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颱風上看強颱無影響,下週前中期天氣仍穩定
蒲公英颱風在過去幾天強度持續發展增強,環流型態完整且雲系厚實,預估最快今天就將發展為強烈颱風,有機會與燦樹、舒力基一拚今年西北太平洋最強颱風,幸好目前的大氣環流不會將蒲公英颱風帶到臺灣附近來,未來幾天大致在琉球群島東方海域就會大角度往北轉東北移動至日本南方海面、逐漸遠離臺灣。
蒲公英颱風對臺灣天氣不但沒有太大影響,下週四以前還持續為臺灣帶來水氣較少的東北至偏北風環境,迎風面北海岸至東北角地區雲量稍多一些,但降雨量已經不像前兩天來得那麼多,背風的中南部地區則大多仍維持著晴時多雲穩定天氣,只有下午時段山區仍然容易有熱對流雲系發展擴散為局部地區帶來短暫雷陣雨,這個時節仍然有旺盛雷雨胞發展機會,登山、戲水、踏青等戶外活動要特別留意下午時的天氣變化。
下週五、六蒲公英颱風對臺灣已無影響,環境風速偏弱且水氣稍微增多,預估北部、東半部地區將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中南部則仍然維持著午後局部短暫雷陣雨的天氣型態。短時間內太平洋高壓勢力可能持續偏強、還沒有明顯的冷空氣南下影響臺灣,大家引頸期盼的秋涼還得再等等了。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歐宗學提供
https://lin.ee/7vti1U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鳳凰古城Ancient Town of Fenghuang,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土地總面積約10平方千米。2010年底約5萬人口,由苗族、漢族、土家族等28個民族組成,為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距銅仁鳳凰機場27公里;G209國道,S308省道貫穿全境,枝柳鐵路穿境而過。這裡與吉首...
大氣環流 在 研之有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WorldOzoneDay
9月16號是國際臭氧層保護日(World Ozone Day)。過去因為科學家發現臭氧層有破洞,於是在1987年的今天,各國代表簽署《#蒙特婁議定書》,協議逐步淘汰工業產品中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特別是 #氟氯碳化物(CFCs)。
多年之後,《蒙特婁議定書》成果優秀,正因為當初的努力,臭氧層逐漸恢復。2020年《自然》期刊指出,與臭氧消耗有關的南半球大氣環流趨勢已經暫停。
2021年科學家用模型推估,如果沒有《蒙特婁議定書》管制氟氯碳化物的排放,臭氧層的破壞將傷害植物,讓陸地 #固碳能力 下降,到2100年全球平均溫度將額外上升0.85℃,論文亦發表在《自然》期刊。
為什麼氟氯碳化物會破壞臭氧層呢?這是因為 CFCs 進入大氣後,會分解產生氯。氯原子會破壞臭氧並引發連續反應,其中 #過氧化氯(ClOOCl)是主要元凶。
過氧化氯分子會吸收陽光而分解,並再次產生氯原子。因此只要陽光足夠,少量的氯原子(Cl)就會破壞千倍以上的臭氧分子(O₃)。
但在 2007 年有個學術爭議,讓科學家懷疑臭氧層破壞原因是否正確,其爭議點就在於「過氧化氯分子 #吸收陽光的效率,到底是快?是慢?」
中研院 #原子與分子科學所 林志民研究員與團隊,從「分子」找答案,利用 #質譜偵測器,量測 #分子束 中過氧化氯分子的數量,避免了實驗中的干擾和誤差,於 2009 年再次證實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氟氯碳化物確實是破壞臭氧層的主因。
👇👇全文請見連結👇👇(有可愛的臭氧分解圖?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ozone-hole-molecular/
大氣環流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周末至下周一降雨增強 下周仍為西南風環境
昨天台灣南北有顯著不同的降雨,主要的都是西南風,北部是午後熱對流發展起來,延伸到平地,南部持續西南風和中南部的地形舉升,不只是午後熱對流,早晚也都有機會下雨。今天的天氣也和昨天類似,不過要值得留意的是,由於西南季風有略往台灣附近發展趨勢,整個東亞的季風低壓發展,預期周末開始,台灣附近的西南風又更顯著的增強,可能到達大家常聽到的西南氣流等級的降雨,提醒您要多注意了。
西南風和西南氣流,在氣象上有不同的定義,例如強風軸的位置,風速多少等,就像是東北風、東北季風、冷氣團用溫度區分,大家熟悉的就是西南氣流的降雨會比較強,也較容易有連續累積的劇烈降雨。目前這一波最顯著的就是從周六下半天開始,持續到下周一,過去幾天雨勢多在日雨量50-100毫米,極端值可以到150毫米,十分鐘的雨勢有將近10-15毫米,但相對之下較為短暫,感受卻很集中猛烈,這樣我們可稱為大雨,或是局部的豪雨。
但預期周六下半天到下周一這一波,雨量的等級會比目前加大,有機會平均多出五成到一倍以上,主要感受上,雨勢會較強、持續較久及降雨範圍擴大,中部山區可能出現豪雨,南部山區甚至有機會達到大豪雨,這種等級的降雨很容易接近致災的風險,農漁民朋友,以及戶外的各種公共安全、行車安全或是較低窪易積淹水的區域,一定要多加留意。
這波目前是看到下周一,下周二開始有機會有個短暫空檔,不過仍有變化空間,這期間的西南風仍強,預期持續到下周五,中南部仍將持續有類似目前的較大雨勢,仍要留意未來發展。西南風強度要減弱可能要等到下周末之後,看整個東亞的大氣環流配置,這段期間每天都有雨,的確會對生活造成一些困擾,農漁民朋友更是需多加關注,甚至都還有致災的風險,建議您趁今天還有空,多做好一些準備因應,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中部以北及東半部朋友,雖不是主要西南氣流影響區域,但預期午後雷陣雨會增加,降雨時間增多,雲量增多溫度也會略降,東半部仍有沉降高溫的可能。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彭啟明博士提供
-------------------------------------
💡 DR. WEATHER 氣象博士抗風傘 限量發售!
