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影片上傳啦!這次講的東西比較概略一些。
不過如果你是剛入行或新鮮人的話,可以窺探到一點「開發流程」和「工作內容」的小提示喔!
---
UX 與 UI 是什麼呢?
套用到「工作」上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為什麼 UI 設計師工作內容都不太一樣?
ui ux入行 在 武敬凱 Jing W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好意思,一看就知道你公司某天會倒。】
「這一波疫情,我認為對創業者來說是件好事。」
「沒錯,雖然我家旁邊的店已經倒一整排了。」
在某次講課後,
我和公司的夥伴討論著。
有些老闆不見棺材不掉淚,
我們講不聽的舊思維,讓疫情來和你溝通。
疫情對消費者行為最直接的改變就是:
什麼事情都選擇Stay Home。
吃東西在家,以致外送平台單量大增;
買東西在家,所以網購平台業績上漲;
娛樂當然也在家,
美國影音串流平台HBO,也在此時大張旗鼓,
把觸角伸向了台灣。
依照這樣的趨勢,可以很直覺的預測,
只要你的公司在網路上沒有任何佈局,
跟「電商」、「網路行銷」扯不上邊,
那麼疫情結束後,會倒的、宣告破產的,
可能就會是你的公司。
這結果,連我阿嬤大概都猜想得到。
不碰網路,未來可能倒閉的原因有2:
一、得過且過,不懂得分散風險。
二、訊息傳播的窒礙難行。
一、什麼是得過且過,不懂得分散風險?
我有一個朋友在某線上餐廳訂位平台工作,
我們愛好美食,
時不時就衝著google上評價高的餐廳踢館,
我的朋友是一個衝動的人,
用餐結束後,只要是體驗良好的店家,
他就會拿出名片衝去櫃檯洽談合作。
而我觀察到一個現象:
拒絕合作的,往往都是老字號店家。
這些平台的遊戲規則通常簡單,採抽成制。
簡單講就是假設你賺錢,他們抽你個幾%;
假設你沒賺錢,他們也沒錢賺,
是一個互利共生的結構。
而通常聽到拒絕合作的理由是:
「我現在賺好好的,幹嘛搞這些?」
這就是得過且過的想法。
很多傳產或深耕多年的老品牌、大品牌,
錯認自己的成功是因為「經營得當」,
但其實失敗到不行,
而其能夠橫跨一甲子的原因只有一個:
老子蹲得早。
可以參考之前我寫過的文章:
【分析品牌成功案例,有時是件愚蠢的行為。】
Link|https://reurl.cc/X6EkGR
所以仗著自己 Since 19xx的名號,
依然可以縱橫天下。
你應該吃過某些百年老餐廳吧?
這種店的服務人員,通常都是愛理不理,
反正不缺你一個客人,
經營得爛,還是有錢賺。
如果公司真的賺得夠多,
短期之內有辦法把養老金一併補到位,
那麼打著「能賺就賺多少」的心態,
倒也罷了,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要勵志當Bill Gates。
但如果公司一倒,
影響的是 你自己、你的家人,
還有 員工的家庭 及 他的家人,
你的得過且過,
就不是公司倒閉這麼簡單。
而通常這種得過且過的心態,
就是許多公司不跨足電商的原因,
伴隨的問題就是風險集中。
我就問,
假設你投資某支股票賺了不少錢,
你會繼續拿著這些資產All in這支股票,
賭一個要馬一夜致富,要馬街頭露宿?
投資要「分散風險」,每個人都知道,
經營公司何嘗不是?
和電商平台合作,必須經過抽成,
自己經營電商,必須額外投入行銷成本,
你會賺得比實體通路來得少沒錯,
但賺得少也是賺,
至少在突發的情況下,例如疫情,
可以讓公司死得不會這麼慘,
多了一個通路,你就多一個生存的機會。
當你超過50%的營收都來自單一通路,
又或者同一個合作夥伴,
這叫「孤注一擲」,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只要通路爆炸,你就跟著爆炸,
合作夥伴約滿停止續約,你就跟著再見。
二、什麼是訊息傳播的窒礙難行?
許多餐飲為了在疫情期間盡可能降低虧損,
推出了5折以下的優惠活動,
連號稱「天下第一廳」,晶華酒店 - 柏麗廳,
這種在疫情前無時無刻不高朋滿座的餐廳,
都端出「一泊六食」方案,吸引消費者上門。
那麼假設「武敬凱餐廳」比晶華酒店大手筆,
直接推出1折優惠,原價1萬A5神戶和牛,
只要1千就可以吃到,
你覺得這餐廳能有效消除庫存並挽救業績?
答案:是不可能。
除非他知道,如何透過網路行銷,
或在自己經營的電商平台,
讓這件事情有效的傳播出去。
「我可以發傳單啊!」
別傻了,
疫情好發期,誰又會經過你的店?
又在疫情爆發前,經過你店的人能有幾個?
