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第一眼在婦幼展看到的時候,我站在櫃位端詳好久,怎麼會有這麼美的水杯!!!
而且質感好好,根本一見鐘情就愛上💕
不只水杯~
球型零食杯、保溫水杯,就連清潔刷都美到不要不要。
我是顏控,同時也很重視實用好用,不能只是好看,美與好用必須要兼得‼️
現在要來跟大家分享,這麼美的好物,我超開心,希望很多人知道~
/
以下是平常,非常多人問我關於 #喝水的問題:
🔸水杯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個要依照不同的年齡來選擇。
► 如果是像星星這樣剛開始喝水的0-1歲小寶寶:
我會覺得吸管+中力求很重要,因為他們還在學喝水,水杯一定是亂拿一通,或是各種姿勢,因此360度隨意亂晃都喝得到很重要喔。
► 如果是2-3歲以上:
喝水量變大,可以選擇直飲杯,我還會選可以看到刻度的,這樣就知道孩子每天喝多少水?夠不夠?
🔸寶寶每天要喝多少水?
其實不需要這麼早就要求寶寶一定要喝水,因為才剛開始嘗試副食品,奶量也還很多,每天補充到的水分是充足的!
不過我會偶爾給他喝一點水,只是想讓他適應有奶以外的液體,但不會要求喝多少,就嘗試就好。一直到快6個月,給星星吃益生菌時(溶於水中),才有喝比較多一些水,星星也很愛喝!
但我仍然不會要求他要喝光,喝剩的就會換新,每次都要給寶寶喝新的水比較乾淨。
🔸什麼時候開始要喝比較多水呢?
當副食品已經取代2餐以上,因為奶量少了,我就會讓孩子多喝點水,如果水分不足,塞塞就會比較乾些。(比較乾硬的話,寶寶不好排便,就可以喝水+益生菌)
/
來自日本的Meroware除了顏值高,骨子裡也是濃濃的日本血統,特別細心、特別用心,讓孩子在不同階段都可以有喝得很好的水杯,還有個我非常中意的地方 #全部都可拆卸清洗不藏污納垢 。
💛 #學飲杯(奶嘴頭)
表定6~12M使用。
特別設計像乳頭的奶嘴頭,讓寶寶一含就適應,有加厚耐咬這點很不錯!
但茜茜實際用,覺得要6-7M以上再使用比較好,因為它是十字口洞的出水量,寶寶太小的話可能會覺得流速比較快,會不適應。
6M以下水也不會喝多,建議先給奶瓶裝水嘗試就好,這款杯子可以先備著,6-7M開始用。
💛 #吸管杯(吸管頭)
表定9~18M使用。
不但有我覺得一定要有的吸管+重力球(360度都能喝),還有防脹氣透氣孔,平衡杯內外壓力,能輕鬆喝到水,這樣寶寶就不會懶得喝,或是抗拒不喝水唷。
目前星星7M也會用了,因為他的吸管流速不會到太快,星星喝得還不錯。
不過如果孩子1.5歲以後,可能會覺得吸管比較細,喝的速度不夠快,就可以換成直飲杯囉!
💛 #直飲杯
表定1~3Y使用。
1歲以上就可以吸管杯和直飲杯交替使用,但我覺得1歲仍可以以吸管杯為主,2歲以上喝水量變得更多,要求孩子多喝水時,直飲杯流速大可以喝得更快唷。
💛 #不鏽鋼保溫吸管杯(吸管頭)
嚴選316不銹鋼,可長效保溫、無異味,不只水,牛奶、果汁、湯、豆漿通通都可以裝唷~(不過我個人喜歡水杯只裝水)。
跟吸管杯一樣的吸管+重力球(360度都能喝),還有防脹氣透氣孔唷。蓋子蠻好滑動,還有防熱噴設計,杯蓋全開時,會有咔一聲固定,不會亂移動。並有多重防漏設計,不會因為亂晃就漏水,外出攜帶超OK!
