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不禍貿】
我主張: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簽訂之一切協定
其效力不得及於臺澎地區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屬一個中國的兩個政府
#臺澎不是中國的一部份
#終止中華民國代管
#臺澎住民自決建國
臺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連線
鍵國這邊請
#宜蘭 #立法委員 #獨立參選人 #孫博萮
{Fish睬政治}孫博萮
www.FishSun.tw
六小時的朗讀,誰會在乎基層人民的生計?
三歲時父親從台中到台北創業,開小工廠,做「黑手」,幾次租屋搬家都在士林北投交界,都在市場附近,菜市場成了我的兒時記憶。小學到國中(1976-1985)幾次看到市場攤販被警察沒收,甚至毆打,就成了我對「政府」的第一印象。後來看賴和的「一桿秤仔」,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熟悉,誰會在乎基層人民的生計?
無論是服貿的美容、洗衣、零售業,還是貨貿的食品加工、鋼鐵、紡織、電器電纜、玻璃、陶瓷、橡膠業,馬英九說「這就是自由貿易,大家要習慣」。但是,難道人民繳稅給政府是要讓政府來摧毀人民的生計嗎?無論是服貿或貨貿,我們都要質問相關產業將會受到何種衝擊?勞工與從業人員是否被充分告知資訊?他們是否像石化業、面板業、銀行業大老闆一樣,獲得足以影響談判決策的參與地位?他們的生計受威脅,政府是否已提供轉業、產業轉型、輔導措施與補助?
「沒有民主參與,就沒有經貿談判」,我在服貿公聽會要求「一產業,一公聽會」,在今天用六個小時時間逐一朗讀貨貿談判中1510項被馬政府棄守的工業製品,目的就是要向有權者質問,你們真的知道所做的決定會衝擊多少人的生計嗎?這些受衝擊的人的生存尊嚴,有沒有獲得最基本的尊重?他們是否在決策程序中獲得與跨國企業及大財團同等的資訊及權力,來影響談判結果,來捍衛自己的生計?
回答網路上的一些疑問及誤會:
(一) 貨貿還沒談完,你怎麼知道要開放哪些產品,一定是造謠。
答:在這次貨貿談判中,中國最優先的一個訴求是「經貿正常化」,要求
台灣取消對中國貨進口的管制。這包括707項狹義農產品,320項農產加工品及調製食品,1510項其他工業製品,這個數字請見經濟部ECFA貨品貿易協議說明資料第15到16頁
http://www.gov.tw/newscenter/Pages/detail.aspx…
至於707項、320項、1510項詳細明細的貨號及貨名,是根據國貿局「貨品分類及輸出入規定」網站,點選「大陸物品下載」
https://fbfh.trade.gov.tw/rich/text/indexfh.asp
(二) 憑什麼說政府已棄守320項農產加工品及調製食品,1510項其他工業製品?
答:看完這兩篇報導,你就知道答案,這是經濟部官員自己說的,他們現
在只打算力守707項狹義農產品,連707項都還不一定守得住。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934975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934974
(三) 賴中強朗讀了320項農產加工品及調製食品?
答:沒有,我朗讀的是1510項其他工業製品。320項農產加工品及調製食
品部分今天早上記者會是由綠黨的朋友展示部分「實品」。
綠黨與社會民主黨聯盟是新興政黨中最關心貨貿實質議題的政黨,週二傍晚從沃草的朋友那裏得知週四有貨貿專案報告,因為綠黨長期關心小農權益,我就打電話給許博任秘書長建議綠黨開記者會展示320項農產加工品與調製食品進口,然後我負責1510項工業製品。
綠黨的新聞稿在這邊: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GreenParty/posts/10153933023476159
http://www.greenparty.org.tw/news/20151126/316
補充說明:馬政府說為了農民權益不開放707項農產品,卻要開放320項農產加工品與調製食品進口,這是矛盾的,農產品與調製食品是一線之隔,農民的權益還是會受到嚴重衝擊。因為在海關稅則分類上,任何的農產品,無論是動物或植物,只要經過調製或保藏,無論其方法是烹煮、醃製、曬乾、鹽漬、糖漬、酸漬、打成果汁..都屬於農產加工品與調製食品。照這個分類,黑胡椒豬肉不是農產品,魚罐頭不是農產品,煙燻雞腿不是農產品,花生油不是農產品,紅豆餡不是農產品,麵團不是農產品,米粉條不是農產品、醬菜不是農產品,泡菜不是農產品,芒果乾不是農產品。柿餅不是農產品,但這些調製食品卻是農產品的主要用途,如開放中國貨進口,農民權益如何可能不受影響?
