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物聯網應用開發全面提速,巨頭們用了“大”招【物女心經】
作者:物女王(彭昭)
物聯網智庫 整理發佈
導 讀
物聯網時代,工具的選擇尤為重要。當大部分人還拿著大刀長矛以原始姿勢赤身肉搏時,率先發明火炮步槍,並掌握狙擊方法的人想輸都難。既然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已經出現,我們有必要將它仔細審視一番,掂量一下是否趁手。
在各種IoT平臺你爭我奪的“大戰”中,平臺型企業或者初創物聯網公司紛紛都在打磨著自己的IoT程式設計工具,前沿的一些已經初具雛形,尤其值得關注:
• 本周,阿里雲IoT更新了IoT Studio,這是一套針對物聯網應用的開發工具。IoT Studio可以提供視覺化的應用開發和服務開發能力,説明使用者改善在實際專案交付中,經常面臨的應用開發成本高、需求定制化程度高、投入產出比低等問題。
• 西門子收購的低代碼平臺Mendix在去年實現了150%的高增長。今年4月,西門子將Mendix與工業互聯網平臺MindSphere進行了集成,這意味著沒有很強IT程式設計經驗的OT工程師們,也可以利用Mendix快速構建物聯網服務。Mendix已經培育的60,000名開發者,也將為MindSphere快速構建應用程式。
這些舉措對於物聯網來說具有深遠影響,他們都指向同一個方向:改進程式設計工具、簡化程式設計環節、降低開發成本,是加速物聯網專案落地的一條捷徑。
由於在物聯網時代,工具的選擇尤為重要。當大部分人還拿著大刀長矛以原始姿勢赤身肉搏時,率先發明火炮步槍,並掌握狙擊方法的人想輸都難。
既然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已經出現,我們有必要將它仔細審視一番,掂量一下是否趁手。
因此在本文中你將看到:
• 什麼是IoT程式設計工具?
• 為什麼需要低代碼?
• 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之間有什麼差異?
01
什麼是IoT程式設計工具?
在互聯網時代的IT軟體世界中,有4個最核心的成員:
作業系統、程式設計語言、編譯器和資料庫。
1970年,貝爾實驗室的肯•湯普遜和鄧尼斯•利奇開發出了世界第一個通用型電腦作業系統:Unix。
1985年,微軟推出了第一版Windows作業系統。
Linux是一類Unix電腦作業系統的統稱,公認在1991 年誕生。
目前在移動設備上廣泛使用的Android作業系統,也是創建在Linux內核之上。
而程式設計語言的出現,在作業系統之前。
1952年,組合語言Flow-Matic出現。組合語言本質上是使用助記符來代替機器語言01010101,但這種語言對電腦硬體依賴很大。不同的電腦,組合語言不相通。
1957年,世界上第一個高級程式設計語言FORTRAN問世,它使電腦語言從原始的低級組合語言走到人人易懂的境界。
從此,電腦不再是科學家的專利。可以說FORTRAN的誕生,孕育了軟體產業。此後,電腦高級程式設計語言進入蓬勃發展的時代。
由此,可以看出作業系統和程式設計語言的重要性不相伯仲。
到了物聯網時代,作業系統發生了變化。
互聯網時代,作業系統調度的是PC或者手機中的計算和存儲資源。
物聯網時代,作業系統進化為物聯網平臺,它對“物體”的調度過程,由調度“雲、管、邊、端”不同層級中不同設備的計算資源而實現。
比如RT-thread、Mindsphere、WISE-PaaS…都是物聯網時代的作業系統。
下圖是在微軟眼中,物聯網時代作業系統應當具備的能力:
相比於PC作業系統,物聯網作業系統或者平臺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特性:
• 無縫更新:系統更新通過後臺完成,無需中斷
• 更加安全:具備防止惡意攻擊能力
• 長期連接:保持 5G、WiFi等連接能力,保證設備間能一直相互連接
• 可持續的性能
• 雲端接入能力:支援設備與設備間進行無縫訪問資料
• 具備AI能力
• 支持各種交互:兼顧觸控、手寫、語音、鍵鼠等方式,以及能夠通過感測器和姿勢感知
• 多樣產品形態:支援雲、邊、端的應用
最近一系列基於微內核的IoT OS推出,比如阿里AliOS Things、華為鴻蒙OS、GoogleFuchisa,進一步詮釋了物聯網作業系統的特徵。
微內核並非新鮮事物,最早可以追溯到卡內基梅隆大學在1985年推出的微內核作業系統 MACH。新一代的微內核IoT OS可以支援從小到大的各種智慧設備,包括從煙感感測器、到攝像頭、再到計算閘道等;提供各種本地外掛程式、羽量級GUI、以及豐富的連結協定,滿足碎片化的設備開發的需求;還有豐富的雲端一體化的外掛程式,包括連雲套件、OTA、視頻語音連雲套件,確保設備和雲端的設備影子即時同步。
總而言之,基於微內核的物聯網作業系統,有能力適配高度碎片化的硬體與晶片生態,有豐富的本機群組件來支援不同的設備,又能夠充分和雲端的大資料計算能力形成協同,奠定了數位化物理世界的基礎。