💛 #零食球
美美美!真的是目前最美的零食杯!
球型設計當然是讓寶寶凌虐,怎麼摔怎麼丟,還是很耐用。
球狀下半身還有花瓣洞洞設計,能讓寶寶訓練抓握力,連星星都拿得很好,外蓋可卡緊、內檔片不怕零食掉落,媽媽包很乾淨。(隨著寶寶長大,可以把內攩片取下,跟著寶寶一起成長)
💛 #不鏽鋼悶燒罐 (會變色的大肚魔法罐)
這個悶燒罐有夠美,完全打中我這個藍綠控,好喜歡~
如果你知道他居然可以把蓋子拆下變成碗,而且還有感溫變色功能,這個喜歡會x100000啊!!!!
從悶燒罐倒出來,我們都怕太熱寶寶吃會燙到,如果超過50度,蓋內的顏色會變成白色,爸媽不用嘴唇室溫結果也被燙傷,降溫了,顏色也跟著恢復原色。
瓶身設計真空隔熱層,嚴選316不銹鋼,可長效保溫也可保冷,而且密封防漏,還獲德國紅點大獎唷。
💛 #水杯清潔刷
這一定要收!
不只是長得美,而是真的很實用!
茜茜個人很在意水杯好不好清潔,畢竟很容易就在小縫縫就有水垢水霉,黑黑的不但噁心,對健康也不好...所以一定要洗乾淨。
Meroware所有的水杯、零食杯的配件,全部都可以拆卸,有夠好清洗,我非常滿意!再搭配水杯清潔刷,有可以刷吸管的細長刷頭,也有前面U型的杯蓋清潔刷(這個連小細節尾端都刷得到),杯身也有比較粗的刷子唷。
以上的通通都有:
⭕️不倒翁杯底、瓶身加厚抗摔
⭕️胖胖包手柄,好握
⭕️杯身有刻度,喝多少水一目瞭然
⭕️食品級矽膠、Tritan瓶身,不含BPA
⭕️安心檢驗報告
/
看完超心動,超想要幫寶寶入手好喝又高顏值的水杯嗎?
據說這個月只有茜茜開團,所以特別凹到很讚的優惠唷~
【日本Meroware水杯。零食球。清潔刷團】
💟開團時間:明天6/12(六) 中午12:30
💟心得文搶先看:明天6/12(六) 早上10:00 開團前,會先給社團&Line搶先看,請先加入~(最近蠟燭多頭燒,我會盡力準時,如果有延遲還請多多包涵)
❶茜茜Line@:https://ababa.tw/1fifW/bf210611 或搜尋Line ID: @ababa (前面一定要加@)
❷加茜茜的社團『茜茜揪團瘋好物』:https://ababa.tw/cUbzA/bf210611
#同場加映
茜茜最愛用的韓國RICO濕紙巾,新品“香蕉蜂蜜攜帶包”,獨家首團就在下週三6/16閃亮登場✨
u型隔氣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覲見帝王之山 南湖大山
我雖久仰南湖大山的盛名,然而這座型態沈穩莊嚴、有帝王之山稱號的名岳,因為所需天數較多、因難度稍微進階,便一直等到我完成了其他幾座山岳後,才決定來覲見這座帝王之山 。 這座被印在兩千元鈔上、貴為五岳之一的名山,其實為冰河地形的一部分,因此冰河遺跡也是我此行的拍攝紀錄重點之一。
▌攀登南湖大山的行程