(四) 經濟部及陸委會官員已經說「年底前不會簽字」,你們擔心什麼?
答:對,年底前來不及簽字,但是馬英九24日晚上在南投已經說520卸
任前行政院會通過貨貿,也就是520前要完成(1)海基會海協會簽署貨貿協議,(2)行政院院會核定,(3)送交立法院審查。
馬英九的發言在下面,根本是等著看新政府笑話的報復心態,來處理貨貿談判,造成草率開放1830項中國農工產品進口:
(中評社) 被問到服貿卡了2年半還沒過,為何急著推貨貿?馬英九強調,不論“立法院”能不能過,至少“行政院”先過,我已做好了,“立法院”要不要審你決定。到時他們(民進黨)會有壓力,貨貿若簽了,廠商當然希望能過。而且這個不過的話,台灣想加入TPP,人家會覺得你們最大的貿易對手都這樣處理,我們怎麼相信你們。這是民進黨的國際觀,就讓外國人笑說你們的國際觀是不包括中國大陸,這讓我們不知怎麼講才好。
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
(聯合報) 至於談判中的貨貿,馬總統說,不管立法院有沒有通過,至少行政院要過,「我已經做好了,你立法院要不要審你決定」,這樣民進黨自然會有壓力;如果服貿不過的話,台灣說想加入TPP 、RCEP,「人家會覺得你最大的貿易對手都這樣處理,那我怎麼能相信你?」這是很怪的國際觀,等於是「Globalization without China(沒有中國的全球化)」。
http://udn.com/news/story/1/1335625
其實今天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立法院也說,明年新總統上任前完成簽字的可能性,應是「審慎樂觀」
我最擔心的是:馬英九在明年二月的第一個星期,利用舊國會已卸任,新國會尚未開議的空檔,簽署貨貿協議。
(五) 民進黨都不擋貨貿了,你們擋什麼?
答:台灣確實面臨政黨體系的重組,國民黨會萎縮,而民進黨在邁向執政
的過程中,往中間靠,甚至吸收了原本支持國民黨的保守經濟、社會力量。國民黨、親民黨、民國黨未來都不可能扮演稱職的反對黨,因為他們比民進黨更親中、親財團。未來拉住民進黨的力量,要靠公民社會與進步反對黨。
民進黨的席次已經確定過半,國會不少一席「民進黨盟友」,國會缺的是「民進黨的諍友」,國會缺的是比民進黨更能夠對抗財團與中國壓力的「進步反對黨」。
(六) 對於勞工、農民可能受到的衝擊,政府不是有「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
根據勞動部「資遣通報統計資料」顯示,在2012年時,16項「可能受ECFA影響產業」的資遣勞工人數共有25,111人,占當年台灣所有產業的資遣勞工總人數的24.58%。2014年時,16項「可能受ECFA影響產業」的資遣勞工人數增加至41,524人,占當年台灣所有產業的資遣勞工總人數的41.57%。「可能受ECFA影響產業」在2年內的資遣勞工人數比率,增加了將近17%之多。顯見,對中國的自由貿易確實對基層勞工生計有明顯負面影響。
而馬政府的「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950億元經費,執行成果更是笑話一場:勞動部執行體質調整策略、損害救濟策略方面的預算執行率竟然是零。學者更批評行政機關亂花錢,讓勞工上心靈成長課程來消化預算,美其名因應自由貿易衝擊。而行政院院會九月十日通過「因應貿易自由化調整支援條例草案」,不僅簡陋,也尚未完成立法。「沒有社會團結,就沒有貿易協定」,台灣欠缺貿易調整援助法制,貿易衝擊救助與分配正義制度不健全,沒有社會團結措施,無法化解少數贏者圈與多數人民的對立,我們反對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貨貿談判。
rcep簽署對臺灣產業之影響與因應 在 馬英九總統後援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馬英九總統就職七週年全文
今(20)日是馬英九總統就職七週年,總統特別邀請總統府資政、國策顧問以及許多來自全臺各地、各行各業的民間友人,共同見證這7年來臺灣的改變與成長,並以「七年奮鬥,臺灣出頭」為題發表談話。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我見到了許多熟悉的面孔,這讓我感到非常親切,內心也相當感動。