在互聯網時代,作業系統幾乎只需要支援PC和手機就可以完成任務。但是到了物聯網時代,IoT作業系統或者IoT平臺的複雜性急劇上升,為了令其更加易用,程式設計語言也需隨之進化,IoT程式設計工具由此產生。
從作業系統到物聯網平臺,從程式設計語言到IoT程式設計工具,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推進過程。
可以預見,編譯器和資料庫在物聯網時代也將產生更新或者變異。比如華為在8月31日剛剛開源的方舟編譯器,以及濤思資料推出的時序資料庫,都更加適合物聯網時代的應用。
在物聯網時代,上述這些工具都會進化,有些可能會徹底變成新的物種。IoT平臺與PC作業系統有本質不同,IoT程式設計工具也與程式設計語言有著天壤之別。
因此,在物聯網時代我們需要一個更加立體、分層和全域的視角,來看待關鍵領域。不管是作業系統,還是程式設計語言,都應建立一個全新的理解,從而發現新的機會,更好的利用工具,實現物聯網業務的拓展。
02
什麼是低代碼?
既然與PC作業系統相比,IoT平臺的複雜性急劇上升,需要調度“雲、管、邊、端”各方資源、兼顧傳感、姿勢、語音等各種對話模式,又要保持5G、WiFi、BLE等連接隨時線上…
那麼,IoT程式設計工具的重要使命就是降低這種複雜度,讓開發者可以輕鬆上手。因此“低代碼”是大勢所趨。
簡單來說,“低代碼開發”被用來描述一種快速設計和開發的軟體系統,無需編碼或通過少量代碼,就可以快速生成應用程式。它是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在2014年最先使用的一個術語。
其實低代碼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新事物,它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
在1991年誕生的快速應用程式開發(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縮寫:RAD),目標是在60到90天的短時間內,建立符合使用者要求的業務軟體。RAD的出現掀起了一場程式設計方式的革命,它帶來了視覺化程式設計,使得程式設計的門檻變低了。
根據Forrester的分析預測,低代碼平臺有可能使軟體發展速度比傳統方法快上10倍。到2022年,低代碼平臺市場將從現有的40億美元,增長到220億美元。
如果將“低代碼開發”和汽車製造做類比,“低代碼”之于IoT開發者就像自動化生產線對於汽車行業的作用。
過去汽車的裝配需要手工完成,現在都是通過自動化生產線實現。雖然早期自動化進程中使用的生產線,對汽車複雜多變的配置無能為力,但它們確實加快了裝配和交付的進程。
作為對比,現在的程式設計工作大部分還處於手工作業階段,生產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編碼者個人的專業技術水準,“低代碼”儘量用少量的代碼開發出企業級的應用,最大限度的提高應用開發的效率。
眾所周知的低代碼實例是WordPress,它是一款開源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內容管理系統),特性是易上手,開發速度尤其快,甚至無需代碼,直接安裝範本和外掛程式就可以達到要求。
使用WordPress,中小型企業只需雇傭一名不懂程式設計的員工,便可以借助網上發佈的各種主題和外掛程式,在完全不需要程式設計代碼的情況下進行基本網站編輯。目前WordPress已經支持了世界上超過70%的網站。
至此,可以看到低代碼具有如下優勢:
• 降低程式設計門檻,不需要大量的程式設計知識
• 大大加快應用程式的開發和部署時間
• 節省成本,節省專案規劃或員工培訓的時間
• 使用者可自訂模組,應用程式可以靈活調整
• 開發者可以將精力更好的分配於核心任務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必須說明,低代碼也存在使用風險:
• 供應商被鎖定:目前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並不通用,選擇其中一種便意味著鎖定了供應商。
• 維護成本較高:由於低代碼及其供應商存在較強的耦合性,也就意味著供應商擁有較強的議價能力。
• 存在監管隱患:因為減少了代碼編寫的工作量,開發者很難知道API調用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 功能可能有限:任何低代碼的供應商都不可能預測到所有的應用細節,如果開發者希望更加靈活地適應企業的需求,就需要使用自己編寫的代碼來滿足。
• 應用千篇一律:低代碼程式設計專案可能最終看起來彼此都非常相似,因為開發者使用的是相同的模組。
任何技術都有利弊,越容易被創建,往往也意味著,越容易被複製。
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權衡利弊,想好自己是否要用這個工具。
03
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之間有什麼差異?
