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醫師,要不要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新冠肺炎!?
⚠️打13價還是23價?
近期熱夯疫苗之一,我才剛發文就又有人問。
🌟先講一些要點
1.近期有些研究的確發現施打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和降低新冠肺炎感染「有相關性」。
2.肺炎鏈球菌疫苗就是用來保護免於肺炎鏈球菌感染的,不是預防冠狀病毒肺炎!那為什麼呼籲打?(繼續看下去)
就像流感一樣的道理。要預防流感,還是打流感疫苗!但為什麼我們推左流右肺,(左手臂打流感疫苗,右手臂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就是因為感染流感後,容易讓這些在呼吸道的肺炎鏈球菌有機可乘,進而引起繼發性的細菌感染。
而新冠病毒和肺炎鏈球菌間可能也有類似道理。
3.🌟重要!
所以如果你是65歲以上叔伯阿姨。或未滿65歲卻是肺炎感染高危險群,例如:
(1)多重慢性疾病:腎、心、肺、肝病、糖尿病等
(2)先天/後天免疫功能不全、免疫差
那本來就鼓勵打喔!!!!
———————————————————————
相關研究如下:
1. 2021/3發表在《傳染病雜誌》,藉由觀察醫療保健系統上的數據,比較65歲以上的年長者有打和沒打肺炎鏈球菌疫苗(13價)新冠病毒感染情況及預後。
(1)🌟發現有打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那組在感染新冠肺炎發生率、住院率、死亡率都有近三成的減少。
(2)感染新冠病毒風險與接受 23 價肺炎球菌多醣疫苗之間沒有關係
(3)相關解釋:
a.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中細菌-病毒之間交互作用,會影響到許多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
b.肺炎鏈球菌平常潛伏在鼻咽內,不會造成任何症狀,一旦感冒或免疫力降低,肺炎鏈球菌就可能從呼吸道或血液入侵,導致多種疾病甚至死亡。
🌟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相對23價有降低鼻咽腔帶菌的作用。
2. 2021 /2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發現過去 1、2 和 5 年內有接種以下疫苗者:
(1)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B 型流感嗜血桿菌、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
水痘、
流感疫苗
或A型/B型肝炎疫苗者,
🌟有較低的新冠肺炎感染率。
(請不要一窩蜂跑來接種,我說了這只是有這樣的「發現」,並非絕對有因果關係)
(2)此外,在接種 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的黑人中,新冠肺炎感染率更是顯著低。
(3)相關解釋:疫苗廣泛活化了免疫系統的信號通路,讓你的免疫力「訓練有素」!
🌟結論是:
⚠️家有65歲以上叔伯阿姨
或未滿65但多重慢性病,免疫差等等,
本來就建議要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一般族群有沒有必要這樣打為了預防新冠肺炎或嚴重併發症,我們需要更多文獻證據。但您覺得錢不是問題、打了安心、我不反對。
參考資料:
1. Joseph A. Lewnard et al. Prevention of COVID-19 among older adults receiving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suggests interactions between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nd SARS-CoV-2 in the respiratory tract. J Infect Dis. 2021 Mar 9;jiab128.
2. Colin Pawlowski et al.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immunization records highlights decreased SARS-CoV-2 rates in individuals with recent non-COVID-19 vaccinations. Sci Rep. 2021 Feb 26;11(1):4741.