我看到蓮花阿嬤。每次看到她,我總是很驚訝,她都90幾歲了,還能有這麼好的氣色。我也會想到「鐵盒裡的青春」、「沉默的傷痕」,以及她的經歷背後所承載的、一整個時代的悲傷故事。蓮花阿嬤,歡迎您隨時再回來。
我看到了來自新竹關西的徐怡君小姐與范剛仁先生。這一對夫妻,是年輕、懂科技的農業新生代,用「滴灌」,也就是用水滴灌溉的方式,種植番茄與草莓,減少了一半的用水量。徐小姐,范先生,妳們種的番茄與草莓,不只省水,更是好吃。
我看到了空軍飛官高慈妤中尉,她是我國第一位空軍官校正期班畢業的女飛官,剛剛以優異的成績完成F-5E戰鬥機單飛訓練。我也想到了特戰部隊的士兵呂元剛,他是清大通訊工程研究所碩士,在服義務役時看見了國軍在洪仲丘事件後的改革,決定投身軍旅。他們兩位證明了國軍近年來的改革方向是正確的,募兵制將使國軍的人力素質越來越高,戰力越來越強。
現場還有很多老朋友,很抱歉沒辦法一一問候。這些老朋友來自臺灣不同的角落,不同的背景,做的是不同的工作;但相同的是,他們跟所有臺灣人一樣,都經歷過臺灣走過的一段顛簸道路。我在民國97年的就職演說中說過,臺灣人民有六種傳統的核心價值,那就是善良、正直、勤奮、誠信、包容與進取。我的這些朋友,就像你我一樣,都是擁有這些珍貴價值的臺灣人。他們一起見證了這七年來臺灣的真實改變,也共同希望我們國家的未來,能夠延續這條正確的道路,不斷前進。
這七年來,海峽兩岸之間,變得和平、安定、繁榮;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更受尊敬、更有尊嚴;我們真正做到「近者悅,遠者來」,去年來臺旅客已經接近一千萬人,是我上任前的2.6倍,創造超過4千億元的外匯收入;不管是用入境旅客佔人口的比例來衡量觀光成績,還是用購買力平價(PPP)來衡量國內生產毛額(GDP),臺灣都勝過日本與韓國;我們的犯罪以及交通事故都大幅減少,成為全球第二安全的國家;我們提升了司法的品質、紀律與效率,清廉印象指數亞洲第五; 性別平等程度全球第二,亞洲第一;我們尊重法治,保障人權,已經與世界民主國家同步 ;臺灣的區域發展也更加均衡,我們有了六都、有了五楊高架公路、花東鐵路電氣化與瓶頸段雙軌化,讓東部發展有了嶄新的機會、故宮南院與機場捷運也即將在年底完工;我們開徵奢侈稅、要求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實踐居住正義;我們也努力讓每一個期待走入家庭、生兒育女的年輕人,能夠享有更多政府提供的福利。
剛剛走進來的時候,我的感覺,就像是走著這七年來,我們共同走過的這一條改革之路。這七年來,我每一天都不敢忘記人民的付託,不敢忘記各位的期許。這條路並不好走,我們遭遇了許多挑戰與挫折。
金融海嘯與八八水災
我想大家都還記得,七年前我剛剛上任時,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世界經濟情況非常嚴峻,我國也大受衝擊。政府立即進行危機處理:中央銀行連續七次降息;我們馬上推出「三挺政策」:「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並迅速宣布銀行存款全額保障,因此,我們沒有發生擠兌,更沒有一家銀行倒閉。
此外,最受國人歡迎的政策,就是98年1月我們發放每人3,600元的消費券。這項措施,在當時是全球唯一,短時間之內重振了消費者與廠商的信心,讓大家過了個好年。金融海嘯沒有打敗我們,我們四年五千億的擴大內需政策,讓我國經濟快速反彈。民國99年,我們創造了經濟成長率百分之10.63的好成績,這是臺灣24年來最高,也是世界第4。
金融海嘯之後,我們又遭遇新的挑戰。98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來襲,重創臺灣。當時我的心情與責任都非常沉重,立刻展開救災與重建的工作。從國軍的出動、重建會的成立、政府預算的移緩就急、「重建特別條例》的通過施行,我們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災後6個月,就已經有600戶災民遷入慈濟大愛村堅固美觀的永久屋,這也是一項歷史紀錄。
最重要的是,八八水災之後,政府徹底檢討災害防救的策略。每當有颱風來襲,一定要做到「料敵從寬,禦敵從嚴」,「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希望達成「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的目標。我們建立了一套標準作業程序,不厭其煩的說明,堅持到底的演習,就是為了守護人民與家園,避免悲劇重演。
