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PLA可分解塑膠最大的爭議是容易和一般塑膠搞混,導致混入一般塑膠的再利用系統,造成干擾。
陳立信說,研究團隊把市面上常用的PLA硬包裝,像生鮮托盤、蔬果盒、杯子,還有軟包材的袋子,送到一般的商業堆肥場,堆肥溫度在攝氏60度至70度,結果確認可以分解,不會影響作物生長。
#會員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的網紅陳靜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差減碳績效國,環保署的政策漏洞百出! 為了因應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環保署提出了我國永續發展目標,然而內容竟然只提及氣候變遷(目標13)、水及衛生(目標6),沒有提到溫管法、限塑、海洋、汙染者付費等其他也相當重要的議題,不免讓人覺得相當可惜!我們的環保署應該可以有更大的作為。 限塑一...
pla環保署 在 聯合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不做實測,很多人還以為使用可分解塑膠PLA容器真的比較環保,真相一揭露才發現,自己竟是破壞循環經濟的幫凶。
環保署為PLA產業開路之後,十幾年來一直不願面對PLA難以回收的真相,即便用的是天然的材料,也能百分百分解,但絕大多數PLA的最終流向,不是焚化爐就是塑膠的回收處理廠,真正回到產品設計目的地「堆肥場」的少之又少,讓原本可以友善環境的產品淪為「用過即丟」的一次性產品,甚至還成了塑膠循環利用的破壞者,與開發者的初衷漸行漸遠。
#聯合報會員 歡迎加入閱讀更多
pla環保署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過去全國疫情三級警戒的這段期間,外頭的餐廳因應防疫,大多都讓民眾使用一次性餐具,然而,這也導致我們的垃圾量大幅上漲。
光是今年 1 到 6 月,我們的廢棄物數據就相當驚人!
🧋 塑膠餐具廢棄物回收量:13,660 公噸,對比去年,成長 22.52 %
🥡 紙餐具廢棄物回收量:74,087 公噸,對比去年,增加 7.85 %
這些都只是今年半年內所使用的免洗餐具數量,而且根據過往紀錄,回收率都在五成以下,也就是說,實際生產量往往會比現在的數字更為可怕。
疫情期間的垃圾增量,實在不容小覷,我認為環保署也應該公開今年上半年,各種一般廢棄物生產量的數據,才能更完整比較出差異。
不過,隨著警戒降級,各地紛紛開放內用之後,一次性用品的相關措施,應該也有了一些調整的空間。
事實上,指揮中心在去年就曾表示:「餐具重複使用,好好清洗比免洗餐具更乾淨!」
我們先前也曾詢問過環保署,當時環保署的回應是,「等到疫情趨緩,宣導大眾因應疫情最好的作法,並非使用免洗餐具,而是用餐前肥皂洗手,做好個人衛生,呼籲民眾外食放心使用可重複清洗餐具,回歸正常生活,守護健康的同時,也要同時兼顧臺灣的環境」。
其實,同樣思考疫情間垃圾減量問題的不只有我們而已,去年各國政府也曾推出相關政策,包含新加坡、澳洲及美國加州等,都有宣示民眾自備重複使用餐具的指引!
我們理解,在疫情嚴峻的時候,大家使用環保容器時可能會有染疫擔憂,但是,這場疫情不會在短時間內完全解除;隨著疫情逐漸降溫,我們是否有相關針對疫情的環保指導措施呢?
像是國外的麥當勞及星巴克,或是台灣的多家飲料店,都有在推動「無接觸」購物、取餐的模式,讓消費者在購買飲品時能自備容器,並且確保他們在填裝飲料的過程中,店家完全不會接觸到消費者的容器,是兼顧衛生及環保的作法!
希望衛福部可以參考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的建議,訂定「無接觸餐具防疫指引」,並評估將這樣兼顧環保及防疫的做法推廣出去,讓民間業者能參考仿效。
除此之外,為了因應疫情間增加許多垃圾廢棄物的狀況,我們也呼籲環保署,應該盡速規劃新一期的「一次性飲料杯的減量措施」,在疫情間仍應積極討論,我們也期待措施能包括「以價制量,提高自備飲料杯的誘因」、「明訂飲料店家重複使用杯的比例」、「協調後端清洗資源,協助重複使用容器業者拓展各地服務」等,待疫情趨緩後,即可展開推動!
順道一提,近日有業者推出標榜可分解塑膠的環保飲料杯,然而,目前台灣針對 PLA、PBS等類型的塑膠 ,其實並沒有嚴謹的後續去化流程,也就是說,當丟棄這些杯子時,處理方式與一般垃圾並無不同。環保署也應該積極正視這些問題,針對標榜可分解塑膠的產品,其分解環境條件及去化流程,進行實驗及規劃。
此刻的台灣,因為疫情導致垃圾嚴重爆量,而且後續的處理能量,也嚴重不足。我們能積極進行的,便是從前端廢棄物減量來著手。
讓我們每一次用餐、購買飲料時,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能有更環保的做法,不只是保護台灣,也給下一代更好的環境!
pla環保署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差減碳績效國,環保署的政策漏洞百出!
為了因應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環保署提出了我國永續發展目標,然而內容竟然只提及氣候變遷(目標13)、水及衛生(目標6),沒有提到溫管法、限塑、海洋、汙染者付費等其他也相當重要的議題,不免讓人覺得相當可惜!我們的環保署應該可以有更大的作為。
限塑一直是環保的重大課題,2014年全球塑膠產量約3億1100萬噸,2050年預測產量將增加到11億2400萬噸,而製造塑膠所需耗費的原油比例,也將由2014年的6%,升高到2050年的20%,不斷增加的塑膠袋,不僅會產生更多的垃圾,還會排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對環境造成多重傷害。
糟心的是,台灣對此「貢獻良多」。根據2018年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發表的減碳評比,台灣在「溫室氣體排放」、「能源使用」、「再生能源」方面的表現相當差,排名全球第56名,與其他大國並列最差減碳績效國,成為另類的「台灣之光」,且排名還連續三年都下滑兩名,有持續下降的趨勢。
由此可見,環保署的限塑政策在執行上並沒有符合大眾的期待。環保署從96年開始推動PLA可分解塑膠類托盤及包裝盒,12年過去,全台十大量販超市及便利商店仍有高達77%的商品是使用一次性的塑膠包裝。此外,台灣根本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掩埋垃圾,環保署推動PLA的意義何在?最後這些塑膠垃圾還是全進了焚化爐!
不僅如此,環保署在限制「產品過度包裝」上,也沒有太大的作為,因為公約限制的是國內業者,但現在大部分的網購都是從世界各地寄來的,依舊會有買一項商品,結果附加氣泡袋、塑膠袋、紙箱等層層包裝垃圾的現象出現,請環保署對此擬定出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
#質詢
#環保署
pla環保署 在 梁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希望這部影片,能夠讓大家更了解『限制塑膠吸管 & 甘蔗吸管 』,如果有什麼看法,歡迎在底下留言。
--
[參考]
1.片頭-TVBS T觀點
2.環保署
3.三立新聞
4.立委林靜儀fb
5.自由時報
6.100%植fb
7.美的好朋友fb
8.謝志誠fb
9.蘋果新聞
--
若喜歡我的影片,記得訂閱、分享或按讚,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感謝你!❤❤❤
每週一、四晚上九點之後,新影片上架!
--
歡迎訂閱 ▶ http://bit.ly/2reFtOY
記得按右邊的鈴鐘🔔
有新的影片上傳會通知你
--
網誌圖文版▶https://bit.ly/2AvzjM7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woplayNews/
Twitter▶https://twitter.com/twoplay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