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很多產業狀況不好,特別是餐廳、健身房、酒吧這些直接勒令停業的店家。
但電商平台例如亞馬遜卻生意好到要招十萬人,包含送貨、包裝揀貨品管之類的職務。
其實不只亞馬遜,光是我常常使用的華人食材購物網站就從原本的隔天到貨,現因為送貨不及,逐漸從兩天、三天變成一週才能到。
——
疫情來臨波及工作時,很多人會出現「受害者心態」,覺得政府、社會、老天對不起自己,讓自己失去了原本的安穩。
可是卻忘了往「機會點」著眼,例如食物快送、代買代辦之類的需求大幅增加,甚至遠距、視訊互動、線上影音內容都成為疫情蔓延時的高度需求產業。
有時候不是沒路走,而是自己不想走。
也許是怕自己做不來,也許是心有成見覺得那些工作不夠「高尚」。
在我看來,其實人生有幾個月、一兩年做一些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做的事,也不是什麼壞事,總有經驗值和收穫,未來也累積了跟別人聊天的談話資本,而且最重要的是,能把眼下的經濟難關度過。
———
餐廳受到疫情影響太巨大,目前台灣雖然很ok,但開始有些人減少外出,幾個從美國觀察到的現象也提供給台灣的餐飲店家參考,或許可以超前部署一下:
📍是否已經有外送服務,或跟外送平台結合?
無論是為了防疫期間或是市場趨勢,外送絕對是勢在必行要進行的服務。
📍是否有客戶名單(電話、Email、Line)?
如果客戶的聯繫資料都只有留在外送平台上,等同你永遠都必須依賴這個平台不可,甚至都只能依賴平台上的行銷活動,換句話說,你的營業額都被平台綁架。
因此店家必須建立自有的聯繫管道,不時的發送折扣優惠券,讓客戶和你的店家能有更直接的互動。
📍儲備自己的外送員名單
平常時期可以依賴外送平台送貨,但一旦遇到特殊期間例如更多人為了疫情不出門,平台需求量過高,外送員無法負荷,反而會讓店家遇到有貨卻沒人送的困境。
因此店家隨時在身上準備2-3個願意兼差做外送的打工族名單,總好過突然找不到人做好。
📍特別規劃的「外送餐行銷組合」
為了搶疫情期間外送市場,美國很多餐廳推出「不用外送費」的服務(顯然是想跟Uber eat一拼高下,Uber eat不只要外送費、服務費也要小費)
但羊毛一定是出在羊身上的道理我們都懂,這些外送費到底算在誰身上?
儘管有些餐廳還真的老老實實犧牲了利潤(通常是中高價位餐廳),但我也觀察到,很多餐廳的外送菜單跟內用餐點不太一樣,份量可能少一點、少了配菜、或是乾脆外送的價位直接拉高,例如原本一份350元台幣,直接變成420元。
用各種方式來平衡0外送費的支出。
另外再推出,第一次訂購0外送費折扣碼,然後等你收到餐點之後,又收到一張下次訂購折價折扣碼。(能折餐點的10%費用,還算不錯)
——
寫這麼多,我想說的是,為了活下去,我們無可避免的只能不斷適應環境,隨時讓自己處在可調整、可變動、有彈性的狀態。
無論是個人、無論是店家,唯有靈活以對、提前準備才有活路。
不要花太多時間精神一直拗在不會活的局裡,先跳脫,然後再回頭,或許這段路會讓你的想法完全不同。
#祝福這段時間失業的人都能因此發掘自己無窮的潛力
#讓危機成為轉彎的助力
uber eat目前無法使用 在 進食的巨鼠 Giant Mouse 吃喝玩樂小天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兩大家外送公司 #foodpanda #ubereat 都進軍台南了
大家都使用過了嗎?
☑️關於 #空腹熊貓 APP的使用&餐點分享,大家可看這:
https://g2m.tw/foodpanda-taiwan/
///
///
☑️針對這兩家APP,目前我知道有些明顯差別,跟大家分享,提供參考:
➡️店家選擇:uber eat 店家多 > food panda 店家較少
➡️低消限制:uber eat 無低消, food panda低消一百元
➡️前一天預定餐點:uber eat 僅限當天開放時間預定餐點, food panda可預定好幾天後的餐點
➡️支付方式:uber eat 僅信用卡, food panda多種支付方式,也可現金現場付款。
➡️國外交易手續費:uber eat 帳單上會多一筆國外交易手續費, food panda無。
➡️客服即時性:uber eat 很難聯絡到客服, food panda有即時客服系統。
➡️大多網友常見問題:uber eat 優惠卷消失,無法三次折抵(通常使用一兩次,序號就不見了)
///
///
實際的 uber eat 使用,等我使用多次,再一起分享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