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都未係最精簡,緊係俾人扣分啦!🌝
數學人有潔癖,畀盡你過程中點寫都得,但最終答案一定要搞到最簡單‼️
以呢一個情況為例,你衰在分母仲有 #開方根 嘅嘢🤨,所以你要 #Rationalize(有理化)咗佢先。
-----------
講到 Rationalization,以呢題為例,一般人都係上下乘開方根2,然後搞一輪,咁嘅話就會花咗好多不必要嘅時間🧐。
所以我有另一個睇法:就係反而將分子嘅「2」視之為 #兩個「開方根2」相乘 ,咁你就可以馬上拎其中一個嚟抵銷分母嗰個,易啲啊!🙃
-----------
#M2技巧王 幫你避開考評陷阱,教你搶分技巧;M2 輕鬆攞 Lv 5+ 喇🌟
------------
🎲賭Sir|高階數學考試專家
🎓21 項數學公開試.以一 Take 過考取完美戰績
DSE:Math+M1+M2【5**】
CE & AL:Math+A.Math+Pure+Applied【A】
IAL:C12+C34+F1+F2+F3+M1+M2+M3+S1+S2+S3+D1【A】
IGCSE:Mathematics+Further Pure Mathematics 【9】
🖥最高人氣補習網紅‧貼地教數別樹一格
頻道 #杜氏數學 2016 年創辦,訂閱 65,000+,多條教學影片點擊 100,000+;2018 年獲出版社邀請,撰寫暢銷書《5**數學男人嫁得過》推廣「聰明應試」理念,並鼓勵年青人堅守自信。
🧠以心理學、高效學習融入補習教育當中
從中文大學風險管理學士畢業之後,鑽研超速學習法(Ultralearning)及教育心理學,將高效學方法先行用於自己身上,無間斷學習新知識;四年後重返校園,完成中文大學數學碩士(大數據分析)課程,期間考入門薩學會(Mensa),實證超速學習法。
🏆座右銘
好多人以為自己因為對數學無興趣,所以數學低分;事實剛好相反:因為自己數學低分,所以對數學無興趣。試諗下,若然你有歌神嘅聲線,你仲會對唱歌無興趣嗎?
------------
#數學 #DSE #dser #math #maths #afterschool #dsemath #examskills #mathtutor #followme #2021DSE #2022DSE #2023DSE #tutor #mathtutor #DSEfighter #tutotial
rationalization心理學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張老師月刊2019.11.【啊哈~原來是心理學】專欄
。
面對矛盾與衝突──認知失調與合理化
。
我讀碩一時非常痛苦,因為原本相信的價值被顛覆了。所上學長姐多來自心理治療、社會工作及基層教師再回來讀書的資深人士,光是「同志」議題,我們新生就啞口無言,學長口條清晰指認我們性別意識過於淺薄,存在著「異性戀霸權」,像被震撼教育一般,不得不承認自身的無知,我以為研究所能增長知識權力,沒想到卻要先檢討自己。
想像與實際有巨大差異,有些人開始逃避(就是我),有的人開始反抗,在課堂上與學長吵架。「認知失調」是種心理矛盾,當結果不如預期,人們會調整自己態度或扭曲對方意圖,讓原本的信念不致潰散。如:「我向媽媽要糖,她卻不像平常那樣給我」時,人們心想一、「算了,不吃糖比較健康」或二、「媽媽今天一定是心情不好」,讓心裡恢復平衡,用「合理化作」保護自己。嚴重的認知失調則不同,涉及原本相信的道德、信仰、正義等價值,矛盾衝突會動搖人們賴以生活的信念,如果結論是「天啊,原來媽媽偏心,糖只給弟弟」,可能自我形象會破滅。
認知失調不一定是壞事,能面對矛盾、誠實且自省的人,就會進入「自我成長」領域,創造新的平衡與價值。研究所的目的便是利用課堂彼此對話與回饋,讓我們認知理論與實務的差異,走出自己的路,過程辛苦卻很值得。
。
TIP: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心理學家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在1975年發表《認知失調理論》,說明人們為了拉近信念與現實的落差,想盡各種方式合理化(rationalization),矛盾之處避而不談,賦予勉強能被接受之理由與解釋,以掩飾與自欺的方式自圓其說,獲得自我安慰。
rationalization心理學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張老師月刊2019.11.【啊哈~原來是心理學】專欄
。
面對矛盾與衝突──認知失調與合理化
。
我讀碩一時非常痛苦,因為原本相信的價值被顛覆了。所上學長姐多來自心理治療、社會工作及基層教師再回來讀書的資深人士,光是「同志」議題,我們新生就啞口無言,學長口條清晰指認我們性別意識過於淺薄,存在著「異性戀霸權」,像被震撼教育一般,不得不承認自身的無知,我以為研究所能增長知識權力,沒想到卻要先檢討自己。
想像與實際有巨大差異,有些人開始逃避(就是我),有的人開始反抗,在課堂上與學長吵架。「認知失調」是種心理矛盾,當結果不如預期,人們會調整自己態度或扭曲對方意圖,讓原本的信念不致潰散。如:「我向媽媽要糖,她卻不像平常那樣給我」時,人們心想一、「算了,不吃糖比較健康」或二、「媽媽今天一定是心情不好」,讓心裡恢復平衡,用「合理化作」保護自己。嚴重的認知失調則不同,涉及原本相信的道德、信仰、正義等價值,矛盾衝突會動搖人們賴以生活的信念,如果結論是「天啊,原來媽媽偏心,糖只給弟弟」,可能自我形象會破滅。
認知失調不一定是壞事,能面對矛盾、誠實且自省的人,就會進入「自我成長」領域,創造新的平衡與價值。研究所的目的便是利用課堂彼此對話與回饋,讓我們認知理論與實務的差異,走出自己的路,過程辛苦卻很值得。
。
TIP: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心理學家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在1975年發表《認知失調理論》,說明人們為了拉近信念與現實的落差,想盡各種方式合理化(rationalization),矛盾之處避而不談,賦予勉強能被接受之理由與解釋,以掩飾與自欺的方式自圓其說,獲得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