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級生應該聽過一首歌,
張宇,
「你說你,小楊桃.....」(好啦其實是 想要逃you know)😂😂😂
從疫情緊繃到壓迫到自己每天的工作面前,大概就剛好四週,這四週,我每天不管大夜小夜,不管大清早還是黃昏,還是正在看門診,甚至週末假日在家,都一樣,就是緊盯著手上新冠肺炎住院病人的病情變化,醫院的手機24小時假日也不關,隨時R或NP要call我我就立刻回覆,住ICU或是RCC (呼吸治療床)的病人可能staff更是一大早就會call過來問問題,決定用藥。
就這樣沒日沒夜,近乎歇斯底里的忙了4週😷,
這兩天,隨著「康復出院數>新入住數」,終於感覺稍微閒下來一點點了😔……
疫情在走,人生也還是要繼續,如果我一介小小的不用進去隔離區看病人的中醫都覺得被covid-19浪潮淹沒,那麼其他第一線每天肉搏戰的醫護同仁們呢?應該或多或少都有PTSD了吧……
倘若delta變異型不要厲害起來,
倘若解封之日真的到來,
倘若小孩又能正常上學在晴朗天空下自由奔跑在知識殿堂裡快樂學習,…
那麼,大家接下來需要的一定是:
療傷。
#PTSD
#療傷
rcc治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的,我承認對於好朋友的提問與回應內容,我沒有公正,因為是朋友所以沒有平靜專業的用詞,最後的批評也很沒禮貌,我道歉。
朋友的爸爸90歲,五月中旬因為腸阻塞、膽囊炎住院,因為疫情限制訪客,我無法去病房探視,原本以為早就出院了。當時曾與朋友討論若是爸爸器官功能與年紀相關因素無法太積極,不勉強,穩定就好,沒想到後來演變竟然已經插管開氣切…,這樣的變化讓我很心疼又難過。
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些問題
Q1.沒辦法移除呼吸器的長輩,還說有機會離開ICU轉去RCC意義在哪裡?
Q2.醫「生」說評估還不是疾病末期,仍必須積極治療,升壓藥已上,要電擊嗎?
Q3.當我們在幫病人/家人做醫療決定的當下,立場是什麼?有沒有絲毫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一秒鐘?如果躺在床上是90歲的你,你希望是怎樣的被對待?
好的,夜深了!開放討論與回應…
#醫生不醫死
#安寧護理師的心已死
rcc治療 在 早安.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要餵養焦慮的情緒,因為焦慮會讓免疫力下降!冷靜才能幫助解決疫情帶來的困擾。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View/id/789
◎早安現場-武漢肺炎疫情讓人心惶惶,展現在搶購口罩和日用品的焦慮、展現在情緒上的低落。
專訪國際教練協會(ICF)認證人生教練/加拿大卑詩省註冊臨床諮商師(RCC)楊凱麟 Kai Lin ,從諮商輔導層面切入,看看如何幫助自己和他人維持穩定情緒。
楊凱麟表示,疫情嚴峻,很多人藉追新聞、大吃大喝、飲酒、打電玩甚至性愛撫平情緒,但事後只會更焦慮。而焦慮會降低免疫力,反而更不利自我防疫。
他建議可以練習深呼吸穩定心情。冷靜下來後才能思考採取什麼措施保護自我和家人。
而對於確診者,楊凱麟同樣建議平復情緒後,承認並接受事實、才有助於後續治療。此刻更是大家思考如何調整生活步調的好時機,留待疫情平息,才能重新開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