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究竟是什麼
這一講不是要講經商,我們小小地梳理一個大大的話題:從經濟學角度看,人生應該追求什麼。
簡單地說,最值得追求的東西是「利潤」。
我不信你會不想要利潤。利潤是收入減去成本剩下的那一部分,是收穫比付出多出來的部分。利潤是正的,說明你的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說明瞭社會對你的肯定。利潤要是負的,就說明你創造的價值配不上你的一番折騰。
但你要是細想,利潤是一個神秘的東西。
*
你必須直接去市場上買賣點什麼東西才談得上利潤。上班拿固定工資是沒有利潤的。哪怕你工資再高,那也只是你的勞動所得,都是根據你這個水平,你應該得的,是市場認為正好等於你的付出的回報 —— 這表現在你要是不上班就沒有收入。
而利潤則是「不該得」的東西,可以說是躺著賺的錢。這個性質曾經使得有些思想家認為拿利潤是不道德的。
馬克思譴責利潤。你開個工廠,買了機器和廠房,雇了工人,進了一批原材料,工人生產出產品,你把產品賣掉。然後你一算賬,賣產品的收入減去工人工資、機器廠房和原材料的花費,還多出來了一筆錢,這就是利潤。你欣然把這筆錢放入自己口袋。馬克思說且慢!工人累死累活工作才拿那麼一點工資,你幹什麼了就拿這麼多錢,你那叫剩餘價值!你無償佔有了別人創造的價值。
你當然不服氣。你說不是啊,我管理工人,我組織生產,我聯繫了進貨和銷售,我安排廠裡的大事小情,這怎麼不是創造價值呢?
馬克思會告訴你,你做的這些事兒的確也是勞動,你可以拿一份高工資,但你的工資不會像利潤那麼高。你完全可以雇一個職業經理人替你管理工廠。你把職業經理人的工資發了,還會剩下一筆錢,這筆錢才是真正的利潤。
這個計算讓馬克思深感憤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咱們還是單說資本主義這邊對此是怎麼想的。崇尚市場的經濟學家也算了這個賬,但結果是利潤好像不應該存在。
我們假設老張開工廠賺了一萬塊錢的「淨」利潤。這個是把老張本人付出的管理勞動該拿的那部分報酬去掉之後剩下的錢,是老張「躺賺」的錢。那如果是這樣的話,市場上就應該出來一個老李:老李說既然是躺賺,我不用那麼高的利潤,我躺賺五千元就行,我願意把商品賣便宜點,給工人工資高點。那你說老張能幹過老李嗎?
你很容易想到老張繼續存在的理由。比如老張有資本而老李沒有。或者老張跟政府關係好,壟斷了這塊業務。或者老張掌握一個技術護城河,老李學不會。但是對經濟學家來說這些都不是本質問題:資本可以貸款,跟政府的關係可以用一個更好的條件重新談,技術可以請人研發。事實上,經濟學家的推理是,哪怕現在還沒有一個具體的老李,只要市場存在老李出現的可能性,老張就不敢壓榨太高的利潤,他必須用比較低的價格和比較高的工資預防老李的出現。
要這麼算的話,市場充分競爭的結果一定會把利潤變成 0。總會有一個老王出來,說我就當自己是個職業經理人跟大家交朋友算了,我拿個應得的工資就行,利潤我不要。
那真實世界里的利潤是從哪來的呢?當然市場不可能是充分競爭的,總會有些老張偶爾能享受到利潤……但市場力量應該讓利潤越來越薄才對。經濟學家必須找到一個產生利潤的過硬的機制,否則解釋不了為什麼總有人拿那麼高的利潤……甚至解釋不了為什麼有人願意開公司。
*
利潤從哪裡來這個問題的解決,在經濟學史上是一個里程碑。1921年,美國經濟學家弗蘭克·奈特(Frank Knight, 1885-1972)出版了《風險、不確定性與利潤》(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一書 [1],提出了一個傳世的洞見:利潤來自不確定性。
組織生產、採購和營銷、日常的管理,企業中一切常規的操作都可以由拿固定工資的人做,只有一件事必須由企業家本人做,那就是風險決策。
比如說,為了在今年秋季上市一批新女裝,我們必須在夏天就定下來款式,備工備料,展開生產。可是秋天還沒到,現在誰也不知道到時候流行哪個款式,那我們生產什麼呢?這個決策,必須由企業家本人做出。為什麼?因為他是承擔決策風險的人。
如果你賭對了,秋季正好流行這款女裝,因為別的服裝廠沒生產只有你生產出來了,你就佔據了稀缺,你就可以要一個高價,利潤歸你。你要是賭錯了,到時候服裝賣不出去,工人和經理們還是會拿同樣的工資,損失也歸你。
生產、日常管理、冒險,是三種不同的能力。為什麼企業家要開公司?因為他敢冒險。為什麼工人和經理人選擇拿固定工資?因為他們不想冒險。
