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已經有很詳盡的測試與開箱照,這裡只簡單講幾個一周(a9)與一天(a7r3)的後記,後記擺在前面是因為這篇大部份我都在講古,所以重點放前面比較不會浪費想了解新機資訊朋友的時間,但說真的手上使用的時間還太短,這禮拜婚禮實戰以前都只是紙上談兵,等婚禮後的心得比較實在(但如果已經有買轉接環或準備要買轉接環的朋友,可以看一下第七點,我覺得蠻重要的)
1.說到對焦,在我曾經用過的所有相機,綜合各種環境我認為Nikon D5的對焦沒有對手,但連續用了兩台速度型的DSLR旗艦機以後,我覺得以我拍的習慣和類型來說,D5對焦性能在快準狠的強度之於我過剩了,A9/A7R3的對焦強在無反系統特性帶來的價值,例如a9對焦點達到93%畫面的涵蓋率(A7R3達到68%),尤其眼控對焦可以粘在拍攝對像上面(都是破渡張道慈害的><),這個已經進入實用性的功能,也是我從dslr轉換Sony無反系統的原因之一。
2:A9/A7R3單機的手感,我覺得還是A9比較就手(但跟d5比還是d5好拿太多),昨天剛拿到電池把手與a7r3,還沒有比兩台裝手把的分別,但我想如果裝手把後手感應該會很接近,因為送客合照的人數在四個人以內,我大多會用直拍的構圖,有手把對手腕的保護還是比較好,雖然增加一些重量但依然比傳統dslr輕許多。
特別要注意機身上的電池艙蓋,試a7r3時我不知怎麼的拿了起來,結果裝在把手後不會拆,研究了快半小時才看懂原來要先扳電池艙蓋上的黑色扣榫,兩邊的金屬卡榫就會收進去,是很厲害的設計,但沒看說明書還真不知道怎麼拆裝。
3:A9/A7R3的接環非常的緊,個人覺得鏡頭相對於nikon難裝很多,卡的位置和方向都不同,尤其搭配Metabones轉接環,轉接環的安裝點設計的很不明顯,拆裝時我都很拍把機身上的金屬卡口一起拆下來。(最後會詳細說明轉接環)
4:這次購入和a7r3同步發表的新鏡 sony fe 24-105mm f4 oss,之前原本是想入手24-70mm F4 ZA,但新鏡就規格看來頗為厲害,而且我想改變過去長久以來用24-70 f2.8的習慣,就改成入手這這顆,目前在a7r3和a9上交叉使用覺得這顆鏡頭在兩台機身上合焦速度都很接近,但其實我這樣講沒什麼意義,因為只有早上半天試一下而已,暗部使用af-s因為兩台都會先投射對焦輔助燈,所以即使很暗並且對比度極低的物件還是對得到(在陰暗處的黑色尼龍袋)。
這個還是想說一下nikon d5對焦厲害的地方,去年買d5時我自已在家測過同一個場景,d5完全不需要對焦輔助燈就瞬間嗶嗶兩聲對給你(從d4開始我已經五年沒看過這個東西了 xd),如果用-4ev的中央點大概再更快0.05秒吧,雖然a9/a7r3投射對焦輔助燈也幾乎是同步會對到,但這就是一個超強跟強的分水嶺,尤其af-c模式下a9/a7r3對焦輔助燈不作用,這樣跟d5的差距就會很明顯,所以拍攝習慣上要做調整,以前我拍婚禮習慣只用af-c,現在適時要切換到af-s,要記得你現在不再是只靠自已一個人了,你有對焦輔助燈了(好奇怪的比喻)
這顆鏡頭本身有光學防手震,初入sony系統我不太清楚跟機身防手震一起用有什麼差別,只覺得防手震真的很好用,重量也剛好,鏡身長度適中很好握,如果拿把魯斑尺量一下長度說不定是大吉這樣,我沒有24-70za沒辦法比較,但目前感覺我認為從速度到畫質都不會輸給我常用的24-70mm g鏡(是說兩顆也差了十幾年的設計),加上有多了70~105這段與防手震,在婚禮上我想用途會更豐富。
