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許多不懂檢驗流程的人在說~
怎麼驗了半天都還沒有結果
最好有那麼久啦!政府無能!!!
不懂的人或許覺得新冠檢驗
應該像驗孕棒一樣,尿液一放上去
就能看到「+」或「=」的結果
(最好那麼簡單啦!!!!)
現在世界衛生組織WHO
對COVID-19確診個案的判斷方式
就是「抗原快篩」或「PCR檢測」
前者速度快但誤差值大
後者精確度高但耗費時間
PCR很簡單,只要是陽性就算確診
抗原快篩陽性而且其他條件符合確診個案
或是抗原快篩陽性且與確診者有緊密性的接觸
也會被判定為確診個案
快篩會是初步對個案的評估
快篩陽性後再進入PCR檢測
我也終於理解為何政府會希望高度接觸者
先行快篩,而非人人都做快篩的理由
因為抗原快篩要被列為確診
有非常多的附加但書要符合
所以台灣現在還是會以PCR陽性者
來當作確診數的計算
高度接觸者先行快篩
快篩陽性後再安排PCR
否則所有人都做PCR,定會壓垮整個檢驗系統
透過PCR的檢測才能觀測到RNA的濃度
這個影片可以讓大家徹底認清楚
一個PCR檢驗該有的基本流程
必須將檢體從挖過你鼻孔的棉棒上
經過眾多流程才能分離出所要的信息
這些流程,都需要檢驗者精密仔細的運作著
你以為豪邁罵那麼一聲就很帥氣
卻是把第一線檢驗人員的辛苦罵到水裡
為何PCR不適合做大量檢測
或許因為精確的代價就是繁瑣與耗時
初步看起來~一份檢體從個案到結果
可能就要經過下列步驟....
這還只是我個人推估的步驟
(1) 醫護人員確認患者身份
(2) 醫護人員詢問TOCC旅遊接觸史
(3) 醫護人員採收檢體
(4) 收集檢體運送至檢驗處
(5) 檢驗處人員確認檢體
(6) 檢驗處人員執行初步分離流程
(7) 檢體放進機器內跑
(一盤96個、基本要90分鐘)
(8)得到結果再上傳資料
(9) 主管機關上報至中央
這流程太多地方要靠人力執行
但如果政府能把資料完整連線
讓第一線人員可以掃描健保卡後
立即自動建檔,TOCC等旅遊接觸史
讓等待做檢驗的人能夠掃碼後預先填寫
檢體上也能自動標上建檔後的條碼
這才是減少等待時的接觸
並且簡化檢驗流程得作為
先前就聽過醫療人員在呼籲
希望唐鳳委員能盡快協助系統建立
減少第一線人員的辛勞啊!
要不然做過實驗的都會理解
最痛苦的永遠不是檢驗檢體
而是Key資料!Key資料!Key資料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hG_02miq-4
rna濃度計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秒懂如何應付「COVID-19」新冠病毒
~天啊、不要拍打或抖動衣物,以前都做錯了~買了一台貴鬆鬆的機器來消滅衣服上的病毒!
非業配~以前真的不會覚得需要買這台放不下幾件衣服的貴機器!😂
👍自我防範-新冠病毒
(網友幫忙查證,所以更正內容)
新冠病毒怎樣防範最有效?
1、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病毒是一個寄生的狀態,它要到宿主細胞裡才能進行複製。而冠狀病毒的外套膜的確是以脂質所包圍,第二層以蛋白質包圍、內部是RNA的結構。當冠狀病毒跟宿主的受體結合,蛋白質會瓦解、把RNA釋放出來,在宿主細胞裡複製。其中,構成外套膜的脂肪酸,不像我們一般想像的油脂。
2、病毒非常脆弱,唯一能保護它的是薄薄的脂肪外層。這也就是為什麼任何肥皂或清潔劑都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因為泡沫會割傷脂肪(這就是為什麼洗手時必須摩擦20秒鐘或更長時間,才能產生大量泡沫)。通過溶解脂肪層,蛋白質分子會自行分散並分解。
3、建議使用酒精含量超過70-75%!
4、病毒不是像細菌那樣的生物,所以無法使用抗生素來殺死它!
