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個人私心來說,Sony FE 50mm F1.2 GM 應該是近期 Sony 所推出的鏡頭中我最喜歡的一顆,程度大約與 Sony FE 135mm F1.8 GM 不相上下,原因在於它是少見取得了全面性均衡性的鏡頭,擁有與 FE 135mm F1.8 GM 相近的銳利度,也擁有可與 FE 85mm F1.4 GM 匹敵的散景,同時兼具了 GM 系列近期以來的輕量化特色,以及快速的對焦速度與更好的操作性。
在 50GM 發表時,我想很多人最直接聯想到的鏡頭應該就是 Sony 在 2016 年發表的 Sony FE 50mm F1.4 ZA,當時我自己是給予 50ZA 相當高評價的,無論在畫質、發色、散景等層面都是傑出的一代銘鏡。當時我也曾想過,既然 50ZA 已經相當完美,若 Sony 有一天將更新既有的 ZA 鏡頭,那麼新的 GM 該怎麼出才好?
50GM 很直接了當的帶來了新的答案,從輕量化、新的 XA 鏡片、新的對焦技術、新的光圈機構、新的塗層、直到捨棄傳統的雙高斯結構,重新設計鏡頭。你可以說 Sony FE 50mm F1.2 GM 是一顆結合 Sony 各種造鏡技術的結晶,它非常出色,以至於讓我心情有些複雜:50GM 的推出,是否會讓昔日的經典 50ZA 失去戰場。
在 Canon RF 50mm F1.2 L 推出的當下,許多 Sony 使用者仍在期待 E-Mount 是不是也能推出一顆同樣 F1.2 的頂規鏡頭「以定軍心」;在 Nikon Z 50mm F1.2 S 發表的同時,有些 Sony 使用者也擔心是不是 E-Mount 接環口徑太小,以至於無法推出光圈最大達 F1.2 的鏡頭。但現在證明我們都想得多了,GM 也許會遲到,但它從不缺席。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ony 35mm f1.4 za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Furch Lab 攝影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黑麵之路‧不由分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開箱] Sony FE 35mm f1.4 GM,以銳利為名! - 看板DSLR 的評價
- 關於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Sony Distagon T* FE 35mm F1.4 ZA 測試報告!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sony 35mm f1.4 za的推薦,MOBILE01、PTT和網路上有這些 ... 的評價
- 關於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sony 35mm f1.4 za的推薦,MOBILE01、PTT和網路上有這些 ... 的評價
- 關於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Furch Lab 攝影實驗室- 沒事不要亂買鏡頭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sony fe 35mm f1.4 za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sony fe 35mm f1.4 za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Furch Lab 攝影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攝影題材中,我一直覺得「拍食物」這件事是滿重要的一環,至少,美食一直是我們的生活與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要用手邊的工具來拍出一張優秀的美食照片,這對 Sony 使用者們來說還是有一些門檻在。雖說關於『什麼鏡頭能拍美食?』的討論並不多,但我想應該很多人有這樣的需求,事實上就連我自己在買鏡頭時,也經常會將拍攝美食的情境納入考量。
.
然而,一般使用者也許很難同時用這麼多顆鏡頭輪流拍攝,因此我整理了多年來使用 20 顆 Sony E 接環鏡頭在拍攝美食題材上的各種心得,與之搭配的是 80 張的美食實拍照片,以及總共一萬六千字的心得總整理,除了操作性、畫質表現、顏色、散景等截然不同的特性之外,我也加入了一些個人喜好,如使用感受、整體評價等等,希望藉此文能稍稍滿足像我一樣有「食物上桌先餵相機」拍美食癖好的使用者吧!
.
