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學費」的創業之路】 #人生大冒險
有一個成立才一年多的線上學習平台,幾乎每堂課累積至今都有上千萬的營收,你相信嗎?事實上,這正是 SAT. Knowledge 創辦人 Stephen 游弘宇正在實現的事。
他知道自己具有創造力和冒險精神,志向就在創業。當時 23 歲的他告訴自己,就算創業失敗,仍能從中獲得養分。後來他真的失敗了,還不只一次,是 3 次,且直到 30 幾歲才真的完成自己的創業夢。
第四次創業才真的成功起步,Stephen 給年輕夥伴的建議是,如果畢業就想創業,不妨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做一個最小可行的產品,小維度地驗證想法是否可行,不要貿然投入不能承受的範圍。可以像他一樣,一面有正職工作累積經驗,一面用 Side Project 的形式嘗試。
>> bit.ly/3f4rQZu
▍換日線 Hostel 預約一趟「不改期的行程」>> https://bit.ly/36IGscr
▍Email 訂閱《全球事件簿》接收世界消息 >> bit.ly/2PfOGnb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ide project賺錢 在 Ms.Selen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上班族怎麼開發多元收入?
前天疫情爆發,大盤瞬間一片綠,好像聽到一陣哀鴻遍野。
這時候,有多元收入來源的人,可能沒什麼影響。
可是,要怎麼開發其他的收入來源呢?
其實「增加收入來源」不是做一件事就有收入,大多是由多個步驟累積而成的,例如培養技能、累積作品、發現需求。
而開發收入、增加收入的方法不只有你想像的那幾種。
首先,在工作上有很多機會,但是要自己主動爭取。
像是公司的新專案、一直沒被解決的問題(會議很多、開很久),或是公司尚未有的項目,你可以自己想想看。
又或是想要得到升遷機會,有什麼能力是你還需要加強的?
再來,想想看:你曾經幫別人解決過什麼問題?
別人遇到什麼問題時會想問你?
發現需求、創造價值,就有機會讓人願意掏錢。
工作換取薪水的模式,可能讓你覺得賺錢很無聊。
但是千萬不要侷限了想像力,因為你能做的比你想像中還多,想想你曾經做了什麼而獲得收入。
舉些例子,像是收集郵票賣郵票、幫補習班發傳單、籃球教練、賣線上遊戲道具、補習班助教、內部講師、人才推薦費、在牌桌旁幫忙倒茶水吃紅。
最後,下班還能試著做自己的個人專案(Side-Project)
個人專案的好處在於主題和時間都不限(在公司有很多限制),由你自己訂。
專案方向最好以提升現有工作能力為主,直接把學到的應用到工作上,才不會兩頭燒。
但是若不想,也可以嘗試其他高收入技能:文案撰寫、溝通說服、行銷與銷售、外語能力等。
爭取機會、列出問題解決能力、做個人專案,這三種方法你有做過嗎?
沒有的話,想挑哪一個來做呢?
或是想知道哪一個的詳細作法?
side project賺錢 在 葉朗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香脆軟綿的法式多士,咬一口,是滿足,也是罪疚。心在想,要跑多少公里才可抵銷這磚多士和旁邊的牛油;面前的貴賓看了我一眼,以為我在思考什麼,沒有打擾。
他是 Justin,家族生意是地產和建材,正籌謀建立一個 family office 的可能性。上星期以好酒好菜招呼,欲找葉某領班,暗喜之餘,也不是沒有保留。
電郵翻來覆去幾趟,Justin 清楚說明了家族的需要及計劃;可能眼見事情沒有突破性發展,於是又找我出來吃早餐。
「Marcus,」他說得不徐不疾,「我知道你搞過好多嘢,有晒經驗。」
面都紅晒,我有好多搞嘢經驗,竟然唔係秘密。當然,他說的是搞 investment 和 project 的經驗。
「不如咁,我問番你,你覺得我哋開始應該用邊種形式搞比較好?」
大部分家族辦公室,主要都是做 trading 投資或是做 deal 的。
正如我在電郵裏跟 Justin 說的一樣,葉某的傾向是用 investment trading 的形式去成立 office;投資成績會可以在短時間內反映出來,可以最快評估風險及利弊。反而,做 deal 做得好的話,利潤固然也可以是倍翻,但時間的成本難以控制,而成績也絕非數月或一年內可以表現出來。
Trade or deal,咁簡單嘅問題,佢喺 email 裏面答到唔清唔楚,舉棋不定。
「我都係覺得 trading 嗰隻好啲,」他終於說。
估到你啦。
當然了,我有這樣的意見,除了是因為我覺得 trading 比較刺激之外,也是我估計到 Justin 也想盡快在家族面前呈交一張亮麗的成績表,繼而去證明自己的價值。
以前其中一個合作得最緊密的 family office,就是 trade 債券的。
熟悉債券市場便會知道,如果投資的債券是垃圾級別,收益率大約會是 6% 至 7% p.a.,但不想承受太大風險的話,購買投資評級較高的債券,收益率也只能夠是 3% 至 4% p.a.。
當然,如果買五十球美金的高息債券以獲取 7% 利息,那麼每年其實就已經是三球半美金了。
但購買垃圾債券有相當大的風險,價格上落的幅度也是極大。
所以,要快,又要激一點,可以 day trade。
我們行內叫 flip。
這個和我合作過的 family office,基本上不太需要利用貸款就能夠在同一天內利用 flip 的方法去一買一賣,純賺差價。
同樣地,在這個 size does matter 的世界,只需利用槓桿買十球美金的債券去 flip 五十點子,那麼這個 family office 便只需一個多小時,便能賺到五萬元美金的利潤,without loan fee。
叫得做 family office,就肯肯定係資金相當充裕,所以就算不 day trade,也可以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投資策略。
沿用部份傳統對沖基金的策略,是可以利用那些風險比較受控的 arbitrage 方式獲取成果,即是例如以 interest rate arbitrage 或 equity stub trade 等投資策略用大額銀碼交易去套戥獲利。
「其實係咪淨係夠大就得?」Justin 喝完了咖啡。
That is what she always says,我心諗。
「投資同管理上,」我清一清嗓子說,「呢個 team 一定要有完全嘅自主權。」
大,係緊要,但 size 就是 power嗎?
