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咖啡之遇知音】
完成目前進度的廣告分析報告,暫時喘口氣,出門喝杯咖啡順便採買水果。新家離舊家很近,交通路線有重疊也有新增,多了地鐵2號線和公車52號與82號的選擇。這三條交通路線還算熟悉但過去並非天天搭乘,想重新建立自己搭乘的節奏,所以就跳上了52號公車,到瑪德蓮教堂、精品林立的聖歐諾黑街和歌劇院這一大區域走走逛逛。這一帶有三家狐狸(Kitsuné)咖啡館,但都不喜歡,自己只去3區 rue du Vertbois的狐狸咖啡。經過開設在時尚複合店Colette舊址的聖羅蘭旗艦店時,發現了店面尾端開了一家相關聯的聖羅蘭咖啡(Café Saint Laurent),極小的店面只容納得下一位咖啡手的操作空間,沒有內用區也沒有露天座位,只能外帶,發現店裡用了一枱行家級的義大利咖啡機,那就來獵咖啡吧!態度親切的咖啡手雖然穿著聖羅蘭運動系列的帽T制服,但沒有精品店店員常見那種類似高級機器人的空洞眼神,熟練又專注的做著我的冰拿鐵,不像是被公司安排過來隨隨便便弄咖啡的人,經過店門口的人幾乎都會和他問安打招呼,他也熱情的回應,非常的有血有肉。拿起冰拿鐵,向他道謝並道別,走了幾步迫不急待的喝起來。喝了一口,又喝了一口,等一下,這咖啡的醇味太熟悉了!立刻轉身衝回店門口,非常好奇的請教咖啡手:「再度問候你日安,我又回來了!能不能請教你用的是哪裡的咖啡豆?這味道太棒了,喝起來像是中焙又略微偏一點點深焙,這個味道我覺得很熟悉,因為很像從前在Belleville Brûlerie買的豆子⋯⋯」我還沒說完,咖啡手很興奮的立刻轉身拿了一個空的濃縮咖啡紙杯從磨豆機的儲豆槽裡舀了一些咖啡豆遞給我看:「你說的是不是像這樣?」確實,豆子呈現近似牛奶巧克力的顏色,表面乾躁,沒有泛出油光。我仔細看著豆子猛點頭。「你的感覺很靈敏,這的確是Belleville Brûlerie烘豆坊的豆子!」咖啡手笑著說。我接著表示巴黎三大烘豆坊Coutume、Lomi和Belleville Brûlerie當中,我最喜歡Belleville Brûlerie的豆子,因為最對我胃口!咖啡手附和說他也這麼認為,「所以說,你也是業界中人囉?」他接著問道。我急忙搖手:「不是不是,我只是喜歡到處喝咖啡而已,喝到自己喜歡的自然就會留下印象,其他什麼都不懂。」我又繼續表示他的咖啡真的讓我驚豔,我原本以為這只是名牌精品在這個新式咖啡館的一級戰區跟風玩玩兒的小把戲而已,但是他的咖啡和在這一帶開了三家的狐狸(Kitsuné)咖啡館以及Telescope咖啡館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整個店只有他一個人,全年無休,別家店都有好幾位咖啡手,他以一擋十,實在是很厲害!掩不住得意的笑容迅速爬滿了咖啡手的臉,他問我有沒有去過KB咖啡館?我點點頭,很坦率的表示KB的咖啡很不錯,但我不喜歡那兒的人和氣氛,很有距離感、很冷漠、很疏離,連那兒的客人也是,每個人都面無表情戴著耳機盯著自己的筆電,對於周遭的一切漠不關心;咖啡的本質是很熱情、很有渲染力的,一杯好咖啡除了好喝也應該呈現出這樣的本質來,如果開一家咖啡店只是為了表示自己最牛,擺出一付大家應該萬國來朝的態度,那又何必?咖啡店畢竟是服務業呀!而且對我來說,一杯咖啡不僅僅是一杯咖啡,還有很多很多。咖啡手盯著我緩緩的點點頭:「我以前就是在KB工作,我過去是那兒的咖啡手。」我差點兒昏倒:「對不起,對不起,我多話了,真的冒犯了⋯⋯」咖啡手笑著說:「我完全同意你說的,這也就是我離開那兒,自己在這裡創業的原因。」我們相視對彼此會心一笑。「你知道嗎?KB要開第二家店了,在rue Amelot,你知道在哪兒吧?」咖啡手順帶一提。我點點頭:「我知道那條街,前天才去那兒打疫苗的!啊,那不是威脅到Dreamin Man咖啡館了嗎?Dreamin Man就在同一條街上!」咖啡手說:「是呀,幾乎就開在Dreamin Man隔壁吧!不過,有實力就會歡迎挑戰。」我也同意:「咖啡的世界本來就應該是百花齊放,各顯神通!」
最後,咖啡手和我互相正式自我介紹。
- 「我是Sebastian,叫我Seb就行了!真的很高興認識你。」
- 「我叫Jessica,我也很榮幸認識你,我非常非常喜歡你的咖啡,我會經常過來買咖啡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80的網紅MING'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Karl Lagerfeld 說:「世界上沒有誰不能缺少誰這回事,但沒有這兩母女,Colette 不會是 Colette 了。」 老佛爺一語道破 Colette 在時裝人心目中的分量。創辦人 Colette Rousseaux 準備退休,已決定在本年 12 月 20 日告別。 二十年前,這兩母女...