5:機身防手震也是我轉向無反系統的一個原因,雖然dslr很多鏡頭現在都有防手震沒錯,但我想用的定焦鏡大多沒有這項功能,例如我前陣子用的sigma 135mm f1.8,這是一顆非常厲害的鏡頭,但是它的重量超過一公斤,1130克的鏡頭在沒有防手震的情況下安全快門要求更高,以我的手抖程度大概要1/320才能避免微震的情況,但在a9/a7r3上轉接canon 135mm f2L重量只有750克,加上機身的防手震,同樣是135mm的安全快門1/160就沒有問題,而這個快門速度在凝結一般人物非移動的狀態也已經足夠,更不用說重量對手造成的負擔,我自從買入sigma 135mm f1.8以後我很喜歡,但因為鏡身短又重,每次換這顆鏡頭都是。
6:sony a7r3 / a9 機身主要明確的分別是在單轉盤和左右雙轉盤,在用了a9一個禮拜與a7r3一天之下,我覺得a9的雙轉盤的設計儘次於選單一樣天才,我很想叫設計師自已去轉幾次左肩轉盤看看,看他是覺得手好用還是手指會打結,防止誤觸的機制要有沒錯,但這麼難按結果只是更讓人抓狂,下翻螢幕兩個都差不多吧,a7r3有個把lcd當觸控板改變對焦點,這個功能我還沒時間去試。
7:在購入機身前先在網路上訂了sigma mc-11轉接環,選擇它的原因是sigma做NC兩廠af接環的經驗豐富,軟體會持續升級不怕變孤兒,更不用說恆佛總是訂一個有誠意的售價,sigma 35mm f1.4是我的主力鏡之一當然就選自家品牌,而且網路上看去年和高價的Metabones 4比較還互有領先。
昨天早上才從網購入手mc-11,下午打開包裝接上機身帶去和一同買a7r3的的婚攝友人會合,嗯…大家都覺得為什麼我的a9對焦速度比同行朋友的a7r3慢?我說轉接的鏡頭不同嘛,他是用標準變標鏡當然比大光圈合焦來得快,買完機身大家出來喝咖啡,買metabones 5的朋友借我轉接同一組機身鏡頭,但轉接環從mc-11換成Metabones 5,結果我不禁想罵髒話,在metabones上合焦速度明顯變快,而且AF-C模式下邊緣對焦點可以合焦了!!!
sigma 35mm f1.4使用MC-11轉接在a9/a7r3,af-c模式只有在中央區塊能合焦(全對焦範圍約1/3),邊緣就會開始反覆拉風箱,多對幾次也不會合焦,只是拉風箱可以拉出一條藍色多惱河,這點我之前做轉接環功課也有看到人提過,原以為轉接鏡都是如此不能太要求,至少af-s可以用就好,但想不到最近新的metabones即使用af-c在邊緣都能正常合焦的,於是立刻回原購買的網路店家,原本想換貨但他們沒有進metabones就只能改辦理退貨(後來我還是主動提出將物流費和手續費補回給店家,順道再跟他買了三張記憶卡,大家交易愉快離開)
btw,但我只有開箱測試一顆鏡頭,mc-11也沒有做過韌體升級,短時間測合焦速度比較主觀(但現場四個人都有相同感覺),所以也有可能現在更新的韌有改進了? 這點很歡迎手上有mc-11和sigma 35mm 鏡頭的朋友提供實際心得。
簡單幾個心得如上,昨天買A7R3點貨時我跟店家開玩笑,我說:
「換系統與換人工關節之間,我選擇了換系統。」
當然不是真的那麼嚴重,但是拿了幾天a9(幾乎等同a7r3的重量),上手把加閃燈與現在的24-105新鏡,整體重量與d5+24-70mm g+sb5000,相差大約400~500公克,大家可能覺得沒什麼,但一天下來舉起放數百到上千次之後,差不多到送客階段對身體的負荷絕對是有影響,不過當然這是以我一個過了四十還在賣命賣肝的角度來看。
