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看] 恐怖谷理論比恐怖片更恐怖:《託陰》、鬼娃娃與恐怖谷 / 李長潔
.
一言以蔽之,《託陰》就是安納貝爾+死亡約定。整體來說,電影敘事清楚,鏡頭規矩,角色自然地表現言談與行為,讓電影容易觀賞。嚇人的梗並不太多,但鋪呈細膩。劇情的轉折雖然跟幾部片有類似之處,但處理起來不生硬誇張,頗為順暢。值得一看。不過,我要講的是,片中的男主角—玩偶布拉姆斯,作為與安納貝爾一樣的擬人物,帶給觀眾一種奇異的恐怖感,有一個理論叫「恐怖谷理論」,就是在說明這種「擬人物」在人類心理所造成的影響。可是,當我好奇地在做「恐怖谷理論」的文獻整理時發現,中文世界裡關於恐怖谷理論的應用,許多是以訛傳訛的「複製貼上」描述(尤其透過維基百科),再者,恐怖谷理論本身的建構與傳播也令人好奇。我們來看看,恐怖谷理論是甚麼?他在中文世界中哪裡出錯了?那恐怖谷理論是否還是可以解釋這些作品?
.
● 恐怖谷理論很恐怖 不要問
.
恐怖谷理論是一個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它在1970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Masahiro Mori)提出,但「恐怖谷」(The uncanny valley)一詞由Ernst Jentsch於1906年的論文《恐怖谷心理學》中提出,而他的觀點被佛洛伊德在1919年的論文《恐怖谷》中闡述,因而成為著名理論。森政弘的假設指出,由於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直到一個特定程度,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為負面,感到恐怖(以上來自維基百科,有超過十篇以上的各式評論文章,複製維基百科為理論依據)。
.
但,中文網路世界中,這個恐怖谷理論的解釋、說明與散播,反而比恐怖片更恐怖,裡面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Ernst Jentsch在1906年所出版的心理學文章為〈詭異心理學〉(On the Psychology of the Uncanny),通篇並無提及「the uncanny valley」一詞彙,而是企圖定義「詭異」的感知發生。
.
再者,維基百科裡以及一堆相關文中,會出現兩種Sigmund Freud(心理學家英文名),一個是用中文寫「佛洛伊德」,另個則是寫「Floyd」(中文也是寫成佛洛伊德),指的是Daniel Floyd(電玩評論),Floyd製作過一個電玩評論是關於恐怖谷理論。在這個情況下,有些人混淆了兩者,將佛洛伊德與恐怖谷理論關聯在一起。
.
雖然說Freud也不是跟「恐怖谷」完全無關,他對於基礎心理學上的貢獻,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詭異」(uncanny)的概念,但從文獻看來,心理學家Freud是沒有闡述過「恐怖谷」,但是有寫過〈論詭異〉(The Uncanny, 1919)。無論是Ernst Jentsch或是Sigmund Freud,皆不可能針對「高度擬人」提出心理學看法,因為年代上根本行不通,他們都是20世紀初期的人物,頂多針對「稻草人」、「機械人」進行評斷。
.
所以說,這個「谷」的實證式假設,完全是由森政弘提出,更有趣的是,在森政弘的兩篇文章〈論恐怖谷〉(On Uncanny Valley, 2005)、〈恐怖谷〉(The Uncanny Valley, 1970)中,皆無提及Jentsch與Freud,甚至連「詭異」的概念都沒有解釋清楚。森政弘是從他的機器人製作經驗中,來推導恐怖谷的理論,該理論在70年代發表於不有名的雜誌,該假說未經驗證,在實際上是否可信,目前不得而知(Gee et al., 2005)。不過,近年在機器人技術與流行文化的共進下,森政弘的假設又被拿出來熱烈討論,作為人機複合與動畫繪圖的某個理論依據。
.
● 從詭異概念解釋擬人偶
.
我們還是可以從Freud與Jenstch的心理學概念來解釋「安納貝爾」或是「布拉姆斯」兩個娃娃人偶,導演透過擬人物件來傳遞詭異感受,除了恐怖敘事賦予擬人物恐怖感知外,的確,「擬人」的不確定感、無法定義感,甚至是慾望對象的混亂,造成了人們從疑惑到詭異的情感觸發。
.
對Jentsch(1906)而言,他認為「詭異」的形成有兩大要因:其一是從不確定(uncertain)或不能決定(un-decidable)的情境之中經歷的某些經驗;其二,對自動機械裝置(automata)相關物件感到詭異,尤其是生命與無生命特徵混淆的人形物體。因為我們無法判斷,邏輯失效,並且無法在短時間內找到答案,故產生詭異感。
.
但Freud並不同意Jenstch的觀點,在〈論詭異〉(1919)中,他重讀Jenstch分析的文學小說《沙人》(The Sandman),然後申論「詭異」形成的主因,是來於回想起自己被「閹割剝奪」了,而非Jenstch所主張的「不確定性」。Freud進一步分析「詭異」與象徵孩提時代的物件—洋娃娃—之間的緊密關係。Jenstch指出洋娃娃似真人卻非真人的特質是挑起詭感的主因,但Freud則認為,是因為娃娃象徵著「被閹割」之補償,是一種壓抑的回想與提醒。但除了對擬人娃娃感到反感之外,我們的集體記憶裡卻同時也十分依戀隨身玩偶。如同本片中的女主角(《沙人》的故事裡也有),他們都堅信要全心全意地對待娃娃,也深信娃娃在現實生活中似乎有生命。也就是說,詭異感的來源不僅是嬰兒期的原初恐懼,可能同時也是嬰兒期的願望或信念,「詭異」展現出了矛盾的狀態,Freud認為這種帶有對立特質的混亂,正是形構「詭異」的原因之一。
.
「詭異」的概念可以運用在許多的恐怖片與鬼片中,在這些故事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最愛/最怕、慾望/恐懼之間的相互依存。這些詭異、怪誕也是常見的藝術、文學表現形式之一,這些形式具有特定的社會功能,並不是要被克服的難題,而是要詮釋的主題。至於恐怖谷理論,我們還是先暫時把它放旁邊吧~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