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18年時所寫的一篇文章,文章很長,但應用在今天的情況倒是相當吻合。看到今天恒大和一眾內房的下場,其實是意料之內,只是個波幾時爆而已,事實上,爆煲時間已比想像中有所延遲…
//中國目前的房地產價總值達到400萬億元人民幣,是一個天文數字。中央當然也知道內房市場存在的泡沫問題,而對付泡沫問題最有效徹底的解決方法就是讓它爆破。然而,房地產市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股市是二號列車,現時股市不會好到哪裡去的情況下,如果400萬億的房地產市場爆破,對中國的經濟將會造成非常沉重的打擊。因此,中央近年的主調是「去槓桿」,減低泡沫真的要爆破時對市場造成的影響。現時,中國的房地產泡沫也開始有破裂的跡象,去年北京房價已明顯出現下調,特別是二手房,價格由高位下跌幅度達20%。
為免「去槓桿」會刺破泡沫,影響經濟增長,人民銀行於2018年6月24日宣佈今年年內的第三次定向降准,預計釋放約7000億元的資金,支持高負債企業「債轉股」項目和小微企業融資,儘量針對性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央所做的都是「緩衝式去槓桿」政策。
除房地產泡沫以外,國內的債券違約問題嚴重,不論是地方政府、上市公司、民間企業、甚至中大型國企均存在債務和流動性的問題,當中尤以內房企業的問題最為嚴重。中央「去槓桿」的意志十分堅定,自去年底再次限制內地房地產企業於內地發債融資,因此有不少內房公司、國企於今年初急急來港進行境外發債。
值得留意的是,不少內地企業只通過境外成立子公司(實質上只是一個融資平台)進行發債,發債的內地企業礙於外管政策的限制又不能直接對境外的融資主體進行擔保,往往只能提供沒有法定擔保效力的安慰函(letter of comfort / keepwell agreement),在沒有辦妥外管局的對外擔保登記的情況下,這種所謂「擔保」實際上等同「口頭承諾」,講個信字。這些境外融資平台實為新成立的特殊目的公司(SPV),本身並沒有還款能力,倘若發債主體違約,提供「偽擔保」的內地母企儘管有能力償還貸款,到時又是否能獲得外管批准,順利將資金從內地匯出至境外還債,這是一個問號。因此,大家投資債券時不得不留意發債之結構與及資金用途是否用於再融資,更重要的是其還款來源。
以上這類結構的債券真正的還款來源實質上只依靠發新債再融資。大家不難發現近年不少內企在境外新發行的債券之發債用途為「再融資」(re-financing),說白了就是「以新債還舊債」,性質等同於續用貸款( loan rollover)。若市場繼續有債券違約事件發生,令債券市場情況轉差,加上市場加息因素,企業若未能發行又或者需要以更高的成本去發行新債再融資,資金鏈一旦斷裂引發的連鎖市場反應,將使債價進一步受壓,繼而觸發債券市場去槓桿,加速債市崩盤的骨牌效應。以上的市場傳遞反應將會非常迅速,一旦來臨的時候才意識到,要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債券二手市場已即時失去了流動性。
除這類「偽擔保」債券以外,近年市場多了很多「偽國企」跑出來境外發債,更令筆者振驚的是不少香港大型私人銀行更會為這類「偽國企」提供高成數的融資率。所為「偽國企債券」,是指一些擁有中國地方政府背景的企業所發行的債券。由於地方政府要爭取政績,必須要「修橋補路」,而這都牽涉到龐大的政府財政開支,但地方政府發債有規模的限制,有見及此,地方政府唯有成立城市投資建設公司(簡稱「城投公司」),再將土地及政府的資產或一些特殊權益注入這些城投公司作擔保,然後利用城投公司進行發債,從而取得資金。