但需不需要換a7r3/a9,我並不能給任何建議,畢竟每個人的 體力/拍攝習慣/後製方式/器材包袱…都不一樣,在婚禮現場已經實戰的工作者評價也不同,尤其這次a7r3是a7系列首次在對焦與效能達到婚禮攝影門檻的畫質機,a7r3的像素即使12bit都超過40mb以上,這對後製作業的時間與電腦都是很大的考驗,需要使用一段時間以後的感想才負責任,目前只能說這兩台的確實是SONY“畫素即正義,速度即王道“的代表作。
-------以下講古時間------------
從2004年拿第一台DSLR d70到現在拿了Nikon 13年,換另一個角度說是拿了DSLR13年,並不長但也不算太短的時間,斗膽托大的說一句,感覺DSLR的發展瓶頸一直在那裡,不要說底片時代,從數位的d70到d5,很多東西沒有太大的改變,這個瓶頸之於我自已也是相同的,我很熟悉現在的拍攝模式,尤其在婚禮中非常安全,看到蛙大(婚攝大青蛙)最新分享a7r3提到他對nikon的機身熟悉,這點我也有同感,因為我也是閉上眼晴,
昨天去拿Sony A7R3前先去買了Canon 135mm F2L,有一種送尼回佳的感覺,因為其實這是我攝影生涯裡第二顆Canon接環鏡頭,我的第一個單眼系統裝備其實並不是Nikon,而是Canon。
2004年Canon 350D剛出沒多久,當時很愛拍人像(對,我也參加過Dcview的model團拍,3次)“Canon適合拍人“這句話在當年比現在更有公信力,所以先在二手拍賣買了一支Tamron A09(我還記得是9000元),結果買完鏡頭後看到Nikon D70,聽說nikon d70對焦比canon 350d厲害,而且更吸引我的是全黑機身,這點想想很有趣,因為10多年前銀色機身看起來業餘是一般版,黑機看起來專業賣比較貴,但現在是銀機比較有文青感(笑)反而比較搶手,結果反而入了N家的門。
在決定做系統轉換時,因為職業工作一定要有第二台備機,所以考慮了幾種不同的組合方案,A9+A7R3 / A7R3+A7R2 / A7R3x2 / /A9+A7R2......跟幾位有使用sony系統的攝影師朋友訊息聊到,他們都有相同看法,就是A7R2畫質極好,但在婚禮攝影這種整體操作上對焦與存檔延遲可能會影響拍攝節奏,雖然第二機我是定位在備機,但若真的需要這樣也是不行,尤其最後我才知道原來A7R2還是單卡槽,那就更不能考慮了,最後心一橫就A9+A7R3吧
所以上禮拜五其實我已經先買了Sony A9,光是一開始選單設定的羅輯就讓我頭昏,不知道是哪個天才設計的選單(如同婚攝英聖說的,初入sony選單會讓你迷路),想到家裡的rx100 m4的選單我到現在也只看懂一半,原本以為消費級的小相機如此很正常,但設定為職業機的選單也是同一套思維只是變的更複雜,正所謂沒有最難懂只有更難懂,跟本就是rx1000 m4選單的動力旗艦版,所以新機剛到手雖然很興奮,但心裡其實也非常忐忑,想到《一代宗師》裡的老姜對著決意奉道的宮二說:
「姑娘,把那麼好的親事給退了,值得嗎?你可要想清楚啊,奉了道....那可是回不了頭的」。
是啊,如果離開了Nikon,換系統奉了Sony的道,看看每支FE原生鏡頭的價格……呃…雖然Nikon新鏡也很貴,但還有上一代鏡頭可以搭配選擇,比如Nikon平均二手價在七、八千的85mm f1.8d(市面應該沒有新鏡)和全新不到一萬五的85mm F1.8G,轉到sony沒有什麼二手與上一代舊鏡可以選,原生鏡頭對應的是18980的FE 85mm F1.8和39880的Carl Zeiss Batis 1.8/85。
