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打開電腦,桌面立刻出現照片,告訴我去年今天我和朋友帶著丹丹控肉到三芝放風。我們的行程很簡單,去海邊晃晃,吃越南小棧,不熱的話再找個地方讓兩隻狗跑跑,回套房休息吹冷氣,睡午覺,三點左右打道回府,在下班塞車時間前到家。
今天的提醒也讓我確切的記起,是在這一天,我對著大海吶喊:「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死!」那時父親出院已超過半年,不但褥瘡好了,生命跡象越來越穩定,臥床一年多的他在復健後還能坐輪椅。相對於母親經常出門曬太陽,我們從不讓父親出門。他是老派人,絕不希望鄰居看到他的病容,因此他的旅程通常僅止於到老婆房間約會或到客廳換個風景。
我一直以為前半年是最辛苦的,我是說受傷後的六個月創傷期。當時我每天早上四點起床遛狗,五點回家,六點半到病房讓看護出去透氣吃早餐,七點半醫生查房。那時他說,行醫三十年從沒遇過我這種天天比他早到的家屬,我以為他的意思是正面的。一年後,我為了父親出院事宜跟他吵架,因為社工課課長指控我主導家屬會議,並非所有家屬都同意讓父親脫離呼吸器回家。為了這個指控,我從呼吸照護病房跟他吵到胸腔科病房,一開始溫文儒雅的主任,突然變成防禦性醫療主義醫生,我在所有等著他開會的醫護人員面前跟他大吵,都一年多了,他怎麼可能以為我是那種人。原以為用心良苦建立的醫病信任關係,就這麼毀於一旦。
也許那信任關係根本未曾存在。後來我才知道,所謂的「呼吸照護病房」是人間煉獄,據說只有一個病人坐著出院,因為年輕力壯得已藉由訓練恢復自主呼吸能力,但依舊全身癱瘓。其餘的病人只能老死在那裡。他們不符合「末期」的定義,但無法脫離呼吸器自主呼吸,自然無法下床,更無法由口進食。就算如此,營養師依然為這些人調配一般人所需之熱量,父親每天攝取1500大卡的營養奶,肚子越來越大,原本就有糖尿病的他血糖飆高,醫生的處理方式是打針,如此惡性循環,褥瘡永遠不會好。呼吸照護病房由胸腔內科負責,胸腔內科醫生看的就是肺臟,只要肺臟好好的,就是健康的病人,就要活下去,不論這「活」的品質如何。因為在法律上,呼吸器依賴不算末期,全身癱瘓不算末期,萬一感染一定要打抗生素,除非像我這樣,全家都簽安寧照護同意書,確保將來沒有家屬會告他,這不是安寧緩和,這是無意義的延長生命。
後來我到處打聽,請來安寧科醫生評估,但父親不符合末期條件,自然也找不到兩位醫生簽名。只好用上更極端的方式,我們和院方開家屬會議,然後辦理自動出院。除了所有的直系親屬,包括二哥從新加坡特地飛回來,出席的有醫生,護理長,社工課課長,護理師,呼吸師。醫生向所有家屬解釋出院後會發生的狀況,也分批帶著家屬到病床邊向父親解釋出院的意義:你會停止呼吸,然後死亡。那日父親異常清醒,堅定而清楚的點頭表示了解。我們終於爭取到父親的死亡權。
當時醫生和呼吸師都評估父親脫離呼吸器之後撐不過三十分鐘。不久前大哥才親眼目睹岳父由於肺炎活活喘死,如同溺死般痛苦。為此我們做好必要的準備,包括在安寧病房預留一個床位。
我清楚記得那天是十二月七日星期六,選星期六是因為大家可以不用請假,且那天安寧科醫生有門診,不用擔心有問題找不到人。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是呼吸器在幫父親呼吸,脫離呼吸器他就會停止呼吸。然而,從出院那天開始整整一年多,他的血氧,血壓和心跳完全和使用呼吸器時一樣正常。這位高齡九十的阿公明明脊髓受損,無法自主呼吸,他硬是用橫隔膜繼續呼吸了一年多。
父親回家後,母親的機能也漸漸退化,尤其是吞嚥功能。漸漸的,母親的雙人床換成了病床,床邊多了一台抽痰機。客廳堆滿醫療備品,如果我不說話,我們家彷彿身處印尼。
一個原本應該死去的人該如何活下去?這個問題跟我無關。我要面對的是如何照顧一個原本該死去但死不了的病人,還有一個沒什麼意志力活下去的妻子。其實也沒什麼,就把醫院那套搬回家,其他的慢慢學,剛好遇到疫情,所有的物資都要囤貨。我終於回台南搬了家,不用再付房租,也找人重新整理三芝的房子,考慮出租或當成喘息的空間。領了三人份的三倍券跟朋友去吃高級牛排,一個月一次和朋友相約帶狗到海邊放風,然後呢?然後就是抬頭無語問蒼天,只好對著大海吶喊「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死?」
第一家出版社找我寫書的時候,我們連書名都想好了,就叫「不孝女」。我並不覺得受到冒犯(是我自己提的)或幽默風趣,只覺得深沉的悲哀。他們都出生於不幸的的家庭,自食其力成家立業,同時背負原生家庭的重擔,熬到退休,抱著人生短暫的心情看了幾眼外面的世界,歡欣的迎接五個孫子的到來。他們經歷了人生,有喜有悲的活過了,也坦然準備面對也許老也許病或既老且病的晚年,從未料到老病與死亡的距離是這麼的遙遠,看似很近,其實很遠的難熬。究竟是苟且偷生好,還是灑脫的揮揮衣袖好?