一般攀登南湖大山的行程約需時三至四天。第一日先由登山口到雲稜山莊,第二日再由雲稜山莊經審馬陣草原、五岩峰、南湖北山、南湖北峰,抵達南湖圈谷山屋。第三天後就視個人的體能與時間,攀爬南湖大山、南湖東峰與其他群峰等等,之後再宿一晚南湖山屋,或者往回至審馬陣山屋甚至雲稜山莊過夜,第四天再回到登山口。
我則是因為拍攝需要,總行程安排五天。第一天從勝光登山口啟登,並於雲稜山莊過夜。第二天從雲稜山莊出發,抵達南湖山屋後,開始勘查預計的拍攝地點。第三天就開始實際的拍攝與攀登,晚上再宿於南湖山屋。第四天早上則是在圈谷拍攝,之後前往審馬陣山屋,然後拍攝南湖大山夕景。第五天再由審馬陣山屋回到登山口,完成這次的攀登。然而拍攝的行程並非總是順利,特別是在春天瞬息萬變的天候狀況下。
▌我的實際行程
第一日
我照著原先的計劃,自勝光登山口啟登,朝雲稜山莊推進。沿路雖然多在樹林中,但偶爾能從一些開闊處看到南湖大山,因此並不至於太無聊。於是我就在上上下下的森林路徑中,順利地抵達雲稜山莊。
第二日
因為知道這天大概是我這趟行程中最後有好天氣的一天,因此決定在破曉前出發,以便白天有更多時間可以拍攝。離開雲稜山莊不久後,整體走勢就從下坡改成一路上坡。最初也是一直走在森林中,最後終於在審馬陣草原前走出森林,開始有開闊的視野。
在這裏,除了可以看到隨侍在側的南湖大山外,回頭也能看到完整的聖稜線,走起來真是心曠神怡。此後順著草原一路上坡,抵達南湖北山並快速登頂後,便轉向前往並通過五岩峰。五岩峰看似猙獰,但實際上其實踩點明確。雖然有時要手腳並用,偶爾有輕微的暴露感,但整體來說,通過並不困難。此外,五岩峰滿佈奇石奇木,加上一邊壯觀的五岩峰斷崖,對攝影人來說其實是充滿拍攝機會的地方。
通過五岩峰後,就來到了南湖北峰。這裏有著毫無阻礙,可以俯瞰上下圈谷的絕佳視野。在這裏仔細欣賞了圈谷美景後,便開始下切前往南湖山屋。南湖山屋看起來小巧可愛,但其實可以容納約40人左右。然而我抵達山屋,卸下裝備、稍事休息後,由於久旱無雨,第一件事就是下切一百多公尺的高度至南湖溪取水。取水來回花費約40分鐘,佔去了一些可以用在攀登與拍攝的時間。
取完水回到山屋後,維持基本生活的條件才告滿足。由於天氣預報顯示隔天可能變天,因此我決定再努力一下,先前往下圈谷拍攝一些冰河證據,並登頂南湖大山,並在回程拍攝下圈谷的夕景,完成一半預定的拍攝目標。
離開山屋前往南湖大山主峰的路,在抵達主南岔路之前基本上是緩和的。而在這段路上,有一個我最想紀錄的岩石,那就是鹿野忠雄發現的羊背石。1933年,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與地理學家田中薰教授一行人,在南湖大山一帶進行了詳盡的地質調查與紀錄。他們最終發現了12個圈谷、各類冰蝕地形等冰河證據,其中也包含了這個羊背石。
