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意見》
最近係CUHK見到有preclinical醫學系二年級嘅同學抱怨無限個lectures同考試成日會考萬幾張slides裡面其中一個角落嘅minute details
首先,其實講粗口我覺得真係無乜所謂。私人生活同工作要有嘅專業形象係可以分開。不過要小心嘅係日後要確保真係私人生活同it won’t come back and bite you,呢一行好窄同好多人對粗口敏感,而你嘅事業好取決於同行對你嘅評價。
我覺得成件事有幾個好重要嘅點值得所有人反思下
1. 考試內容有無必要考d偏到無得再偏嘅details
全世界醫學院考試都有類似嘅題目,問一些上堂其中一張slide個角落嘅其中嘅minute detail。好多人話靠這些題目可以分辨邊d學生係精英中嘅精英,邊d學生值得攞distinction
我同意要有differentiating questions,但如果條題目問你AdenoCa Lung with EGFR mutation T790M應該用邊隻TKI時,呢類嘅題目又係唔係適合去分一個學生嘅能力?係咪今日無背到個mutation panel係咪代表你唔係好學生,係咪差過其他有背到張Slide嘅同學?
如果要differentiate一個學生嘅能力,我會覺得complicated clinical presentation +/- multiple comorbidity同藥物相沖etc去睇下個學生會點clinically prioritize同workup個病人,會更加能夠分辨到精英中嘅精英。
如果preclinical basic science嘅題目我倒唔覺得有幾需要分辨有背到minute details同無背到嘅同學,反而更加應該加多少少clinical relevance on basic sciences例如pharmacology, microbiology, drug interaction, disease presentation with regards to physiology etc
2. 真係唔好睇考試睇得太重
醫學唔係淨係科學,同時係充滿人性嘅一門藝術。傳統考試並唔代表d乜嘢,考得好考得差,合格嘅你就係醫生。
Don’t ever be defined by exam
你需要嘅係合格,達到醫學界對醫生知識嘅最低要求同埋擁有應對困難嘅能力。當刻你醒唔起lecture 134第48張slide嘅內容唔代表你唔識,亦唔代表你之後會醫死人,會係庸醫。考試其間有種種因素,時間嘅壓力、大腦突然mind blank、一時諗唔通等等,令你答錯呢條題目。
呢個並無咩咁大不了,如果你真心唔識嘅,就吸收呢次經驗同知識,be better next time 。如果你係識但因種種原因答錯嘅,唔緊要,下次更小心就好,無須覺得自己比別人低等。
香港學校好容易會出現一種互相比較嘅氣氛,really there is no need for such culture,相信自己嘅能力,記著,你唔需要一份筆試去定義你嘅人生。
*不過當然你仍然要合格,只係無必要去同人競爭鬥高分
當你看開d唔再區泥分數時,就算你無背到d rare minute details時,你一樣會合格會progress,呢d古怪題目唔會佔多過10-20%
我明好多時會覺得個考試唔公平,覺得個分數唔能夠充分反映你嘅努力同能力。
你絕對entitle你對考試內容不滿嘅感受,this should be acknowledged and not dismissed and framed as you are just a whining child
3. 基本重要defining features你其實真係要識
你未必需要知道concurrent chemoRT for NPC個platinum based regimen係乜嘢,但你起碼都要知個mainstream treatment係乜,chemo要be aware of neutropenic fever,RT個概念係乜嘢,呢d真心同你以後日常工作有關嘅知識
你的確可以以後睇症時up to date所有嘢,但你起碼要有個概念先知要uptodate乜嘢,如果唔係真係search到2046無都未搵到個答案。
至於whole genome sequencing其實我覺得你唔需要知得好詳細,但都可以了解下到底迎l近年醫學因為基因學嘅發展而有幾大嘅進步,癌症同autoimmune等疾病嘅治療近年咁大嘅改變,基因研究功不可沒。
都係果句,唔識或答錯唔緊要,從中學習睇下知識,只份卷10%嘅題目真係唔會令你唔合格。
4. 好多前輩們其實可以諗諗你覆個學生嘅objective係乜嘢
如果你只係想開心share呀叔同老娘當年都係狂背書,呢d嘢係well expected嘅時候,你想achieve d咩嘢
現實就係有學生覺得考試唔能夠全面評核佢地嘅知識同能力,呢個係一個legitimate嘅感受。當我地立即judge佢嘅心態再下埋判決覺得佢唔會survive medical career,覺得佢無做醫生嘅資格或質素,甚至叫佢quit U or transfer,你係無address過個root cause and culprit
當然你絕對有權去覺得新世代都係whining child,心態有問題,但當你睇症時都可以嘗試去從病人角度出發再adjust your approach時,點解面對師弟師妹又唔可以呢?