5、切勿抖動用過或未用過的衣服、床單或布。當病毒在織物和多孔表面,只能存在3小時;但是如果抖動衣物那麼病毒就會在空氣中漂浮,時間更長,並且會借此進入我們的呼吸道。
6、除濕、乾燥、溫暖和明亮的環境會使病毒更快地降解。
7、紫外線可幫助分解病毒。例如消毒和不重復使用口罩是完美的選擇。
8、空間越狹窄,病毒的濃度就越高;開放或自然通風的空間,病毒就越少。
9、在接觸食物、鎖、旋鈕、開關、遙控器、手機、手錶、計算機、書桌、電視等物品後,還有在使用廁所後,都要記得洗手。
10、洗手時,務必用大量的水清洗,洗完後則要保持手部乾爽。同時指甲也要剪短,可避免病毒藏在裡面。
看完請轉分享,讓更多人參考!
#乖乖待在家拯救世界
rna濃度計算 在 樂媽咪健康育兒 正向教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我防範-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不是活體,怎樣防範最有效?(看完可能可以救自己一命!簡單明瞭,一看就懂)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位醫生 Dr.Irene Ken 發佈了一份摘要,幫助人們預防病毒傳染。她的女兒也是任職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的一名傳染病助教。這份摘要講述了「新冠病毒是什麼?如何防範?怎樣最有效?」內容總共18條,簡單明瞭,一看就懂,非常實用。
1、病毒不是活生物體,而是被脂質(脂肪)保護層覆蓋的蛋白質分子(RNA),當被眼、鼻或頰黏膜細胞吸收時,其遺傳密碼就會改變(變異),並將其轉換為攻擊者和倍增細胞。
2、由於病毒不是活生物,而是一種蛋白質分子,因此不會被殺死,只會自行降解。解體的時間則取決於溫度、濕度和依附材料的類型。
3、病毒非常脆弱,唯一能保護它的是薄薄的脂肪外層。這也就是為什麼任何肥皂或清潔劑都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因為泡沫會割傷脂肪(這就是為什麼洗手時必須摩擦20秒鐘或更長時間,才能產生大量泡沫)。通過溶解脂肪層,蛋白質分子會自行分散並分解。
4、熱可以融化脂肪。這就是為什麼最好使用攝氏25度以上的水來洗手,洗衣服和所有東西。此外,熱水會使泡沫更多,從而使泡沫更加有用。
5、酒精或酒精含量超過65%的任何混合物均可溶解脂肪,尤其是病毒的外部脂質層。
6、任何含有1份漂白劑和5份水的混合物都可以直接溶解蛋白質,並從內部分解蛋白質。
7、含氧水在肥皂、酒精和氯之後會長期起作用,因為過氧化物會溶解病毒蛋白,但是必須使用純淨的含氧水,否則會傷害皮膚。
8、病毒不是像細菌那樣的生物,所以無法使用抗生素來殺死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但可以通過上面所說的一切方法,迅速分解病毒結構。
9、切勿抖動用過或未用過的衣服、床單或布。當病毒黏在多孔表面上時,它是非常惰性的。在織物和多孔表面,只能存在3小時;在銅上面只能存在4小時(因為銅是天然防腐劑。木頭只會去除其水分,不會讓其剝離和分解);在紙板存在24小時;金屬存在42小時;塑料存在72小時。但是如果抖動衣物或使用雞毛撣子,那麼病毒就會在空氣中漂浮,時間可長達3個小時,也會借此進入我們的呼吸道。
10、病毒在寒冷的外界,或是室內及汽車的空調狀態中,能穩定存在。它們也還需要黑暗和水分來保持穩定,因此除濕、乾燥、溫暖和明亮的環境會使病毒更快地降解。
11、在任何物體上照射紫外線,會分解病毒蛋白,例如消毒和不重復使用口罩是完美的選擇。但要注意,紫外線也會分解皮膚中的膠原蛋白(蛋白質),最終導致皺紋和皮膚癌。
12、病毒無法通過健康的皮膚。
13、醋沒有用,因為它無法破壞病毒由脂肪構成的保護層。
14、喝酒不行,伏特加酒也不行。因為最強的伏特加酒,也只有40%的酒精,但我們需要的是65%的酒精。
15、可選擇市面上含65%酒精的殺菌漱口水。
16、空間越狹窄,病毒的濃度就越高;開放或自然通風的空間,病毒就越少。
17、在接觸食物、鎖、旋鈕、開關、遙控器、手機、手錶、計算機、書桌、電視等物品後,還有在使用廁所後,都要記得洗手。
18、洗手時,務必用大量的水清洗,因為分子會藏在皮膚縫隙間,洗完後則要保持手部乾爽。同時指甲也要剪短,可避免病毒藏在裡面。
#看完請轉分享
#全民防疫升級
#增強免疫力💪
#防範新冠病毒
#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