七年走來,有甘也有苦,有成就也有挫折。每一次的挫折與重新站起,都讓我增添信心—對我們所堅持的政策路線的信心,以及對臺灣人民善良與勇氣的信心。我要特別謝謝全國人民,因為大家七年來的不斷付出,我們才能共同成就中華民國今天的繁榮與安定。
「產學訓計畫」
說到經濟繁榮,真正的基礎,正是每一位在崗位上努力付出的臺灣人民。102年4月27日,我去參訪臺中一家研發與生產工具機的「崴立機電公司」,並且認識了勤益科技大學的張家維同學。我們見面的時候,他才念大四,卻已經工作了大約五年,是公司裡面第一條標準生產線的組長,月薪有3萬5千元。他告訴我,他在彰師附工念高三的時候,就參加了勞委會的「產學訓計畫」,一邊在崴立工作,一邊讀書。這讓他「學歷、經歷,一次到手」,學以致用,提早在職場發展。他在工作的過程中發現所學的不足,不但儘量接觸新的機種,還報考了研究所,希望能再多學一些。
自從認識了家維以後,我就下定決心,不論是要推動「三業四化」,還是要打造「隱形冠軍」,政府一定要讓產業政策成果,落實在一個個的「張家維們」身上。家維所參與的「青年人才培育深耕方案」,是我們在98年開始推動的政策,到今年為止,這項計畫預計培訓超過26萬人,參加這項計畫的青年,就業率都超過八成。
上次我跟家維見面的時候,我問他:「你一面工作、一面訓練、一面上課,會不會太忙?」他回答「不會忙,是充實」,他真的是一個非常成熟自信的年輕人。今天我想再問問家維,你研究所快畢業了,學業的學分已經快修完了,工作也穩定了,不知道愛情的學分,你修了沒?如果立業之後,想要成家、生小孩,政府也提供青年住宅政策、育嬰及幼托政策,請你多多愛用。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大家可能覺得我是開玩笑,但大家可以問問在座的黃鈺琄女士;她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目前正在育嬰留職停薪中,應該有很深的體會。
今年母親節,我到臺北市萬華區黃女士家裡,和她的家人、孩子,共同度過了一個非常溫馨的下午。黃女士是護理人員,也是一位幸福的媽媽,但她也非常坦白的告訴我,對一個家庭來說,有新成員來報到,大家當然都很開心;但是對生兒育女的婦女而言,卻是在工作與家庭之間一個痛苦的選擇。
她說,她從育嬰假推出時就注意到這項政策,但原本並沒有想要申請;直到生下第一個孩子之後,現實擺在眼前,工作與照顧孩子實在難以兼顧。如果沒有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她可能就必須辭職回家照顧孩子,面對沒有薪水的困境。有了這個津貼,讓她照顧三個孩子的時間,有一年半可以領取勞保投保薪資的六成;婦女決定生育的時候,有政府做後盾,當然比較安心。
我們在98年推動「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時候,就是希望各位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能夠安心生育下一代,沒有後顧之憂。到現在,政府已經拿出超過278億元,有31萬人受惠。「世界銀行」也說,臺灣這項政策是「對婦女最好的保障」。去年底,我們修正「性別工作平等法」,提供更多福利,例如陪產假、產檢假以及擴大育嬰假適用範圍等等。
那麼當嬰兒長成幼兒之後怎麼辦呢?七年來,政府的「托育費用補助」已經補助超過27萬名幼童的家庭,一共48億元;100年起,我們也提出5 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讓學齡前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經濟弱勢家庭的幼童可以享有更多補助。
也許有人會問,「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怎麼敢生孩子?」。事實上,這七年來,有六年新生兒都超過19萬,去年更超過21萬人,這讓我相當欣慰。政府先後推出了「青年安心成家方案」跟「購屋優惠貸款」,一共協助26萬戶家庭減輕居住負擔;我們也連續五次調漲基本工資,希望由政府帶頭,將整體薪資水平向上提升,這都是以前的政府做不到的。