本文介紹的 20 顆鏡頭有下:
.標準變焦鏡系列:
Sony 24-70mm F4 ZA
Sony 24-70mm F2.8 GM
Sony 24-105mm F4 G
Tamron 28-75mm F2.8
.定焦鏡系列:
Sony 28mm F2.0
Sony 35mm F1.4 ZA
Sony 50mm F1.8
Sony 50mm F1.4 ZA
Sony 55mm F1.8 ZA
Sony 85mm F1.8
Sony 85mm F1.4 GM
Sony 100mm F2.8 STF GM
.微距鏡系列:
Sony 50mm F2.8 Macro
Sony 90mm F2.8 G Macro
.望遠變焦鏡系列:
Sony 70-200mm F4 G
Sony 70-300mm F4.5-5.6 G
.廣角與超廣角鏡系列:
Sony 12-24mm F4 G
Loxia 21mm F2.8
Batis 25mm F2.0
Laowa 9mm F2.8
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黑麵之路‧不由分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網路上已經有很詳盡的測試與開箱照,這裡只簡單講幾個一周(a9)與一天(a7r3)的後記,後記擺在前面是因為這篇大部份我都在講古,所以重點放前面比較不會浪費想了解新機資訊朋友的時間,但說真的手上使用的時間還太短,這禮拜婚禮實戰以前都只是紙上談兵,等婚禮後的心得比較實在(但如果已經有買轉接環或準備要買轉接環的朋友,可以看一下第七點,我覺得蠻重要的)
1.說到對焦,在我曾經用過的所有相機,綜合各種環境我認為Nikon D5的對焦沒有對手,但連續用了兩台速度型的DSLR旗艦機以後,我覺得以我拍的習慣和類型來說,D5對焦性能在快準狠的強度之於我過剩了,A9/A7R3的對焦強在無反系統特性帶來的價值,例如a9對焦點達到93%畫面的涵蓋率(A7R3達到68%),尤其眼控對焦可以粘在拍攝對像上面(都是破渡張道慈害的><),這個已經進入實用性的功能,也是我從dslr轉換Sony無反系統的原因之一。
2:A9/A7R3單機的手感,我覺得還是A9比較就手(但跟d5比還是d5好拿太多),昨天剛拿到電池把手與a7r3,還沒有比兩台裝手把的分別,但我想如果裝手把後手感應該會很接近,因為送客合照的人數在四個人以內,我大多會用直拍的構圖,有手把對手腕的保護還是比較好,雖然增加一些重量但依然比傳統dslr輕許多。
特別要注意機身上的電池艙蓋,試a7r3時我不知怎麼的拿了起來,結果裝在把手後不會拆,研究了快半小時才看懂原來要先扳電池艙蓋上的黑色扣榫,兩邊的金屬卡榫就會收進去,是很厲害的設計,但沒看說明書還真不知道怎麼拆裝。
3:A9/A7R3的接環非常的緊,個人覺得鏡頭相對於nikon難裝很多,卡的位置和方向都不同,尤其搭配Metabones轉接環,轉接環的安裝點設計的很不明顯,拆裝時我都很拍把機身上的金屬卡口一起拆下來。(最後會詳細說明轉接環)
4:這次購入和a7r3同步發表的新鏡 sony fe 24-105mm f4 oss,之前原本是想入手24-70mm F4 ZA,但新鏡就規格看來頗為厲害,而且我想改變過去長久以來用24-70 f2.8的習慣,就改成入手這這顆,目前在a7r3和a9上交叉使用覺得這顆鏡頭在兩台機身上合焦速度都很接近,但其實我這樣講沒什麼意義,因為只有早上半天試一下而已,暗部使用af-s因為兩台都會先投射對焦輔助燈,所以即使很暗並且對比度極低的物件還是對得到(在陰暗處的黑色尼龍袋)。
這個還是想說一下nikon d5對焦厲害的地方,去年買d5時我自已在家測過同一個場景,d5完全不需要對焦輔助燈就瞬間嗶嗶兩聲對給你(從d4開始我已經五年沒看過這個東西了 xd),如果用-4ev的中央點大概再更快0.05秒吧,雖然a9/a7r3投射對焦輔助燈也幾乎是同步會對到,但這就是一個超強跟強的分水嶺,尤其af-c模式下a9/a7r3對焦輔助燈不作用,這樣跟d5的差距就會很明顯,所以拍攝習慣上要做調整,以前我拍婚禮習慣只用af-c,現在適時要切換到af-s,要記得你現在不再是只靠自已一個人了,你有對焦輔助燈了(好奇怪的比喻)