「後天訓練左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後天訓練左手 在 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後天訓練左手 在 王啟安肌英學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後天訓練左手 在 Cheng 奎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後天訓練左手 在 [4] 左右腦與先天、後天(學習) - 看板five_ches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後天訓練左手 在 我花了七天的時間練習左手寫字,結果...... | 七天練習| 啾啾鞋 的評價
- 關於後天訓練左手 在 討論串(共3篇) - [閒聊] 後天左撇子- 看板Lefty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後天訓練左手 在 Re: [寶寶] 左撇子寶寶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後天訓練左手 在 【3Y3M7D】會用筷子了 之前就有幫胖吉準備學習筷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後天訓練左手 在 [寶寶] 疑似左撇子| BabyMother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後天訓練左手 在 [討教] 左右互搏???? - jinyong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後天訓練左手 在 右撇左投為什麼很難 - 記者快抄 的評價
- 關於後天訓練左手 在 Re: [寶寶] 左撇子寶寶- BabyMother -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評價
- 關於後天訓練左手 在 “左撇子”更聰明嗎?你可能對他們有些誤解 的評價
後天訓練左手 在 王啟安肌英學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健身界最愚蠢的事]
先聲明,我只負責翻譯和加油添醋,這些內容都是外國名教練的意見,加上我自己的一些解讀,覺得不爽覺得被冒犯就不要看。歡迎理性討論,但如果你硬是要看然後又要不爽我,那可以來比比英文、比比菱形槓硬舉、也比比誰朋友比較少。
第一:「每個人的訓練模式和動作都應該一樣。」
啊你看他深蹲的時候頭朝下啦!你看他硬舉腳張太開啦!你看他臥推躺在地上一定在亂做啦!(請多讀點書,然後尊重個人差異和受傷史謝謝)
第二:「很多人可能進過健身房就覺得自己是專家了」
欸你看她好正哦,身材好好,又有在健身,她一定很厲害!欸她是小模耶,我照她說的練一定可以跟她一樣!你們看,肚子要跟我一樣大,屁股要跟我一樣扁,就是要這樣做17下然後休息2.5487分鐘唷^^(這我真的懶得吐槽,很多所謂的健身網紅可能連槓鈴都沒摸過,但容易被騙的傻子真的太多,你們好自為之)
第三:「一堆自以為練得很好看的人在社群媒體上一直秀身材」
欸你看他那麼帥,肌肉那麼明顯,找他的方法練一定沒問題啦!
(這種行為的問題,其實是會讓很多人誤以為透過訓練一定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外型,殊不知基因和飲食才是影響體態的最大因素)
第四:「Crosshitty 愛好者太多」
來來來我們先做一分鐘伏地挺身,休息15秒後做一分鐘開合跳,休息10秒後做一分鐘深蹲,休息8秒後做一分鐘後空翻,休息3秒後做一分鐘單手倒立。
(啊你當健身房是你家哦?拜託請不要在殘害自己身體的同時毀人三觀好嗎?)
第五:「社群媒體上的肌力或體能挑戰」
我現在tag十位朋友跟我一起做硬舉100公斤100下,明天tag十位朋友跟我一起做深蹲200公斤200下,後天tag十位朋友跟我一起一天之內睡25個小時。
(你自己都不一定能安全做到了,不要害人好嗎?)
第六:「什麼都要過度量化」
欸那個1987年8月7號發表的期刊裡面第87頁說,深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體重的1.87倍,離心階段做18.7秒,向心階段做0.87秒,然後總共做8.7下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對同樣劑量會有不同的反應,而且會隨年齡、作息、心情等情況改變。把一切過度量化,只代表你是個食古不化的假專家。)
第七:「功能性肌力和功能性模式」
來來來,我們一腳踩抗力球、一腳踩壺鈴的握把,右手拿啞鈴做二頭肌彎舉,左手做藥球下砸。
(別鬧了好嗎?這些標榜功能性的訓練一點功能性都沒有,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發力的情境幾乎都是穩定表面好嗎?還有,姿勢和協調確實很重要,但完全可以透過重量用符合人體自然動作的訓練方式解決,兼顧矯正與訓練)
第八:「高反覆次數的舉重動作」
來,今天的課表是2分鐘之內做50下抓舉,3分鐘之內做80下上膊。記得唷,每一下都要標準唷^^
(舉重動作要注意的環節很多,所需的技巧成分很高,必須要在充分休息的狀況下執行,否則疲勞容易造成動作品質下降,進而提升受傷風險。
第九:「混淆肌肉訓練大法」
我們練腿的方式很簡單,今天做深蹲,後天練開合跳;下禮拜的今天練半蹲,後天練弓箭步;再下禮拜的今天練側蹲,後天練爬樓梯。這樣可以全方位訓練唷^^
(請搞清楚主要訓練動作與輔助動作的差別,有些動作屬於人體自然動作,又有很高的負重潛力,可以有效刺激骨質肌肉神經系統向上適應,因此很適合當主項目訓練;其他動作雖然有練到腿,但不適合做過多次數或沒有太高的負重潛力,就只能退居輔助動作。)
第十:「一直用很醜的姿勢破硬舉的PR」
欸?你做過硬舉嗎?喔不是,硬舉這種超大重量的動作,姿勢必須非常小心,這很合理吧?