我唔同意單憑一個secret post就落judgement去判一個人死罪再圍鞭一輪。
的確世界唔係圍繞一個人而轉,世界亦未必會為咗一個人而改變,但如果我地真心覺得有地方值得改善,係唔應該submit to the culture or system
The world might not change for you
But if you believe a change is needed
Be that change yourself
非主流意見遇咗實有人會唔同意
最後只想同所有讀緊醫嘅同學們講
Preclinical係好悶,clinical years會好好多。唔好睇考試睇太重,the last one who passes is still a doctor
相信自己嘅能力,捱過難關後便會有另一番天地
Don’t ever be defined by exams or other people
tki醫學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何我們唔應該講「我舊時都係咁捱嫁啦」》
相信90後或00後對「我舊時都係咁捱嫁啦」呢句說話絕不陌生。
近十幾年醫學發展愈來愈逢勃,對病人和醫護權益亦愈來愈重視,例如實習醫生要3日1call、on call要28-36小時、護士病人比例1:14-18等等一直都被批評。不少新世代醫生護士都會lobby system reformation令工作環境更人性化更友善,改善病人權益。
但是!!!我們總是會聽到上一代前輩們以奇異的眼光看我們,以下對白大家定必不會感到陌生
「班後生愈來愈唔捱得」
「當年邊有抽血員、我一個人要抽哂成個病房嘅血」
「當年我實習醫生已經做chest drain、LP、BM 等等,班後生依加做咁少又要supervision,一代不如一代」
「當年邊有post call half day、邊有咁多teaching session,依加d trainee已經好幸福」
下刪幾十種當年醫護有多勇猛而新世代有多whiny $ sheltered又唔捱得又嬌生慣養。
時移世易,的確相對以前,醫護待遇好了小小,但是廿年後的今日,我們可以講
「廿年前邊有咁多paper work,咁多張assessment forms?」
「廿年前邊有咁多”醫療事故”會有議員開記招響你全名鞭屍+蘋果A1頭條?」
「廿年前邊有咁多資助基金要assessment + 填無限張form?」
「廿年前邊有holistic care同biopsychosocial呢個概念?依加興MDT同allied health input去做best possible care,難度不用花多點時間?」
「廿年前authoritative care,醫生叫病人做咩佢地都會做,依加要shared decision + fully inform個病人做同唔做嘅風險,都係要時間。」
「廿年前讀醫學院好多病同藥都係mechanism poorly understood,依加淨係novel agent for cancer & autoimmune + pathway都已經係兩個世界」
無錯,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大家的觀點與角度注定都不會同。以前一路都咁運作不代表我們要接受,時代要進步,我們對醫護的職安健和病人權益的想法都要一齊進步。
你覺得一個24小時沒有睡覺的實習醫生去幫病人做入侵性檢查是合理的事情嗎?
你覺得一個醫生巡房或門診只能花3-5分鐘(連開藥+documentation)做得到biopsychosocial + holistic care嗎?
你覺得到2020的今日仍然3日1 call + on call 28-36小時對醫生的精神和身體健康無問題嗎?
踏進2020年的今日,我們不能再舊時舊時舊時,舊時中HIV注定變AIDS再等死,今日都起碼講緊Depot PrEP / 全民Truvada PrEP / PEP,感染後治療都可以U=U, normal CD4 + normal life span。你Stage IV metastatic lung cancer大概都會想用新世代TKI / immunotherapy而不會想用「舊時的化療」吧?
