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香港兩所高等學府被強行攻入。
腦袋裏依然記着去年馬鞍山望過去的縷縷黑煙,即使記憶恍如昨日,卻已是去年之事。
電郵收到崇基學院的通知,明年2021年是崇基學院70周年紀念。和以往一樣,大學早一年已經開始籌備各種各樣活動,自然也會叫校友投稿。
崇基學院的校徽,原型來自「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崇基學院的學生會知道,但是學生以外的人大概不知道吧。
最近我在重讀中國歷史。當年我是如何認識中國歷史的呢?如果你知道傅樂成上下兩冊的《中國通史》,恭喜你,你和我應該是同年代的考生,奔四了吧?我當年就是讀這本書的。
大秦就是羅馬,這個名字很早已經在中國的詩詞歌賦裏面出現。兩漢時期有位詩人姓辛名延年,曾經寫過一首詩叫《羽林郎》。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
「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
藍田可不是香港那個藍田。傳說秦始皇棺材就是利用藍田美玉雕琢而成。大秦珠,就是羅馬的玻璃珠。
我們經常說日本能夠保存古老的手工藝直到今天,職人精神令人欽佩。那些什麼什麼燒、什麼什麼紬、什麼什麼塗,幾百年上千年的技術歷久不衰。
我想起了歷史書上曾經見過的蜀錦。Google一下,原來淘寶是可以買到的!這個的歷史也超長久了吧。
越來越極簡主義中毒的我,當然不會有任何購物的慾望。11月11日,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光棍節,與其幫襯淘寶,不如食條pocky算了。
圖:去年成為戰場的崇基門
🛫Kiri出沒注意🛬
https://www.instagram.com/kirita/
https://www.kiri-san.com
《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日本一人旅》
支持本網營運:
Payme Link:https://payme.hsbc/kirisan
Paypal Link:https://paypal.me/wongkiri
「成大校徽」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成大校徽 在 おしゃれキリ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成大校徽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成大校徽 在 海獅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成大校徽 在 國立成功大學- College & university, School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校徽 在 成功大學成功校區地址、台大校徽、成大校訓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校徽 在 成功大學成功校區地址、台大校徽、成大校訓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校徽 在 成大校徽浮水印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校徽 在 學士服上有校徽 - 成功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成大校徽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中期──高等學校男生|
◆蔽衣破帽
大家進大學的時候,有遇過什麼新生禮嗎?小編的大學有迎新茶會,朋友的大學則有「扣門禮」:新鮮人穿著學士袍站在門的一端,敲響門,而師長穿著博士袍在門的另一頭迎接,象徵學生入學後開始尋求智慧的旅程。
當然除了學校舉辦的新生禮以外,還有學生們之間傳承的新生禮,〈三個傻瓜〉裡就有演過學長把學弟叫出來進行新生禮的橋段,雖然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變成了集體霸凌事件,失去原本的意義。
日本時代台灣的大學,便有一些從日本傳來的,不成文的「新生禮」。
中一中畢業後進入臺北高校的楊基銓說:「在中學校唸書時尚被認為是小孩,一旦進入高校,突然受成人一樣的款待,學生可以留髮,不必剃光頭。」,在這樣的基礎上,便發展出了一套名為「敝衣破帽」的儀式。
台語研究學者王育德曾回憶道,剛入學時,同住的三年級學長一邊把玩著他剛買的全新黑絨制帽,臉上慢慢浮現神秘的笑容,一邊說如果沒有經過頂上局部「開封」這一關,就稱不上「獨立自主的高校生」。