一年後的今天,腦部萎縮的母親發作時總是焦慮躁動需要藥物緩和。原本以為已經可以回答一年前的問題,如今忍不住再問一次殘忍的蒼天:「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死?」
喔對了,龍山寺很準,不過據說對年前不能進廟宇,所以依舊沒有答案。
呼吸器脫離定義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新冠肺炎病例統計分析 by 張上淳教授20200502
至5月1日為止台灣有新冠確診429例。由於到5月1日前六天都零確診,本週分析僅新增敦睦艦隊一例。那麼就專注在張P提到其他的細節部分。
1.初步疫調時蒐集的症狀資料,咳嗽51%,發燒45%,鼻塞流鼻水25%,嗅覺喪失17%,味覺喪失10%。
(注意發燒大概就一半。嗅覺味覺異常是可以獨立出現的症狀)
2.若把住院中統計的症狀來看,前100例有詳細的資料,包括發燒54%,咳嗽54%,喉嚨痛35%,鼻塞流鼻水27%,倦怠25%,肌肉痠痛14%,腹瀉10%,頭痛10%,嗅味覺異常10%,噁心嘔吐2%。我們原本以為早期的案例比較少嗅味覺異常,其實回頭看初期10%的個案已經有嗅味覺異常。
(早期應該是中國回來的台商居多,看來這個症狀早期不是沒有,只是被忽略了)
3.目前429例中,沒有併發症的輕症者7成;肺炎22.1%;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35人(8.2%)。已經有324人解除隔離,占了75.5%;出院人數有311人,住院中112人。死亡率1.4%。
重症者中有24人曾使用呼吸器,包含6名死者;但也有12人順利脫離呼吸器。目前還有6人在使用呼吸器,同時有2人使用葉克膜。台灣有7人曾使用葉克膜,已有3人成功脫離,2人死亡。本週新增3人成功脫離呼吸器。
以台灣目前的資料,使用呼吸器者,死亡率是25%。
4.從4月20日開始,出院人數已經超過住院中的人數。
5.從3月30日至4月30日醫護人員列為擴大篩檢對象,包含醫師338人、護理師1212人、其他醫事人員370人、其他非醫事人員343人、照顧機構工作人員614人,共2877人,都沒有抓到確診個案。
6.同段時間除了擴大篩檢對象,也有醫護人員符合法傳通報定義的211人(比方說確診個案的接觸者)。1月15日到3月29日則有1394人,所以針對醫療院所及照顧機構人員的採檢,從1月15日至4月30日為止已達到4482人。以上有檢測出來的就是北部某醫院院內感染有採到3位護理人員還有1位清潔人員為陽性,其餘都是陰性。
7.除了擴大採檢,當時有三案是在醫院,沒有戴N95去接觸病患的都算是密切接觸者,對於居家檢疫、隔離者也執行採檢。除了一開始採,在解除隔離前也會再採。醫護人員二採確認陰性才會恢復工作,因為會怕傳給醫院的病患。案A還有案C同在北部某醫院,當時醫護也採檢了高達207人,就是以上四例為陽性。也沒有再傳出去。
(這是我們最早的醫護普篩呀,207個PCR,4例陽性)
8.很多人質疑,為什麼台灣好多狀況下確診個案都沒有把病毒傳出去,包含醫院裡工作人員都沒傳出去的狀況。張P以這張戴口罩圖來解釋。
如果生病者跟健康者都沒戴口罩,確實很容易把呼吸道疾病傳到健康人身上。但若健康的人有戴口罩,吸到飛沫就會大幅減少,也許可減少5至8成。生病的人若戴口罩,正面噴出去的飛沫也可能會減少8~9成。當兩方都戴口罩的話,大概就僅有1%至2%機會傳染。
台灣北部醫院曾有新冠肺炎群聚;根據後來疫情調查,那位確診病人很喘,戴不住口罩而面對醫護人員,也許就這樣造成環境污染,造成吸入、摸到環境中的病毒等很多可能性。艦隊疫情也是如此,因為官兵和實習生發燒之後會入住船上的隔離病室,退燒之後也會被要求戴口罩,其他官兵也原則要求戴口罩,是否真有戴不知道,但也許因此傳播機會就變少。這也是為什麼阿中一直提醒大家戴口罩,特別是無法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的時候,因為能減少傳播機會。
(老師,小璧子等抗體結果等的好苦呀)
9.最後張P分享2013年台灣第一例H7N9禽流感案例,來示範肺纖維化,肺功能不佳是可逐漸恢復的。這位病人到現在還在張P的門診追蹤,5月1日才來看門診,目前已經出院七年了。病患剛出院時肺功能中的氣體交換能力只有一般人的38.82%,半年後逐步恢復正常,進步到72.41%。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雖然肺纖維化,且肺功能有下降,但幾個月就改善非常多。
(張P竟然還不忘用實例破除肺纖維化不可逆的迷思,感激涕零呀)
