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億 #好萊塢豪宅...不愧是郭家人】
儘管 #新冠疫情 肆虐,但美國頂尖豪宅市場依然欣欣向榮,華爾街日報 The Wall Street Journal整理2020年全美金額最高的十大豪宅交易案,世界首富 #貝佐斯(Jeff Bezos)買下比佛利豪宅華納莊園一案拿下第一,鴻海前董事長 #郭台銘 的家人據傳買下好萊塢豪宅,也名列第五大交易案!
📸遠見IG分享好照片:http://bit.ly/2HvEoJk
👉掌握新知!加入遠見LINE好友:https://bit.ly/2xL03L4
🔔訂閱遠見雜誌YouTube,記得開啟小鈴鐺!http://bit.ly/2FcCknT
📰追蹤遠見Google news,給你最新資訊:https://bit.ly/3cOC6l5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楊應超 第一季-第13集:早日行動,財務自由不是夢 節目直播時間:週五 14點 本集播出日期:2020.12.04 ⏭ 章節: 00:00 頻道片頭 00:07 開場 01:01 節目片頭 01:19 早日行動,財務自由不是夢 20:23 Q&A:善用Podcast來提升自己的知識 35:...
「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的推薦目錄:
- 關於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Ken's Portable Classro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The World TODA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問題] 華爾街日報還是金融時報? - 看板CFAiafeFSA 的評價
- 關於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The Wall Street Journal, profile picture 的評價
- 關於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訂閱 的評價
- 關於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Re: [請益] 大家有推薦的新聞網嗎? - stock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讓華爾街日報「被道歉」最大YouTuber PewDiePie 粉絲替偶像 ... 的評價
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戴琦 將成為首位出任 #美國貿易代表 的女性 #有色人種!】
#華爾街日報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9日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 #拜登 Joe Biden 將提名 #民主黨 在眾院 #歲出入委員會 的首席貿易顧問戴琦(Katherine Tai)出任 #貿易代表,她也是拜登內閣首長布局中的首張華裔臉孔;戴琦的父母來自台灣,如獲國會通過,她也將成為首位出任美國貿易代表的華裔!
📸遠見IG分享好照片:http://bit.ly/2HvEoJk
👉掌握新知!加入遠見LINE好友:https://bit.ly/2xL03L4
🔔訂閱遠見雜誌YouTube,記得開啟小鈴鐺!http://bit.ly/2FcCknT
📰追蹤遠見Google news,給你最新資訊:https://bit.ly/3cOC6l5
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Ken's Portable Classro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今天我們來讀讀【華爾街日報】
🖐🏽 五分鐘來關心國際時事— 美國疫情一再擴散 🇺🇸
📰 Why Covid-19 Is Spreading Again: Fatigue, Colder Weather, Eased Restrictions
Cases have ebbed in Sunbelt states like Arizona but have gone up throughout parts of U.S.
📌 這篇文章跟進Covid-19的最新情況。標題提了三個原因為什麽病毒再擴散。注意ebb這個動詞,本意是退潮,這裡引申指個案數目下降。
New coronavirus cases hit their highest level since mid-August on Wednesday, a sign of a fall surge predicted by public-health officials.
For the eighth time since October began, newly reported cases nationally ticked above 50,000, fueled by simmering outbreaks in every region of the country.
For the past week, the seven-day average of new cases was outpacing the 14-day average in more than 40 states and Washington, D.C., according to a Wall Street Journal analysis of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figures. When the seven-day average is higher than the 14-day average, it suggests cases are rising.
📌 這兩段交代個案數字的變動。hit their highest level 達到最高的水平,a fall surge 秋天激增,the seven-day average 七天平均數,the 14-day average 14天平均數都是很管用的用語。
Hospitalizations also have swelled across the U.S. in recent weeks, though deaths haven’t yet surged. Deaths often lag behind new cases and hospitalizations, given the duration of the disease. The seven-day average of daily deaths attributed to Covid-19 has been hovering around 700 for about three weeks, down from around 1,000 two months ago.
The U.S. has more fatalities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more than 217,600 since the pandemic began. But it doesn’t have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cases that are fatal. About 2.7% of reported cases in the U.S. have been fatal, according to data from Johns Hopkins. That figure has declined in recent months as treatments have improved and testing has expanded, allowing more mild and asymptomatic cases to be detected. Since the summer, younger people have made up a growing share of new U.S. cases.