但如果你想換系統,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你換,甚至王家衛都會過來補一腳(王家衛:閃開,讓專業的來!!),於是又想到宮二說:
「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其實對白都是徐皓峰寫的,他自已當導演的另幾部片我也很喜歡,《師父》大家應該都看過就不用多說,如果家裡有mod199電影,推薦《倭寇的蹤跡》和《箭士柳白猿》這兩部,對白都很有意思,也可以看出導演的風格還真是從一而終。
於是系統轉換的這一個禮拜不到,就先噴掉三十幾萬(這已經是合乎我正常工作需求最節省的買法,如果是買齊GM大三元順便帶幾顆Batis大光圈定焦甚至Milvus鏡,請自行再加一倍以上),想到mod電影199最近上映我一直想看的《生存者》(THE BAD BATCH),雖說是部接近Cult Film的怪片(但太過精緻),但裡面的音樂和攝影都很不錯,片中基努李維對女主角說一句話:
「來到這裡要付出天大的代價,妳就付出一隻手和一條腿」
我是沒資格講“錢可以解決的事都是小事“,這種話是留給隨手拍生活會拿Phase One的人,不過婚攝就像被老鷹反覆啄肝的普羅米修斯,每天熬夜工作完都會再長出新鮮的肝繼續賣(科普小常識,有些婚攝甚至會邊喝酒邊工作,這就是「酒肝倘?某」這首歌的由來(亂講)),所以捏著肝東湊西湊就還是換了。
這裡要付出天大的代價,我覺得是長久以來對Nikon機身的經驗和使用習慣的累積,除了截然不同的手感之外,最直接的是從DSLR的五稜鏡與無反的二極發光體看見的感覺完全是兩回事,好像噴乾冰的野台布袋戲與AE粒子特效的東離劍遊記,當然這裡並不是說乾冰比較遜或AE特效很假,而是從眼晴到大腦轉換的那種現場感截然不同,EVF/LCD非常明亮清楚,那個看出去的感覺大概是賽璐璐片畫的卡通與最新CG動畫的分別,不能說哪種一定是好,那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在入手Sony A9隔幾天,莎莎幫小莎買了把美勞安全剪刀,吃飯時原本以為小莎低著頭在剪紙,哪知一叫她吃飯轉過頭,我和莎莎馬上大笑出來,她也回一個得意的燦笑,原來她居然一刀把前額的頭髮剪了一大把下來,頓時換了畫風變成斜瀏海的妹妹頭
大人剪頭髮都是小心的一點一點修剪,深怕一個不小心把頭剪壞了,只有小孩才會這樣一把就剪下來,但想想這也是為什麼小莎的畫特別有創作力和想像力(好吧,其實每個爸爸都覺得自已的小孩最有創造力),小莎看到我的A9說:「拔拔,我不記得我們家有這台小相機,我們家的相機應該是大的,你是用魔法把它變小的嗎?」
小孩不怕歸零這件事,那是他們學習的方式
大人才會怕歸零
我全職婚禮的第一場是2009年5月16日在中壢的南方莊園,用的是Nikon D300(一個月後的第二場買了D700),但如果回到我拍攝第一場完整的婚禮記錄(迎娶+宴客)是2007年10月14日,用的是Nikon D200。
10年了,也該是讓自已歸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膠攝現場,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0910 膠攝Q&A -福倫達40 f1.2, Sony 24-105, Tamron 28-75點揀?(00:11) -Sony A7m3 用16-35 f4 評價如何 (04:04) -Canon系統如何選擇?改用富士機身加轉接環能達到效果嗎(07:12) -Nikon相機鏡頭究竟有幾?...