saint colette 在 法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參觀完文青Ratilly 城堡後,手機查資料意外發現距離五公里外的小鎮Saint-Sauveur-en-Puisaye有一私人城堡想出售,網路賣價為62萬歐元,折合台幣不到2000萬,在好奇心趨使下便來看看,沒想到最後沒看見求售城堡,卻因鎮內科萊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 1873-1954)的畫像才發現這裡是法國國寶級女作家的家鄉。
因緣際會下,來到這法國傳奇女作家誕生勃艮地的家,就特別花了門票11歐元來參觀ㄧ下,聽導遊說1925年時科萊特已經非常有名氣,法國政府甚至在家門牆上鑲上「科萊特在此誕生」的牌子,當年還特別邀請她從巴黎下來剪綵,不過科萊特到家時不敢下車,因為她在第一本大賣自傳體的小說《克洛婷上學去Claudine à l'école》裡把Saint-Sauveur-en-Puisaye小鎮居民一個個罵到臭頭,大家都等著拿石頭砸她😅...。
科萊特(Colette)一生充滿傳奇爭議色彩,她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死後並獲法國偉人級的葬禮榮耀,她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半自傳體愛情小說,多年來被翻編成無數次影視題材,對大眾影響深遠。27歲時科萊特以丈夫亨利的筆名「Willy」推出的第一本書《克洛婷上學去Claudine à l'école》就大獲成功,再接連幾部受歡迎的作品後與利用她斂財大14歲的丈夫亨利漸行漸遠而離婚,為求生存轉為劇場演員,這段時間的科萊特談了好幾段女女同性戀情,在彩虹🌈同志民風保守的當時很惹人爭議,甚至因在紅磨坊舞台上女女接吻的表演引發喧然大波而引起警方介入調查。
1909年,科萊特再與比她小三歲的第二位丈夫(也叫亨利)結婚,1913年兩人生了一個女兒,此時的科萊特陸續推出兩部名作《Chéri》、《Le Blé en herbe》,故事都是描述中年熟女愛上年輕小鮮肉的故事,而真實生活就是當年47歲的科萊特正與她丈夫前段婚姻所生的17歲兒子談著繼母繼子忘年禁忌之戀,要知道這相差三十歲的小鮮肉可是自己7歲女兒的親哥哥呀!
再次離婚的科萊特52歲時又遇上小她17歲的第三任記者丈夫莫利斯,隨後二戰期間1944年科萊特寫出她在國際間最著名的作品《Gigi(金粉世界)》,這本小說曾被改編為舞台劇和好萊塢電影,科萊特還親自挑選當時才剛冒出頭,年僅21歲的奧黛麗赫本擔任舞台劇的女主角因而備受矚目,乍紅的赫本不久被選中出演好萊塢不朽愛情經典名片「羅馬假期」,並以此片大紅大紫奪得1953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捧紅了奧黛麗赫本的科萊特1954年於巴黎逝世,某種程度來說,當年如有沒有科萊特的慧眼獨具,就沒有影壇巨星奧黛麗赫本的誕生。
saint colette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法式愛情》
我第一年搬到巴黎留學的時候,跟一位房東同住。她當時已經九十歲了,每天都會出門喝咖啡逛街,生活還是很多采多姿。有一天,她的前任房客回來看她,也是台灣來的學生,蠻高大的帥哥。他離開之後,房東眉飛色舞的跟我說:「他是不是很迷人?!」神色完全春心蕩漾,宛若情竇初開的小女生。當時的我,當然很難想像我的阿嬤這樣跟我說話。在我們的社會,愛情似乎到了某個年齡就不能存在,上了年紀的人得自重、自持、自愛,得心如止水,不然就是老不修。
在法國這些年,看了不少也聽了不少,去年寫的文章「愛情修羅場」很多網友愛看(該寫後續了),但其實也只是法式愛情非常片面的片斷。
你問法國人對愛情有什麼看法嗎? 我認為他們沒有特別的「看法」,只是有很多「做法」!