這顆鏡頭本身有光學防手震,初入sony系統我不太清楚跟機身防手震一起用有什麼差別,只覺得防手震真的很好用,重量也剛好,鏡身長度適中很好握,如果拿把魯斑尺量一下長度說不定是大吉這樣,我沒有24-70za沒辦法比較,但目前感覺我認為從速度到畫質都不會輸給我常用的24-70mm g鏡(是說兩顆也差了十幾年的設計),加上有多了70~105這段與防手震,在婚禮上我想用途會更豐富。
5:機身防手震也是我轉向無反系統的一個原因,雖然dslr很多鏡頭現在都有防手震沒錯,但我想用的定焦鏡大多沒有這項功能,例如我前陣子用的sigma 135mm f1.8,這是一顆非常厲害的鏡頭,但是它的重量超過一公斤,1130克的鏡頭在沒有防手震的情況下安全快門要求更高,以我的手抖程度大概要1/320才能避免微震的情況,但在a9/a7r3上轉接canon 135mm f2L重量只有750克,加上機身的防手震,同樣是135mm的安全快門1/160就沒有問題,而這個快門速度在凝結一般人物非移動的狀態也已經足夠,更不用說重量對手造成的負擔,我自從買入sigma 135mm f1.8以後我很喜歡,但因為鏡身短又重,每次換這顆鏡頭都是。
6:sony a7r3 / a9 機身主要明確的分別是在單轉盤和左右雙轉盤,在用了a9一個禮拜與a7r3一天之下,我覺得a9的雙轉盤的設計儘次於選單一樣天才,我很想叫設計師自已去轉幾次左肩轉盤看看,看他是覺得手好用還是手指會打結,防止誤觸的機制要有沒錯,但這麼難按結果只是更讓人抓狂,下翻螢幕兩個都差不多吧,a7r3有個把lcd當觸控板改變對焦點,這個功能我還沒時間去試。
7:在購入機身前先在網路上訂了sigma mc-11轉接環,選擇它的原因是sigma做NC兩廠af接環的經驗豐富,軟體會持續升級不怕變孤兒,更不用說恆佛總是訂一個有誠意的售價,sigma 35mm f1.4是我的主力鏡之一當然就選自家品牌,而且網路上看去年和高價的Metabones 4比較還互有領先。
昨天早上才從網購入手mc-11,下午打開包裝接上機身帶去和一同買a7r3的的婚攝友人會合,嗯…大家都覺得為什麼我的a9對焦速度比同行朋友的a7r3慢?我說轉接的鏡頭不同嘛,他是用標準變標鏡當然比大光圈合焦來得快,買完機身大家出來喝咖啡,買metabones 5的朋友借我轉接同一組機身鏡頭,但轉接環從mc-11換成Metabones 5,結果我不禁想罵髒話,在metabones上合焦速度明顯變快,而且AF-C模式下邊緣對焦點可以合焦了!!!
sigma 35mm f1.4使用MC-11轉接在a9/a7r3,af-c模式只有在中央區塊能合焦(全對焦範圍約1/3),邊緣就會開始反覆拉風箱,多對幾次也不會合焦,只是拉風箱可以拉出一條藍色多惱河,這點我之前做轉接環功課也有看到人提過,原以為轉接鏡都是如此不能太要求,至少af-s可以用就好,但想不到最近新的metabones即使用af-c在邊緣都能正常合焦的,於是立刻回原購買的網路店家,原本想換貨但他們沒有進metabones就只能改辦理退貨(後來我還是主動提出將物流費和手續費補回給店家,順道再跟他買了三張記憶卡,大家交易愉快離開)
btw,但我只有開箱測試一顆鏡頭,mc-11也沒有做過韌體升級,短時間測合焦速度比較主觀(但現場四個人都有相同感覺),所以也有可能現在更新的韌有改進了? 這點很歡迎手上有mc-11和sigma 35mm 鏡頭的朋友提供實際心得。
簡單幾個心得如上,昨天買A7R3點貨時我跟店家開玩笑,我說:
「換系統與換人工關節之間,我選擇了換系統。」
當然不是真的那麼嚴重,但是拿了幾天a9(幾乎等同a7r3的重量),上手把加閃燈與現在的24-105新鏡,整體重量與d5+24-70mm g+sb5000,相差大約400~500公克,大家可能覺得沒什麼,但一天下來舉起放數百到上千次之後,差不多到送客階段對身體的負荷絕對是有影響,不過當然這是以我一個過了四十還在賣命賣肝的角度來看。