總體而言,有兩類公司在提供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分別是物聯網平臺型企業和應用服務初創型公司。
除了文初提到的阿里和微軟,AWS、Google、Salesforce等巨頭都有提供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
典型的低代碼平臺初創公司,除了被西門子收購的Mendix,比較知名的還有OutSystems、ServiceNow、Kony等。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和Forrester分別繪製了低代碼平臺的格局版圖。
這兩類公司由於各自目標不同,所提供的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其側重點也有所區別。
物聯網平臺型企業:這類企業的目標是降低物聯網平臺的應用門檻,彙聚開發者生態,因此往往提供的是端到端的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或者開發環境。
以阿里雲最近更新的IoT Studio為例,它是一套專為物聯網應用所設計的整合式開發環境IDE,功能包括:
• 設備資料無縫集成:設備相關的屬性、服務、事件等資料均可從阿里雲物聯網平臺設備接入和管理模組中直接獲取,大大降低物聯網開發工作量。
• 面向各個行業提供場景化範本:開發者可以直接利用現有的(包含設備,應用和服務的)解決方案模版來開發自己的業務,將原有需要幾周的開發過程縮短到幾天。
• 視覺化應用開發:使用者通過簡單的視覺化拖拽的方式,即可將各種元件、圖表與設備相關的資料來源進行關聯,幾乎無需任何程式設計經驗,整個過程就像使用PPT一樣簡單。
• 提供服務開發的功能:使用者可以很方便的實現設備之間的聯動、設備與服務之間的資料流程轉。IoT Studio打通了阿里雲API市場,用戶還可利用各種人工智慧及資料分析的API。
應用服務初創型公司:這類企業將低代碼平臺本身作為核心產品,探索與之相應的新型行業模式,因此他們的程式設計工具一般並非針對物聯網應用所創建,或者並不具備對於物聯網異構設備的支援能力。
以被西門子並購的Mendix為例,它本身是一個加速企業敏捷開發流程的PaaS平臺,並自稱是全球唯一一個真正的雲原生低代碼平臺。
它由3個無縫集成的產品組成:Sprintr,AppFactory和Mendix Platform-as-a-Service,分別實現的功能如下:
• Sprintr:採用羽量級的社交方法進行企業專案協作。通過在整個企業中提供協作平臺,Sprintr打破了不同部門和專業之間的隔閡,所有員工都是同一個私有社交網路的一部分。
AppFactory:讓使用者能夠使用高級視覺化的模型開發應用程式。這可以實現業務和IT之間的協作,還可縮短回饋週期。AppFactory又由3個元素組成:
-Mendix Business Modeler:使用視覺化模型設計和開發應用程式的建模環境。
-Mendix Team Server:基於雲的模型存儲庫,用於團隊成員協作並進行版本控制。
-Mendix AppStore:應用市場,用於共用和下載業務範本、主題和技術元件。
• MendixPlatform-as-a-Service:使用者只需按一下一下,即可從Mendix Business Modeler中將應用程式模型上傳到Mendix PaaS,從而輕鬆部署應用程式。
被西門子收購之後,Mendix在最新的19版中增加了對於物聯網設備的支援,並升級了AI引擎,提供對於物聯網資料的分析服務。
----寫在最後----
借助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讓企業有機會嘗試用更少的資源更快更好的實現應用。如果將其承載在工業大腦或者智慧城市的管理平臺之上,勢必將會激發各類應用開發者的創意和想法,讓各類應用快速集成落地。
對於開發者數量有限的傳統行業,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還有可能加速IT和OT的融合。
當然,各種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是否被宣傳得恰如其分,是否在實踐中方便使用,還需要經過驗證。
