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來閒聊一下三期臨床試驗。
大家都知道美國食藥署(FDA)是全球藥品標準的制訂者。FDA protocol裡面,一般都要求新疫苗開發,必須做完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
傳統上,三期大規模臨床試驗一定會設計 #安慰劑控制組(placebo control)。也就是找來幾萬人,一半打受測疫苗,一半打安慰劑。然後把這幾萬人,丟到有大規模疫情的社會環境當中,觀察誰有中獎誰沒中獎,誰重症誰輕症這樣。
不用內行人也看得出來,這種傳統三期臨試,有 #醫學倫理上的爭議-打安慰劑的人真的中獎了怎麼辦?但這就是傳統的業界硬標準。現在檯面上所有已上市的疫苗,三期臨床都是這樣做的。這被認為是藥品開發的一種 #必要之惡。
還有一點難處就是,你要做大規模三期,當然就要有大規模的疫情。但台灣已經守了一年半的零確診,即使現在兵荒馬亂的,其實疫情還是比世界各國要輕微很多。這樣的台灣是沒辦法做三期的,要在本土做三期?如果每天數千例確診可能就做得起來吧!所以高端打算去荷蘭做三期,而聯亞應該會在巴西和印度做。
所以你說大規模三期在哪裡做?不外乎底下幾種狀況:
🔹 本國已經疫情爆炸了,藥廠乾脆在本國做(美國、英國)
🔹 花錢去有疫情的外國做(巴西、印度)
🔹 極權國家自己關起門來做(中國、俄羅斯)
🔹 跟外國政府做「國民當白老鼠、藥廠優先供應疫苗」的風險交換(以色列)。
再怎麼說就是要有一個覺悟:利用失控的疫情來做大規模臨床三期,是疫苗研發的必要之惡。製藥大國都有這樣的「必要之惡」的常識。
但台灣?台灣的民眾對於這個流程是很陌生的,不是每個人都有那種覺悟。尤其我在網路上常看到有人講,#既要臨床三期做好做滿,#又不想以身試藥當白老鼠,#又不願意藥廠砸大錢去外國做…那,請問在座看倌,您說您有什麼善策,可以讓台灣國產疫苗跑完整套流程?
還真的有辦法。FDA(美國食藥署)、EMA(歐盟藥管局)和WHO,尤其是後兩者,也很清楚傳統大規模臨床三期不好搞。這使得差不多前幾名的疫苗大廠取得壓倒性的獨佔優勢,卻讓一堆中段班疫苗的研發卡關。
台廠絕對不是唯一面對到這個難題的。幾萬人規模的三期臨試,連歐洲的大藥廠都頗感吃不消,更何況是資源有限的台廠呢?
所以這一兩個月,大家都在討論一個折衷的老辦法,叫「#免疫橋接(immuno-bridge)」。
什麼是「免疫橋接」呢?就是測試看看,開發中的疫苗,能不能跟市面上已有的已經證明效果的疫苗並駕齊驅。
籠統來說做法是這樣的:招來的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人去打待測的疫苗,一組人去打已上市有效果的某疫苗。一段時間後,兩組人同時間、同實驗環境去抽血檢驗。我們都知道要看疫苗的保護力,最重要的指標就是體內產生「#中和抗體效價(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簡單說就是 #抗體的濃度。如果待測疫苗能夠做到跟市面疫苗效價相當,那我們大致上就可以判斷,市面疫苗的保護力,可以「橋接」到待測疫苗上,也就是兩者的防護力可以並駕齊驅。
好處就是這樣做,不會有「把安慰劑組丟到疫情之中,看他們中不中獎」的醫學倫理爭議。這讓大規模的三期試驗變得簡單多多。
免疫橋接其實不是什麼新玩意,是行之有年的方法。這樣講吧,如果你開發的是一款前所未有的新藥,那你沒有比較的對象,只能做安慰劑控制組,中獎沒中獎一翻兩瞪眼,是唯一的硬標準。但如果市面上已經有先行者,而且有一個明確可以比較的指標(例如抗體濃度),那麼免疫橋接就是比較可行的辦法。
一般來講免疫橋接的使用場合,是:
1️⃣ 舊藥改配方,新配方與舊配方比
2️⃣ 同一款藥,投藥方式改變,新方式與舊方式比
3️⃣ 同一款藥,受測人群改變,新人群和舊人群比
但一款疫苗和另一款疫苗,用免疫橋接的方式來做比較,是比較少見的作法。
安慰劑控制組仍是最赤裸裸的硬標準;免疫橋接畢竟是一種折衷的辦法。美國食藥署(FDA)、歐盟藥管局(EMA)和WHO買不買單,要看他們開會討論的結果,刻正熱烈討論中。尤其EMA和WHO是比較積極的;這不難理解,因為如果中段班的疫苗都卡在傳統三期試驗的話,現在檯面上那些疫苗廠商的產能根本不夠全世界打的。而且EMA和WHO也不希望看到武肺疫苗被壟斷在美、中、英等少數國家手中。
不意外的話,台灣、南韓、歐盟等地研發中的新疫苗,都會試著走免疫橋接試驗的路線。大仁哥稍早就講了,高端疫苗要跟AZ一對一PK。以台灣對蛋白質次單元技術的掌握度,還有二期解盲開出來的漂亮數字來看,我覺得成功的勝算很高。大家就樂觀其成吧!