這個道理聽著挺簡單,但是其中有個大學問。奈特之前的經濟學家也想到了企業家承擔風險,但是他們沒搞清楚到底什麼是風險。
*
如果女裝只有比如粉色和綠色兩個選擇,而且你明確知道它們流行的可能性都是 50% —— 那這個風險其實不用企業家承擔。因為你可以買保險!概率已知的風險都是可以管理的。銀行可以給生產兩款女裝的工廠都提供貸款,到時候肯定一個賠錢一個賺錢,只要利息和保險合適,銀行和企業雙贏。有這個保險機制在,大家誰都不用冒險,可以各自拿一份固定工資,根本不需要企業家。
奈特的真正貢獻在於,他把風險給分成了兩種。
第一種就叫「風險(risk)」,但是特指那些已知概率大小的風險。這種可以用保險解決,不需要企業家。
第二種叫「不確定性(uncertainty)」,是指那些無法評估概率大小,可能是從來沒出現過的新事物,甚至是現在人們根本無法想象的東西。這個不確定性,才是企業家存在的理由,才是利潤的來源。
現代經濟學家把這個不確定性特別稱為「奈特不確定性(Knightian uncertainty)」。我們專欄講過 [2],統計學家有個更科學的說法。已知概率大小的,叫做「偶然不確定性(Aleatoric uncertainty)」, 也叫統計不確定性。不知道概率大小的,叫做「認知不確定性(Epistemic uncertainty)」,也叫系統不確定性。前者發生的事情都是你事先能想到的,後者則是你想不到的。比如「黑天鵝」事件,就是一種認知不確定性。
你開一個賭場。賭場每天都在跟賭徒們賭博,但是因為輸贏的概率是固定的而且有利於你,所以你的日常經營本身並不是冒險。真正的冒險是要不要開這個賭場:你能預測客流量足夠讓你收回投資嗎?你能擺平當地黑社會嗎?你能確保政府發展博彩業的政策不會變嗎?這些事兒沒法計算概率。
搞定這些不確定性,才是企業家該乾的事兒,也是企業家的回報所在。
流行趨勢通常不能用以往的經驗判斷。有個企業家認准了一個全新的款式,說我非得生產這個,銀行能給他擔保嗎?這個不確定性沒法系統化管理,他自己必須承擔 —— 這才是企業家存在的意義。你要是願意給這樣的項目投資、分擔不確定性 —— 而不是把錢交給銀行拿固定的利息 —— 你也是企業家。
要做服裝這一行的企業家,你肯定得對流行趨勢有個很好的感覺才行。不過企業家本人不一定非得特別懂女裝 —— 他完全可以請人來給他設計,只是設計師不承擔不確定性,人家拿固定的設計費,風險還是要由企業家承擔。
簡單說,企業家,是市場上的 player。他拒絕聽別人的安排,非得按照自己的想法決定做什麼,然後他安排別人也按照這個想法去做,最後他獨自承擔後果。
*
奈特找到了公司存在的最根本理由。市場競爭再充分也不可能是絕對可預測的,未來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需要企業家在各個方向上大膽探索。奈特後來成為經濟學的大宗師,他本人沒得過諾貝爾獎但是他有五個弟子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芝加哥學派」的祖師爺。
奈特之後,別的經濟學家又找到了公司存在的其他理由。比如科斯說公司減少了交易成本能起到協調作用。張五常說公司提供了合約。還有人說公司解決了監督、提供了資源獨特性……等等等 [3],但是奈特這個「不確定性」的說法,是最根本的。
如果從某一天開始,世界上再也沒有不確定性了,那麼市場的力量就會迅速把公司利潤變成 0:企業家就不需要存在,大家都應該拿固定工資。
其實現在企業家的日子也不好過。我們看街上那些餐館,開了關關了開,真正能長期賺錢的沒有幾家,可能大部分老闆都是賠錢。沒有稀缺是不可能賺到錢的,但是利潤只發生在你剛剛掌握某種稀缺、而別人還沒有跟上的那個時間段。別人跟上了,模仿了,你就必須再去尋找新的不確定性。
一切賺錢的生意都有不確定性。你把一大筆錢放銀行裡拿利息,那叫躺著花錢不叫躺著賺錢。哪怕是買幾套房子收租金,你都得面對房產市場的不確定性。
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利潤,也沒有真正躺著賺錢的企業家。
那你說平均而言,企業家的收益是正的還是負的呢?我到底該不該去做個企業家呢?沒有答案。有答案就不叫不確定性了。
*
不確定性都是從哪來的呢?一個有意思的不確定性是中國經濟學家張維迎在 2008 年的一次演講中說的 [4]。他說中國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之中,商業活動最大的不確定性,是「體制的不確定性,政策的不確定性,政府行為的不確定性。」這體現在政府對資源的調配非常隨意。