📌 這兩段針對住院數字和死亡數字。swell (腫脹)和hover (盤旋)是生動的動詞。文章指出美國的死亡人數 (fatalities) 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是以個案百分率來算,不是最高的。原因是治療改善了和測試被擴大。
A number of factors are likely contributing to the rise, some epidemiologists and public-health researchers said. The virus has spread to more rural counties and other communities, exposing vulnerable populations that hadn’t yet experienced it significantly and who are now reacting instead of taking steps to prevent the virus, public-health researchers said.
Some people have grown tired of restrictions on their movements and might be taking more risks than they did in the spring, they said. Mixed and inconsistent messaging from federal and local officials over preventive measures has sowed confusion and complacency. Some local governments have eased restrictions on businesses and requirements to wear masks. Meanwhile, college students returned to campuses, leading to some spreading of the virus, and the onset of cooler weather has led many Americans indoors, where the virus is more transmittable, the public-health researchers said.
📌 這兩段解釋個案數字上升。被提出的原因包括:一些人開始厭倦針對移動的限制 (restrictions),聯邦和地方官員 (federal and local officials) 就預防措施 (preventive measures) 所發出的訊息混合的(mixed) 和不一致 (inconsistent)。大學生回到校園 (college students return to campuses) 和更涼快的天氣開始 (the onset of cooler weather)也是原因。
未完待續...
📰 全文請至
https://is.gd/zNLeEy
📰 作者
Jennifer Calfas
📰 訂閱請至
https://bit.ly/3j82Q3W
💁🏻♂️ 每日多了解一些國際時事,豐富您的世界觀,邊看新聞邊學英語,語言能力更上一層樓!
👇🏻底下點👍 + 留言 + 分享👇🏻
#拓展國際視野來抽世界明信片
🎊上則貼文中獎名單
📮Edward Lee
📮Min Tsai
📮唐若庭
(請私訊您的真實姓名 + 電話+地址,之前得過明信片的學員請告知國家,避免重複)
🎁 領獎期限: 10/22 20:00
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主持人:楊應超
第一季-第13集:早日行動,財務自由不是夢
節目直播時間:週五 14點
本集播出日期:2020.12.04
⏭ 章節:
00:00 頻道片頭
00:07 開場
01:01 節目片頭
01:19 早日行動,財務自由不是夢
20:23 Q&A:善用Podcast來提升自己的知識
35:58 節目片尾
36:25 頻道片尾
📝 名詞補充:
1. 4% rule:百分之4法則,存到每年花費的25倍,每年可以花費4%退休
2. 退休存錢率:存20%可以37年,40%可以22年,50%可以17年退休
3. 資產配制:建議一半高風險高回報(例如股票),一半低風險低回報保本(例如債券)
4. 今年的ETF回報:DIA(4%), SPY(13%),QQQ(41%) 如果各1/3,平均回報有19%
5. 今年的被動收入:假設股票債券各一半,債券1%回報,今年平均有10%回報,超過4%法則需要的7%回報(花4%然後3%放回去應付通貨膨漲)
6. Geo-arbitrage:住在消費低的地方退休
7. No Free Lunch: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報明牌這個東西
8. Never too late:開始去行動,永遠不嫌晚
9. Capital Group Study:長期的股票投資都會賺錢
10. Health and Happiness:別忘了健康和快樂的終極目標
11. Growth and Contribution:拿成長和貢獻鼓勵自己
12. Framework:看事情的一個框架