網路經營得好,
瀏覽你網站的人,可以遠遠高過於路人。
網路行銷不是詐騙,
但我非常非常清楚,台灣確實存在一批人,
憑藉普遍大眾對「網路行銷」的知識落差,
敲詐那些完全不懂的人,
之前抄襲我們公司影片的就是一個。
有太多太多在各產業的學生跟我分享,
諸如一個月拿幾萬給行銷公司,
外包 社群經營 跟 影像製作,
互動成效還比自己上傳自拍照來得差。
花了好幾萬請別人製作網頁,
基本的UI、UX沒依照使用者體驗設計,
不利於SEO的內容設計,
更是讓我看了直喊 "WTF"。
但也正因為多數人不懂「網路行銷」,
也就更凸顯了他的價值:
在大家普遍都太不在乎「網路行銷」的產業裡,
你如果先懂了,未來你就絕對制霸。
有一次在講課後,
我和公司的夥伴說:
「這一波疫情,我認為對老闆們來說是件好事。」
「沒錯,雖然我家旁邊的店已經倒一整排了。」
因為不論我們怎麼在課堂上告訴老闆、創業者,
或是在企業進行顧問輔導,
告訴老闆們:「放下實體,經營電商。」
永遠不會比公司要面臨倒閉時,來得有用。
講不聽的舊思維,讓疫情來和你溝通。
哎...我們盡力了。
【關於合作】
行銷顧問、講座課程、影像製作、產品業配。
Mail / th845120@gmail.com
更多網路行銷知識👉🏻 自媒體時代
#影片行銷 #社群行銷 #影片製作 #講座課程 #文案撰寫 #行銷顧問
ui ux入行 在 Yenhu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眼花人力銀行
——————
大家好,我是眼花。
託大家的福,有在看這小帳號的朋友可能多半都知道前陣子還在求職的我已經順利上工了,來到了人稱「純網銀國家隊」的 #將來銀行籌備處 服務,擔任行銷一職。
除了交代近況,這篇主要是想要協助團隊找尋到更多合適的人才加入我們的行列。
自己以前待過民營銀行數位金融事業處一年半多的時間,後續加入了區塊鏈新創約十個月左右,或許職場歷練還稱不上資深,但坦白說經歷了這兩間有點極端的廣義 Fintech 機構之後,或多或少對於傳統與新創金融業務與工作環境有一定的認知和有些心得。
加入將來才幾天的時間,在目前編制還不到30人的團隊中,我感受到的是大家共同努力向前衝刺的氛圍,同時總字輩的長官和大家相處都很融洽;在這裏一定要再強調一次之前在限時動態提到最讓我感動的事:即便年紀相對稍長的總經理,都很樂意學習新的系統,在操作上難免遇到挫折時,我聽到的是他不恥下問地向其他同仁尋求解方、怎麼精進自己的技能、努力讓自己成為提升團隊工作效率的一環,這件事在我上工第一天就遇上了,真的感動。
此外,在人員的編制上也正因目前是個難得的初期籌備階段,即使長官大可挑選一間現存銀行的架構,把人員名單一個蘿蔔一個坑式地找齊,但他更希望的是想方設法藉這個機會跳脫過往思考職缺的思維,保留大家職務上的彈性,期盼這樣的方式能在業務討論的過程中可以有新火花迸出的可能性。
還有不少職缺都等待著人才如各位的加入,像是UI/UX設計師以及PM、HR我實在很想挖以前的優秀朋友們來啊啊啊啊啊。不過既然是銀行業,受主管機關高度監理之下,自由度與法規面自然是比區塊鏈新創要嚴謹許多(待過金融業的朋友應該都明白)(不過區塊鏈產業也是即將被同個主管機關納管),我自己認為的好處是相對瘋狂的區塊鏈世界,將來順利取得執照的話,更值得個人職涯的長期發展,同時這也是一個毋庸置疑合法合規的產業(對我在喊話),也是一個加入金融業的契機。
在將來銀行籌備處的團隊中我看到了許多開放思想且善良的同仁們,有話直說、直指問題且不會流於情緒,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裡不需因為部門、職等的差別而讓你表達意見時有所顧慮。(相信大家懂的)
雖然取得執照與否仍是未知數,但如果你對於我的描述有一丁點心動,我相信這裡絕對、一定值得你來一試;這時節大家都在搶人,在這裡可貴的是擁有一個從無到有的環境,絕對能讓你加入你自己的想法。
臺灣這幾年在數位金融、金融科技急起直追,這是大家都感受到的事,曾經遇過開口閉口甚至在新人訓對台下教育不離 VIP 的前輩,讓當時剛入行的我聽著納悶著是不是遺忘了對外喊著要實現「普惠金融」的目標呢,我的意思是:經營 VIP 固然重要,但 Mass 顧客在將來也許也會成為 VIP,難不成因為貢獻度小而棄之不顧嗎。剛入社會可能還帶著畢業自社會系的理想抱負、想法比較衝動,冷靜想想確實對於經營成本高的傳統銀行而言,會有這樣潛移默化的觀念其實也無可厚非,#吧;而現在,純網銀要服務的正是傳統銀行相較之下比較難以落實去經營的:真・顧客(在傳統銀行組織架構中我想通常都是底下員工滿腔熱血,但向上爭取往往困難重重),我相信會有很大的不一樣,而且影響的層面會是更貼近你我的日常生命經驗,甚至是服務你可能也曾忽略但對社會卻至關重要的顧客。
擁有這樣抱負的銀行,就是我理想中的銀行。
我自己目前的任務比較大的佔比會和品牌行銷有關,光想到有機會能參與一間新銀行的Logo、品牌識別制定等相關議題就讓我夠興奮的了,同時也真的很希望與自己同Tone的設計師、夥伴們可以一起加入,一起創造一間裡外皆順眼順暢、親和親民的全新金融機構啊啊啊!
快來吧!
104 全職缺列表(最準):
https://yenhua.pse.is/FMTVM
沒有看到相對應的職缺別忘了有創意通關區:
https://yenhua.pse.is/EYGA7
官方招募頁面:
https://yenhua.pse.is/FSG9K
(我確認過了目前你所見的視覺都是暫時的,別擔心,一起來改變吧)
#我都念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