「sony 24-105 f4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sony 24-105 f4評價 在 黑麵之路‧不由分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ony 24-105 f4評價 在 膠攝現場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ony 24-105 f4評價 在 [開箱] Sony FE 24-105 F4 G OSS 開箱/實拍- 看板DSLR 的評價
- 關於sony 24-105 f4評價 在 物有所值!Sony FE 24-105 mm F4 G OSS‧旅遊鏡評測 ... 的評價
- 關於sony 24-105 f4評價 在 Sony 24-105mm F4 G OSS 長期使用體驗不是攝影師的必備鏡頭 的評價
- 關於sony 24-105 f4評價 在 [開箱]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的評價
- 關於sony 24-105 f4評價 在 sony 24-105 f4評價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sony 24-105 f4評價 在 sony 24-105 f4評價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sony 24-105 f4評價 在 sony 24-105 f4評價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sony 24-105 f4評價 在 [選購] sony 20-70 F4 vs 24-105 F4 旅遊選擇 的評價
- 關於sony 24-105 f4評價 在 sony 24-105二代的評價和優惠,MOBILE01、PTT和商品老實 ... 的評價
- 關於sony 24-105 f4評價 在 sony 24-105二代的評價和優惠,MOBILE01、PTT和商品老實 ... 的評價
- 關於sony 24-105 f4評價 在 [開箱] Sony FE 24-105 F4 G OSS 開箱/實拍- 看板DSLR 的評價
sony 24-105 f4評價 在 膠攝現場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910 膠攝Q&A
-福倫達40 f1.2, Sony 24-105, Tamron 28-75點揀?(00:11)
-Sony A7m3 用16-35 f4 評價如何 (04:04)
-Canon系統如何選擇?改用富士機身加轉接環能達到效果嗎(07:12)
-Nikon相機鏡頭究竟有幾?好新系統值咁貴嗎? (14:34)
-Sony G master 24f1.4等好耐都未有貨有乜嘢嘅可以頂替佢呢? (21:14)
-影人像值得章一至85mm 1.8升級為85mm 1.4嗎買其他嘅能夠擴闊眼界嗎? (22:57)
- 手動對焦如何快狠準,現代相機的防震功能對攝影有多大的幫助 (24:45)
-微距拍攝鏡頭推介(33:25)
-GFX 用full farme 移軸鏡頭能夠達到100,000,000像素嗎? (37:48)
-帶相機穩定器去旅行對拍攝真的有幫助嗎 (41:27)
-用70-200拍攝大光圈又嫌佢重細光圈又嫌佢唔夠景深係咪要用定焦鏡呢? (45:22)
如果欣賞我們《膠攝現場》請Bookmark、訂閱及Like我們的網站、Youtube頻道同facebook Page啦!
網站:https://plasticphoto.hk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plasticphoto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lasticphoto/
主持人個人專頁
Brian: https://www.facebook.com/ngbrian9527/
Joey: https://www.facebook.com/joeypongpage/
Joey IG: https://www.instagram.com/joeypong/
Coli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
Colin: https://www.facebook.com/pklamfoto/
sony 24-105 f4評價 在 物有所值!Sony FE 24-105 mm F4 G OSS‧旅遊鏡評測 ... 的推薦與評價
物有所值!Sony FE 24-105 mm F4 G OSS‧旅遊鏡評測(Canon、Nikon、Sigma 同場較勁!) · ·四家光圈恆定f/4 旅遊鏡規格比較: · ·最近對焦距離38 公分/ 最 ... ... <看更多>
sony 24-105 f4評價 在 Sony 24-105mm F4 G OSS 長期使用體驗不是攝影師的必備鏡頭 的推薦與評價
歡迎收看跳躍的宅男第一期的鏡頭影片# SONY # SONY 鏡頭拍攝器材 SONY A7C A72 鏡頭: ... 索尼 24-105 F4 镜头使用体验分享|就算双十一我也不推荐你购买. ... <看更多>