13. Podcast建議:新聞(ABC, NBC, CBS, FOX),投資(CNBC,Bloomberg,Jim Kramer,Squawk Box,Clark Howard,Jill on Money,Motley Fool),健康(防彈咖啡, Dave Asprey),個人成長勵志(Zig Ziglar, Tony Robbins)
14. Audiobook:有聲書
15. 建議讀的報紙雜誌:Business Week,Forbes,Fortune,Financial Times,Wall Street Journal,遠見,天下,商週,今週刊
📚 參考書訊:《財務自由的人生:跟著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學華爾街的投資技巧和工作效率,40歲就過FIRE的優質生活》 https://eslite.me/w24ad
#楊應超 #財務自由 #FIRE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調一面倒的說拜登贏川普一大截,川貴人,這次別選了吧?乖~我待會給你買個....樓?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中間偏右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聯手中間偏左的《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川拜」首場辯論後,到川普確診前這段時間,所做的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高達53%,足足領先川普14個百分點(53%:39%)。真的假的啦~這個幅度也太誇張,我們再參考一下別的。
(10/11公布)美國ABC News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川普出院後做的最新民調,有54%的選民說會把票投給拜登,大幅領先川普12個百分點(54%:42%)。專門統計各家民調數據的Five Thirty Eight指出,拜登的平均支持率勝過川普10.4個百分點(52.2%:41.9%, 10/10數據)。另一個民調數據集合網站「真清晰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的網站顯示,從10月以來每一家主要民調公司統計出的結果,都是拜登遙遙領先川普,差距在5到16個百分點不等,其中不乏立場較為中間的The Hill和經濟學人。所以平均下來拜登的支持率領先9.8個百分點。(10/9公布)美國權威智庫與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做出來的結果是,52%的選民打算把票投給拜登,領先川普10個百分點(52%:42%)。
我們找了很多民調,可是只有很少數的說,川普領先拜登, 說很少數,是怕我們川貴人傷心,其實找來找去只有一個。 (10/5公布)英國《每日快報》聯手英美智庫Democracy Institute做的民調顯示,川普支持率在46%,小勝拜登1個百分點(46%:45%)。不過我還是註明一下,這個《每日快報》是英國的右翼八卦報,民主研究所的民調,也沒有被民調界公信力很高的538列入參考的近500家民調就是了, 所以現在大多數民調都顯示,拜登會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川貴人當然不認為他會選輸啊,最近又在那邊「Fake news」、「Fake polls」喊來喊去,民調統統都是假的!這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先不要笑,川貴人說的是真的,4年前一直到投票日當天早上,民調都還顯示希拉蕊一定會凍蒜,《紐約時報》做了大半年的民調,到選舉當天早上,還在說希拉蕊有80%以上的勝選機會,結果最後被「逆轉」,搖擺州統統被川貴人拿下!2016年的民調,被很多人認為是「壞掉了」、「走鐘了」,完全無法反映出真實民意,今年隨著大選日逼近,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真的假的啊?這幾年來專家們一直試圖釐清,當年的「希拉蕊慘案」到底是怎麼出現的,總之過去四年民調專家就很努力的要找出,民調為什麼會跟開出來的票差那麼多,但真的非常困難,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了,我們今天就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專家們認為可能的原因。
(一)手機的普及
還記得去年台灣不是在吵「手機民調要不要納入總統初選民調」嗎?美國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美國現在就跟台灣「人手一機」一樣,有時候還兩三機,越來越少人使用家用電話了,而且年輕人、低收入者以及少數族群,都只用手機而已;反觀年長者和白人族群,就會比較依賴室內電話。大數據分析網站《Datanami》就指出,25歲左右的年輕人看到不認識的電話,幾乎都會pass不接;但70歲的長輩們則是每通必接,因此這樣進行的電話民調就很容易往某一族群傾斜。