但需不需要換a7r3/a9,我並不能給任何建議,畢竟每個人的 體力/拍攝習慣/後製方式/器材包袱…都不一樣,在婚禮現場已經實戰的工作者評價也不同,尤其這次a7r3是a7系列首次在對焦與效能達到婚禮攝影門檻的畫質機,a7r3的像素即使12bit都超過40mb以上,這對後製作業的時間與電腦都是很大的考驗,需要使用一段時間以後的感想才負責任,目前只能說這兩台的確實是SONY“畫素即正義,速度即王道“的代表作。
-------以下講古時間------------
從2004年拿第一台DSLR d70到現在拿了Nikon 13年,換另一個角度說是拿了DSLR13年,並不長但也不算太短的時間,斗膽托大的說一句,感覺DSLR的發展瓶頸一直在那裡,不要說底片時代,從數位的d70到d5,很多東西沒有太大的改變,這個瓶頸之於我自已也是相同的,我很熟悉現在的拍攝模式,尤其在婚禮中非常安全,看到蛙大(婚攝大青蛙)最新分享a7r3提到他對nikon的機身熟悉,這點我也有同感,因為我也是閉上眼晴,
昨天去拿Sony A7R3前先去買了Canon 135mm F2L,有一種送尼回佳的感覺,因為其實這是我攝影生涯裡第二顆Canon接環鏡頭,我的第一個單眼系統裝備其實並不是Nikon,而是Canon。
2004年Canon 350D剛出沒多久,當時很愛拍人像(對,我也參加過Dcview的model團拍,3次)“Canon適合拍人“這句話在當年比現在更有公信力,所以先在二手拍賣買了一支Tamron A09(我還記得是9000元),結果買完鏡頭後看到Nikon D70,聽說nikon d70對焦比canon 350d厲害,而且更吸引我的是全黑機身,這點想想很有趣,因為10多年前銀色機身看起來業餘是一般版,黑機看起來專業賣比較貴,但現在是銀機比較有文青感(笑)反而比較搶手,結果反而入了N家的門。
在決定做系統轉換時,因為職業工作一定要有第二台備機,所以考慮了幾種不同的組合方案,A9+A7R3 / A7R3+A7R2 / A7R3x2 / /A9+A7R2......跟幾位有使用sony系統的攝影師朋友訊息聊到,他們都有相同看法,就是A7R2畫質極好,但在婚禮攝影這種整體操作上對焦與存檔延遲可能會影響拍攝節奏,雖然第二機我是定位在備機,但若真的需要這樣也是不行,尤其最後我才知道原來A7R2還是單卡槽,那就更不能考慮了,最後心一橫就A9+A7R3吧
所以上禮拜五其實我已經先買了Sony A9,光是一開始選單設定的羅輯就讓我頭昏,不知道是哪個天才設計的選單(如同婚攝英聖說的,初入sony選單會讓你迷路),想到家裡的rx100 m4的選單我到現在也只看懂一半,原本以為消費級的小相機如此很正常,但設定為職業機的選單也是同一套思維只是變的更複雜,正所謂沒有最難懂只有更難懂,跟本就是rx1000 m4選單的動力旗艦版,所以新機剛到手雖然很興奮,但心裡其實也非常忐忑,想到《一代宗師》裡的老姜對著決意奉道的宮二說:
「姑娘,把那麼好的親事給退了,值得嗎?你可要想清楚啊,奉了道....那可是回不了頭的」。
是啊,如果離開了Nikon,換系統奉了Sony的道,看看每支FE原生鏡頭的價格……呃…雖然Nikon新鏡也很貴,但還有上一代鏡頭可以搭配選擇,比如Nikon平均二手價在七、八千的85mm f1.8d(市面應該沒有新鏡)和全新不到一萬五的85mm F1.8G,轉到sony沒有什麼二手與上一代舊鏡可以選,原生鏡頭對應的是18980的FE 85mm F1.8和39880的Carl Zeiss Batis 1.8/85。
但如果你想換系統,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你換,甚至王家衛都會過來補一腳(王家衛:閃開,讓專業的來!!),於是又想到宮二說:
「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其實對白都是徐皓峰寫的,他自已當導演的另幾部片我也很喜歡,《師父》大家應該都看過就不用多說,如果家裡有mod199電影,推薦《倭寇的蹤跡》和《箭士柳白猿》這兩部,對白都很有意思,也可以看出導演的風格還真是從一而終。
於是系統轉換的這一個禮拜不到,就先噴掉三十幾萬(這已經是合乎我正常工作需求最節省的買法,如果是買齊GM大三元順便帶幾顆Batis大光圈定焦甚至Milvus鏡,請自行再加一倍以上),想到mod電影199最近上映我一直想看的《生存者》(THE BAD BATCH),雖說是部接近Cult Film的怪片(但太過精緻),但裡面的音樂和攝影都很不錯,片中基努李維對女主角說一句話:
「來到這裡要付出天大的代價,妳就付出一隻手和一條腿」
我是沒資格講“錢可以解決的事都是小事“,這種話是留給隨手拍生活會拿Phase One的人,不過婚攝就像被老鷹反覆啄肝的普羅米修斯,每天熬夜工作完都會再長出新鮮的肝繼續賣(科普小常識,有些婚攝甚至會邊喝酒邊工作,這就是「酒肝倘?某」這首歌的由來(亂講)),所以捏著肝東湊西湊就還是換了。
這裡要付出天大的代價,我覺得是長久以來對Nikon機身的經驗和使用習慣的累積,除了截然不同的手感之外,最直接的是從DSLR的五稜鏡與無反的二極發光體看見的感覺完全是兩回事,好像噴乾冰的野台布袋戲與AE粒子特效的東離劍遊記,當然這裡並不是說乾冰比較遜或AE特效很假,而是從眼晴到大腦轉換的那種現場感截然不同,EVF/LCD非常明亮清楚,那個看出去的感覺大概是賽璐璐片畫的卡通與最新CG動畫的分別,不能說哪種一定是好,那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在入手Sony A9隔幾天,莎莎幫小莎買了把美勞安全剪刀,吃飯時原本以為小莎低著頭在剪紙,哪知一叫她吃飯轉過頭,我和莎莎馬上大笑出來,她也回一個得意的燦笑,原來她居然一刀把前額的頭髮剪了一大把下來,頓時換了畫風變成斜瀏海的妹妹頭
大人剪頭髮都是小心的一點一點修剪,深怕一個不小心把頭剪壞了,只有小孩才會這樣一把就剪下來,但想想這也是為什麼小莎的畫特別有創作力和想像力(好吧,其實每個爸爸都覺得自已的小孩最有創造力),小莎看到我的A9說:「拔拔,我不記得我們家有這台小相機,我們家的相機應該是大的,你是用魔法把它變小的嗎?」
小孩不怕歸零這件事,那是他們學習的方式
大人才會怕歸零
我全職婚禮的第一場是2009年5月16日在中壢的南方莊園,用的是Nikon D300(一個月後的第二場買了D700),但如果回到我拍攝第一場完整的婚禮記錄(迎娶+宴客)是2007年10月14日,用的是Nikon D200。
10年了,也該是讓自已歸零。
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Sony Distagon T* FE 35mm F1.4 ZA 測試報告!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過去SEL55F18Z在玩家口中以及小編的評測結果都有不錯的評價,SEL35F14Z的表現當然也是大家所關注的,首先我們來看看中央畫質的部分,開放光圈f/1.4的畫質 ... ... <看更多>
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Furch Lab 攝影實驗室- 沒事不要亂買鏡頭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你覺得35mm F1.4 太重、35mm F2.8 光圈又不夠大,那麼40mm F2 確實是個還不錯的選擇,這是一顆結合 ... 渲染眼見的真實Sony FE 35mm F1.4 ZA 開箱/實拍/評測- . ... <看更多>
sony 35mm f1.4 za評價 在 [開箱] Sony FE 35mm f1.4 GM,以銳利為名! - 看板DSLR 的推薦與評價
我要開箱: Sony FE 35mm f1.4 GM,以銳利為名!