本文小結:
1.在物聯網時代我們需要一個更加立體、分層和全域的視角,來看待關鍵領域。不管是作業系統,還是程式設計語言,都應建立一個全新的理解,從而發現新的機會,更好的利用工具,實現物聯網業務的拓展。
2.與PC作業系統相比,IoT平臺的複雜性急劇上升,IoT程式設計工具的重要使命就是降低這種複雜度,讓開發者可以輕鬆上手,因此“低代碼”是大勢所趨。
3.現階段有兩類公司在提供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分別是物聯網平臺型企業和應用服務初創型公司。
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M5ODQyMA==&mid=2651216898&idx=1&sn=b08fe67b565b6c82dadd4468ac21c791&chksm=bd44d3798a335a6fdb7bbb7aa838ebd4d98a2409990dd97fb56ad85d33d3a95d7fe7bb5d418c&scene=21#wechat_redirect
windows server時間同步 在 OSSLab Geek Lab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現在人其實越來越少看電視.
因為太多資訊都在電腦,web,手機APP上.
所以有這Cast(投屏)這種協定
投屏:就是把指定內容投到你Cast Out設備上去 ,手機可以關屏
鏡像:則是同步顯示手機上畫面 手機要一直開 亮屏
說實話拿鏡像模式看影片有點麻煩,當你接手機或有訊息等.就會一堆干擾.
我個人不太喜歡電視盒,操作有時點麻煩,偏愛使用APP投屏.
我有四組Chromecast I 分別放家裡二個客廳,一個臥室,一個公司
平常用Youtube,Netflix,Chrome投屏,對於Chromecast很滿意的.
不知道Chromecast 是不是Wifi 2.4G 關係,小問題大概有二個
1.Android 鏡像畫面效果略差,影音略有不同步.FPS有掉
2.在電腦上鏡像功能 延遲時間感覺更嚴重,在上面操作很痛
最近開始看中國視頻付費會員,就發現一個大問題,無法投在Chromecast上
然後用同步鏡像效果有點差.
於是買了電視果3 電影投屏器
1080P ,有支持5.8G網路 !
(OSSLab 沒有iOS手機 ,再加上Youtube跟netflix支持Chromecast ,所以沒有任何Airplay設備可對比..)
電視果3廣告上寫明了 相容於 中國視訊APP騰訊視頻,優酷,B站,PPS 並且看起來是這些APP唯一支持的投屏硬體
我在Android TV盒子上也測試過樂播這套軟體(可以將Andorid TV box變成Airplay,DLNA視訊設備)
但是有廣告 畫質好像也有點打折
入手之後才發現電視果挺神奇的...
原來他支持三種協議 Miracast, Airplay,Dlna
iOS跟Android支持分別不同
Android 的miracast 只支持鏡像,iOS可以Airplay 鏡像跟投屏,但是APP不一定支持投屏!
像中國B站視頻 APP 支持Airplay 鏡像 但不能投屏.
但不管Android 或iOS 中國視訊APP都有支持電視果投屏 ,所以投屏效果很不錯.(網路協議好像為私有)
但電視果對Netflix跟youtube 支援性不佳
在iOS下不管鏡像跟投屏,電視果都沒辦法順利撥放Netflix
Netfelix Android 也不會支持電視果投屏 可能可以用miracast來跑 (我手上每隻手機都有root,無法裝netflix 做真實測試)
Youtube APP在iOS下 走Airplay 就可以投放到電視果 (直播youtube 失敗 ,但原廠apple 作為Airplay投屏沒問題)
Youtube android app就沒辦法投放到電視果,要用第三方程式 ,DLNA 投屏,畫質不太好
那對非正規APP來講? 在iOS下
Popcorn Time可以用電視果Airplay投屏,但字幕無法顯示.Chromecast正常
Media box HD ,Chromecast正常 ,電視果卡頓
作為Google Drive投放時候,用Localcast APP 電視果可以為DLNA 撥放器.