當然不是。
大家渴望的權力,固然不外乎是由金錢產生出來的,但如果要去了解這個金融市場中的權力遊戲,或者我們可以嘗試從 sell side 及 buy side 的角度探討。
Sell side 就是大部份的所謂投資平台,如 research、brokerage 及銀行等。叫的做 sell side,職責當然就是服侍那些,擁有絕對投資自主權、傳統上的所謂 buy side。
Buy side 通常是世上一些最大的投資者或基金經理,既可以是畢菲特,也可以是索羅斯,或是黑石集團,甚至一眾對沖基金。
有 power 是因為,他們幾乎每個交易都可以呼風喚雨,並且能在 Wall Street Journal 級數的報紙頭條上看到他們的動作。
過去十數年間,世界 (特特別是亞洲) 各國家族辦公室的成立及崛起,慢慢改變了以往只由大型基金壟斷的情況。
現在的家族辦公室,比起已經不算太受規管的對沖基金來說,固然更加 independent,因為他們照顧的,不是千萬個股東,也不是一兩百個投資者,而是單一的富豪家族。
一位我認為很有型的師兄,就是一名 family office principal。
雖然他在行內是少有的 one man band,但他只需直接滙報給主席。由於他擁有相當大的投資自主權,可以跟各大銀行直接利用平台交易去做投資賺錢。
師兄型就型在,他執行交易的時候,與他合作的全部銀行都會為他度身訂造一個 communication channel,好像有些銀行會幫他設計一個 email template 去reply,目的就是為他減省打字的時間。
不喜歡用Bloomberg,不喜歡在電話中談太久,所以,儘管 Bloomberg chat 是投資銀行trading desk 最常用的通訊工具,大家還是需要遷就他。
型到一個點。
「如果銀行想同我做生意,就要搵一個方便我嘅方法去配合我,而唔係用方便銀行嘅方法。」
Ladies and gentlemen,這就是 power。
從來沒有跟我說過一年能賺多少錢,我只知道師兄家住近淺水灣,每天上班都是 t-shirt 牛仔褲。
Family office 的投資主管,收入主要是與投資表現掛鉤。基本上,你只需在辦公室成立前,直接與家族成員協定好雙邊合約。
像一貫對沖基金的做法,就是在合約上,寫明有 management fee 及 performance fee 等。
另外為了保障投資者在 performance 的付出,大部份對沖基金都會加一個 high water mark,意思是只在原有價值上升時才能收取 performance fee。
這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因為在這個框架下,管理人就有極大的 motivation 去爭取投資表現。
「我,可以有絕對的管理權嗎?」
說着聽着,我的西柚汁也喝完了。
「當然可以啦,」Justin 答得爽快,「why not?」
有一女士在這個時候在旁邊走過,留下一陣非常 Ralph Lauren 的香水味。
味覺還是靈敏,頭腦依然清醒。
行走江湖多年,聽君一句話,已經聽得出是真情還是假意。
那句 why not 裏頭,我聽到掩蓋不住的操控慾。為了證明自己,他一定會希望參與投資決策。
絕對的自主權?信你兩成,月經都停。
特意開了一個比較不合比例的要求,希望把 performance payout 提升到 20% 至 25%。
他當然不肯,但也極力遊說,告訴我可以特別給我一個 special discretionary package,但我還是婉拒了。
腦海裏出現了 Ironman 和 Thor 的影響,然後在他們後面,竟然有一個更有型的身影。
看清楚,那個身影不是 Marvel 裏的超級英雄,而是 Mad Men 裏的 Don Draper。
是的,the wealth of Ironman and the power of Thor,非常吸引。
但請相信我,nothing beats the class of Don Dr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