愛情對他們來說,就像吃飯喝水一樣重要,差別只在於喜歡吃的東西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很多人覺得法國人能將性愛與愛情分開,但或許應該說他們能將愛情與婚姻(或伴侶關係,法國法律就有同居/契約/婚姻三種合法形式)分開來看待。愛情是心的需求,婚姻則是共同的責任。對於婚姻之外的愛情,法國人有奇特的包容力,也所以才有令人津津樂道(或嘖嘖稱奇)的法式情婦文化。
且不說太遠以前的歷史,光是攤開法國第五共和歷任總統的情史,就令衛道主義者大搖其頭(美國柯林頓連個小小助理都搞不定,也讓法國人嘆為觀止)。已故的席哈克總統風流倜儻,「悅」人無數。更早之前的密特朗總統葬禮上,私生女(法文的非婚生子女 是enfant naturel,自然的小孩,也是很有趣的用法)與婚生子女齊聚一堂傳為佳話(總統夫人應該沒這麼想,去世後沒跟密特朗葬在一起)。前任總統歐蘭德與賀雅爾在一起十多年,育有共同子女,後來因女記者介入而分手。女記者成為「第一女友」後沒多久,歐蘭德就被爆料半夜騎著機車去找女演員茱莉·嘉葉。女記者受不了打擊入院調養,又出了本書爆料,今年暑假則被工作了三十年的雜誌裁員。
而薩柯吉則是在擔任地方政府首長時,為某名人證婚,已婚的他後來與該名人老婆瑟西利雅暗通款曲,算是雙不倫,不過後來修成正果。瑟西利雅在薩柯吉競選總統期間已愛上別人,鏡頭前只好裝出家庭和樂的假象以免影響選局,當選後即琵琶別抱。
現任總統馬克宏(我還是習慣稱他馬恐龍)則與他的前輩完全不同,高中時就已認定他的真命天女-大他24歲的文學老師碧姬。碧姬當時當然已婚,但兩人終於在馬克宏30歲時成親。雖然有人說馬克宏愛的是同性(沒有緋聞太不正常,所以大家只好亂猜),但多數法國人(除了某些保守天主教徒)並不在乎他是同性戀或異性戀啊!曾任巴黎市長長達14年的社會黨貝特朗·德拉諾埃就從不隱瞞他的同性之愛。
我看了「法式愛情」這本書才知道:這些紅杏出牆、共事一夫、或是姊弟戀、同性戀,都從12 世紀開始就是法國人愛情觀的一部分。獻殷勤、取悅異性在法國永遠不過時;上床也不是重點,而是永遠保持神祕感的愛情!
姊弟戀或爺孫/奶孫戀在法國從來不是什麼新聞(連外遇都不算了),因為法國以前就有「性啟蒙éducatrice sexuelle」這種事(路易十四的性啟蒙老師就是王太后欽點的侍女,她的住宅還在現在瑪黑區 hotel de Beauvais)。想知道前因後果,一言難盡,去看「法式愛情」這本書吧!書裡從12世紀的 héloïse 哀綠綺思與abelard 哀柏拉的師徒戀講起,接著法國的宮廷之戀、莫里哀及拉辛筆下與人生中的愛情、18世紀的文人布雪Boucher及盧梭、斯湯達爾與巴爾札克、19世紀的喬治桑/謬賽/蕭邦、當然還有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19世紀末美好年代王爾德/韓波/魏爾連/紀德/普魯斯特的才子之愛、20世紀初的才女Colette 柯蕾特蕾絲邊之愛...還有20世紀的莒哈絲殖民地之戀。
知識含量與文學含量爆表的一本書! 看完你就知道為何法國人能輕易接受愛情的各種樣貌...
至於眾人津津樂道卻又霧裡看花的沙特/西蒙波娃終身伴侶之戀,「法式愛情」這本書整整花了一個章節著墨。到底是你想的那樣? 還是我想的這樣?「法式愛情」從來沒有答案!就跟人生一樣,過程才重要。
法式愛情以任何形式存在,放不下的愛情,不是法式愛情。💕💘💓
畢竟愛情,不是互相凝視,而是看往同一個方向啊!
“Aimer, ce n’est pas se regarder l’un l’autre, c’est regarder ensemble dans la même direction.”(小王子的作者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正值七夕....
願天下眷屬皆是有情人!
願天下有情人樂在當下!
《法式愛情:法國人獻給全世界的熱情與浪漫》
#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5444 (博客來)
https://www.cite.com.tw/book?id=85458 (城邦)
《法式愛情》的作者瑪莉蓮•亞隆,於去年辭世...僅在此感謝她一生的研究...她是知名文化史學者,最有名的著作是《乳房的歷史》和《太太的歷史》。
#貓頭鷹書房
#合作邀稿
saint colette 在 MING'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Karl Lagerfeld 說:「世界上沒有誰不能缺少誰這回事,但沒有這兩母女,Colette 不會是 Colette 了。」
老佛爺一語道破 Colette 在時裝人心目中的分量。創辦人 Colette Rousseaux 準備退休,已決定在本年 12
月 20 日告別。
二十年前,這兩母女在巴黎第一區的街角靜靜地種下零售業的革命種子。在 Colette,你可看到數十萬的珠寶旁邊放着十元八塊的電話繩。「我們從不會因為一件產品賣錢而入貨。它必須是獨特、忠於自己、優質、我們沒有見過的,它必須是誠實和新穎的。」Colette 另一創辦人 Sarah Andelman 強調。
因為這間顛覆性的概念店,rue Saint Honoré 由了無人煙的 neighborhood,變成全世界最時尚的街道。
Colette 成為羅浮宮、艾菲爾鐵塔之外,巴黎的一個重要時尚地標。
下季的時裝周缺少了Colette,巴黎的氣氛定當有所不同。當你經過 213 rue Saint Honoré,你會想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