然而,城投公司所投資的公共建設項目大部份都沒有盈利能力。這些城投債作為地方政府爭取政績的工具,卻沒有想過還款能力的問題,城投債爆破是遲早的問題。最近一兩年,大量內地城投公司跑出境外尋求發債渠道,筆者也曾接獲不少城投公司的邀請作為其境外發債的融資顧問,可以說,他們甚麼也不懂,只想趁境外債券市場火熱圈錢。偏偏就有不少私人銀行客戶貪其高息,又有「國企」背景,以為相當安全,加上銀行又願意配合給予高槓桿,近年這些債券都十分暢銷。
說到國企背景的債券,不得不提的是中國國儲能源化工集團。不到大半年前,國儲能源曾牽頭合組財團向長實以402億港元收購中環中心。然而不久後,國儲能源退出了交易,並在5月份出現一系列美元債券違約。事實上,金融海嘯後,中央開閘放水,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擁有國企背景的企業,以及大型上市企業如萬達、海航等,他們都極容易從銀行取得大額貸款。然而,他們都明白到內地的資產以及人民幣都存在著泡沫。引述內地經濟學家賀江兵的說法,人民幣事實上是超額增發的。根據人民銀行資料顯示,今年3月,人民幣廣義貨幣供應量高達約174萬億元,這個數字比美元和歐元的M2貨幣供應量之總和還要高。這是為何國儲能源、萬達、海航等大型企業要在內地借取大量銀行貸款、發債用於海外併購,因為他們都意識到將資產配置海外的安全性,同時清楚人民幣存在泡沫的問題。然而,這些不惜通過高負債去境外進行瘋狂併購的行為令中央非常關注,當中央針對這些高負債的企業實施融資限制,流動性便會即時出現問題。這些企業在境外發行的債券便會面臨違約的危機。
筆者自金融海嘯後開始投資債券,正值當時內地的房地產發展項目回報高,但內房企業在內地難取得開發貸,且融資成本高,紛紛走出境外以高息發債融資。筆者當時利用低息環境的優勢,運用槓桿投資相對穩健的高息債券,套取豐厚的息差收益,槓桿後的資本年回報率連續幾年高達2x-30%。然後再利用槓桿後的高息回報累值紙磚(REITs)等現金流資產,慢慢自然去槓桿。
誠言,投資債券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對筆者而言,債券最吸引的地方是定息回報及可槓桿操作。然而,槓桿操作的前題是息差。在目前資金成本高昂的情況下,只能找高回報的債券來投資,如內房債和城投債,變成了以風險換取回報。若不使用槓桿,投資的回報率太低,於我而言,有其他更好的投資選擇。這是為何筆者近兩年沒有增加債券持倉,原因是真的「揀唔落手」,最後在一年多前債券到期的到期,未到期的都已全清倉。以目前市況,投資債券需要更為謹慎,考慮到加息等因素,應該以短債為主,如為定息債券,已沒有槓桿的需要,投資者對回報率的要求應合理地降低,切勿盲目追求資本回報率的極大化。
在風高浪急的大環境,擁有防守意識的投資思維才是令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最後,本篇文章比較長,由貿易戰講到中國內部經濟問題和債務問題,再從投資者角度看債市,全部都是肺腑之言,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深思。本文並非想唱淡,只是探討最壞情況下的投資部署。//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html
rollover銀行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偽國企」債券的本質
「國企」青海省投資集團總計8.5億美元(約66.3億港元)的債券今年初起陷入違約風波,集團無力償債,竟跟隨其他違約國企做法,計劃要求投資者以約五折至六折不等的折扣贖回債券,引得一眾債權人激烈的反應。香港更流傳一封由債券投資者致國資委的一封投訴信,要求國資委介入事件。
其折價贖回債券的做法已有先例,去年12月國企天津物產違約。提出大幅折價現金償還投資者,最低僅是原票面的三七折。不過部分投資者仍選擇收貨,亦有人選擇舊換新方案。要明白此做法一開先河,其他有財政問題的地方政府「國企」將一一效法。