農業小革命
我在現場也看到了許枝主先生,他是屏東新園種蘆筍的農民。我96年9月在屏東home stay的時候,寄住在養鴨人家歐芳榮先生家裡,清晨撿完鴨蛋,就去高屏溪堤防上跑步,看到許先生和他的大黃牛在犁田。後來,我還幫許家的兩頭黃牛取了名字;枝主兄,你們家的「許大枝」、「許小枝」都還好吧?當時我在許大哥的允許與指導之下,親自拉著老母牛許大枝犁田10分鐘。田犁完了以後,老母牛還「哞」的叫了一聲。我有點不安的問許大哥,「伊是怎麼了?」許大哥還蠻幽默的跟我說:「伊真歡喜啦!」
我認識許先生的時候,他已經年過六十,仍然親自帶著黃牛耕種他的蘆筍田。像許大哥這樣的情況,在臺灣的農民當中非常普遍,我們的農民年齡偏高,耕地偏小。我在跟許大哥見面之前,我就一直在想,怎麼改革我們的農業,讓耕地變大、讓年輕人回到農村。我當時和許大哥討論我們要推動的「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也就是讓年長的農民,把土地租給願意耕種的年輕人,不但老農可以拿租金退休,也能為農業注入新的活力。許大哥聽我講完,只問了一個問題,「阮土地以後咁會無去?」我說:「當然不會啊,農民擁有的土地權利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他想了一下,點點頭說:「按呢會使」。我聽了就放心了,決心全力推動這個政策。
七年來,「小地主大佃農」成果斐然。三萬多老農小地主,將農地出租給1,600多位年輕的大佃農。每人經營面積是國內農戶平均的8倍,大大提高經營效率。而大佃農平均年齡45歲,也比國內農民平均小17歲。此外,在政策推動下,去年我國休耕地面積,已經比96年我上任前減少了一半以上。再配合我們的農村再生政策,我相信,七年來的農業改革,已經成功的為臺灣的農業帶來新的生命力。
兩岸關係
我們不但把青年帶回農村,也把臺商帶回臺灣。今年1月,我到臺南亞獵士公司,見到了謝昀芷總經理。這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專業自行車鋁合金輪圈製造廠,市占率百分之50到60,世界第一。
謝總經理跟我說,大陸自行車市場快速發展,他們公司原本打算到山東設廠,但因為兩岸在99年簽訂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也就是ECFA,關稅從百分之12降到零,亞獵士就決定不去大陸設廠了,反而在臺灣擴大投資,預計今年臺灣本地員工的人數,將會比民國99年成長百分之50,把就業機會留在臺灣。我們為亞獵士鼓個掌好不好?
其實不只是亞獵士,也不只是自行車產業,所有ECFA早收產業去年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比99年成長百分之36,這其中有接近五成的金額是由中小企業所貢獻。有些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甚至成長了6倍以上!這證明我們推動兩岸經貿互動,不僅增加貿易量,更帶動中小企業的大幅成長。簽了ECFA之後,我們與日本、紐西蘭、新加坡,都分別簽署貿易與投資協定。我們對大陸的出口總額上升,但佔總出口比例反而下降,這證明我們對大陸市場,並沒有過渡依賴,這就是「多元市場,分散投資」的成效。
這些成就,之前的政府做不到,我們憑什麼做到?原因很簡單:七年來,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以務實的精神,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兩岸已經簽署了21項協議,達成了2項共識;來臺就讀的陸生人數,也從我上任前的823人,增加到現在3萬2千多人,成長約40倍。兩岸之間的交流,不是只有經貿往來,更有教育、文化與社會的互動,為兩岸永續和平奠定基礎。
護漁與國際關係
我們今天在現場也看到了前基隆海巡隊的陳泗川隊長, 他是我們保釣護漁的海巡悍將。101年7月,在一次保釣護漁行動回到臺灣之後隔天,他的父親過世了,我聽到這個消息,很不忍,打電話安慰他。我到現在心裡都還在感嘆,這樣一個為了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公而忘私的人民公僕,實在令人敬佩。我們大家給陳隊長一點掌聲好不好?
