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又看到朋友分享了關於菲律賓的這個影片,又學到好多新東西!
裡面可以聽到菲律賓人的標準美式英文喔!
菲律賓受到美國殖民的影響,一直以來都是亞洲英文最好的國家,也是國際流動性最高的人民之一,還有專門的名詞叫 Overseas Filipino Worker (菲律賓海外勞工) 。菲人到海外謀生的所得一直是菲律賓主要的GDP來源。
和想要留在家鄉有份穩定工作的台灣人很不一樣,菲律賓年輕人很小就知道「到海外工作」是菲律賓人的宿命。
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要到海外工作把錢寄回家養大家庭,他們一年可能才能見到爸媽一次面,他們也知道這大概是長大之後能夠賺到比較多錢的出路,所以他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英文的重要性,學校教育也非常強調英文這一塊。
在這裡岔題一下,我上一次到菲律賓的時候,和一位社會學教授聊過,關於菲律賓海外勞工史 (這篇文章一直壓著,還沒寫完) ,我簡單整理在這裡:
在二戰之後,第一波的菲籍海外勞工都送到中東去,當時從事的工作是鑽井、採礦的工作,主要是在沙烏地阿拉伯。
第二波就比較可憐一點,很多菲律賓女生沒有辦法到中東去從事粗重的石油相關工作,便前往日本當「文化工作者」,從事性交易,在日文裡甚至有一個名詞就叫 Phili yaki,就是專指這些到日本工作的年輕女性。
第三波就是我們比較熟知的菲傭,他們很多人在這個時期到南歐去當家庭幫傭,當保母或是打掃家裡的工作。目前在香港的菲律賓籍人口,大多也是從事這樣的工作。到台灣來照顧你家阿公阿嬤的也是這個時期的菲律賓人。
第四波也就是我們在台灣看到的大量菲律賓人口,因應科技產業興起,工廠需要大量的技術勞工,尤其是在台灣、南韓、中國大陸地區,更需要這方面的人力,所以大量的菲籍勞工湧入這些國家。除了科技產業外,也從事營建業的需要勞力的產業。
而現在,我們也看到第五波的海外勞動力性質的改變,隨著教育水平提升,這些菲律賓人已經不只是我們想像中只能以勞動力維生的海外勞工了,他們更多是挾帶著在亞洲區壓倒性的英語優勢,走出世界,以腦袋賺錢的年輕人,他們不再視自己為"勞工" (Labor),而是更具價值與競爭力的 "人力資源" (Human resources) 。
(不小心就把積了很久的文章寫完了,開心!!!)
而在這第五波的勞動人口轉變中,我們也看到有另一股趨勢是,許多人更願意留在菲律賓從事英語教學的工作。
也就是這個影片介紹的內容。
關於大家比較有疑慮的口音,可以從影片裡面聽到這些教英文的老師都是很標準的美式發音。
關於口音,再讓我小小碎念一下,我們都很喜歡笑日本人、韓國人、新加坡人、印度人講話的口音,但是其實台灣人講話的口音也是不遑多讓阿!大部分的人講的都是帶有濃濃口音的台式英文阿!
我自己對於所有口音都採取開放的態度,但是我不喜歡大家把口音跟發音這件事情搞混。
印度人有口音,但是發音是正確的;新加坡人有口音,但是發音是正確的;菲律賓人有口音,但是他們也可以學美式發音,最重要的是,發音是正確的。
但是呢!日本人有口音,而且發音也是錯的 (因為他們會用片假名在旁邊註記。所以用的是日文的口腔在講英文。)
台灣人有口音,而且發音也是錯的 (都是看到覺得怎麼念就怎麼念,尤其是母音的部分,亂七八糟,我們也是用講中文/台語的口腔在講英文)
其實台灣人英文不好 (老外聽不懂),不是因為口音的問題,而是發音的問題,這一直是我們教育中很弱的環節 (弱爆了)。 我國中英文課, KK 音標一節課就教完了。(菸)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我很久以前寫的一篇文章,裡面有很受用的影片和資源讓你了解英文發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你的問題不是口音,而是發音!】
http://fairyseyes.blogspot.tw/2013/10/blog-post_1732.html
Search
worker音標 在 英文單字發音教學:work, walk, sit, seat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