那用手機民調不行嗎?根據1991年的《電話消費者保護法》(Telephon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1991;TCPA),美國是禁止「自動撥號系統」打電話給手機用戶的,所以如果要打手機做民調,就必須派出「真人」撥號,這有多麻煩呢?數據顯示,你想獲得1,000個回答,就至少得隨機撥號2萬次,其中大部分是空號,因為手機號碼是私人的,根本不會刊登在電話簿上,這實在太勞民傷財了,很想幫做民調的人馬殺雞一下耶,你們辛苦了。
(二)沉默的多數
每次選舉我都很期待接到民調電話,但大多數美國人可不是這麼想的,可能是因為擔憂個資和隱私外洩,導致選民接電話不敢說出真實意見,或者是覺得,蛤~民調很久欸,老娘才沒空理你。1970年代左右,美國「民調回應率」(Polls response rate)高達80%,你只要打過去人家多半都會回答你,但是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報告,2018年美國「民調回應率」已經暴跌到6%,等於你打100通電話就只有6個人不掛你電話、願意花時間跟你聊兩句,但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講真話。
像2016年的大選,支持川普的選民中,就有一群選前不願意表態的,或者在接受民調時故意說謊的,有些甚至不告訴鄰居他們其實支持川普。《Datanami》表示,這些選民會讓調查的結果失準2%到6%,6%很多欸,根本就是超出誤差範圍了。
(三)網路民調難
啊現在網路那麼發達,用網路做民調不就統統搞定了嗎?事實上恐怕剛好相反。數據顯示美國18-29歲的年輕人,有98%都使用網路,但偏偏這個年齡層的人最不愛投票,拿美國總統大選風向球: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為例,雖然這群年輕人投票率比前一次大幅提高15.7個百分點,但仍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35.6%),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鍵盤投手」,大家網路上搖旗吶喊超熱情,結果投票日當天大家都覺得不差我這一票。另一方面,你在網路上想填幾歲就幾歲,想變性就變性,別國網軍想來帶風向,也不是那麼困難,因此網路民調也非常容易失準。
(四)早期民調誇大
另一個大變數是「早期民調」的準確度很低,因為選民還沒有足夠時間去瞭解候選人到底在幹嘛,但早期民調卻是媒體報導所仰賴的主要資訊來源,結果就是候選人拿來造勢、媒體見獵心喜誇大報導,進而影響到後續選民對候選人表示支持的聲量。例如看到拜登領先,那支持拜登的人講話就會比較大聲,因為他們是「主流」,反之支持川普的人,可能就會比較不敢表達意見,形成「沉默螺旋」。
「皮尤研究中心」也加碼解釋,事實上2016年的全國民調還算準確,(預測希贏3.3%最後贏2.1%),但美國總統大選是以選舉人票為單位,希拉蕊全國總票數高於川普也沒屁用,最後川普拿下所有的搖擺州,入主白宮。而選前的州民調也無法反映出搖擺州的真實民意,地方往往沒有全國性民調那種資源,四年前他們就忽略了在最後關頭,投給川普的搖擺選民數量,也沒有準確掌握未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選民,他們到底支持誰,種種因素導致了中西部上演「大驚奇」。還有就是民調公司往往有特定的政黨傾向,最後很可能導向「護主」的結果,讓民調不盡然客觀。
那這些問題2020年還會再重演嗎?老實說,有些變數還是很難避免,《紐約時報》就整理了,和四年前相比,哪些因素可能讓美國民調更精準或更失準。
更精準的第一點就是,搖擺選民減少了。
四年前民調失準的一大因素就是搖擺選民,但今年跟民調人員說:嗯~我還沒想好,的搖擺選民數量變少了,四年前的這個時候,大概還有20%的選民說他們還沒決定要投誰,或是打算投給小黨候選人,但今年這群人的數量只剩一半,而且其中支持川普的人也老早就表態,尤其是搖擺州的白人工人階級選民。
更精準的第二點是,選民教育程度的加權。
大家要有個概念,民調準不準確,完全取決於你抽樣有沒有做到「隨機」,也就是每個族群的意見都要被採納進來,但這真的非常難做到,最後很容易讓民調結果出現偏差。例如在美國,如果你跑去郊區教堂裡做民調,那幾乎可以篤定會獲得一個偏共和黨的結果;但如果你對大學生進行抽樣,最後很可能獲得一個偏民主黨的結果。另外的數據又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選民,比較願意接受民調訪問,每個都是選我選我~而那些較保守、教育程度較低的選民,他們的聲音就很難反映在民調上,所以如果你沒有按照「教育程度」來做加權,民調就會充斥太多年輕大學生的意見,導致結果偏向民主黨。先前民調機構都不怎麼重視教育程度對選情的影響,結果導致2016「爆冷門」。
有鑑於4年前的「教訓」,今年有越來越多民調機構,把選民教育程度的權重提高了,簡單來說就是把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音量降低一點,把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音量調高一點,讓他們各自符合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今年從3月以來,美國各家民調機構做的幾十個調查中,已經有半數增加教育程度的權重,是先前的兩倍多(約20%)。