呼吸器脫離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1例仍為磐石艦實習生,連續13天無本土確診;台灣有7成確診案例是輕症,3成肺炎;居家檢疫/隔離者可申請奔喪探親】
台灣今(25)日新增1名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案例,仍是磐石艦上的實習生,此為敦睦艦隊累積病例第31例,全國累計案例來到429例。指揮中心統計至今病例分析,台灣有7成的確診案例是輕症,3成是肺炎;4月因放寬條件而擴大篩檢的3萬民眾和醫護人員都沒發現確診;已連續13天無本土確診,五一連假仍維持分流管制;居家檢疫/隔離者可有條件申請外出奔喪、探視臨終親屬。
外界關切台鐵一名列車長曾和確診官兵在同一處健身房運動,後來出現發燒和肺部浸潤等症狀,目前接受隔離治療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位列車長目前只算是接觸者,下午其二採檢驗結果仍顯示為陰性。
■新增1確診,敦睦艦隊累計31例
指揮中心今日下午公布新增1例確診,為敦睦艦隊(磐石艦)上20多歲的男性實習生(案429)。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該實習生於4月18日至集中檢疫所隔離採檢,一採結果陰性,因在大批人員抽血檢驗中,發現他的血中抗體呈現陽性,於昨(24)日進行二採,並於今日下午1點半確診,相關疫調正在進行中。
至於目前在集中檢疫所裡敦睦艦隊官兵的健康情況,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每天會追蹤他們有無出現症狀。昨天有23人反應不舒服,經評估後,有4人不需採檢,其餘19人中已有15人檢驗為陰性,剩餘4人檢驗結果還沒出爐。之前染疫的30例官兵中,只有1例有肺炎,其他都是輕症。
陳時中指出,敦睦艦隊群聚事件截至今天共31人確診,衛生單位現已掌握接觸者共1,865人,其中534人為居家隔離對象,已採檢173人,154人為陰性,其餘檢驗中;1,331人為自主健康管理對象。
■全體確診者7成輕症、3成肺炎,9例呼吸器重症可望好轉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每週六將進行累積病例的統整分析,今日是第二次分析報告。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感染科醫師張上淳指出,因為之前以年輕留學生為主的病例,再加上這一波敦睦艦隊累計增加30例(病例統計至昨日)的關係,確診案例中20-29歲的比例相較上週有提高,為37.6%(161人),男女比例也趨近於1:1(男性49.5%;女性50.5%),但其餘數據則沒有太多改變,本土個案佔13%(55人)、境外移入86%(343人,包含敦睦艦隊的30人)。
病例症狀部分,張上淳指出,屬於無併發症之輕症有69.6%(298人)、肺炎22.2%(95人)、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8.2%(35人)。重症患者中,曾有24例使用呼吸器,目前仍有9例在使用呼吸器。不過,這9例中,很多人已經準備要脫離呼吸器,預計下禮拜應該會有更理想結果。
■4月統計擴大篩檢民眾2.7萬人、2600醫護,全都沒發現確診
指揮中心在4月1日起放寬採檢條件,「肺炎」一律納入通報,並將「嗅味覺異常」納入臨床條件;4月4日更擴大通報定義,將「不明腹瀉」納入臨床條件。
張上淳分析,從4月1日到4月22日擴大監測通報期間內,總計有2萬7,000多名個案,其中,88%沒有旅遊史、12%具旅遊史。針對沒有旅遊史的通報個案再進一步做分析,有40%個案反應有呼吸道症狀、31%有發燒、其他症狀占20%、肺炎8%、嗅覺失調1%。
針對醫護人員部分,指揮中心也擴大採檢並獨立統計。從3月30日到4月24日,共採檢301位醫師、1,089位護理師、其他醫事人員314人、其他非醫事人員342人、養護機構工作人員567人,總計為2,613人。
張上淳表示,採檢2,613位相關醫療人員中,統統沒有抓到確診個案。過去這段時間努力篩檢,大量篩檢還是沒有抓到醫護或社區傳播個案。
張上淳強調,不論是在一般民眾社區裡面,或是醫護人員的擴大篩檢中,都沒有抓到確診個案,這是所有醫護人員努力的成果。
■13天無本土案例仍須警覺,五一連假維持人車流管制措施
台灣已經連續13天沒有出現本土確診個案,下禮拜又是五一連假,各景點已經陸續出現訂房旅客。指揮中心是否如之前清明連假時,再次對民眾發出旅遊景點人潮密集的簡訊警示?