近日有消息指債權人要求青海省投其中一批債券提早到期,正起草信函,準備發送予託管行。如事件屬實,將會引發連鎖反應,引爆過去幾年由地方政府「國企」在境外濫發債所引起的債泡沫。2018年7月時,我曾寫過一篇題為《中國經濟爆破危機與債市的憂慮》的文章,指出這類「國企」於境外發債的問題,和地方政府本身面對的財政問題。這場由香港投資銀行一起搞出來的大戲,始終有爆破的一天,不要以為有評級又是「國企」就大晒,以為十分安全,投資者切勿被「國企」二字蒙蔽雙眼,掉以輕心。
//今年以來,國內的債券違約問題嚴重,不論是地方政府、上市公司、民間企業、甚至中大型國企均存在債務和流動性的問題,當中尤以內房企業的問題最為嚴重。中央「去槓桿」的意志十分堅定,自去年底再次限制內地房地產企業於內地發債融資,因此有不少內房公司、國企於今年初急急來港進行境外發債。
值得留意的是,不少內地企業只通過境外成立子公司(實質上只是一個融資平台)進行發債,發債的內地企業礙於外管政策的限制又不能直接對境外的融資主體進行擔保,往往只能提供沒有法定擔保效力的安慰函(letter of comfort / keepwell agreement),在沒有辦妥外管局的對外擔保登記的情況下,這種所謂「擔保」實際上等同「口頭承諾」,講個信字。這些境外融資平台實為新成立的特殊目的公司(SPV),本身並沒有還款能力,倘若發債主體違約,提供「偽擔保」的內地母企儘管有能力償還貸款,到時又是否能獲得外管批准,順利將資金從內地匯出至境外還債,這是一個問號。因此,大家投資債券時不得不留意發債之結構與及資金用途是否用於再融資,更重要的是其還款來源。
以上這類結構的債券真正的還款來源實質上只依靠發新債再融資。大家不難發現近年不少內企在境外新發行的債券之發債用途為「再融資」(re-financing),說白了就是「以新債還舊債」,性質等同於續用貸款( loan rollover)。若市場繼續有債券違約事件發生,令債券市場情況轉差,加上市場加息因素,企業若未能發行又或者需要以更高的成本去發行新債再融資,資金鏈一旦斷裂引發的連鎖市場反應,將使債價進一步受壓,繼而觸發債券市場去槓桿,加速債市崩盤的骨牌效應。以上的市場傳遞反應將會非常迅速,一旦來臨的時候才意識到,要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債券二手市場已即時失去了流動性。
除這類「偽擔保」債券以外,近年市場多了很多「偽國企」跑出來境外發債,更令筆者振驚的是不少香港大型私人銀行更會為這類「偽國企」提供高成數的融資率。所為「偽國企債券」,是指一些擁有中國地方政府背景的企業所發行的債券。由於地方政府要爭取政績,必須要「修橋補路」,而這都牽涉到龐大的政府財政開支,但地方政府發債有規模的限制,有見及此,地方政府唯有成立城市投資建設公司(簡稱「城投公司」),再將土地及政府的資產或一些特殊權益注入這些城投公司作擔保,然後利用城投公司進行發債,從而取得資金。
然而,城投公司所投資的公共建設項目大部份都沒有盈利能力。這些城投債作為地方政府爭取政績的工具,卻沒有想過還款能力的問題,城投債爆破是遲早的問題。最近一兩年,大量內地城投公司跑出境外尋求發債渠道,筆者也曾接獲不少城投公司的邀請作為其境外發債的融資顧問,可以說,他們甚麼也不懂,只想趁境外債券市場火熱圈錢。偏偏就有不少私人銀行客戶貪其高息,又有「國企」背景,以為相當安全,加上銀行又願意配合給予高槓桿,近年這些債券都十分暢銷。//
見「中國經濟爆破危機與債市的憂慮」(2017.7.10):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html
rollover銀行 在 股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冇底線的道德風險
