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物單元,邀請台灣民眾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蔡壁如、Sola Media韜光媒體製作股份有限公司製作人 楊惠蘭來到空中,聊聊蔡壁如的新書《拚,就一定要贏:蔡壁如驚奇人生的14個挑戰》/ 時報出版。自認在政治沒有舞台的蔡壁如,卻被柯文哲視為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記錄從屏東到台北;從台大醫院到市政府,首度公開蔡壁如不為人所知的驚奇人生。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ExmXIpFFhFQ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內容介紹
自認在政治沒有舞台的她,卻被柯文哲視為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記錄從屏東到台北;從台大醫院到市政府,首度公開蔡壁如不為人所知的驚奇人生。
從小護理師到葉克膜之母,從急診室變成擁有多張證照的專家,個性承襲媽媽的認命不怕輸與爸爸決心的蔡壁如,相信成長來自學習,工作必須使命必達,每樣都做到1.1分,就能不斷進步。
貧困出身、素人問政的她,儘管每天面對不確定性與難題,仍然相信,縱使是絕望的邊緣,也會有希望的彩虹。
來自南部鄉下的窮困小孩,一位不被看好北漂的小護理師,如何成為台大醫院的「血滴子」、「葉克膜之母」,又如何走入政壇,成為民眾黨的靈魂人物。看蔡壁如的驚奇人生,學習面對磨難的14個人生挑戰。
◎來賓介紹:蔡壁如
私立美和護理科技大學護理助產科、私立德明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科系。曾任臺大醫院護理部護士、臺大醫院醫療部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台北市政府市長室顧問。現為中華民國第十屆台灣民眾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來賓介紹:楊惠蘭
武陵高中、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曾任《中央日報》記者、NEWS 98廣播電台「午安台灣」節目主持人及製作人、中天電視台國際新聞中心組長、《金融家月刊》主編、《第一財經周刊》總編輯、上海慕華健康管理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現為Sola Media韜光媒體製作股份有限公司製作人。
中國科技大學台北科系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結束北漂返鄉接家業,一間肉圓小店要如何用AI經營?
2020.10.21 by 紀長興
傳統餐飲業的數位轉型,絕非生硬導入自動化系統,找出契合時下消費趨勢的突破點,以科技提供讓顧客感受到切中需求的優質服務,才是小吃店在AI時代的生存之道。
我的朋友德希從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台北上班,身為獨子的他,近日決定回中部家鄉,繼承家裡的肉圓店,是一間位在傳統市場裡的店舖。
「AI的發展是世界趨勢,雖然已經喊得震天響,但目前市面上仍沒看見任何殺手級的應用,這表示所有人都距離起跑點還不遠,若不把握時間先布局,等到以後真的有領先者出現了才要開始導入,落後族群只會更難追上。領先者跑在領先的前端壟斷資源與主導市場、建立護城河機制、不斷持續壯大,而後進者除非能快速縮短距離,否則將陷入被迫大量投入,卻只能低度回收、甚至是無法回收的困境......」
商管科系畢業的德希顯得既興奮又惶恐,對於回來接掌家裡的生意,他的確曾有過一番掙扎,不過既然已經下定決心,當然勢必要有一番作為。
我們坐在店裡閒聊,德希的父親端上來一碗肉圓、乾麵跟貢丸湯,並且很熱絡地與我寒暄,他說記得我小時候來他們家玩的事情。看著德希的父親滿頭白髮,佝僂的身形與我兒時對他的印象已經不太能重疊,我似乎可以理解德希放棄北部的生活,回來老家的心情了。
中小企業對於AI的認知
餐飲服務與零售是大眾最常接觸到的服務業型態,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這類型的服務業在台灣約有87萬5千家,其中98%是中小型業者,而透過中國生產力中心(myMKC.com)對業者的訪談,這些業者在面對未來的數位情境有以下特徵:
認為AI、IOT這些新科技離自己還很遙遠,企業暫時用不到。
知道未來新科技會成為潮流,卻不知如何參與。