張維迎當時說,正是這個不確定性加劇了中國的貧富差距。在中國市場化程度高,體制不確定性低的地區,比如浙江省,人們更富裕,收入差距反而更低:因為利潤分布更均勻。
這個規律是不確定性越大,利潤就越高 —— 企業家為利潤而奮鬥,但是市場看不見的手恰恰在降低總利潤。是那些看得見的手,提供了額外的不確定性,才給人帶來不合理的利潤。
那你說如果我們把體制給理順,讓競爭越來越公平,未來的不確定性會不會越來越少呢?不一定。
*
奈特列舉了不確定性的好幾種來源,比如未來人口的變化、資源的供給等等。其中我們現代人最關注的肯定是創新。創新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你不知道未來會有什麼新技術出來,你也不知道一個新技術出來會不會被市場接受。一切創新都有強烈的冒險成分,關於這一點已經有太多經濟學家討論了。
而奈特更厲害的一個洞見,則是「價值」的不確定性。說白了就是人的慾望的不確定性,你不知道未來的人喜歡什麼。奈特 1924 年發表了一篇文章叫《經濟學中科學方法的局限性》,說經濟學不僅僅是什麼資源的有效調配,把一個什麼價值函數最大化的問題,因為人的價值觀是會變的 ——
「人生在根本上是對價值的探索,是努力發現新價值,而不是照著現有的價值觀把生產和享受最大化。」[5]
一百多年前整天坐馬車的人沒有想要一輛汽車。2006 年以前的人並不期待智能手機。今天的多數人不能理解馬斯克為什麼非得讓人去火星。人生的終極任務不是滿足某種價值,而是發現和創造新價值。
因為這個見識,奈特後來被認為是個道德哲學家,而不僅僅是個經濟學家。
也因為這一點,你不需要非得是個企業家,也不一定非得拿金錢利潤。藝術家、教育家、每個工人和管理者、包括每個消費者,都可以是價值的發現者和不確定性的製造者。
只要把周圍的世界往你想的那個方向上推動一小步,就算是你的成功。
注釋
[1] 弗蘭克·奈特,《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中文有郭武軍、劉亮翻譯版,華夏出版社 2013。
[2] 精英日課第三季,哪種不確定性?什麼黑天鵝?
[3] 關於公司為什麼存在的理論發展總結,可參考向松祚,《新經濟學》第二卷,新經濟範式。
[4] 張維迎的這次演講首次發表於《經濟觀察報》2008年1月20日,修改後的文章曾收入作者主編的《中國改革30年:10位經濟學家的思考》。
[5] Frank Knight (1924), "The limitations of scientific method in economics」, 原文是「Now this, we shall contend, is not very far; the scientific view of life is a limited and partial view; life is at bottom an exploration in the field of values, an attempt to discover values, rather than on the basis of knowledge of them to produce and enjoy them to the greatest possible extent. We strive to "know ourselves," to find out our real wants, more than to get what we want. This fact sets a first and most sweeping limitation to the conception of economics as a scienc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60的網紅James Yang 楊永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James 楊永聰是出生在英國的中英混血兒,自小就受到兩種文化背景的影響及衝擊,《Translation》便是從他的成長經驗中所創作出來的一首歌。 在文化疆界越來越模糊的時代,不同的生活背景,使用不同的語言,要如何才能以對方能100%正確接受訊息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想法?也許原本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善意的...