(確實,圓肩圓上背可能沒事,但今天如果你不是要比賽也不是要拼命,受傷風險從0.01%升高到1%都是很危險的賭博。)
第十一:「動作模式狂熱風潮」
我們今天來學狗爬,明天學貓科動物行走,後天學蜥蜴爬行,大後天學貓熊吃飯,下週來學青蛙交配。
(能學習動物的動作模式很不錯,但是拜託,你最大的問題是肌力不足、體能很弱,你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訓練,不要整天搞一些看似很酷炫的方式,它們不會讓你進步。」
第十二:「動作矯正狂熱份子」
你看看,你有長短手,兩手的長度差了0.0087公分,所以你不能做臥推,最好也不要提重物。你看看,你做深蹲的時候左臉的皺紋比右臉多,表示你左右肌力不均,要先來熱敷電療。
(全世界沒有人是百分之百對稱的,不如全世界的人都別練了,也都不要走路不要呼吸了。)
第十三:「對強壯健康訓練者的反歧視」
你看他那麼肥,深蹲300公斤有屁用啊?你看這種長相,真的是博士嗎?你看他身材那麼纖瘦又有腹肌,一定沒在做大重量啦!
(別傻了,這種話只能凸顯你的無知和酸葡萄。不要為了想讓比較弱的人感覺好一點,就去批評那些比你強很多的人。)
(資料來源:T Nation: The Absolute Worst Fitness Trend)
後天訓練左手 在 Cheng 奎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的今天奎爺要來分享一個【健身新手】整合!
我們從
★從小教育
對於父母的從小教育
◎男生要坐挺、女生坐腿要合
◎小時候不要去做重量訓練,那會長不高
◎小時候乖乖坐著,不要跑來跑去、跳來跳去
◎男生就是要吃苦耐勞搬重、女生就是要持家勤儉做家事
◎小時候學才藝大部份都是學對以後課業、跟念書及未來的起跑點上可以贏別人的
我們從小時候接受到大量父母的教育,大部份以這些為主,而並不是非常在意,他的運動表神經細胞狀況、他的身體體重狀況
因為小孩的思維是會跟著大人,所以相對當父母覺得這個不重要,那小孩又怎麼會如此重視呢?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這也就是我們在小時候大部份人所接受的教育,身體的許多以前小時候
會的功能性,很多都沒做而身體記憶忘了,所以導致長大的時候,發現我們身體很多地方的肌肉跟關節居然:
◎不會用
◎不順暢
◎很快累
要去了解一個人的狀況,必須先把以前所發生的事情盡可能的找出來,【探討過去、安排現在、規劃未來】這才會是一個更完整的了解評估及如何計劃!
--------------------
★作息習慣(生活的動作、拿重走動、站姿習慣、坐姿習慣、睡姿習慣)等等這些
接著這個部份就比較沒辦法掌控了,因為像是這些日常生活的動作呢,在許多情況之下,是沒有下意識去控制的!又或者是小時候被禁止的!
◎舉例來說:我曾看過小朋友是右撇子,當他用左手吃飯、寫字時候,卻被家長導正過來,而長期下來這已經變成一個【左右兩邊協調嚴重失衡的狀況】
◎所以在我們(寫字、刷牙、洗碗、拿東西、撿東西)這些的慣性動作,從小到大已經造成我們身體嚴重的協助性、連動性、反應的嚴重失衡,也就是為什麼我會提出,一開始要先平衡訓練,而不是直接高強度訓練!