接著學長便和同伴使勁的撕破帽頂,之後特意用白線縫上。戴著破帽,把頭髮拉出帽外,腰纏長巾,腳踩木屐,「弊衣破帽」的行頭才算完成。
◆立領學生服
大家時常在日劇裡面,看見的這種立領的學生服,一般被稱為「詰襟」,但在日本時代大多是高等學校生(相當於如今的大學)在穿著。
雖然中學校(高中)一開始也是詰襟再加上綁腿,但因為之後太平洋戰爭的開打,中學校制服逐漸變成卡其色的制服,因此在繪製上,我們仍是以大學生的穿著參考。
[#角帽+#校徽]
搭配「詰襟」的,還有帽子、西裝褲、皮鞋等等,而帽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配件之一。學生服的分為「正帽」和「略帽」,略帽是草桿帽,是夏天的帽子;正帽則是冬天戴的,通常是黑色的角帽或是海軍帽,正中央鑲飾每個學校的校徽。
除了圖中全黑的角帽,幾所學校如台北高等學校、台北醫學大學,在帽緣有縫製有白線,因此大學生戴的帽子也被稱為「白線帽」,是一種知識份子的象徵,當大家看見「白線帽」時,很容易會對你產生敬佩(或是獲得女孩子的芳心XD)。
[#詰襟(つめえり)]
詰襟是一種立領的黑色西裝,現在也可以在許多日劇的男高中生身上看到。詰襟原先是在歐洲被作為軍人和公務員的制服,在明治時代時被引入日本,被作為軍人、官員、警察等制服使用,1880年代陸續被日本普及成中學、大學的制服,而後引入台灣。
詰襟的衣領是立起的,通常會是一個前低後高的狀態,後面的衣襟高度標準在4±0.2公分。
另外在學校教育中要求必須「襟を正す」(端正衣領),也有著「端正個人品格」、「遵從社會秩序」等意義。另外,詰襟下擺的扣子則通常需要扣起來,若敞開會被認為不禮貌。
[#鈕扣]
詰襟上的鈕扣也是很引人注目的一部份,不只金光閃閃的引人注目,如今也有「第二顆鈕扣是最靠近心臟的地方,把它送給喜歡的人代表自己的心意」這樣的象徵。
詰襟上的鈕扣大多是金色的,材質多為金銅,也有一部份是鋁製的,有些鈕扣上還會有校徽。除此之外,袖扣是用一種「あきみせ」的方法鑲在袖口的,あきみせ是指袖口的鈕扣是為裝飾用,並非真的可以扣起。
[#西裝褲+#皮鞋]
搭配詰襟的是西服的西裝褲,有些人會露出腳踝,或在一些崇尚「蔽衣破帽」的校園裡,會將褲管捲起搭配木屐,已表示大學生有獨立思想不受體制束縛的象徵。
◆日本時代的學生運動
日本時代的台灣學運,有一個極大的特色便是「由外而內」,在日本留學的台灣人受到當時大正民主的風氣啟發,進而帶領台灣本島的社運與政治發展。而蔣渭水等人成立的「文化協會」,便是將這種風氣擴展到校園的重要推手之一。
「文化協會」的一千名會員中,大部分皆為仕紳,但仕紳因為年紀與身份的關係,比較沒有時間放在活動與倡議上。這時裡面約佔兩百七十人的學生們,就是一股很重要的能量了。
參與學生運動的學生,又以師範學校(國語學校)的人數最多。學者們認為,除了醫學校以外,國語學校便是最高的學歷,幾乎可以算是台灣的菁英;另一方面,會去唸師範學校者,有不少人是因為家境清寒,無法留學或讀醫,而較為清寒的學生,對於階級問題也比較看重,更有民族意識。
雖然查閱當時的衝突事件,導火線常常會讓現在的大學生感到匪夷所思(比如:畢業旅行地點分歧、學校靠左靠右行走規定不合),但之後往往因為校園裡的警察拔刀威脅,或是台灣學生必須要向日本學生敬禮等長年歧視原因,而演變成大規模的學生抗爭。許多學生在抗爭活動中,遭到退學處分或是面臨刑罰,而文化協會也曾因為報紙攻擊,而使得退出者高達四百多人。
「自由這種事情,沒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就是一直種就對了,因為永遠有人想要剝奪你的自由。」
這句話來自朋友的大學教授,一如這個百年後的今天,雖然已經不用面對日本殖民台灣那種「二等公民」的悲哀了。但社會上不公的事情仍是層出不窮,校園裡仍有許多事情需要發聲。
那時候所付出的努力,也是我們這一代人所需要面對的,願所有公民皆能擁有自我的意識,願所有學生都保有初心。
參考資料:邱威翔〈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制服之研究〉、藍博洲《日據時期台灣學生之運動》、鄭麗玲《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鄭麗玲《阮ê青春夢──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
成大校徽 在 海獅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成大「留魂之碑」----人的善意能跨越時間]
#不是木碑也不是木匾 #是有點感人的灣生小故事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只是一塊很普通的石碑。
它座落在成大博物館前方的草皮上,雖然體積也不小,但存在感就是意外的低
不過就是這樣的一塊石碑,讓我每次回來台南
這裡就變成我必定造訪的風景,上週末回來當然也不例外。
畢竟,它一直在告訴我一件事:人的善意,也許真的能穿透時間
.