「rather than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rather than意思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rather than意思 在 Yilianbo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rather than意思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rather than意思 在 James Yang 楊永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rather than意思 在 [文法] rather than 的用法- 看板Eng-Clas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rather than意思 在 [詞彙區別] rather than 與instead of... - Eric's English Lounge 的評價
- 關於rather than意思 在 would rather than用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遊戲基地 ... 的評價
- 關於rather than意思 在 would rather than用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遊戲基地 ... 的評價
rather than意思 在 Yilianbo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窮小孩也能搭遊輪 學馬術
.
聽到問題的當下我停了一拍心跳
與其說驚訝 更多的是不捨和難過
.
四月的一個週一早晨
我在高雄中學和一些學弟妹分享我的生活
我說要把握時間 活在當下
也說要無愧於心 逐己所愛
.
我告訴其中一部分的音樂班同學
喜歡主修樂器的話請繼續享受 努力
根本不喜歡音樂的話
現在掉頭才不會誤了剩下的青春
.
我相信學弟妹都有認真聽我的分享
才會在結束後提出對我的問題
而且有好幾個人提出類似的問題
令我錯愕又不捨的問題
「是不是因為學長的職業是牙醫師 收入不錯所以才能追逐自己的興趣?」
在他們的教育和認知中 收入竟優先於興趣
.
感謝學弟在提問的時候有強調『提問時沒有冒犯的意思』 而不是酸溜溜的質疑
我執著於這個問題一週之久
然後請老師幫我向學弟妹轉達以下幾點:
.
1.我看過很多快樂的人 成功的人 都是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 發光發熱 同時藉此賺取生活費 因應社會 該職業的社經地位 也許高 也許低 但都是滿足快樂的�.
2.高收入的人不在少數 就以牙醫為例 難道是所有牙醫都有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嗎?都幸福美滿?身體健康?我想告訴你們的是:我從興趣中找到快樂和滿足 所以分享給你們 若非為了向升學關口的你們分享職業特色 我根本懶得提牙醫這塊 因為那不是我熱衷的事情 應該由熱衷於牙科治療的誰向你們口沫橫飛地說�.
3.錢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就只是一小部分 不是全部 也不是必要的 我們一定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我個人喜歡往下比 因為更容易讓我感到滿足 往上比的話我可真窮 買不起豪宅 沒有跑車 遊艇 也不能任性地說不上班就不上班 說買奢侈品就買奢侈品
如果我們的水很多 可能可以裝滿大碗公 如果我們的水很少 可以換成一個瘦瘦高高的玻璃杯 也可以有一樣的水位高度 那代表著快樂和滿足的程度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 盡該盡的責任 享受能夠享受的舒適 公寓 大樓 豪宅 別墅 各有合適的住客 然而都是一個安全舒服的家�.
最後要提 如果你的夢想是搭豪華郵輪 除了先攢足船票的錢 也可以應徵船上服務生的工作
又例如我大學的時候沒錢學馬術 我願意刷馬 掃馬廄一個下午 換得半小時的騎乘機會
.�祝各位善良勇敢 不枉此生
.
.
First of all, this article is too long for me to translate properly @@
So I will summarize it short and please forgive my grammar mistakes 😅
.
I was in my alma mater, Kaohsiung Senior High School, to give a speech to the students.
I shared with them my philosophy of life and suggest them follow their hearts, live in the present moment, do not regret.
.
I told students who majored in music, to keep enjoy in music and to work hard with their beloved musical instrument, but be brave to quit if this was not what they did enjoy in. Maybe they were forced by the society, parents or anything. Now is the most early time to save the rest of theirs youth from such a burden.
.
I knew they did listen carefully, that’s why they asked me some questions.
Many of them got the same question, which made me astonished and a bit sad,
“Do you think being a dentist with high income is the key enabling you to be engaged in your hobbies?”
Does this question mean they believe one’s incom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one is interested in?
.