沒錢、沒資源,不敢做太高風險的投資。
換言之,中小企業普遍對AI的認知是,這是一門高深技術,難以導入,建置成本又非常昂貴,而且其實不清楚該拿AI來做什麼,又或者是不知道AI可以帶來什麼好處。另外,時間並不緊迫,反正沒有AI也可以照常運作。
事實上,隨著租金與工資的成本上漲,還有人口老化導致勞動力萎縮,長遠來看,對勞力密集產業只會愈來愈不利,尤其餐飲業屬於高度勞力密集的工作型態,更是首當其衝。
因此,在北部大企業上班多年的德希,他很明瞭當今科技早已不同以往,即使是規模不大的家庭式餐飲店面,也應抓緊時機,與時俱進,藉由「數位轉型」的改造,升級與優化原來的傳統經營方式。
對於勞力密集的餐飲業來說,導入AI自動化已是勢在必行的未來趨勢。
數位轉型≠翻天覆地的浩大工程
「對於在這家小吃店導入AI,你的想法是什麼?把店面重新裝潢,讓機器人幫客人點餐?還是讓機器人煮麵?」我笑著問德希。
「即使重新裝潢,我也還是希望能保有像現在這樣富有人情味的店面樣貌,我也想要盡量維持跟客人親切的互動。具體來說,我並不清楚該改變什麼,我只是覺得必須要做點關於數位轉型的改善,否則就會落後時代潮流。」德希有些憂心忡忡。
其實除非是想要擴大規模營業,或展開連鎖店的擴張,否則我認為是不需要把事情想得太過複雜跟困難,對於被動應對的策略,在此提出以下2點分析:
(1)不需要導入智慧商店
現在市場上流行導入智慧商店的解決方案,主要就是人流統計、來客分析、幫助業者如何進行商品的陳列擺放,可以更吸引目標消費者的目光,以及透過消費族群的預估來決定商品進貨數量、進而達成樽節庫存成本。
以上主要是針對零售業,若就德希家裡的肉圓店來看,會進來光顧的消費者就是已經想要吃才會進來的,理論上不會沒事走進來逛一逛就離開;至於像是肉圓要準備多少數量的這類備料問題,經營者營運一段時間,大致上心裡就會有個底,畢竟肉圓都是自己手工生產的;而來客流量統計的狀況亦同,主要就是集中在用餐時段。
(2)引入機器人的原則
因為想保存店面現有的風貌,所以如果放置一個點餐機器人,不僅會很突兀,風格也十分衝突,反而會降低消費者光顧的意願跟好感度,建議這部分還是以改善點餐流程與店內的擺設動線為優先。
至於是否使用機器人做餐,主要還是先評估勞動力成本,在可允許條件下,盡量維持人工煮餐為佳,畢竟會來這種店消費的顧客所期待能吃到的食物,應該不會是像速食店那種用自動化設備生產出來的餐點。
AI並不是只有機器人而已
一般人提到AI,直覺會聯想到強大的電腦,可以自動駕駛汽車、運作無人商店或是執行影像辨識,其實更廣泛的AI還包括大數據與網路雲端,數位轉型更著重的,是善用這些應用所提供的服務。以此基礎,在積極作為的策略上,有以下4點建議:
(1)升級店內的監視器
改裝具有熱成像技術的攝影機,除了仍具有原先的治安功能之外,並新增溫度監控功能,預防廚房過高溫度可能導致爆炸火災,對於工安環境提供更好的防護。
(2)加入外送平台
現在的生活型態改變,許多人不喜歡出門覓食、年輕人不喜歡打電話,取而代之的是以App進行消費購物。加入外送平台的主要好處就是把自己放在一個眾所周知的通路上,藉由平台增加曝光率、增加客源。
要注意的是,利用外送平台送餐,店家需要支付一筆外送成本,這部分需要詳加斟酌,或是參考後來興起的月包制外送服務,就是店家與特定廠商簽約,每個月支付固定金額,但可以無限次數配送,等於是一種吃到飽的概念。
(3)支援行動支付
同樣是因應科技帶來的生活型態轉變,現代人出門可以不帶皮包,但是絕對不能不帶手機,而且行動支付能夠大幅減少付現找零的麻煩,增進消費體驗的便利性,提高消費者來店消費意願。
行動支付也需要與後端平台進行手續費拆帳,大約是2%~3%以內,然而普及使用行動支付不只是未來的消費趨勢,也是政府當前大力推廣的金融政策,就長期來看,是相當值得投資的舉措。
(4)經營社群媒體
不管是經營臉書粉專,還是拍攝與顧客互動的短片並上傳到社群媒體平台上,都是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可以盡量去嘗試的行銷手法,藉由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讓這家店可以更容易的被搜尋到、以及更低成本的被更多人所認識、更簡易並清楚的看見你所做的美食。
回歸「最好的服務」
我們都會很懷念像是古早味豆花、童年時代的零嘴等等這一類已經消逝的小吃,時代的巨輪不停往前滾動,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卻始終對於回憶中的事物懷抱著無法言喻的情感。在保存這家店的特色與引進數位科技的改變之間,我能夠理解德希內心的徬徨以及猶疑徘徊。
不論科技再發達,就算是一日千里的AI,最終極的目標都是為了服務人類,AI不僅僅只是取代人力的自動化機器人,早已充斥在我們日常生活裡的各種數據和雲端服務也全是AI,這些服務可以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效率、節省更多時間、甚至挖出更多商機、賺到更多錢。