sony 24-105 f4評價 在 [開箱] Sony FE 24-105 F4 G OSS 開箱/實拍- 看板DSLR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下文長,建議點網誌圖文版觀看全文
https://immian.com/sony-24-105mm-f4-g-review/
以下 ptt 板正文:
相信不只我,有許多人都認為 24-105mm 焦段的鏡頭非常實用,同時涵蓋足夠廣的 24mm 以及可拍攝局部特寫的 105mm,與標準變焦 24-70、或是動輒十倍變焦的旅遊鏡 24-240mm 比起來,應算是在畫質、光圈、變焦倍率與體積上都取得一定的平衡。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2950_35.jpg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2934_65.jpg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口徑 77mm、重量 663g,鏡片設計 17 枚 14 群、恆定光圈 F/4.0、最近拍攝距離 38cm,放大倍率 0.31X。2017 年發售,台幣售價 41,980 元。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2943_67.jpg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2929_81.jpg
▲鏡頭為內對焦、外變焦設計,變焦時前後玉會隨之移動。
過往 Sony 在變焦鏡頭上,大多較吝於給予夠近的對焦距離,但這顆鏡頭是 Sony 標準變焦系列中放大倍率最高的一顆(0.31X),高於 24-70mm F4 ZA 的 0.2X、24-70mm F2.8 GM 的 0.24X、FE 24-240mm F3.5-6.3 的 0.27X,也高於 28-70mm F3.5-5.6 的 0.19X。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2939_31.jpg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2941_28.jpg
▲綠色氟鍍膜、防塵防滴設計、具備 OSS 光學防手震,是一顆泛用性頗高的鏡頭。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2923_5.jpg
▲鏡頭操作鈕有三顆,分別是對焦固定鈕(可自訂)、AF/MF 切換紐以及光學防手震 on/off。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2921_92.jpg
▲鏡頭質感一如 Sony 近年的鏡頭設計,採用強化塑料鏡身、橡膠材質細鋸齒變焦/對焦環,手感上相當接近稍小一號的 24-70mm GM。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2945_13.jpg
▲24-105mm F4 G OSS 的推出,使 Sony 在標準焦段上分別有「ZA」、「GM」、「G」三個系列的選擇。
全焦段鏡頭長度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2849_48.gif
▲鏡頭在 24、35、50、70、105mm 端的伸長量。
與 24-70mm F4 ZA 外觀比較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2955_8.jpg
▲口徑 77mm 與 67mm 相較,前玉鍍膜顏色亦有差異。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3000_37.jpg
▲裝上遮光罩的望遠端長度差異。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2851_18.gif
▲裝配機身的體積差距,機身是 A7R3。
24-105mm F4 G 實拍照片
以下實拍照片皆為機身 X.Fine Jpeg 直出,測試機身為 A7R3,除縮圖之外未經任何後製軟體修圖與裁切。
這顆鏡頭在 24-70mm 的焦段大致上都維持不錯的銳利度,在 105mm 望遠端畫質則較為鬆散,光圈全開縮圖基本上沒什麼問題,若要要求 100% 原圖的話,105mm 端的解析度會讓人想起 24-70mm F4 ZA 的 70mm 端,雖可用,但並沒有到這麼理想。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3034_17.jpg
▲105mm f/4 1/50s ISO 400,Sony A7R3
比起畫質,105mm 端最實用的還是在於它那可貴的放大倍率與街拍的反應速度,尤其在高畫素的 A7R II、A7R3 身上,經過二次裁切也可有不錯的表現。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3047_34.jpg
▲105mm f/8 1/30s ISO 250,Sony A7R3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3108_53.jpg
▲24mm f/5.6 1/4000s ISO 100,Sony A7R3