I cared about this question so much for one week after the speech.
And I asked their teacher to pass on to the cute and young, and maybe perplexed, students as following,
.
1.I’ve seen many people who are happy and successful. They are devoted to what they love and get money for living from it. He or she might be rich or poor, upper class or lower class, depending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society, but their contentment and joy cannot be defined�.
2.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with high income. Take dentists as an example, is every dentist looking for what he loves? Or happy? Healthy? I find my happiness from my hobbies, that’s why I share this with you. Dentistry should be shared by some dentist who are enthusiastic about dentistry, not me. I shared my occupation to you only because you are facing the college entrance timing.�.
3. Money is a part of our lives, a little part of our lives. Not the whole life, and not necessary either. We are richer than many people, and at the same time, poorer than many people. I would rather compare myself with those poorer than me, because that makes me feel better, and feel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a person. When I compare myself with those rich men, I am nothing, I can’t afford a villa, a personal airplane, a yacht.
If we have a lot of water, we can fill a big pot. If we have little water, we can fill a thin glass and reach the same height of water level, which represents the degree of contentment.
Make clear who we are, and take our responsibility, and enjoy what we deserve.
There are different people for different places, apartments, condominium, mansion, villa, however, the common point of them are being a nice and safe cozy home.
.
If you want to get on a cruise ship, you can earn enough money for the ticket or get the job as a waiter on the ship.
When I couldn’t afford the fee for equestrian class, I worked in the stable and took care of the horses for an afternoon to get the chance to ride the horse for half an hour
.
May you kind and brave, enjoy the life with no regret
rather than意思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到底應該用哪一種英文口音溝通?
真的要看同學的目的和說話場合是什麼。
若是為了跟聽眾產生共鳴,那可能用他們熟悉的口音和說話方式,你說的話才會直達到他們的心坎裡。
同學來看一下Presentality分析李光耀 (新加坡開國最主要的領導人)與人民溝通的方式和他選擇使用的口音。
★★★★★★★★★★★★
📌 不知為何,幾天前我的 Youtube 突然推薦了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 (Lee Kuan Yew) 接受西方媒體採訪的影片。
我知道很多名人說李光耀是他們最敬佩的領導人之一,但我從來沒看過他說話的影片, 我就決定來看看他是否真的很會溝通。
結果,我的天啊,太強大了。
就算影片是幾十年前的,影像跟聲音的畫質都不是很好,你還是可以感受到他講話的力道、威嚴、還有魅力:
https://youtu.be/VexrmTacOAA
我們就來解析他的一些溝通及說話技巧吧。
★★★★★★★★★★★★
📌 如果這是你第一次聽他說話,你第一個注意到的,很可能是他的英文有多流利。畢竟人家可是在英國劍橋大學受教育的,英文根本就是母語。
但除了口音之外,最能展現語文能力的,是他的用字遣詞。
選擇有效的字眼,及潛在意義。
當第一位記者問他,他對美國在越戰使用武力的看法時(有點敏感啊!),他的回答,每個字都選擇的很巧妙。
*我把值得注意的幾個字,用大寫標示起來:
I would like to see a great deal more CAUTION, a more SELECTIVE EXERCISE of your enormous range of weapons you’ve got, and more BRAINS AND FEET — preferably Vietnamese brains and feet — rather than more power and GADGETRY.
他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當然要小心,不能過度批評美國政府,所以他選的字,也符合了這位記者想要表達的 “restraint” (克制)
•Caution — 會比 “Should use power more carefully” 要來的更溫和 (你可以自己唸出來看看,連 caution 的字本身都比較柔和)。
•Selective — 他不告訴美國怎麼使用武力,只是說 be selective,就是要選擇性的使用。
•Brains and feet, rather than gadgetry — 這邊也很巧妙,把當地的人,用 brains and feet 來代表,更能強調他們的長處,比 “local people” 更能夠有說服力。而且他選擇 gadgetry — 就是 fancy tools 的意思,但其實就是武器,但如果他說武器就太直白了,說成 “fancy tools” 又可以強調這個的短處,讓人覺得沒錯,brains and feet 確實比較好。
他能夠選擇好的字眼的原因,其中當然有他受過的教育、以及過去累積的經驗。但同樣重要的,是他不疾不徐的風格。
如果我們把他現場說出上面那段話的每個停頓點寫出來,變成分行,會變成這樣:
I would like…
… to see a great deal more caution…
… a more selective exercise of…
your…
enormous range of weapons you’ve got, and uh…
more brains and feet…
他幾乎每幾個字就會停頓一下,不但給自己時間思考,也可以表現出深思熟慮的感覺。
適時的停頓,可以讓你沈穩、有力!
