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來研究閱讀素養~分享給大家
-------------------------------------------
閱讀理解素養檢測的高效閱讀建議 是「預、問、摘、釐」
從書面就開始的
1.多閱讀
無論是故事類(童話或小說之類的),或說明類(如科普讀物或報紙新聞),要平衡的讀,不能閱讀「偏食」。畢竟,閱讀故事與閱讀說明文,乃運用不同的閱讀理解方式。
2.常思考
鼓勵孩子在閱讀時,給自己三個提問──「這篇文章主要在說什麼?」、「文章有哪些重要的事件或知識?」,以及「這篇文章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讓我印象深刻?」有疑問,就會思考;常思考,理解能力就會增強。
3.樂分享
我們的大腦其實是很懶惰的,如果不運用相關策略加以「處理」,閱讀所得到的內容,往往在短期記憶區「短暫」的停留後,也會很快默默的離開。如果想讓「它」停留久一些,「向別人分享自己閱讀的內容」是個好方法。當我們試著重述曾經閱讀過的內容,大腦就會重新組織成易於表達的內容,當這些內容重整過後,它就很容易被「順手」送進「長期記憶區」了。所以說,「樂分享」將可讓所閱讀的內容,更有效的存留於大腦中,也間接活化了大腦理解的功能!
-------------------------------------------------
閱讀的歷程是一步一步、一階一階的取得語句,乃至於段篇,所形成不同理解層次的意義,宛如旅行過程中點點滴滴,卻深刻的經驗。
以下列舉2015年四個不同層次的題目為例:
例⒈文中用什麼詞語來形容佳萍老師體驗到高緯度的低溫,以及過餐未食的感受呢?【一、直接提取】
①恍然大悟
②飢餓難耐
③飢寒交迫(正解)
④永生難忘
例⒉佳萍老師輾轉搭車抵達林達郝夫宮後,在文中※的地方提到:「我不但遇見了美麗的意外」。請問「美麗的意外」指的是什麼呢?【二、直接推論】
①交通的選擇
②趕上了導覽
③沿途的景色(正解)
④遇到好心人
例⒊這趟德國之行,佳萍老師從決定搭便車開始,一直到回慕尼黑,她的心情轉變如何呢?【三、詮釋整合】
①惋惜→放鬆→忐忑不安→欣喜
②忐忑不安→惋惜→欣喜→放鬆(正解)
③欣喜→忐忑不安→放鬆→惋惜
④欣喜→惋惜→忐忑不安→放鬆
例⒋作者為什麼在文章結束之後又加上「後記」呢?【四、比較評估】
①補充說明之後的旅遊
②順便介紹德國的女生
③補充說明搭便車事件(正解)
④分析搭便車的利與弊
與坊間一般的或傳統的閱讀理解測驗不同的是,卓越盃閱讀競賽重視閱讀的「心理認知歷程」。依IEA及OECD的閱讀評測小組專家學者集成近二十年的認知心理研究,提出閱讀理解可概分為直接提取、直接推論、詮釋整合及比較評估等四個理解歷程(PIRLS);或是擷取檢索、統整解釋及省思評鑑等三個理解歷程(PISA)。無論三個或四個歷程,都是認知心理上與文本互動最完整的旅程。換句話說,過去傳統的閱讀理解測驗可能會著重在細節知識的提取,或者文本深奧意涵的判斷(可能是命題者主觀的認為,不見得有文本根據),依PIRLS或PISA的架構命題,則較符合真實性的閱讀素養(與文本互動的能力)。
許育健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語文與創作學系 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博士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9EN7kn
pisa閱讀理解與寫作 在 王政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06會考國文科試題與參考答案】
挺好的,各位可以算算:
1.有哪幾句話來自三家出版社的課本選文?
~48題中只出現1題共4句話來自全台灣國中生唸了3年的國文課本。
2.有幾題指向國學常識/語文常識/形音義等等?
~48題出現8題,其餘40題都是閱讀理解,而這8題中有4題需要跟閱讀理解配搭。
3·有幾題閱讀理解題落在PISA的「發展解釋」?
~40題中有37題指向「發展解釋」或更高,2題指向寫作手法,1題純粹停在「訊息檢索」。
這已經不是趨勢,而是發生好幾年的事,國文老師還能「只教完國文課本」,而沒有「運用課本建構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只教完課本」而沒有讓學生「學會能力」?只處理有標準答案的「檢索訊息」而沒有延伸讀懂文意的「發展解釋」?只在乎「怎麼教」而沒有關注「教什麼」?只訓練學生「怎麼答」而沒有培養學生「怎麼問」?
參考閱讀: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3375
pisa閱讀理解與寫作 在 奇諺英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您不可不知的教改二三事:
*民國103年起,十二年國教將全面啟動。
一、免試升學(75%)
1.十二年國教將採大學區,依照下表四順序進行比序,決定錄取順序:
第一順次
志願序級分、多元學習表現、國中教育會考成績積分加總
第二順次
多元學習表現(含均衡學習、服務學習)總積分
第三順次
國中教育會考成績積分(依序為會考積分總分、國文、數學、英語、社會、自然、寫作測驗科目)
第四順次
志願序(非積分)
「會考大轉彎」,原本會考由國中自己考,但考慮會考成績是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的依據,公平性很重要,所以決定像基測一樣採集中式辦理。
12年國教後年上路,但想進明星高中,恐怕還得拼特色招生考試,北市教育局日前敲定,將仿照PISA考題,只考閱讀理解素養,和數學素養2個科目,與國際接軌。
2.國中教育會考的數學科將恢復聯考時代的非選擇題
3.國中教育會考的英語科將會加考英聽,占15%。
4.國中教育會考只有分成三個等級:精熟、普通、待加強,做對80%題目的孩子叫做精熟
5.什麼是多元學習表現?記功與記過都會算積分,擔任班級或社團幹部有積分,服務志工並且經 學校認證。最後別忘記,健體、藝文、綜合三個領域必須要及格!
6.您的孩子所排列的學校志願序也是有積分的,前10志願從30分一路遞減到最後一個志願的3分。
7.民國104年起,國中畢業證書核發將會變嚴格。(2012/4/3,101年入學新生適用)六大領域要有四個及格才會有畢業證書,否則只能拿修業證明書。
8.最後要特別注意,您的孩子必須放棄免試資格才能參加特色招生,萬一不順利而決定回 頭參加免試,就只能登記還沒有額滿的學校。
二、甚麼是特色招生(25%)
1.基北區的學校以學科(也就是國中五科-國、英、數、社、自)為特色的招生,將聯合辦理測驗,其實就是100年的北北基聯測。
2.各校可以依照自己的特色與招生需求對國中五科進行不同的加權。
3.如果高中職有設立科學班、藝術才能班、體育班或其他類型的特殊班級,除了學科測驗將另外舉術科考試進行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