事情的源頭是在兩年前,那時剛好有篇新聞
說到有一位叫做泉美代子的灣生,在戰後回去日本70多年後
毅然決然在自己遺囑中把自己一半的財產1千多萬台幣,全部捐給成大。
.
這是成大第一起牽涉到日治時期的捐款,不過其實聽起來也還好啦
畢竟很多人都會捐錢給母校啊。
不過這就是最有趣的地方了:成大不是泉美代子的母校
離開台灣時她才12歲。這所學校跟她唯一的關聯,就是她父親百瀨五十曾在這裡教過書。
.
為.什.麼??
為什麼會捐錢給老爸工作的地方?
在他們這些人的心中,這所學校到底代表著什麼意義?
.
[鳳凰樹下的記憶]
後來我才發現原來這樣的日本人其實還不少
前博物館長指了指博物館前面的石碑,它上面刻著《回憶八十年》
就是當年的灣生在2011年集資捐贈,以慶祝成大八十年的校慶。
.
那時的大禮堂人山人海,一群差不多八、九十歲的老爺爺老奶奶
吃力地揮著手上的校慶紀念帽,一邊走進偌大的講堂內。
在場全校師生掌聲雷動,上一刻才開開心心揮手的老人們,
突然就開始抽著鼻子,斗大的淚珠隨即掉下......
.
這群老人正是整個成大校史上最早的畢業生。1945年,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一名校友藤原一矢回憶,日本正式無條件投降那一天:
「那一天,台南高工上空一片晴朗,
僅餘幾朵夏季白雲漂浮,連日的空襲像是虛言般嘎然而止。
......有些人握拳摀眼,忍住眼淚和嗚咽聲,但我沒有流下一滴眼淚.....。」
.
隨後國民政府接管了台南高工,並規定遣送所有的日本學生及教員
而且每個人只能帶相當於一個背包的家當,和台幣100元的旅費回家。
回到日本3年後,一群畢業生聚集在教授家中,突然有了成立同窗會的想法
最後終於在東京成立了台南高工同窗全國大會,成員多達一千多人,
最後更以校徽上的鳳凰樹為同窗會取名:
.
「鳳木會」。
.
[跨越時間的善意]
不過,為什麼這群日治時期的學生這麽感念在這裡讀書的時光?
當然每人原因各有不同。但原來在戰後還發生了一件事,
至少成為部分人一輩子感念成大的原因。
一切,都起源於戰後第一任校長王石安的一個決定。
.
1946年初,37歲的王石安頂著留德航空學博士的光環來到台南。
原本政府文教顧問還跟他說:這所學校是一所夠水準的學校
規模、設備、圖書都很完備,當地人士對這所學校非常重視
所以想來想去,就只有你了~~
結果一來到學校後....啊咧?
.
學校在哪?我只看到一堆瓦礫啊啊啊!!!