◎那在於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開始會有自已的習慣,包含看東西的時候(左右靠、左右躺、睡覺翻左右側)你會越來越習慣一邊的姿勢,因為身體常在這樣的動作下,他已經習慣這樣的姿勢、角度、感受,所以不下意識的情況下,我們會直接反射做這樣的事很正常,這也會造成身體兩邊及脊柱的旋轉或者偏一邊的狀況加重!
◎尤其是在工作的狀況下,不是每個工作設計都是讓身體在工作進行中(兩邊是完全對稱),所以使用的身體肌群也都不同!
也就造成了我們在加入健身房之前,我們的身體是在一個不正的情況下做運動,而如果這時候只是一味的加重,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極有可能的狀況是造成身體的落差性更大!
--------------------
★個性想法
心理狀況(對於事物的喜好、熱度、耐心度、追求度)
那當從小的教育(對於身體的不重視)及我們的個性想法衍伸出來的心理狀況,覺得為什麼我們要去追求健身運動,包含著一些長輩的觀念是要運動去公園做,去運動場做,何必去健身房,而變成我們一直以來只是在使用我們所了解與熟悉的動作及肌群,而相對在生活上比較不會動到的肌群還是沒有提昇!
其實從小到大因為這樣的習慣及認知來說,也塑造了我們,對於哪些特定的地方,看的到的,會特別重視,而卻忽略了,身體肌群、力量、耐力平衡的重要性。
而我個人認為有一點是對現在的人影響衝擊很大的,因為科技的崛起,我們對生活中的便利及快速,會使許多人失去了耐心,導致往往在做一件事情,只要短暫期間沒什麼效果,就會放棄!
(在這裡我必須要說,當科技越進步,大部份的人體越退步)
例:電梯的出現、手扶梯的出現、搬運工具的出現
加上現代的人太容易沉迷在3C產品的世界,所以變成一整天都顧著手機狀況,而越來越不想去做其他事情,這些都是影響著我們生活型態的一部份!
--------------------
★身體素質(從先天的狀況、小時候到長大的體能、受傷、慣性動作)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我們所擁有的身體素質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於每個人都用同一種方法是不管用的,必須要因人而異的去了解、建議、規劃
◎身高、體質、智力、力量、敏捷、個性、心理(這些都不一樣)
從小到大家長給予的觀念,男女所進行的運動及才藝訓練,也會有著不同方法,所以這些年累積下來,當然身體的素質就會越差越多。
而身體也會記憶你擅長的事情,所以當許多人重新開始運動,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多的感覺(不適、不舒服、不習慣、甚至很累)!
--------------------
★體態評估(因上述的狀況而產生現階段所發生的、高低肩、肩胛異狀、脊椎側彎、骨盆歪斜)包含關節功能異常
以我們的觀念來說,幾乎每個人都有體態上很大的問題,原因為何?
◎睡覺時候身體會側睡
◎幾乎所有的動作都是在前方
◎生活快速反應的動作都是用慣用邊
◎並不是所有東西設計都是兩邊平衡
我們也不會去計算一邊使用多少次、多久時間,而去加強另一邊使其平衡回來。
體態跑掉
◎可能天生結構
◎後天慣性動作(筋膜、肌肉過緊,導致身體關節不在中立的位置)
目前我個人看法:剛接觸健身的人,先做筋膜及肌肉的放鬆調整,再做訓練,因為長期下來,一定有緊繃跟沾黏的狀況,所以如果不做放鬆調整,你會發現,做很多動作不旦做不好,還會不舒服。
所以,駝背不是練背,記得,是先放鬆肌群,當身體緊繃的地方可以活動,不旦減少受傷狀況且對身體的效益反應來的更佳。
--------------------
★關節活動評估(因上述的狀況而產生 肌纖維、筋膜緊繃)而致使原本該有的活動大幅度降低而產生鄰近肌群及關節代償作用
在於動作做不做的好,絕大多數都是跟關節活動度有關係,所以為什麼如此重要
◎動作不順
◎動作跑掉
◎效益降低
◎傷害累積
◎出力順序有誤
◎身體卡卡、會痛
這些都跟關節活動評估的狀況脫離不了關係,而當然要改善關節活動狀況,使用放鬆的手法有很多,但是去了解每個放鬆手法的部份,將其結合起來,及依造順序變化去做調整,所帶來的效益更好!
