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些創傷雖不致死,卻使我們面目全非]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選片 #雖不致死
二十出頭,我曾當過一陣子夜店的公關,工作是幫忙販售活動票券,必要時人也要到現場去社交露臉。記得有次活動,我穿了件露腰短上衣搭配一件短褲,那晚我一如往常地招呼新舊朋友,本來聊得很開心起勁,突然間,一隻手突然從後面插入我的短褲,緊緊貼著我的屁股,我驚訝轉過身來,是一個喝得醉醺醺的男人。他裝瘋賣傻地晃走了,我還站在那裡驚訝得目瞪口呆。那晚回家後,我和當時的男友氣憤地說起這件事,他說:「誰叫妳自己穿那樣。」
後來和朋友們聊起這次經驗,發現許多女生都遭遇過類似的情形,有的人被襲擊,有的人被跟蹤,也有一些朋友曾遭遇過性侵。這些故事雖然劇情各異,但是其中的機制卻驚人相似:個人身體界線被踐踏、譴責受害者、對自己感到羞恥…… 有一段時間,我懷抱著自己的經驗和朋友們的故事,對加害者感到憤恨不已,甚至一度仇男,覺得自己永遠不可能成為這種人的一份子。
但後來發生了一件事,讓我產生了新的想法。
有段時間,我和一個男人 E 關係曖昧,他有時候對我敞開雙手歡迎,有時候又拒我於千里之外,原因是他認為我在情感上不是一個可靠的人,怕會受到傷害,因此想要多花時間觀察。
有一晚,我從他家離開,約好明天早上要一起和一群朋友坐車到海邊游泳。那晚我們躺在床上擁抱溫存,我以為他心裡應該已經接受我了,隔天早上碰面時,我們肩並肩坐在朋友車子的後座,他的態度似乎比昨晚冷淡,但我不以為意,以為他只是沒睡飽,想與他親近,就把手放到了他的手上摩挲了幾下,沒想到下一秒,他竟然滿臉厭惡,皺起眉頭用全車都聽見的音量說:「妳幹嘛!?」然後咻一下抽走了他的手。
那一刻我全身血液因羞恥而凍結,一整趟旅程的氣氛都怪異無比。回去後,雖然我認為 E 的態度誤導了我,但現實中,我無論如何仍是那個非經同意就跨越了他身體界線的人,所以我真誠地和他道了歉。
這個事件讓我驚訝,是因為,自認為是女性主義者的我,竟然也在某個情形下,成了某人眼中的「性騷擾者」,而我也察覺,圍繞在「性」上的恥辱與犯罪、根源與後果,很多時候並非三言兩語能夠說明,人世間的人事時地物有多複雜,這個議題就有多複雜,在我們為任何事下絕對定論前,都必須試著用更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傷害背後的種種脈絡。當然,這麼說絕對不是為性犯罪開脫,只是關於「創傷」,有太多在蓋上害人/被害的戳章之外,值得討論與深思的地方。
近期將舉辦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一部來自比利時的紀錄片(That Which Does Not Kill)便訪問了數十位男女老少,在討論一個 19 歲女孩的不幸遭遇時,同時也代入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這些觀點與敘事層次交織,最後串成一幅創傷肖像,在訴說與被訴說之間,見證那些近乎逼人至死的,無法磨滅的苦痛記憶。
有句話說,「沒殺死你的會讓你更強大」,但是,創傷會在我們身上留下永恆的印記,即便你釋懷了、接納了,那個傷疤依然永遠存在,你不是完全回復原狀,而是學會了怎麼和創傷共處,而更多時候,創傷不會讓你變得更強大,相反的,它可能會讓你一敗塗地,使你的人生加倍困難,更可能在互相傷害之中,不斷製造出新的創傷漣漪。
創傷雖不致死,卻會將我們摔成一地碎片,就像一個摔碎的花瓶,面目全非。你或許能花上很長的時間與心力重新拼湊,但花瓶卻再也回不去原本的樣子了。
這部紀錄片表面風格冷靜,觀看時卻深深受到震撼,它訪問了許多曾經受到傷害的人,以及許多同時是受害也是加害者的角色,它不僅讓我回想起發生在自己與朋友身上的故事,也讓人用更全面與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創傷」的本質,在這個時代,值得所有人一看。
《雖不致死》的詳細評論和介紹,請點選文章連結繼續閱讀:
https://urbananimalsabby.com/2021/04/06/that-which-does-not-kill-tidf/
也可以上 Facebook 搜尋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 TIDF,或前往官網 www.tidf.org.tw,查詢此片的放映資訊。
IG:abby_chao_
#紀錄片 #女性主義 #thatwhichdoesnotkill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 TIDF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