(圖片來源:《五等分的花嫁》)
「protocol實驗」的推薦目錄:
- 關於protocol實驗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protocol實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protocol實驗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rotocol實驗 在 TuSimple 實驗· Issue #120 · cfzd/Ultra-Fast-Lane-Detection-v2 的評價
- 關於protocol實驗 在 protocol實驗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protocol實驗 在 protocol實驗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protocol實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節錄重點>
我要說的是,不要相信 #某位市長夫人 說的話,
我看她根本就沒有什麼實驗室生物技術能力,
她的生物實驗技術應該是0分吧,
只停留在「高中生」做基礎實驗的程度。
.
看得懂的人就會知道,
台灣的「國產疫苗」根本就不需要擔心,
因為這是「美國老爸」給的原料,係出同門❗
.
「美國老爸」不能光明正大的給你,
只能偷偷塞給你,再把整本 Protocol 教給你,
因為政治因素,台灣必須做出掛著自己品牌的疫苗,
再通過美國的FDA認證,美國在後面緊盯著❗
protocol實驗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經過五小時開會,巴西Anvisa的委員會批出了科興疫苗和阿斯利康疫苗的緊急使用權。主導Butantan第三期實驗和疫苗生產的聖保羅州長鬆一口氣,立即在綠色佈景板前喚來一位黑人女護士打下科興疫苗「第一針」。Anvisa公開Butantan呈交的最終數據,顯示科興疫苗的有效率為50.39% (IC95:35.26-61.98)。
由於Butantan跟科興簽定保密協議,疫苗數據和研發內情到現在才正式公諸於世,其中提到疫苗所用到的滅活病毒,是從四名來自中國不同地區的患者的血液中分離出來,以作遴選毒株之用,時間最早可追溯至2020年1月尾。重溫一年前的經過:
2019年12月,武漢市長周先旺向北京通報疫情,未獲授權告知社會;
12月31日,中共首度通報武漢爆發疫情,當時稱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未發現醫護感染;
2020年1月1日,武漢政府清洗華南海鮮市場;
1月3日,衛健委下令存有病毒樣本的實驗室銷毀樣本或送到指定機構,華春瑩事後指當日美國獲中方通報武漢疫情;
1月7日,習近平召開會議對防控工作提出要求;
1月11日,病毒基因序列破解一星期後通報世衛,為期8日的湖北兩會正式召開;
1月14日,世衛質疑疫情可能有限度人傳人;
1月18日,周先旺聽信「有限度人傳人」的講法,批准舉辦萬家宴,4萬個家庭參與,造成大爆發;
1月20日,中共透過鍾南山在央視受訪承認醫護感染,確認人傳人發生,政治局常委當晚緊急開會;
1月21日,中共科技部啟動應急科技攻關項目,鍾南山為組長,推動血漿採集,要求五條路線研發疫苗;
1月23日,武漢宣佈封城,超過500萬人聞訊後逃往各省以至全世界,部分人飛往歐洲登上郵輪;
1月28日,譚德塞抵達北京,習近平接見時說是他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抗疫,譚德塞稱讚北京透明,武漢疫情可防可控;
1月30日,世衛宣佈武漢肺炎為全球緊急衛生事件。
由1月21日開組到3月16日批准了第一支武肺重組蛋白疫苗進入第一期臨床實驗,不需要兩個月時間。同一日,莫德納mRNA疫苗宣佈直接展開人體試驗。而國藥和科興研發的滅活疫苗,到4月14日才進入第一第二期試驗,現在卻「遲來先上岸」了。而科興拜託巴西聖保羅政府開始第三期試驗的日期,是7月21日。
不要以為委員會5:0表決批准緊急使用權,就等同Anvisa認可了所呈交的數據。Anvisa的評估報告講明:「整項臨床研究沒有提供免疫源性評估結果,所呈交的唯一結果不足以滿足免疫源性評估。」
Anvisa對不完全數據的其餘評價還包括:
Predicted neutralizing antibody assessments:
Not presented the results forseen in the approved clinical study
Predicted binding antibody assessments:
The data presented was referring to a collection. The individual results were presented in a table, without defining which group they were referring into (Placebo or Control)
Evaluation of predicted seroconversion and cellular immunity:
No provided for in the approved clinical study protocol
安全性
Occurrence of requested adverse reactions (local and systemic) within 7 day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the second dose:
50.8% in the adult group and 36.4% in the group
of the elderly;
Occurrence of unsolicited adverse reactions (local and systemic) up to 7 day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the second dose:
9.2% in the adult group and 8.1% in the
elderly group.
不良反應方面,報告顯示沒有嚴重不良反應,只有40.1%成人接種位置出現疼痛。而Anvisa不厭其煩地指出了滅活疫苗的另一個關鍵風險,就是抗體依賴增強(ADE)效應,意思是滅活疫苗所誘發的抗體可能會增強病毒的感染能力,令患者的病情加重。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去年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對此不置可否,強調「目前新冠疫苗ADE沒有定論」。即是說,需要更多的公測數據才可以確認會否重演登革熱疫苗的滑鐵爐事故。
此外,Anvisa認為科興疫苗的保護期效、注射間隔和劑量多少都是不確定的,老人組的數據也得很少。Anvisa仍然要求Butantan追加數據和澄清,包括5704名受試醫護的有效率和接觸史數據。而整個第三期臨床實驗,亞裔受試者只佔2.5%,其他疫苗都有同樣的通病。
Anvisa在結語不忘戴定頭盔,大意是你們逼我審得這麼倉卒的:「此外,重要的是要注意科興生產的Coronavac仍處於分析中(持續提交),但是有關巴西進行的第三階段研究的文件(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在請求臨時授權以供緊急使用之下提交的。」Anvisa再三強調,他們想要的免疫源性數據仍未收到。
還記得之前阿斯利康在巴西的第三期臨床實驗曾經一度中止,全因安慰組死了人嗎?原來科興疫苗的巴西臨床實驗也死過人,還有小產,只是現在才可以透過Anvisa公開:
「73 serious adverse events were reported in 67 study participants. In three of these events the participants evolved to death, but none was related to the product under investigation. Of the 5 reported abortions, only one was assessed as having a causal relationship possible with the product under investigation / placebo. 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of this case is still under discussion between sponsor and clinical center in which the event was reported.」
調查發現事故與產品無關,其中一宗仍在討論,早前都受到保密協議保護。
即管看看香港官方反應,大抵是巴西批准了,他們也鬆一口氣,非常科學。
作者
protocol實驗 在 protocol實驗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protocol實驗 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protocol實驗,http protocols,protocols中文,protocol醫學在Youtube ... ... <看更多>
protocol實驗 在 protocol實驗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protocol實驗 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protocol實驗,http protocols,protocols中文,protocol醫學在Youtube ... ... <看更多>
protocol實驗 在 TuSimple 實驗· Issue #120 · cfzd/Ultra-Fast-Lane-Detection-v2 的推薦與評價
作者您好, 想請問一下論文有分成兩種protocol來驗證,這部分在程式實作在哪個檔案裡? github上最新的程式不做任何更改去使用出來的結果是protocol 1的結果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