不過相容性還是輸Chromecast
最後講一下Miracast
電視果可以切換Miracast 狀態, 這樣 Windows 8.1後跟Android 4.2都可低延遲同步鏡像顯示 (我這邊效果比Chromecast I好很多)
電視果還有一個無線耳機功能,也就是說可以把投屏的影片聲訊給攔截了,轉到你手機上,然後你就可以戴耳機看電視.
用OS X 做Airplay 顯示也正常不過Delay程度比miracast強一點
結論
1.我喜歡投屏操作比較方便
2.正版訊號源 :mobile APP品質比TV APP好.
因此我喜歡Chromecast 跟電視果遠勝於一般電視盒.
Youtube跟Netflix 還有Popcorn類型視頻APP跟Chromecast是最搭的
而電視果3 價格不貴,強在跟中國視頻APP 匹配,並且有Miracast+airplay協議.補強Chromecast不足
二個可以一起買.
電視果3有沒有啥大缺點?
嚴格說應該是有點受到管制狀況.一開幾就表明了不支持非廣電局認證視訊.像Youtube直播就不能正常放...都不知道是技術問題還是故意擋的.
一些細節還沒測試到
1.電視果4K版本 (我沒有4K螢幕電視)
2.K歌APP整合與測試..
3.DLNA Server測試
最惡搞的技術應用方式,請關注OSSLab Geek Lab極客技術粉專
#OSSLab
#網路小玩意
windows server時間同步 在 柯耀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整合,就是競爭力的極致!)
授課後,許多主管,震撼多媒體的威力,湧上來,問我使用的電腦,能否與Windows整合...許多董事長,會議中,看到我電腦螢幕,每個字,大到嚇死人(我沒老花眼鏡的關鍵),好生羨慕...又問了相同問題「與Windows相通嗎?」
我總是回答「我是商業人士,我用Mac 17年,身邊90%以上客戶,都用Windows...如果不能整合,我第一個就不會用!不是嗎?!」
這二個世界,二個敵對國,一直在整合,相互學習對方!我此刻用Windows10 輸入這段文字,Mac放包包中...因為吸收了Mac優點,其一,就是"桌面"觀念...Win10變得好用多了!
平常運動健走、會議、休假,我都只帶平板--看書、寫字...需要做大運算時:
1)遠端從 Windows,登入光速書房(時時守候主人),啟用 Mac工作站
2)於是Win平板,變成 Mac 系統,享受工作站群威力(Client-Server觀念)
3)需要長時間運算的,讓Mac繼續做...收起平板,繼續前進
4)運算好,會送到我的"雲端硬碟":平板、手機、工作站,都可同步收到!
不會在人生戰場,只用Mac、只用Win、只用手機...就像不會在高爾夫球場,只拿一根七號桿...不整合,就沒有明天的競爭力!
畫面在印度,彼此語言不通,右側是我進入村莊時,人人走避...
我的工作,就是不同國度的溝通與整合...左側,是在我的遊覽車啟動前(人生永遠有時效限制),每位輪流讓我用RAW格式,按下快門...美好珍貴的印度紀念(有一天,我會更厲害後製作技術,就完全脫胎換骨)!
Mac vs. Windows 在整合,在相互學習...因為不整合,就沒有明天的競爭力!我們用頂尖方法,結合各國各城市超級團隊,還用工作站、伺服器、平板...協助客戶升級轉型...整合,就是競爭力的極致!
===
附錄:印度驚喜
https://koidi.smugmug.com/Travel/4-2/
(更多分享文,請見 www.idi.tv/top )
windows server時間同步 在 Azure 中Windows VM 的時間同步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Windows Server 2016 也改良了VMICTimeSync 服務,可控管VM 與主機同步以獲得準確時間的方式。 改良功能包括更精確的VM 開始或VM 還原初始時間,以及提供給Windows 時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