不管是真人還是AI,其實最好的服務都是必須讓顧客覺得,「你怎麼能夠這麼了解我」,以這樣的信念做為經營的出發點,就能成功找到轉型改變的平衡點。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9724/snack-bar-digital-transformation-?fbclid=IwAR1n-M905fa3XzNWSUJZpZOJWgRiXwxy4annXkx8eTlFBHEruZ8d8oWvNSA
中國科技大學台北科系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年7月20日《中國時報》報導:
照片上色 老師傅的絕學密碼
【黃子明/台北報導】1980年代以前,彩色底片與照片仍不普及,一般人想獲得彩色照片,通常必須靠照相館師傅以手工上色,但隨著彩色技術進步及數位科技普及,如今有多款APP可以輕易將黑白照片上色,這項傳統手工藝逐漸消失,淡出人們的記憶,但苗栗南庄的老攝影家李湞吉仍保有這項古老技藝,他靠著雙手就可以將黑白照片轉化成獨一無二的彩色照片。
李湞吉的父親李旺秀是畫像師出身,經營南庄兩家相館之一的玉光照相館,從小耳濡目染的李湞吉,暗房、修片等技巧樣樣精通,是父親得力助手,有時還會代父上場擔任攝影師,13歲開始練習手工上色,當時藉此賺取零用錢,更因此奠定相關技術的基礎,高中畢業後大學聯考落榜,注定他要承襲父業,他退伍後接手相館,更改進上色技巧,能夠著出近乎天衣無縫的彩色照片,令人稱奇,但他也因為長年使用手指上色,右手食指竟然因此扭曲變形。
手工上色頗為費時,依當時物價來說並不便宜,以1979年的行情為例,一張24吋手工人像油彩收費高達2500元,堪比奢侈品;使用的顏料不論水彩或油彩皆可,當時常用水彩顏料塗佈在卡紙上,成為一張張色紙,不怕顏料乾掉,沾水即可使用,但現已停產,李湞吉仍保有一些當年父親購入的水彩卡紙,見證他手工上色的職業生涯。
彩色照片早年因稀少,不僅是一種時髦,更成為人們還原現實世界的一種想像;百年前,美國寶鹼(Procter & Gamble, P&G)創辦人詹姆斯‧甘博(James Gamble)的孫子西尼‧甘博(Sidney D. Gamble),1908-1932年間曾到中國拍攝許多黑白照片,紀錄民國初年民間生活、文化活動與自然景觀,包括五四運動等重要事件,這批5000多張照片成為民初中國社會重要記錄,西尼‧甘博曾舉辦展覽讓美國人認識新成立的中華民國,他以手工上色方式製作大量彩色照片,如今成為研究當時中國大陸真實情況的重要史料。這項近乎失傳的技藝,近年有大學相關科系又重新把它列入課程,成為文創衍生的學習。
台北科技大學文化發展事業系吳宇凡老師在他教授的幾門課中,帶領學生學習這門技藝,李湞吉自然成為他們取經的對象,學生透過黑白老照片上色的考據過程,研究影像史學與對歷史的想像,在一項跨校的產學合作展覽中,學生與李湞吉的作品同台展出,寫下文化傳承佳話。吳宇凡表示,數位上色雖然快速,又能產出完全一樣的作品,但終究少了一些文化傳承與作品溫度的感覺,而手工上色的照片每張都是獨一無二,也代表老師傅對美感和顏色的經驗。誠如吳宇凡所言,在李湞吉油彩上色照片中,從某些角度還可看到他留下的指紋,就像他的身分密碼,植入一張張為人量身訂製的作品。
影片來源:https://youtu.be/o_khE8dVqXQ
中國科技大學台北科系 在 中國科大風評 - 新生季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哈囉學長姐我是今年甄選上的女子,我想問的是中國科大風評/師資/設備好嗎~ ... 你以為多的是快倒的學校人不用到或是人到就好全校一堆科系都不招不滿 ... ... <看更多>
中國科技大學台北科系 在 2020中國科技大學簡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 大學 社會責任實踐:榮獲天下雜誌108年 大學 社會責任 大學 公民評選,排名私立 科大 第一名。2.辦學獲教育部肯定: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高教深耕計畫 ... ... <看更多>
中國科技大學台北科系 在 中國科技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科技大學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台北市。 ... 為讓您提早認識大學校園環境與科系特色,中國科技大學竭誠歡迎您來校參觀,我們會安排各系主任和老師為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