鹿野忠雄除了是第一位台灣冰河地形發現者,他對台灣的高山、生態與種族都有廣泛且深切的研究,並把台灣以現代且科學的方式,發掘並記錄下來,是我相當敬佩的一位學者。能夠跟他站在相同的歷史現場,也算是了了我自己一個小小的心願。拍攝完羊背石後,我繼續往南湖大山推進。過了主南岔路後,便來到一處不算緩的石坡,橫亙在我與主峰之間。但這並不是前往主峰的唯一『障礙』,過了碎石坡不久,還必須通過一處散落的『巨石陣』,才能抵達南湖大山山頂。南湖大山山頂其實相當平坦,且視野極佳,能夠眺望眾多名峰。
隨著天色漸暗,我便離開山頂,準備回到圈谷拍攝夕景。途中再次經過主南岔路時,斜射的金黃光線穿越稜線與群峰,並照亮了遠方的中央尖山,這幅美景美得讓我忍不住駐足欣賞許久。離開了主南岔路、主東岔路,我來到可以俯瞰下圈谷的地點。在這裏,可以看到冰河圈谷典型對稱且悠緩U字型谷的特徵。這時日落橙黃色的光線隨著過去冰河的出口,由西面照入圈谷底部與南湖山屋。
回到山屋,烹煮並用完晚餐後。我用保溫瓶泡了一壺茶,擠出最後一點精力,拍攝晴朗無雲夜空中、點點繁星下的圈谷夜景。
第三日
依照預報,這天應該自凌晨起就開始會有雲層聚集。然而凌晨四點到山屋外面看時,發現天空依然晴朗,似乎還是有拍攝的機會。由於昨天已經攀登了南湖大山、去了下圈谷,於是這日就決定直接前往上圈谷與東峰,並在進入上圈谷前,在懸谷的一側拍攝下圈谷的晨景。而這日的天空也出現美麗的雲彩,日出的紅光更是照耀著南湖大山。
結束拍攝晨景後,我便繼續往上圈谷與東峰前進。通過平坦的上圈谷底部時,我注意到這裡散佈著另一個冰河地形的證據,也就是漂礫。漂礫是由冰河由他處搬運過來的岩石,因此種類與周遭的岩石不同,加上這裡沒有其他有足夠搬運力的流體可以移動這樣大的石塊,所以可以推論冰河曾經存在。
離開上圈谷與漂礫後,我繼續往東峰推進。在這裡我不慎走到另一條,不經由主東峰鞍部,而是從東峰陡峭面攀爬而上的路。雖然最終仍然順利登上東峰,但額外消耗了一些體力與時間。抵達東峰後,我發現這裡是由平坦片狀的板岩組成,這時想起在上圈谷看到的漂礫,也許就是從這裡被冰河搬運下去的吧!
南湖東峰的視野極好,除了可以看到南湖大山極具帝王氣勢的一面外,也可以看到四條冰河遺留的地形,除了北峰下切路、北峰與東北峰之間與東峰的三條冰河外,在主東峰間的鞍部,過去也是兩條冰河的分界,一邊推往蘭陽溪方向,另一邊則推往立霧溪方向。現在看來雖然可能只是一般的山峰與谷地,但稍加運用一點想像力,南湖群峰間滿佈冰河的畫面就鮮明地呈現在眼前,也著實讓我相當興奮。
在東峰欣賞周遭豐富的冰河地形與壯闊景觀時,我注意到天上的雲開始聚集。我本來準備繼續往陶塞峰與東南峰推進,但隨著變厚的雲層開始遮擋日光,我便趁著在稜線上還能收網路訊號,趕緊查看最新的氣象預報。結果預報顯示有70%的機率會開始降雨,且越晚機率越高。考量前往東南峰再折返需要一段時間,以及我還需要下切至南湖溪取今日要用的水,便決定先回到南湖山屋,陶塞峰與東南峰便下次再會吧!