➡️ https://www.weatherrisk.com/drweather
--------------------------------------
💡 【全方位閃電監測網】:我們提供全台灣各地落雷預警、雷擊歷史資料,歡迎洽詢小編!
💡 總是被天氣攪局?來試試【客製化天氣預報】,我們提供詳盡的天氣報告和諮詢服務!
➡️ https://catch.weatherrisk.com/
--------------------------------------
#彭啟明 #氣象 #達人 #時事 #颱風
#陣雨 #專業 #西南風 #雷陣雨 #西南氣流
大氣環流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鳳凰古城Ancient Town of Fenghuang,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土地總面積約10平方千米。2010年底約5萬人口,由苗族、漢族、土家族等28個民族組成,為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距銅仁鳳凰機場27公里;G209國道,S308省道貫穿全境,枝柳鐵路穿境而過。這裡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淨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湖南十大文化遺產之一。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與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名。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AAAA級景區。鳳凰古城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雖歷經滄桑,仍保存完好。古城明清時代特色民居120多棟,各種廟祠館閣30多座,是中國西南文物建築最多的縣份。城內還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街道200多條。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岩砌成的城牆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鏽跡斑斑的鐵門。鳳凰古城北門城樓本名“璧輝門”,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曾是出城的唯一通道。 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古城博物館、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築。鳳凰古城以回龍閣古街為中軸,連接無數的石板小巷,溝通全城。回龍閣古街是一條縱向隨勢成線、橫向交錯鋪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來便是熱鬧的集市。鳳凰古城地形複雜,東部及東南角的河谷丘陵地帶為第一級臺階,以低山、高丘為主、兼有崗地及部分河谷平地、地表切割破碎,穀狹坡陡,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從東北到西南的中間地帶為第二級臺階,海拔500~800米。西北部中山地帶為第三級臺階,海拔在800米以上。鳳凰古城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西北中山山原有北亞熱帶的性質。鳳凰古城處於湘西低熱區,年平均氣溫為15.9度,大於等於35度日數全年僅10.5天,日照差年平均8.3度。鳳凰古城位於雲貴高原東側少雨地區,歷年平均降雨量僅1308.1毫米,年降水量為州內最少,也是全省少雨區之一。冬季盛吹偏北風,夏季盛吹偏南風。受大氣環流的影響,表現為最明顯的季風環流。湘西沱江為鳳凰縣境最大的河流,為武水一級支流,上有二源:北源為烏巢河,發源於禾庫都沙南山峽谷中,灘險流急,天雨水漲,行旅多阻。沱江從西至東橫貫鳳凰縣境中部地區,流經臘爾山、麻沖、落潮井、都裡、南華山、沱江鎮、官莊、橋溪口、木江坪等9個鄉鎮。至瀘溪縣河溪會武水,在武溪鎮匯入沅江。幹流全長131公里。在鳳凰縣境長96.9公里,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大氣環流 在 大氣環流-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即使印度氣旋遠在香港數千公里之外,卻寓示着華南夏季將要真正開始。 隨着南半球步入冬季,高氣壓在澳洲一帶形成,夏季季候風系統建立起來。而陶特形成後,低氣壓「扯」來 ... ... <看更多>
大氣環流 在 觀氣象看天氣- 大氣環流改變步入夏季後期東風持續吹... 的推薦與評價
西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環流改變而暫時結束,臺灣周圍盛行風向轉吹東南風、東風,主要是持續超久的東亞梅雨鋒面終於北抬結束,大陸上沒有低壓波動移出帶動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