顏色相較於 24-70mm F2.8 GM 以及 24-70mm F4 ZA 這兩顆兄弟,似乎較 ZA 來得淡上一些,但也不若 GM 那樣的清透感,大致上是兩者的中間值。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3036_29.jpg
▲89mm f/4 1/50s ISO 125,Sony A7R3
對焦性能令人印象深刻,即使是望遠端在低光環境下也有不俗的對焦速度,遠勝 24-70 F4 ZA,稍遜 24-70 F2.8 GM 半籌,算是符合價位吧,個人認為這樣的對焦性能是屬可供工作使用的範疇。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3104_31.jpg
▲24mm f/8 1/200s ISO 100,Sony A7R3
雖然不容易發現,但這顆鏡頭在廣角端相當倚靠「數位修正」,在機身選項上「失真補償」是不可調整的「自動」,等於機身強制開啟失真修正。而若用硬解的方式解 RAW(例如未更新前的 Lightroom 或是完全遮蔽鏡頭接點拍攝)才會拍出難以忽視的黑角,之所以稱之為黑角,是因為這無法透過軟體拉回或是縮光圈改善。
不過,一般在「數位修正全關、拍攝 RAW 檔」的狀態下都是修正過後的正常畫面,若非特殊的拍攝狀況,24mm 端倒是可以放心使用。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3106_91.jpg
▲24mm f/5.6 1/400s ISO 100,Sony A7R3
這也不是說數位修正強大到可以把黑角補償到正常,而是這顆鏡頭的原始表現在 24mm 端視角更廣些,桶狀變形也較嚴重,數位修正等於是裁切黑角部位,並補正畫面邊緣的變形。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3117_17.jpg
▲105mm f/4 1/15s ISO 320,Sony A7R3
0.31x 的放大倍率對美食與室內小物的拍攝相當有幫助,考量拍攝成功率的狀態下,內建的鏡頭防手震在 105mm 望遠端時 1/30s(大約二級)有較高的成功率,若降到 1/15s(約三級)並無不可,只是拍攝成功率約會降至六成。如果有使用「ISO AUTO 最小速度」選項,建議是設定為 1/30s 較妥。
上面這張照片雖然縮圖看是沒問題,但其實已有輕微手震,對 4,200 萬高畫素的 A7R3 來說安全快門還是抓高一點比較妥當。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3114_99.jpg
▲105mm f/5.6 1/8000s ISO 100,Sony A7R3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3043_54.jpg
▲105mm f/8 1/250s ISO 100,Sony A7R3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3116_54.jpg
▲105mm f/8 1/800s ISO 100,Sony A7R3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3054_83.jpg
▲105mm f/5.6 1/30s ISO 250,Sony A7R3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3118_42.jpg
▲61mm 1/40s f/4 ISO 500,Sony A7R3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3056_12.jpg
▲24mm f/5.0 1/30s ISO 250,Sony A7R3
現階段最適合 A7 系列的標變機身蓋
對 Sony 使用者來說,「標準變焦」的選擇始終有些尷尬,若非經濟但畫質普通的 24-70mm F4 ZA,就屬頂級的 24-70mm F2.8 GM 這兩顆了,而新推出的 24-105mm F4 G 無論在畫質、價位、體積與性能上,大略都是居於兩者的中間點。
https://img.immian.com/20171224172918_18.jpg
雖說 105mm 端的畫質稍稍令人失望,但往好處想,把它當成對焦更快、操作更優、放大倍率更好、 70mm 端畫質更可用的 24-70mm F4 ZA,這顆鏡頭就顯得迷人許多。反之,若是重視鏡頭便攜性更勝於畫質表現的使用者,我倒是認為選擇 24-70mm F4 ZA 就已足矣,而若是擁有 24-70 F2.8 GM 的用家也不用想太多,24-105mm F4 G 的畫質也沒有足以上打到 GM 的程度。
身為睽違 11 年的 24-105mm,Sony 算是給出了意料之內的中庸之作,各方面的表現平均,亦無非常明顯的突出特色,但如果要我只能選一顆變焦鏡出門,那無疑是這顆 Sony 24-105mm F4 G OSS。
優點:無可取代的 24-105mm 變焦範圍、可靠的工作性能(對焦、防塵防滴)、不錯的操作性、內建防手震、0.31x 的放大倍率、恆定光圈。
缺點:體積稍大、售價稍高、望遠端的畫質未臻理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8.126.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514119084.A.19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