網頁連結: https://tinyurl.com/33ex9wh6 << 無廣告medium網誌
心得說明:
完整圖文真的有點多,請讓我偷懶截幾張圖跟重點文字就好XD
一開始35 GM對我來說是有點難以駕馭的鏡頭
上手的第一印象是…這顆鏡頭也太銳利了!而且對比非常高
很久沒有在SONY上用的畫面這麼"硬派"的鏡頭
同時,35 GM的顏色取向,跟我過往很熟悉的35.50 ZA,或是其他Loxia 21.50等等蔡司鏡
頭差很多
更甚者,我感覺35 GM的色調取向,也跟我用過的24.85.100.135等等其他GM鏡差很多
所以我過去幾年熟悉的調色方法,在35 GM上面幾乎都不適用
所以調色方面,我著實花了一點時間去適應他
35 GM在42 MP的A7R3上面,光圈全開就顯得非常誇張銳利
另外,為了小口徑輕量化,35 GM光圈全開也有明顯的暗角,是需要依賴數位修正掩護的
鏡頭
(雖然有暗角不是壞事,適當的暗角可以帶來很棒的氛圍)
而這樣的出發點我認為是合理的,畢竟相對2015年的35mm f1.4ZA,就是一顆比較古典的
鏡頭
蔡司的鏡頭,通常不會過分強調要有超高銳利,或是超柔和散景。
更多時候,蔡司鏡頭更傾向表現出的一種屬於蔡司的特殊色彩
(或許就是老法師稱呼的"德味" XD)
所以35 ZA會被一些人詬病,又大又重,全開還不夠銳利。
而35 GM很明顯就是針對這兩件事情做了修正
另外我個人感覺!
Sony 35mm f1.4 GM,是一顆以A7R4當作參考機身而設計的鏡頭
恰巧這段期間,我從A7R3換到A7R4,我馬上就感覺到,那種在A7R3上有點太銳利、對比超
高的感覺不見了,畫面顯得溫和不少
那種大家比較熟悉的GM味道,回來了
調色方面,我也感覺35 GM在A7R4上面比較順
(當然,以上純屬玄學 & 個人觀感,並無數據佐證)
總結來說
其實不論在A7R3,或是A7R4上面,35 GM都會是目前Sony E接環裡面,綜合表現最棒的那
一顆
那這是不是說35 ZA就不好呢,我到也不這樣想
在我自己熟悉的暗色系手法、調色,還有逆光的表現上面,我都比較喜歡35 ZA多一點
我也覺得35 ZA依然是一顆很棒的鏡頭,只是隨著時代演進,人對於鏡頭的評價,確實也
需要更多玄學以外的數學表現
超快的對焦、超群的銳利度,不錯的放大倍率,近拍畫質減損也很輕微
這些特色,都造就了35 GM是一顆非常優秀的現代鏡
而我們攝影師要做的就是,不論怎樣的鏡頭,都找到屬於他的特色,並且善用他就夠了!
一些照片,完整圖文就請大家點一下下上面的LINK =p
整體滿意度:不錯香,可以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18.44.7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618826373.A.BF0.html
直白來說 用過蔡司鏡頭 一定會感受到那種很蔡司的味道 尤其是色彩跟階調的表現
我覺得如果Loxia當作標準,也許他們有十分的蔡司發色
35.50 ZA起碼也有七、八分
batis系列可能就六、七分
而他們是整體調色的取向是比較類似的
但是35GM就完全不同 我覺得35 GM拍起來,很容易把綠色拍得很鮮豔 數位感比較重
然後也許是因為對比偏高的關係,35 GM我真的覺得他在調色方面 比較容易濁掉
但這也可能是我技術還不到位
以上就是純主觀感受 不要戰我 > <
50 GM暫時無力入坑 XD
XD 不會啦 雖然沒有特別工整,但那張構圖是我喜歡的~
我的機身貼紙跟你一樣!
※ 編輯: kblover (111.240.134.98 臺灣), 04/19/2021 22:36:13
你的評論讓我看不出來我寫的是好是壞XD
讚讚!
※ 編輯: kblover (49.216.38.255 臺灣), 04/22/2021 19:33: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