原來當年的台南高工因為是機械重地,早就是盟軍重點轟炸目標
等王石安左望右望,全校看不到一扇完整的窗戶
舉目所見一片斷井頹垣、遍地磚頭淒涼,
運動場上,到處都遍佈數百個彈坑。
.
王石安就在這種淒涼的環境中開始了台南工學院的重建工作,第一個問題當然就是人才問題
所以他在抵達學校隔天,立刻就下令:留用所有日籍教員。但現在有一個問題:
教員可以留下來,那麼教員的家人及子女怎麼辦?
嚴格說來,王石安其實是可以不用考慮這麼多的,但他考量再三,終於決定:
一樣留下來!
.
不但要留下來,還要讓他們也有受教育的權利!
.
1946年,王石安請示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之後正式成立「省立工學院附設日本人中學校」
學生就是日籍教員的子弟。就因為這樣一個決定,
這些日籍子弟得以在台灣繼續未完的學業。2011年的校慶裡,
一位曾經就讀日僑中學校的學生深谷壽美子語帶哽咽,右手撫在胸前
向成大致上深深的謝意,一邊用流利的中文說:
.
「你們學校讓我們被打敗的日本、被看不起的人,
有這麼好的環境讀書,重視我們、讓我們受教育,我真的很感謝......」
.
[留魂之碑]
日中學校是一件幾乎已經被歷史遺忘的事件,但是曾在裡面就讀的昔日學生
卻一直記著。雖然最後好像王石安鬧出了些風波,最後黯然離開成大
但就是當年這樣的一個小小善意,穿透了時間、也跨越過國籍。
.
之後,我在訪談錄中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百瀨美篶。
這位女士是日中學校的班主任,也就是泉美代子的母親。
設立日中學校的決定,讓美代子在台灣的生活得以暫時延續。
不過很可惜的,不久後就爆發了二二八事件
國民政府決定遣返所有日籍人員,還成立不到一年的日僑中學校也跟著結束。
.
是不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讓泉美代子一輩子對成大、對台南念念不忘呢?
我無法回答,但看著文獻中那群成長的灣生們,想必是在這裡度過了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記憶吧。
這塊石碑,就是鳳木會留給台南最後的記憶
在揭碑儀式時,鳳木會會長濱壽夫表達了日治時期的學生,生於台灣、長於台灣、授業於台南高等工業學校,
雖然接下來也要離開台灣,但希望隨著這塊石碑,他們能將自己的魂魄永留於此。
.
「這塊碑沒有名字,但我私底下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博物館的褚老師說。
「什麼名字?」我問。
「『留魂之碑』。」
.
突然我看到一段,在八十年校慶那天
一位最後的鳳木會員玉孝男先生的一段話
讓在場所有人都為之動容:
「我生於台灣,在台南就學成長,這裡是我的故鄉,」
他舉起手來,把自己的身體劃成二半,很激動的說:
「這一半是日本人,另一半......
.
是台灣人!」
.
PS:圖片翻攝自成大校友會刊《成人之美》
另感謝成大博物館褚晴暉老師提供素材
成大校徽 在 成功大學成功校區地址、台大校徽、成大校訓在PTT/mobile01 ... 的推薦與評價
本校校徽係民國45年8月改制為省立成功大學後所設計,其概念為「本校校址座落於文化古都台南市,台南市以鳳凰樹聞名,校徽上鳳凰花之設計,乃淵源於此。 ... <看更多>
成大校徽 在 成功大學成功校區地址、台大校徽、成大校訓在PTT/mobile01 ... 的推薦與評價
本校校徽係民國45年8月改制為省立成功大學後所設計,其概念為「本校校址座落於文化古都台南市,台南市以鳳凰樹聞名,校徽上鳳凰花之設計,乃淵源於此。 ... <看更多>
成大校徽 在 國立成功大學- College & university, School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成功大學(英語: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縮寫:NCKU),簡稱成大,為 ... 附註:</p><h3>校徽</h3><p>現有校徽源自於1956年8月改制為省立成功大學後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