我回到山屋時,其實才早上十一點多而已。這時不見雨滴落下,其實有點懷疑自己是否因為不準確的預報,而做了錯誤的決定。然而就在下切去南湖溪取水來回的短短四十分鐘內,濃霧開始大量湧入圈谷,周遭能見度與氣溫都快速下降,所以也許沒有推進到東南峰也是個好選擇吧!大霧一直持續到晚上,所以連帶我希望拍攝的夕景與星空也沒有拍到,為此我也在心中開始盤算隔天的拍攝要如何調整。
第四天
這天被其他準備下山的隊伍吵醒,雖才凌晨三點半,但既已毫無睡意,便決定去山屋外看看天氣,沒想到外面又變回了晴朗的夜空。我也開始趕緊煮水、準備早餐,並且用最快的速度開始打包,準備拍攝圈谷晨景。等一切準備就緒時,時間已經來到凌晨四點半,我便離開山屋往北峰前進。這時圈谷上方天空又不時有雲霧繚繞,我開始意識到日出有可能出景,便來到前一日準備拍攝夕景的拍攝點,架起腳架等待。果然不久後,這些雲霧在日出光線的照耀下,呈現出令人驚豔的色彩。
拍攝完圈谷晨景後, 我繼續往上抵達北峰,往今日預計的住宿點審馬陣山屋前進。不過在通過五岩峰時,就如同昨日一樣,雲層開始增厚,霧氣也開始湧入。等我抵達審馬陣草原時,能見度甚至低於十公尺。再次參酌了氣象預報後,發現天氣只會越來越糟,甚至開始降雨後,便決定提前一日下山,最終下午五時前抵達勝光登山口,結束這次的南湖群峰行。
▌我的裝備
我這次帶上山的裝備,除了基本的睡眠系統、煮食系統與保暖衣物外,因為天數較長,帶了比較多的食物。也因應山上缺水,帶了取水用的水袋與濾水器。拍攝器材方面,則帶了腳架與一機三鏡與濾鏡等等,最終總重量來到23公斤左右。也因為較重的負重與較長的天數,在登山鞋的選擇方面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次攀登南湖群峰,我選擇了專為長天數負重行程設計的 Hanwag Taiwan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
Hanwag是創立於1921年,來自德國巴伐利亞的專業戶外鞋品牌,品牌名稱正是創始人Hans Wagner的姓名縮寫。Hanwag的鞋子對於品質、工藝與性能的追求,也讓它成為一些德語系國家軍靴的供應商,是其可靠耐用的背書。今年2021年也剛好是Hanwag創立的一百週年,我想能通過一世紀考驗的品牌,表示它長久以來都能持續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其產品設計與品質更是禁得起歲月的試煉。
當初我選擇Hanwag Tatra II Wide GTX作為這次南湖群峰行程的使用鞋款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是硬底鞋。通常一般迷思認為鞋底應該要軟,走起來才會舒服。然而事實上正好相反,在崎嶇地形與負重情況下,硬底鞋才能夠提供最大舒適。主要原因就是在硬底鞋遇到不平整的困難地形有較好的抵抗力,腳底感覺起來仍是相對平穩。軟底鞋因為缺乏可以抵抗地形的硬度,因此會把地形的不平整傳達給腳底與腳踝,除了腳底不舒適外,腳踝也容易有為了保持平衡而扭傷的風險,而這個情況在負重的狀態下則會更為加劇。
而我這趟穿的Hanwag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使用了Vibram® AW Integral鞋底,其中底有加裝強化塑片,因此有極佳的穩定性與支撐性。鞋底也有很深的刻紋,具有強大的抓地力。這幾點對常常要走在陡峭崎嶇地形的南湖群峰行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五岩峰、北峰下切路、東峰前與主峰前路徑等。這幾個地方充滿像是巨石塊、板岩坡與碎石坡等過去我必須放慢速度,甚至降低重心通過的地形,這次我驚訝地發現Hanwag Tatra II Wide GTX可以讓我輕鬆自然、不必改變速度與姿態地通過,也感覺不到這些凹凸不平地形可能帶來的不適感。Hanwag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強大的抓地力與確實的支撐性,有時甚至讓我感覺雙腳是吸附黏著在這些地形上,令我在背負沈重攝影裝備通過困難路段時,信任感與安全感油然而生。
此外,Tatra II Wide為寬楦型的鞋款,更符合亞洲人的腳型,也在這趟長天數的負重行程中帶來額外的舒適。事實上,Hanwag除了提供標準楦與寬楦(Wide)供消費者選擇外,Hanwag也是全世界唯一有提供拇指外翻楦(Bunion)的品牌,可見其為使用者著想的用心之深。經過這趟南湖群峰行後,我對Hanwag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愛不釋「腳」,也推薦給有長時間負重登山需求的人。
▌南湖大山的拍攝與攀登建議
如果是以拍攝為主的話,行程上我會建議第一天就走到審馬陣山屋,在這裡可以拍攝南湖大山被夕陽照得滿面紅光的景色。第二天凌晨出發,在日出時抵達北峰下切處,拍攝圈谷日出景色。之後則可以視體力與行程,直接或留待隔日再攀登南湖群峰。
u型隔氣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韓國昌信收納盒 冰箱保鮮盒 組合優惠ing
🔗 https://pse.is/RSF5K(點註冊/登入就能看到表單)下單🈵️3500送1000ml的冰箱收納組2入)
看不到請私訊艾比!!!!
