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已遠……
[一場極有高度的告別式與弔文]
昨天是美國共和黨參議員 John McCain(約翰.馬侃) 的告別式,舉辦在華盛頓國家大教堂(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
藉由這一場追思會,我們可以看見美國這一個國家為何偉大,很建議大家可以去看看這幾天的相關報導。
而我想從歐巴馬前總統的弔文來切入,非常推薦英文OK的人花20分鐘聽。雖然兩人身為政敵,但我們真的可以從歐巴馬的談話裡深刻地感受到他們對於國家、社會的愛。
以下是對我非常有啟發的一些話,跟大家分享。
--------
"President Bush and I are among the fortunate few who competed against John at the highest levels of politics. He made us better presidents."
「布希總統和我是少數最幸運能和John在政治的最高領域做競爭。馬侃使我們成為更好的總統。」
個人小記:2000年時,馬侃跟小布希在共和黨內初選內競爭,最後布希勝出;2008年時,馬侃代表共和黨與來自民主黨的歐巴馬角逐總統大位,最後歐巴馬獲勝。而在年初,確認得腦癌的馬侃打電話給這兩位前總統,說他希望邀請他們在他的告別式演講。這種高度包容、求同存異的格局非常令人敬佩。歐巴馬說,「馬侃使我們成為更好的總統」,也顯現出歐巴馬的高度。
---------
"He concluded that the only way to really make his mark on the world is to commit to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他(馬侃)得到的結論是,若他要在世界留下一個紀錄,唯一的辦法就是委身於一個大於自己的事物。」
個人小記:馬侃是曾在越戰時被北越俘虜超過5年半的時間,再不斷被拷問的過程中,從來沒有為了個人利益而洩露國家機密。詳情可以看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約翰·麥凱恩
---------
"In captivity, John learned, in ways that few of us ever will, the meaning of those words – how each moment, each day, each choice is a test. And John McCain passed that test –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that’s why, when John spoke of virtues like service, and duty, it didn’t ring hollow."
「在戰俘時期,馬侃學到每一個時刻、每一天、每一個抉擇都是一個試煉,而且他一次又一次地通過了考驗。因此,當馬侃說道關於『服事』、『責任』等美德時,從來不是空洞的。」
個人小記:維基百科上顯示 - 當馬侃抵達河內希爾頓後,他被監禁於一間小囚房裡,並且每天都會被審訊。由於馬侃拒絕向北越提供任何情報,他經常被拷打至失去意識為止。
當北越人發現馬侃的父親是美軍太平洋指揮總部(CINCPAC)的總指揮官—所有美軍在越南的部隊的指揮官時,北越人給了馬侃被釋放回國的機會,但他斷然拒絕了交換條件。有一次在經過嚴厲而殘忍的拷打後,當馬侃的手臂已被打到抬不起來時,他被迫簽下一份由越南文寫成的反美宣傳文件。依據馬侃的說法,誤簽這份文件是他身為戰俘的數年裡最感到後悔的一件事。不過在馬侃簽下文件後,北越人覺得這份文件不夠好而沒有使用,試著強迫他簽下第二份聲明,這次馬侃拒絕了。由於不斷拒絕北越的要求,馬侃每週固定都要被拷打兩到三次。
我在想,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反應?
----------
"John understood, as JFK understood, as Ronald Reagan understood, that part of what makes our country great is that our membership is based not on our bloodline; not on what we look like, what our last names are. It’s not based on where our parents or grandparents came from, or how recently they arrived, but on adherence to a common creed: That all of us are created equal. Endowed by our Creator with certain inalienable rights."
「馬侃,如同甘迺迪總統、雷根總統,深刻地了解,美國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你不需要用血脈、長相、姓氏、你的父母/祖父母從哪裡來、他們多近才來,來決定你是否是美國的一員。實際上只有一個共同的信條,就是每一個人生而平等。是造物主賦予我們不可分割的權利。」
個人小記:這一段真的非常慷慨激昂,我們看見美國生為一個移民國家,確實在包容性上有別於一般國家(當然,美國並不完美,隱性的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宗教歧視等仍會見到,但至少憲法上,平等是美國這塊土地的基本信條)。台灣某種程度也是一個充滿移民的地方,除了原住民,多數人都是這300年才來到台灣的,但是目前,我們因著血緣、因著什麼時候來台等,仍然有許許多多的紛爭。真心希望,台灣能成為更有深度、高度、包容度的公民社會。
-----------
"I’m sure it’s been noted that Roosevelt’s “Man in the Arena” oration seems tailored to John. Most of you know it: Roosevelt speaks of those who strive, who dare to do great things, who sometimes win and sometimes come up short, but always relish a good fight – a contrast to those cold, timid souls who know neither victory nor defeat."
「我想羅斯福總統所說的『競技場上的男人』精彩致詞,是為馬侃量身定做的。你們大多知道:羅斯福提到那些努力奮鬥、勇於做偉大的事情的人。他們有時得勝,有時功虧一簣,但總是享受一場精彩的拼搏;這有別於那些冷血、膽小的靈魂,既不知道什麼是勝利,什麼是失敗。」
個人小記:我第一次聽到Theodore Roosevelt的這篇"The man in the Arena"的演講是前行政院長陳冲先生跟我分享的。這是一篇非常啟發人心的致詞。全文如下:
It is not the critic who counts;
榮耀不屬於評論家
not the man who points out how the strong man stumbles, or where the doer of deeds could have done them better.
也不屬於那些指出強者失足或是對真正做事者指指點點,說著怎樣會做的更好的那些人
The credit belongs to the man who is actually in the arena,
榮耀歸於真正站在競技場上的那個人
whose face is marred by dust and sweat and blood;
他的臉被塵土,汗水以及鮮血所模糊
who strives valiantly; who errs, who comes short again and again, because there is no effort without error and shortcoming;
那人勇敢地努力著,雖然他犯錯也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因為努力本就伴隨著錯誤與失敗
but who does actually strive to do the deeds; who knows great enthusiasms, the great devotions; who spends himself in a worthy cause;
但那是真正努力在做事的人,而且他以極大的熱情與最大的犧牲為一個值得的理油在努力著。
who at the best knows in the end the triumph of high achievement, and who at the worst, if he fails, at least fails while daring greatly,
最好的情況是他最終終能贏得最高成就的勝利,最差的結果,就算是失敗,也能失敗的無所畏懼,
so that his place shall never be with those cold and timid souls who neither know victory nor defeat.
所以他永不會與哪些冷漠與膽怯的靈魂為伍,其不知勝利或失敗的真意。
------------
後記:
我在想,哪一天在台灣,一位政治家離世時,可以是跨黨派的人、他的政敵,用這麼高的敬意在他的告別式發表感言。
哪一天,這個社會的最底層,是建築在我們的共同信仰與原則上。
投入教育,重要的不僅是希望下一代有「能力」,更是希望,有這麼一天,更多的孩子擁有一種胸懷與高度,是能看見比自己更大的事物,並且願意委身其中,為其奮鬥。
我祈禱那一天趕快來臨。
謝謝馬侃的榜樣,也謝謝歐巴馬的這一篇精彩弔文。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