101年9月24日,蘇澳區漁會發起「為生存、護漁權」行動,58艘漁船,292位漁民,在12艘海巡署艦艇的護衛之下,前往釣魚臺海域進行和平抗議。陳泗川隊長事後告訴我,當時海面上滿滿都是日本公務船,各種型號的船,以前沒看過的,當天都看到了。
當時,日本海上保安廳34艘艦艇,不斷對我國漁船噴射強力水柱。我們的海巡艦艇當場也以水柱回擊,絕對不讓漁民在我國海域受到傷害。最後,我國漁船抵達釣魚臺2.1海浬處宣示訴求後,安全返回,第二天全球媒體大幅報導,讓全世界都看見中華民國捍衛主權、保護漁權的決心。
我們雖然不懼怕衝突,但我們更珍惜與鄰國之間的和平。102年4月10日,我國依據「東海和平倡議」「主權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的精神,跟日本簽署了「臺日漁業協議」,解決兩國長達40年的漁業糾紛。陳隊長跟海巡弟兄勇敢的護漁行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剛剛講的是東海,現在,我再講一個南海的例子:大家對於102年5月9日發生的「廣大興28號」漁船事件一定記憶猶新,當時菲律賓海巡隊員違法殺害我國漁民。政府在第一時間要求菲國政府道歉、賠償、緝兇與協商漁業協議,後來更動用11項對菲國的經濟制裁,可以說傾舉國之力為漁民討公道。菲律賓對我方每一項訴求都有正面回應。我們也把東海和平倡議的理念擴及南海,跟菲律賓進行漁業會談,現在雙方對《臺菲漁業事務執法合作協定》有了共識。最近有一個明顯的例子:5月7號被菲律賓留置的屏東漁船「昇豐12號」,在一週之內就平安獲釋,這就是雙方建立合作機制的具體成果。
這樣的結果是平白得來的嗎?不是,這是我們努力爭取的結果。這些年的進步,對比一下,就可以明白:我上任前的民國95年,臺東漁船「滿春億號」遭到菲律賓警方開槍掃射,陳姓船長身亡,但當時的政府無力追究,到現在兇手仍然沒有受到制裁。
這幾年來,我們積極的在國際社會護主權、爭尊嚴。去年,我國已經連續6年以正式身分以及部長頭銜應邀出席「世界衛生大會」,也就是WHA,衛福部蔣丙煌部長現在也還在日內瓦開會。而全球給國人免簽、落地簽或簽證便利的國家與地區,89年是54個,97年還是54個,我上任到現在,已經擴大到142個了,增加了88個,大家出國常去的地方更有百分之98不需要簽證了,這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國家受尊敬,人民就有尊嚴,這才是主權的真實意義,這才是真正的捍衛主權!
前瞻與結語
七年過去了,值得我們訴說的故事當然不只這些,還有很多很多。這些故事,說的都是過去七年臺灣的成長與改變,是我們全體臺灣人民打拚的成果,大家有目共睹。我一直以「繁榮臺灣、和平兩岸、友善國際」為目標,努力為臺灣打好基礎,培養實力。七年來,由於政府與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已經確立中華民國的發展方向;未來,不論由誰執政,都應該延續下去。
尤其是過去七年來,我們在兩岸和平獲得的成果,得來不易,必須用心珍惜,努力維繫。我們一定會積極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以及幾項已簽署的協議在立法院審查通過,讓兩岸關係繼續走在和平與繁榮的康莊大道上,不斷往前邁進。
我們也要持續照顧弱勢。把房屋租給弱勢家庭的愛心房東,我們會給他部分的免稅優惠;未就業的民眾,我們會提供育兒津貼,預計明年每個月會有17萬個兒童的家庭因此受惠;3歲以下兒童就醫的費用,政府也會補助,預計明年會有超過1,200萬人次受惠。
五天前,「勞動基準法」修正案通過了,規定每週工時不得超過40小時,以保障勞工權益,有340萬勞工受益;「長期照顧服務法」也已通過了,未來有76萬家庭、200萬人次受益。我們會繼續推動「長期照顧保險法」立法,照顧年長者,也照顧我們自己的未來。我們也會努力推動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打擊短期投機,落實「居住正義」。我的任期邁入最後一年的此刻,我們沒有鬆懈也不會畏懼困難。
此外,我要特別提醒大家,雖然去年我國的經濟表現不錯,在睽違16年後重登亞洲四小龍第一名,今年第一季也是四小龍冠軍。但今年全球經濟依然危機四伏,我們必須要做好準備,隨時因應可能的挑戰。未來一年,政府會持續推動各項產業轉型政策,鼓勵青年創業。我們也會致力於國際經貿整合,力求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夥伴協定」(RCEP)的協商。