我們不是廢青,我們只是渴望改變這崩壞中的醫療環境、令醫護和病人的生活變得更好。而這份責任我覺得無論邊個世代的人都應該一同負擔。
#唔好再舊時舊時舊時
#MetastaticCa都可以completeremission
#點解個制度唔可以隨時代改變
—————————————————————
另外如想細閱真科學和偽科學的產品review或Exclusive文章可考慮訂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nforsun
題材:補健品、防疫用品review
- 科大殺菌塗層MAP-1、次氯水、Zoono、Oo Airject、BioEM、光觸媒、空氣清新機
- Co-Q10、葡萄糖胺、Manuka Honey、魚油Omega-3、濕疹保濕膏、賢者之食卓、腦專加
tki醫學 在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健保新聞>健保新增多種給付藥品!估10萬名病友受惠
健保署今(14)日表示,去年健保總共收載超過34種新藥,並擴增了18類疾病藥品的給付範圍。當中以癌藥最多占40%,範圍涵蓋乳癌、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胰腺癌等12種癌別。今年初健保並增加給付第二代肝癌標靶新藥以及非小細胞肺癌口服化療藥品,另外也放寬B型肝炎用藥條件,估算超過10萬名病友可享受新藥給付帶來的治療效益。
👉近5年增加給付近百項新藥 在台治療不輸歐美
健保署指出,以107年共1千957億元藥費為例,花費最多的藥品是抗腫瘤與免疫調節劑,約有389億元,占整體藥費22%,成長率排名第1。其次為心臟血管用藥、全身性抗感染劑、胃腸道及代謝用藥,分別占整體藥費約16%、15%及14%。其中高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的癌症,近5年就增加給付了100項新藥,占所有在台上市癌藥的7成,我國癌友接受新藥治療的機會並不輸給歐美先進國家。
👉利用雲端醫療資訊系統 管控用藥狀況避浪費
健保署補充,在健保財源尚無法擴充下,新藥的給付對象及條件難免有所限制,因此健保也採取風險分攤機制,要求廠商負擔部分藥費;同時也利用雲端醫療資訊系統,積極管控重複用藥與檢測,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將節省下來的經費用來給付更多其他新藥,或是放寬尚未滿足醫療需求疾病的藥品給付限制,讓更多病友獲得接受新藥治療的機會。
👉與專家、醫界團體共同努力 健保署盼達最佳效益
「健保是台灣之光,也是台灣之寶」,健保署強調,健保的信念是有「價值」的藥品與醫療行為要有合理給付,在財務可承擔下為病患爭取權益。健保署會站在照護病人的立場,以實證醫學為基礎推動精準醫療,期盼與藥物擬訂會議代表(含專家、醫界團體、付費者代表、病友團體及藥廠)一起努力,讓每個藥品給付均能達到最佳的效益。
●開放給付藥品重點摘述
乳癌:放寬雙標靶藥物使用條件,新增CDK4/6口服標靶藥物
肺癌:擴增給付ALK與ROS-1基因突變標靶藥物,新增口服化療藥品
肝細胞癌:給付第二代肝癌標靶新藥,並放寬藥物使用條件
大腸直腸癌:新增口服化療藥品
腎細胞癌:收載對VEGFR-TKI或mTOR無效之多標靶新藥
攝護腺癌:給付放射性鐳治療,並擴增荷爾蒙藥物治療範圍
胰腺癌:收載新劑型紫杉醇化療藥物
白血病:新增抗CD22或費城染色體變異之數項標靶藥物,並放寬用藥規定,增加臨床適用範圍
癌症免疫新藥:開放給付於黑色素瘤、肺癌、何杰金氏淋巴瘤、頭頸癌、泌尿道癌、胃癌、肝癌與腎癌等8種癌別,其中胃癌與肝癌的給付比其他國家為早
C型肝炎:擴大給付範圍,不設限給付條件
B型肝炎:放寬給付條件,增加臨床適用範圍
疱疹:全身性抗疱疹病毒劑不再限制病患族群及發生部位
風濕免疫疾病:放寬給付年齡限制並新增免疫調節新藥
罕見疾病:新增高雪氏症、肺動脈高壓等多項罕病新藥
另有糖尿病、高血脂、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思覺失調症、抗生素等多項新藥與給付規定放寬。
資訊來源:
https://tw.news.yahoo.com/%E5%81%A5%E4%BF%9D%E6%96%B0%E5%A2%9E%E5%A4%9A%E7%A8%AE%E7%B5%A6%E4%BB%98%E8%97%A5%E5%93%81-%E4%BC%B010%E8%90%AC%E5%90%8D%E7%97%85%E5%8F%8B%E5%8F%97%E6%83%A0-035300367.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IcBTIn2ycCDFrcQL2OZ6-zYSfLSUGsNNKWyVqSrAalbQzfWzIJDLb50gStv_8MJzB87figT1Dch_89yDeM0HiBK4x9pM-eK6ZK2Mzn80SfNd4ttAEnfMxb9dqV0RdUzgmo_VjvEyu77AzW-bOt2YVawMyzcAlgSKWOYq00q2p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