停頓加上強調字眼的力道有多強大,我們看接下來這段就知道了,這也是我整個訪談中最喜歡的一段之一,在影片中的 17分25秒左右開始。
他對記者表示,他這次來美國,是要看美國人對於越戰,是否真的有決心。
我同樣把他停頓的地方分行,而且用大寫,表示他特別強調的字:
You MUST demonstrate, and which…
I’ve really come here to understand better…
is whether YOU…
as a PEOPLE…
have got that resolution (註:不是解決的意思喔,是決心)…
that stamina, that perseverance, AND…
most important of all…
*這裡明顯放慢速度,還對聽眾眨眼一下
infinite patience, AND…
*這裡一個超級長的停頓…
the capacity to hold back…
your desire to settle this quickly and get it over with, because this is a very different kind of war…
The other side is not in uniform. You are.
*還記得我們上次提到的長短句交錯嗎?這一段是不是就有用到這個原則呢?
我相信看上面的一段,就可以感受到他說話的力道,但還是推薦大家去看影片。這段話他 deliver 出去的方式,實在太好了。
尤其是說到 “infinite patience” 的時候,他整個把音拉的超級長,似乎想要讓很長很長的音,來讓聽眾感受到那個 “infinite”。
Note: 這是另一個演講技巧:就是讓你的音調、語氣、音量等等,來傳達字面上的意思。沈重的訊息,就用低沈緩慢的方式來說。要強調時間很長或過的很慢,就把字句的音本身拉長等等。
他連說到這段的時候,臉上的表情都很有趣,好像在跟美國人上一課:
★★★★★★★★★★★★
📌 Speaking the Audience’s Language
李光耀也很會看聽眾來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
如上面提到,李光耀上面對西方媒體說話的用字,都是比較有學問的,完全展示他的知識水平。畢竟東方人到了西方,不能被看貶。如果他說的是 highly-educated English,西方聽眾會比較覺得 ah he’s on our level!
你看看他對自己生涯的回顧,寫的多文雅:
I am not given to making sense out of life — or coming up with some grand narrative on it — other than to measure it by what you think you want to do in life.
他不是寫 “I don’t try to make sense of life”,而是 “I am not given to making sense out of life”。他還在後面加個 “grand narrative”。滿文學的。
但他跟自己國家的老百姓說話,就不是這樣了,也不能這樣。
把上面他跟西方媒體訪談的英文,與下面這個對新加坡人民做的演說相比,就很明顯了。甚至連口音也變了!
https://youtu.be/bGMKiv8-bzM
開頭他說:
I hope to tell you what merger means, why it’s good for all of us, why it’s coming, and why some people are deliberately creating trouble and difficulty…
很白話文對不對?
他就是一個很會看聽眾說話的人。當地媒體就曾經指出...
📌 完整文章請參考Presentality! Learn from their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
📌 我以前一直認為,反正新加坡不算個民主,李光耀完全掌權,當然可以照他自己的意思去做事情。但看完這些影片,讀了一些分析,發現我想錯了。
新加坡這麼小的地方,沒什麼資源,周圍環繞著這麼多的勢力,不但有東南亞的大國們,也有外來的勢力:美國、英國、澳洲、日本等等… 他是如何在這麼複雜的歷史背景下,不只持續掌權,生存,而且還打造今天的新加坡?
我相信他的溝通能力,一定是關鍵:對不同的勢力,在不同的時機點,用對的故事跟語言,傳達他需要傳達的訊息。
It’s not just about speaking. It’s about speaking to achieve your goals.