這些年來,我很感謝大家的肯定與支持,但我也聽到了批評與反對的聲音。我知道,過去我們推動的部分政策,確實讓一些人不滿,其中也包含許多我的支持者。對於這樣的結果,我內心確實過意不去,而每次決定政策時,我心裡也往往陷入掙扎。但是,身為國家的領導人,我要對人民負責,也要對我們的下一代負責,更要對臺灣的永續發展負責,我必須做出正確的決定。這些決定,真的都很為難,但我沒有後悔。
舉例來說,我們在民國101年推動的油、電價格制度化政策,批評、反對的聲浪相當大。我當時就說過,這項政策的決定非常困難、痛苦,而且絕對不討好。但是我心裡很明白,能源價格的制度化、公式化、市場化,勢在必行,不能迴避。最近,在油價公式化之後,我們終於也完成了電價的公式化,電價平均調降百分之7以上。我們為能源價格建立了可長可久的制度,油、電價格從此照著制度走,不再是政治操作的工具了。這只是一個例子,希望能夠說明我盡力留給臺灣、留給國人的改革成績與用心。對於改革過程所引起的風風雨雨,我負全部責任;然而,我也有信心,這些決定,都禁得起時間的檢驗、歷史的考驗。
我會永遠記得,臺灣人民在兩次總統大選所給我的,不是個人的榮耀,而是沈重的付託。只要能透過我們的努力,打造一個更幸福的臺灣,給子孫更美好的未來,我願意讓這些批評與責難到我為止,一切由我承擔,讓下一任政府在這些改革成果之上,持續與所有國人一同穩步向前。
我的任期還有一年,能做的事,還有很多。我希望未來這一年,是和解與團結的一年。和解,讓我們能夠溝通;團結,讓我們能夠攜手。接下來的一年,乃至更長遠的將來,我還會繼續努力,堅持改革,不會鬆懈,也希望全體國人同胞凝聚共識,為我們的下一代共同創造一個更受人尊敬、讓人感動的臺灣。
包括副總統吳敦義、行政院長毛治國、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國防部長高廣圻、經濟部長鄧振中、勞動部長陳雄文、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及海巡署長王崇儀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中華民國104年05月20日
rcep簽署對臺灣產業之影響與因應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經貿國是會議」中區會議於7月5日召開
「經貿國是會議」中區會議於7月5日(星期六)上午8時30分,假台中工業區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正式登場。由雲林科技大學侯春看校長、PCHOME HOME詹宏志董事長及經濟部杜紫軍次長擔任共同主持人,並由經濟部杜紫軍、沈榮津兩位次長協同侯校長與詹董事長分別擔任分組會議共同主持人。出席代表涵蓋產業界、學界、學生、公民團體與智庫等,共計131名,出席情況相當踴躍。
今日會議首先進行主席致詞、引言人報告,再依據兩項議題進行平行分組會議。
杜次長在致詞時強調,臺灣處於產業轉型提升的關鍵時刻,區域經濟整合已為全球趨勢,尤其幾個大型的經濟整合更攸關台灣未來經濟的發展,而產業結構轉型屬於中長期才能見效的工作,如何讓民眾更有感,並顧及社會各界的需求,希望與會代表能夠貢獻個人智慧,並提出寶貴、具體的建議,以提供行政部門在未來擬定經貿相關政策與執行的參考。
侯校長認為在全球化趨勢下,已對國內產業產生重大影響,例如全球的產業鏈移動導致工作機會外流、薪資成長停滯,使青年人出現外移的現象,對國內經濟未來發展造成隱憂,本次會議將聚焦於國內產業發展、經濟成長動能、青年就業與職涯發展,以及弱勢族群的保護等,盼望與會人員踴躍提供寶貴意見。
詹董事長引用美國前財長蓋特納於近日所述,鑑於青年世代正面臨貧富不均、薪資成長停滯、社會階層流動減緩等挑戰,且全球各國均面臨同樣問題,政府應尋求有效政策,提供青年發展機會、降低貧富差距以及減少世代剝奪感。另外面臨中國大陸崛起,衝擊我國科技產業供應鏈,及參與區域經濟結盟都必須面對中國大陸的事實,政府要找出方向幫助台灣往前,本次會議相當具有意義,期待與會人士能積極參與、真心討論、收斂分歧,尋找共同接受的解決方案。
接著由臺灣經濟研究院龔明鑫副院長及中華經濟研究院王健全副院長兩位引言人,分別就「全球化趨勢下臺灣經濟發展策略」及「臺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與兩岸經貿策略」兩大主軸議題進行簡報。
龔副院長對於全球化發展下之經濟現象,及我國產業、就業與所得遭遇的全球化挑戰,都進行了精闢分析,並提出我國因應全球化之4(產業)+1(勞工)策略:加速產業升級轉型、鼓勵微型創業、發展在地經濟、培植社會企業及強化勞工保障與協助。王副院長則簡要概述了全球區域經貿整合趨勢與兩岸經貿對加入區域經貿整合的重要性,並對臺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具體作法提出建言,包括建立社會共識、強化戰略規劃、訂定行動方案確實執行、讓自由貿易利益由全民共享,及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等。