-
最近生活很精實,時間非常有限,希望每週能親手下廚一次,不然外食吃多也覺得不太好啊....
有在煮飯就會去買菜,現在比較知道如果保存食材了,我準備了 #昌信收納盒 來使用。一定很多人都是東西買回來之後就直接塞冰箱~剛剛從雜亂的塑膠袋裡搜出好幾個爛掉的水果、被壓壞的蔬菜,沒好好收的結果就是,東西會放到忘記啦。
✅可堆疊!節省空間好收納,打開冰箱整整齊齊
✅耐低溫!-30度~100度可冷凍、可微波
✅密封力!有效隔絕液體和氣味,直立收納都不怕
✅透明盒身!食材擺放一目瞭然
✅肋骨設計!隔開肉品的血水、防黏
✅通過認證!擁有美國FDA認證、SGS不含有害物質
✅投保產險!昌信收納盒全系列投保產品責任險3600萬
-
#艾比推薦款
先再讚嘆一下昌信盒底部的U槽設計,葉菜類不容易吸到水氣,肉類不會黏在底部爛掉,或拿不出來~這點深得人心。
📌昌信冰箱收納組合C (8件組)$999
7個 1000ml 收納盒+收納底座
📌昌信冰箱收納組合A(8件組)
1個 650ml + 7個 1000ml 收納盒+收納底座
🔅昌信冰箱收納 SKYLOCK 3800ml 附瀝水籃保鮮盒+SKYLOCK 1700ml 四格冰箱收納盒 2件組
5900和3800都很適合裝蔬菜、水果,我是直接用大全部裝起來!這2款都有附瀝水籃,可以用來洗蔬菜、水果後直接冰起來。因為我買的量都不多,就可放2-3天的水果量!
1700的裡面附上4格小盒,很適合裝一些爆香料,像蒜頭、洋蔥、辣椒、蔥等等~
這款扁平的收納盒,適合用來分裝肉類、海鮮,如果是常到好市多購物,一次買都非常大盤,好好的分裝,用可密封的昌信,也能延長食材保鮮度。想醃肉就直接加入調味料,不用再換容器!
接著搭配底座,能直直地放在冰箱中,可以節省不少空間~且湯汁也不怕湯汁會外漏。放心‼️ #放冷凍可以
中型的650我會拿來裝吃不完的隔夜菜,拿掉上蓋, #可以放微波爐喔。
小一點的(180、450)收納盒還可以用來裝孩子的零食、餅乾,外出吃飯想裝一些水果也很合適。
第一次買可以先入手組合c & 3個瀝水籃組合!先感受一下~我自己也還想再補買!#全部收完能疊在一起,整個賞心悅目啊!
品項➡️
📌昌信冰箱收納組合C (8件組)$999
收納抽屜+7個 1000ml 收納盒
📌3800ml 附瀝水籃保鮮盒+1700ml 四格冰箱收納盒 2件組
$999
📌120ml三入一組 $199
📌1000ml二入組 $499
📌1300ml 單個 $399
📌3000ml 單入 $499
📌收納分格盒-10P $499
📌1700ml 附四個內隔冰箱收納盒$599
📌3800ml-附瀝水籃 $799
📌5900ml-附瀝水籃 $799
-
有任何問題可以私訊艾比,加賴搜尋🔍 @ibmm 或點 https://lin.ee/z3lOzV
廠商LINE ID:@addone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