★★★★★★★★★★★★
相關詞彙:
•accent 口音,腔調
•pronunciation 發音
•enunciate 清楚地念(字);清晰地發(音)
•intonation (尤指對話語意義有影響的)語調,聲調
•intelligibility 可解度,清晰度,可懂度,明瞭度,可理解性
BBC發音相關文章: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fut-43590187
rather than意思 在 James Yang 楊永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James 楊永聰是出生在英國的中英混血兒,自小就受到兩種文化背景的影響及衝擊,《Translation》便是從他的成長經驗中所創作出來的一首歌。
在文化疆界越來越模糊的時代,不同的生活背景,使用不同的語言,要如何才能以對方能100%正確接受訊息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想法?也許原本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善意的,卻會因為字面上翻譯的落差而產生誤會。
即便是說著同樣的語言,到了不同的區域,相同的辭彙也就代表了不同的意思。這些關於生活的大大小小的辭彙,都很有可能因為一時的錯譯而造成誤會。
無論是使用語言的不同,或是解讀情緒的不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翻譯。
而當言語的訊息無法順利將愛傳遞出去,那麼就用最原始、也最純粹直接的溝通方式─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只要愛是真實存在兩人之間,也不愁沒有傳遞出去的方式。
∮數位平台線上收聽&下載&購買:
https://JamesYang.lnk.to/VyTM8
《Translation》
詞/曲:James Yang 楊永聰
Sometimes we both get confused,
Thoughts conveyed, misunderstood,
A little loss in translation,
Mutates into petty petty confrontation,
Sometimes I’m misunderstood,
What you hear is not what you should
Translation, when it breaks down,
Leads us into these petty petty rows.
Sometimes you drive me insane,
A quick temper, alien ways,
But I’d rather fight with you
than make love to another woman any day.
I do, I love you, more and more every day,
I do, I serve you, in every step I take,
I do, I speak you, in every word I say,
Yes it’s true, I love you…
More and more every day
Sometimes you’re misunderstood,
My ears just don’t hear what they should,
Is this merely a culture clash?
Or some more fundamental mismatch?
All these petty things,
All these little things,
They mean nothing…
To me
《Translation》
詞/曲:James Yang 楊永聰
製作人 Producer:陳建騏 George Chen
編曲 Arranger:James Yang 楊永聰
吉他 Guitar:James Yang 楊永聰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徐振程 Jason Hsu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玉成戲院錄音室 Yu Cheng Cinema Studio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莊鈞智 Thomas Chuang
混音錄音室 Mixing Studio:完美聲音錄音室 Perfect Sound Studio
母帶後期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莊鈞智 Thomas Chuang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完美聲音錄音室
Perfect Sound Studio
OP:闊思音樂有限公司 CROS MUSIC LTD.
SP:闊思音樂有限公司 CROS MUSIC LTD.
ISRC:TWBR11812014
導演Director:王柏林 Berlin Wang (柏林創意視覺有限公司)
#JamesYang楊永聰 #Translation #LostAndFound
rather than意思 在 [詞彙區別] rather than 與instead of... - Eric's English Lounge 的推薦與評價
F. Rather than 和instead of 在被當成介系詞使用時,還會有另一項差異: rather than 常被用來表達人物對於句子中,rather than 前方選項的偏好;而instead of 則是以替代 ... ... <看更多>
rather than意思 在 would rather than用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遊戲基地 ...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would rather than用法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would rather than用法、不是a而是b英文、rather than後面動詞有關電玩與手遊文章或書籍, ... ... <看更多>
rather than意思 在 [文法] rather than 的用法- 看板Eng-Clas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眼博士字典上關於 rather than 的用法說明:
rather than 是從屬連接詞, 引導比較副詞子句, 而且這個子句一般是省略的。
從意義上可表示主觀願望的選擇, 指寧願...而不願, 還可表示客觀事實,
指是前者而不是後者; 從結構上, rather than連接兩個平行的結構,
如兩個形容詞, 副詞片語, 名詞, 代名詞, 不定詞, 動名詞等。
我寫了以下這個句字(請注意"..."部分)
Allowing the administration to fend for itself, rather than continually
"making efforts to" promote the political reform, might be more logical
and constructive.
中譯:讓這個政府自生自滅,而非繼續努力去推動政治改革,
也許是更符合邏輯並有建設性的。
句子卻被美國人改成:
Allowing the administration to fend for itself, rather than continually
"have to make efforts to" promote the political reform, might be more logical
and constructive.
究竟哪句是對的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8.122.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ng-Class/M.1436677199.A.1B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