可能比2016年更糟糕的是,網路民調的增加。我們剛剛已經提過網路民調的準確度有待商榷,但過去幾個月來,越來越多機構採用網路民調的方式,比例佔地方民調總數的一半。他們採用的方法可能太過簡單,就是直接抓一群網路群組成員,然後再根據受訪者的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分類加權,這樣的作法成本很低又很方便,但非常容易有樣本代表性不足的結果,而且最後民調可能左傾。 (最好的方式是結合電話民調和網路民調,例如AP/NORC/VoteCast的民調,電訪4萬人外加隨機抽樣11萬網友,結果可能較為客觀。
另一個可能不太客觀的做法是:請選民「回想投票」。
目前有越來越多投票機構採取這個方式,也就是要求受訪者回想2016年他把票投給誰,是希拉蕊還是川普呢?然後再依據他們的回答去做選舉意向的加權。這樣做可以讓民調數字看起來比較漂亮,也可以減少錯誤,但卻很難避免系統偏差,導致結果傾向某一政黨。再加上通常大家都會傾向回答,自己是投給獲勝的那一方,沒有人會想承認自己投給輸家嘛!再說這四年來誕生不少首投族,又有不少人往生,像是疫情導致那麼多人死亡,也有很多人搬到別的地方去,硬把2016年的投票意向套用到今年,恐怕不太合適。
所以這個民調到底是能不能看啊?你要是問我,我覺得就別看了 ,這是我們媒體想要預測選舉的結果, 或研究單位拿來做選民行為分析. 但一般選民還是把政策看清楚點比較要緊,你管別人怎麼投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民調失準
#選情霧茫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The World TODA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前總統 #李登輝 在昨晚離世,除了台灣媒體的報導之外,各國媒體也在第一時間製作相關新聞。
「己之功過,留待後人評說」,我們今天要來看世界各地的新聞社是怎麼看待 #台灣 的 #民主之父。
《TODAY 看世界》每日精選國際話題,帶你秒懂世界大事!
↳ 看所有報導 https://lin.ee/7MAbPS0
馬上訂閱 LINE TODAY 官方帳號,全球脈動隨時掌握!
↳ 訂閱起來 https://lin.ee/19eXmdD
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The Wall Street Journal, profile picture 的推薦與評價
訂閱 用戶福利《華爾街日報》將於美國時間5 月11 日至13 日舉辦Future of Everything 線上節,包括橋水創辦人雷·達利歐、前籃球運動員,現創業者德韋恩·韋德和著名導演 ... ... <看更多>
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訂閱 的推薦與評價
The new WSJ Video takes you inside carefully selected stories and events in a visually captivating way so you can dig deeper into the news that matters to ... ... <看更多>
wall street journal訂閱 在 [問題] 華爾街日報還是金融時報? - 看板CFAiafeFSA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前輩好,
我近日希望開始培養對於國際金融市場的了解,在考慮應該訂閱WSJ Asia還是FT。
假設價格差別不是個需要考慮的因素,請問各位前輩會怎麼推薦呢?
自己的偏好:
. 想閱讀亞洲的deals,去看大家是怎麼分析的
. 希望可以培養好的國際觀
. 每天預計花1小時閱讀,以Front Page + Business/Finance為主
. 同時有在閱讀經濟學人
目前的想法(偏見):
WSJ Asia
+ 更多亞洲的篇幅(似乎ASEAN的篇幅是主要差別?)
+ 對於美國市場的分析會從US版本直接複製過來
- 找到想看的文章時 只要用文章名字google就可以免費閱讀
FT
+ Lex column的分析
+ FT的圖表更精緻 可以訓練圖表分析的能力
- 偏重歐洲市場
先預謝謝各位前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79.18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AiafeFSA/M.1397383221.A.9B8.html
謝謝前輩建議!有要練英文的寫作能力,並希望從先從別人的觀點篩選新聞,所以才想找份好的報紙學習。前輩給的網站除了CNBC都有在追,謝謝建議!
謝謝!因為FT有一個月的試讀優惠,目前已經訂了一個月的FT,會再把心得上傳!
除此之外,因為找到IBD相關的工作,想請問有沒有順便推薦的雜誌or新聞呢?目前知道FinanceAsia,已啟用試用期一個月了!
謝謝!目前正在看希望可以把過去一年的雜誌部分補完
Thank you so much! Perhaps WSJ.COM + FT on paper for me then
※ 編輯: heuristik (1.164.141.14), 04/20/2014 20:42: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