陳時中回應,雖然沒有本土案例,但仍需要提高警覺。五一連假目前並沒有延後的計畫,但也不排除有急迫時候會改變。現在最主要規劃還是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以及人流管制。交通部和警政單位也會協調好,告知民眾哪些地方人比較多或比較少,讓各地點的人流車流能平均分配,「只要夠分散就夠安全」。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補充,上一波清明連假後,在週末或連假就有管制措施。今天早上玉山國家公園跟高雄壽山自然公園,因為達到警戒值,警方在人流跟車流都已採取分流管制,這樣的模式將會持續。
■人道考量,居家隔離/檢疫者第5天後可申請外出奔喪或探親
指揮中心表示,部分居家隔離/檢疫者因二親等親屬身故或重病等社會緊急需求,需外出奔喪或探視,基於人道考量,開放上述條件的民眾向所在地方衛生局提出外出申請,相關流程及規定如下:
一、居家隔離/檢疫第5天(含)以後且無症狀者向地方衛生單位提出申請;
二、經審查符合資格,且取得醫院同意探病後,由地方衛生單位安排至指定醫療院所自費採檢;
三、取得檢驗陰性報告2天內,經醫院同意後由地方衛生單位安排外出,無論探病、奔喪或辦理喪事均以1次1小時為限;
四、外出時需全程佩戴口罩並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陳時中說,現在是防疫關鍵期,但仍收到很多居家檢疫/隔離者反應有奔喪和探視臨終親屬的需求,「對他們過意不去,希望取得人情平衡點。」基於人道考量下,才會推出這樣的流程。另外,陳時中也表示,國內目前共18家指定醫療院所提供自費檢驗,相關費用由各縣市主管機關核定,後續將視需求適時增加院所數。
(文/林雨佑;攝影/陳曉威、王容慧、余志偉、楊子磊)
#延伸閱讀
抗疫時間軸【武漢肺炎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http://bit.ly/2twBVtC
【COVID-19襲台83天,台灣防疫政策有哪些改變和轉向?】https://bit.ly/3b2JvfN
【台灣研究登國際期刊──防疫措施有沒有做?Google最知道】https://bit.ly/3cN1Rls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者
呼吸器脫離定義 在 呼吸器依賴病人什麼情況要從加護病房轉到呼吸照護中心 的相關結果
當病人發生急性呼吸衰竭插管使用呼吸器時,會先入住到加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簡稱ICU)接受照護,在病況改善後醫師會先給予呼吸訓練以嘗試脫離 ... ... <看更多>
呼吸器脫離定義 在 何時才是脫離呼吸器最好的時機| 衛教資訊| 急重症醫學中心 的相關結果
一旦通過,脫離呼吸器應愈早愈好。 如何判斷病人狀況相對穩定: 1.病人是否有自咳能力:有自咳能力才有辦法在沒有插呼吸管路時順利將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 ... ... <看更多>
呼吸器脫離定義 在 氣切時機與呼吸器脫離之相關因素探討 的相關結果
15 呼吸器脫離成功定義為使用呼吸器. 且執行氣管切開術之病患,此次ICU 住院期間. 曾經使用呼吸器且有脫離呼吸器>24 小時之病. 患。而ICU 回轉則為此次ICU 住院期間病患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