【重要,生活當中的身體狀況,會直接影響到訓練,所以不應該忽略他長期下來存在的問題,應先調整改善才開始運行訓練】
了解完前面的先天及後天影響造成的狀況,接著我們將這些帶到訓練當中吧!
後天訓練左手 在 討論串(共3篇) - [閒聊] 後天左撇子- 看板Lefty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討論串[閒聊] 後天左撇子. 共3 篇文章 ... 一直到現在. 我用左手用滑鼠左手吃飯左手刷牙左手切菜烤肉左手開門左手擦屁股. 除 ... 從此就開始訓練左手. ... <看更多>
後天訓練左手 在 [4] 左右腦與先天、後天(學習) - 看板five_ches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左右腦從頸部以下, 是交叉控制的.
即左腦控制右半身, 右腦控制左半身.
嬰兒剛出生時, 都是用右腦的(左手).
我們如果拿東西給嬰兒, 他們幾乎都是伸出左手來接.
等到語言能力(左腦)開始發展, 就漸漸轉用右手.
只有少數(左撇子)會繼續專用左手.
現今的電腦, 主要是模擬人的左腦的功能, 因此可以說, 人的價值在右腦.
(右腦是不易被電腦取代的)或者全腦聯合.
例如, 現在的電腦還不能創作流行歌曲, 或者作高價值的畫等等, 右腦的工作.
雖然人的能力可以後天訓練, 但是, 智力的發展, 在 14 歲起, 就明顯地停止了.
(參考心理學教科書)
之後的學習, 主要是增加知識, 而不是智力.
證據之一是,
如果一個嬰兒從出生之後, 沒馬上教他講話.
只要在 12 歲之前(幾年)開始教他講話, 那麼日後他可以講得和正常人一樣.
但如果 12 歲之後(幾年)才學講話, 那麼他一生都沒法學會正常講話.
一般認為, 如果小時候沒有學棋, 長大沒法當(圍棋)職業棋士.
我的看法, 是因為大部份人是右撇子(左腦). 因此小時候(14 歲以前)右腦沒得到開發.
反之, 如果是天先的左撇子, 長大之後才開始學棋, 仍有機會成為高手.
並且, 如果能在 12 歲以前, 甚至 6 歲就開始學(右腦的)棋類, 對人更有幫助.
(待補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1.118.190
※ 編輯: farmerlu 來自: 101.137.196.193 (11/28 02:50)
神啊 請自行查找資料
https://www.hudong.com/wiki/%E8%AF%AD%E8%A8%80%E5%85%B3%E9%94%AE%E6%9C%9F
人類大腦中掌管語言學習的區域叫「布羅卡」區,4-12歲,是這個區域的靈敏期,
此時被存儲的語言會被大腦認為是「母語」也就是說很有可能很快掌握並靈活運用。
12歲之後,絕大部分人的「布羅卡」區會關閉,此時再學語言,大腦會將這
些語言存儲在記憶區,運用時就不再那麼自如靈活了:這時當你再產生思維想表達的時候
,不是直接從母語區反射出來,而是要繞一圈,繞到記憶區,然後在記憶區提取,然後再
說出來。因此,教育學家把4-12歲成為語言關鍵期,這一時期習得的語言將成為母語,未
來可以靈活運用。
(可悲的是, 早期的教育制度, 很多人從國中才開始學英語)
※ 編輯: farmerlu 來自: 1.171.113.93 (11/28 16:01)
我的原文, 意思是 12 歲以前如果沒有學 第一語言(母語), 以後講話會怪怪的.
不是指學第二語言(外語).
我有引到重點了, 如果各方面都要附完整, 那真是一大本書了. 我儘量...
說不定會查到更有趣的資料. 正方和反方可各自補成一篇.
※ 編輯: farmerlu 來自: 1.171.113.116 (11/29 15:5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