總理李克強今日在記者會上,聲稱「可以通過市場化債轉股的方式來逐步降低企業的槓桿率」,「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要分層負責…不能容忍道德風險,要瞪大眼睛,練就一雙加強監管的火眼金睛」。聽完總理講話,股市反高潮向下,市場的判斷是:甚麼也不信。而內地銀行A股午後在國家隊「維穩」下,突然轉勇,更加令人懷疑。
總理之言,標誌着今年內銀會朝「債轉股」的道德風險涉險。而市場化的字眼,更意味著會大規模地實行,最後的結果,是無數象亞視般的僵屍國企及民企,會永恒下去,涉及的風險,就是李克強口中「不能容忍的道德風險」。
近日有學者或專家企出來為「債轉股」辯護,指過去曾有成功例子,亦有助國企脫困、銀行亦避免即時撇爛賬。但關鍵是,債轉股在中國這個連救市都要食夾棍的國度實行,只會淪為最黑暗的社會實驗。
對欠債企業,債轉股是好消息,事關好景時就以低息借債,銀行有息收,更多的回報就留給自己;一旦企業經營不善,就把債權轉為股權,把大部分損失轉嫁到銀行身上。這是赤裸裸劣幣驅逐良幣,顛覆「優勝劣汰」的規則,變成逆向淘汰「獎懶罰勤」。作為百業之母的內銀,要承受著這個系統性風險,繼而令整個經濟體系的遊戲規則被顛覆,繼而崩潰,是難以接受的事實。
作為總理,尤其具有經濟學博士學歷,如果要找出一個理由解釋這個行動,我相信是內銀的不良貸款,已到達掩蓋不了的階段,出此下策,無非是買時間,否則就真的爆了。
由2014年開始,內銀不良貸款餘額和比率出現緩步上升的趨勢,用「溫水煮蛙」去形容是相當切貼。以壞賬最多的農業銀行(1288)為例,2014年首季不良貸款率是1.22%,第二、三季上升不足0.1個百分點。到了去年,每季不良貸款比率增幅約0.1至0.2個百分點。兩年間就算不良貸款額倍增,但季與季之間,卻只輕微增長,令人感覺到「唔係好差啫」。
中銀監上月公布數據,商業銀行去年末不良貸款率連升10季,至1.67%,涉及不良貸款餘額1.27萬億元人民幣。對比整個銀行貸款規模逾100萬億元,或者小菜一碟,但近年內銀股價的低迷,或多或小反映不良貸款比率超過10%以上,只是用債冚債,不斷rollover下去,內銀壞賬未致惡化,但股價已經出賣了。
嚴防走資、不允人民幣急跌,是今年中共首要目標。為求營造金融市場穩定、銀行體系健全的印象,內銀壞賬絕不能急增,反而要設法壓住,口裡說要嚴守道德風險,做落去是道德冇底線。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買內銀收8厘息的潛規則,就是「你懂的」。
rollover銀行 在 (1)展期<br>(2)轉投資,rollover,元照英美法詞典 - 高點法律網 的相關結果
rollover. 中文. (1)展期 (2)轉投資. 解釋. (1)延長短期貸款的期限。常用於推遲償付分期貸款中最後一筆大額款項。 (2)指投資者將其資金從一種投資轉向同類型另一種 ... ... <看更多>
rollover銀行 在 rollover accounts - Linguee | 中英词典(更多其他语言) 的相關結果
大量翻译例句关于"rollover accounts" – 英中词典以及8百万条中文译文例句搜索。 ... 銀行結餘為存於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及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受託人的聯屬 ... ... <看更多>
rollover銀行 在 淺談企業銀行服務(2)—流動貸款- FinMonster 博客 的相關結果
循環貸款(Revolving Loan):銀行會向企業提供一個信貸額度,客戶可以按通知 ... 還款方面,客戶可在貸款到期時整筆貸款清還,或選擇續期(Rollover)。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