対策 食べて免疫力を高めておこ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rPsk...
毎日30秒で免疫力を高める方法【自宅ででき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29Ig...
コロナにかかっても大丈夫な「免疫力」をつける方法ベスト3!(医師解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Y_L7...
▼参考:研究結果&論文等
A Metabolic Pathway for Activation of Dietary Glucosinolates by a Human Gut Symbion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
※この動画は、診断・治療または医療アドバイスを提供しているわけではありません。あくまで情報提供のみを目的としています。
※診断や治療に関する医療については、医師または医療専門家に相談してください。この動画は医療専門家からのアドバイスに代わるものでもありませ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