在「全球化趨勢下臺灣經濟發展策略」分組,與會代表對全球化趨勢下,臺灣應加速自由化、積極融入區域經貿整合提出下列建言:
一、 技職教育及青年人才培育:許多與會代表建議政府加強青年族群技術培訓並使其所學符合市場所需,提升整體薪資水準,盼藉由鬆綁高等教育人才、提供海內外技術交流與修改相關法規等方式來提升整體人力素質。
二、 農業革新與農村文創發展: 農村文創工作者、農會代表建議透過跨部會合作與應用地方文化特色產業,設立農創園區並進行國內外行銷,提升農業價值的同時,讓台灣農業走入國際市場。
三、 重視弱勢族群權益及推動社會企業:社福團體與勞工代表共同呼籲政府必須正視弱勢人民權益及其就業機會,以社會企業的形式,深化弱勢產業與族群的輔導與照顧,並以弱勢族群為優先服務對象。
四、 中部地區水五金、電子商務、航太、數位媒體、資訊服務業者與金融業工會代表就其產業面臨的國內外經營環境、進出口檢測與標準建立等挑戰提出建言,尋求政府重視並提供可行產業發展策略。
「臺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及兩岸經貿策略」分組中,與會代表建議如下:
一、 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自由化是必走之路,我國宜積極加入TPP及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掌握各成員國對我開放市及降低關稅的機會,開拓新市場,提高我產品競爭力,避免造成過度集中單一市場之風險。在推動自由化時,國內產業應及早強化體質或升級轉型,政府並應妥善規劃及落實配套措施,並成立單一窗口,以提高服務效能。
二、 完善溝通宣導:政府應善用網路科技,針對新世代公民因我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及兩岸關係發展所引發之關切,加強說明及溝通,俾適時釐清誤解,爭取支持。另亦宜針對校園及弱勢團體加強說明政府相關因應及輔導協助措施。
三、 縮短學用落差:人才是產業發展之根本,但企業需求和學校教育之間目前存有相當落差,建議強化技職教育,創新施教內容,加強與企業界之合作,並增進學校及研究單位之研發能力。
四、 兩岸經貿發展:兩岸經貿發展與我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應同步並行,但兩者間之互動關係及推動策略宜明確。另在推動兩岸經貿策略時應先審慎評估其利弊,並與各界溝通後再執行。另亦有與會代表認為,服貿、貨貿如未完成簽署,台灣經濟將受衝擊,建請立法院儘速審議通過兩岸服貿協議,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本次會議為了達到擴大各界參與的目標,除了在有線電視公用頻道《第3頻道》全程轉播會議進行情形外,愛卡拉(iKala)互動媒體、戲智科技、公民攝影守護民主陣線亦協助提供網路直播服務,其中戲智科技更以手機即時提供直播畫面。另網路社群除以觀察員身份參與實體會議,也持續在 loomio網路社群平台針對二大主軸議提出建議與討論,參與情況相當踴躍。
今天代表的發言意見將會彙整為初步綜整報告,做為明天會議綜合研討的依據。未來將併同北區、南區、東區等其他3場分區會議,提報至全國大會討論,做為推動未來整體經貿發展策略之依據。
工業局發言人:連副局長錦漳
聯絡電話:02-27541255分機2903;行動電話:0919-903371
電子郵件信箱:jjlian@moeaidb.gov.tw
聯絡單位:產業政策組
聯絡單位連絡人:蕭振榮組長
聯絡單位電話:02-27541255分機2601;行動電話:0919-205957
聯絡單位電子郵件信箱:cjhsiao@moeaidb.gov.tw
rcep簽署對臺灣產業之影響與因應 在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署後,為了掌握對 ... 的推薦與評價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署後,為了掌握對台灣產業的影響,#美花部長邀請產業來 ... 要集跨部會能量,與廠商共同因應全球經貿局勢的變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