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mmy.hpa.gov.tw/Home/NewsKBContent?id=1174&type=01
⭐️⭐️孕期產後可以養寵物嗎?
孕婦常會擔心寵物身上的寄生蟲會影響到自己腹中的胎兒,但是又不可能捨棄已飼養許久如同是家人的毛小孩,這之間該如何取捨,才能安心呢?
⭐️⭐️寵物常見的感染疾病:
🎀一、弓漿蟲:
弓漿蟲可以感染大部分溫血動物及冷血動物,但以貓科動物為最終宿主。會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可能造成流産、死胎、胎兒畸形等問題。
預防方式:
1.食物需煮熟
2.避免接觸野生動物
3.清潔排泄物須戴手套並加強洗手
4.為寵物注射預防針
5.養寵物的女性,在懷孕前3-5個月應做TORCH檢查
(註:TORCH是指可導致先天性子宮內感染及周產期感染,而引起胎兒畸形的病原體。它是一組病原微生物的英文名稱縮寫
T(Toxopasma)是弓漿蟲
R(Rubella virus)是德國痲疹病毒
C(Cytomegalovirus)是巨細胞病毒
H(Herpes virus)是單純皰疹病毒)
如果TORCH的檢驗報告上顯示「無感染過弓漿蟲」或「已經感染過弓漿蟲但非正在感染」,就可安心迎接寶貝的到來;但若結果顯示「正在感染」,則暫時不能懷孕。
🎀二、狂犬病:
傳染途徑: 咬傷、空氣傳染、器官移植
症狀: 感染後3到8週內,由神經散播至腦部而發病,初期症狀有發熱、頭痛或咬傷部位異樣感,數天後出現異常亢奮或恐懼現象,然後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痙攣,並引起恐水現象(因喝水或看到水,而引起喉部痙攣),隨後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情況,患者常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預防方式:
1.施打狂犬病疫苗。
2.不要接近或玩任何野生動物。
3.不慎被咬到立即沖洗傷口,並迅速就醫。
三、寄生蟲(跳蚤、疥蟲、壁蝨…等)
寄生蟲生長週期長,常寄宿於動物身上,人類常在接觸動物間被叮咬寄生,絕大部分症狀為叮咬處紅、腫及癢,甚至在叮咬過程中傳播其他傳染病如:1.萊姆病2.艾利西體3.巴貝西蟲病4.球蟲等。
預防方式:
1.體內外除蟲
2.環境清潔
3.減少接觸野生動物
⭐️⭐️養寵物須注意
1. 定期檢查:建議懷孕的婦女須定期做產檢,也可考慮抽血檢查是否有弓漿蟲抗體。
2. 防護措施:接觸過家中寵物後或進食前可加強洗手動作,維持室內環境衛生,避免直接接觸寵物的唾液及排泄物,勿給家中寵物生食食物。
3. 施打疫苗:家中的毛小孩應定期接種預防針,定期做清潔、除蚤、修剪指甲的護理,減少帶去公共場所的機會。
4. 保持距離:注意過大的寵物衝撞造成的傷害,減少跟寵物過度的親密接觸,注意抓傷、咬傷之間的感染。
5. 建議不要在懷孕後,開始飼養新寵物: 因為無法清楚了解新寵物的健康狀況,孕婦本身如無飼養寵物過,可能會出現對相關傳染疾病無抗體的情況,增加懷孕的風險。
⭐️⭐️有了孩子不能養寵物?
寵物≠過敏原
最新研究指出,寶寶生活在飼養寵物的環境下,可減少之後過敏的機率,相較起家中沒有寵物的孩子而言,更具有抵抗力。研究報告解釋,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因此,提早接觸可能過敏因子,可幫助免疫系統熟悉。
微生物對於動物與人類 (節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有養狗的家庭中灰塵及微生物發現比家中不養寵物更加多樣化。根據觀察家中有養狗者,在生命早期,可以防止變應性致敏和過敏性疾病。
過敏,主要是來自遺傳基因,其次才是環境因子,假如爸爸媽媽有過敏體質,那麼孩子也會有很高的過敏機率,如果爸媽對寵物的皮毛屑過敏,那麼就不建議寶寶和寵物接觸。
👍👍愛牠,請守護牠一輩子
寵物也像小孩子一樣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質,會有情緒性的行為表現,當家中的新成員到來時,可嘗試讓寵物接近寶寶,給予適度的相處時間,只要多花一點心思的陪伴和關愛,建立良好互動關係,不需為擔心過敏而犧牲長期陪伴的寵物。
作者: 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中心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情緒性進食英文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是情緒性進食者(38%)、無底大食客(32%)暴食者(30%)。嗚不要刺激我啊!一起來作個實驗看看自己是哪一型的「吃貨」?
★【減重妙計】|一連三週與BBC對抗「肥胖」
◇ 週五(1/1&8&15)晚間10點, #公視主題之夜,13頻道/mod
>> 有!網路直播:www.pts.org.tw/ptslive/live/
◇ 週日(1/3)1300, #公視主題之夜HD(無網路)
玩法:1. 按「Take the test」。2. 回答12個問題。英文搭配google翻譯服用喔!小提示:A選項通常是頻率最高的。
三組分別是:暴食者(Feaster)——通知大腦吃飽的荷爾蒙分泌不足;無底大食客(Constant Craver)——擁有會提高肥胖風險的基因;最後一組是情緒性進食者(Emotional Eater)——用吃東西安撫負面情緒。對應各組人馬的「高蛋白低GI」飲食、間歇式「5:2禁食法」,以及團體支持提供的精神力量(情緒性),將帶來什麼改變呢?
>> 了解更多:http://goo.gl/TPJIo
★ 輔大營養科學系教授 王果行 x 北醫醫學系教授 劉燦宏 受邀與談
#公視主題之夜 首播週五22:00;重播凌晨5:30
情緒性進食英文 在 正確應對暴食症、情緒性進食| 瘦身五十公斤喬安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四個字打破 情緒性進食 和暴食症的來襲暴食症又開始了準備好一堆食物準備大吃大喝壓力來襲只能大吃逃避標準的 情緒性進食 怎麼辦老是走回舊路減肥那麼難是 ... ... <看更多>
情緒性進食英文 在 健康講座: 過量進食與情緒性進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受疫症影響,生活習慣上的改變有機會不自覺地出現「過量 進食 」的情況? 而受到負面 情緒 或壓力影響,更有機會導致「 情緒性進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