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轉載】【2020 諾貝爾物理學獎】廣義相對論與宇宙最黑暗秘密
打風落雨留在家,為何不試試學習黑洞的理論呢?😹😹😹
//諾貝爾獎有三個科學奬項,我們在學校也習慣以「物理、化學、生物」等不同科目去區分不同科學領域。這種分界當然能夠方便我們以不同角度去理解各種自然現象,但大自然其實是不分科目的。科學最有趣的是各種自然現象環環相扣,我們不可能只改變大自然的某一個現象而不影響其他。就好像蝴蝶效應,牽一髮而動全身。
廣義相對論間接推論暗物質存在的必要
廣義相對論是目前最先進的重力理論,它能夠解釋迄今為止所有實驗和觀測數據。然而,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的轉速和可觀測宇宙的物質分佈,都顯示需要比觀測到的物質更加多的質量。這是物理學的其中一個未解之謎,有時會被稱為「消失的質量」問題。那些「應該在而卻看不到」的物質,就叫做暗物質 (dark matter) 。
有些物理學家猜測,會否根本沒有暗物質,而是廣義相對論需要被修改呢?他們研究「修正重力 (modified gravity) 」理論,希望藉由修正廣義相對論去解釋這些觀察結果,無需引入暗物質這個額外假設。可是從來沒有修正重力理論能媲美廣義相對論,完美地描述宇宙一切大尺度現象。
天文學研究向來難以得到諾貝爾獎,因為天文發現往往缺乏短期實際應用。然而過去十年之間,有關天文發現的研究卻得到了五個諾貝爾物理學獎。換言之,過去幾十年間改變人類對宇宙的基本認知的,有一半是來自於天文現象。其中有關廣義相對論的包括 2017 年的重力波觀測、 2019 年的宇宙學研究,以及 2020 年的黑洞研究。
不過很少人提及這三個關於廣義相對論的發現其實同時令暗物質的存在更加可信。因為這些發現測量得越精確,就代表廣義相對論的錯誤空間更小。換句話說,物理學家越來越難以靠修正重力去解釋「消失的質量」問題,所以暗物質的存在就越來越有其必要了。
換句話說,如果證明黑洞存在,其對科學的影響並不單止是為愛因斯坦的功績錦上添花,而是能夠加深人類對構成宇宙的物質的理解。
描述四維時空的圖
談黑洞之前,我們首先要理解一下,物理學家是如何研究時空的。研究時空的一種方法,就是利用所謂的時空圖 (spacetime diagram) 。一般描述幾何空間的圖,在直軸和橫軸分別表示長和闊,形成一個二維平面。有時更可按需要加多一條垂直於平面的軸,代表高度。長、闊、高,構成三維空間。但如果要再加上時間呢?那麼就再在垂直於長、闊、高的第四個方向畫一條軸吧。咦?
怎麼了,找不到第四個方向嗎?這是當然的,因為我們都是被囚禁在三維空間之中的生物。如果有生活在四維空間裡的生物,牠們會覺得我們很愚蠢,問我們:「為什麼不『抬頭』?第四個方向不就在這邊嗎?」就像我們看著平面國的居民一樣,在二維生物眼中,牠們的世界只有前後左右,沒有上下。到訪平面國的我們也會問:「為什麼不『抬頭』?第三個方向不就在這邊嗎?」但牠們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宇宙是三維空間,另外加上時間。如果要加上時間軸這個「第四維」的話,我們就必須犧牲空間維度。物理學家使用的時空圖就是個三維空間,直軸代表時間(時間軸)、兩條水平的橫軸代表空間(空間軸)。當然,把本來的三維空間放在二維的平面上,我們需要一些想像力。在時空圖上,每個點都代表在某時某地發生的一件事件 (event)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時空圖看出事件之間因果關係。一個人在時空中活動的軌跡,在時空圖上稱為世界線 (world line) 。
由於時間軸是垂直的,並且從時空圖的「下」向「上」流動。一個站在原地位置不變的人的世界線會是平行時間軸的直線。由於光線永遠以光速前進,光線的世界線會是一條斜線。而只要適當地選擇時間軸和空間軸的單位,光線的世界線就會是 45 度的斜線。因為沒有東西能跑得比光快,一個人未來可以發生的事件永遠被限制在「上」的那個由無數條 45 度的斜線構成的圓錐體之間,而從前發生可以影響現在的所有事件則永遠在「下」的圓錐體之間。這兩個「上」和「下」的圓錐體內的區域稱為那個人當刻的光錐 (light cone) ,而物理學家則習慣以「未來光錐 (future light cone) 」和「過去光錐 (past light cone) 」分別表示之。
所有東西的世界線都必定被位於未來和過去光錐之內。在沒有加速度的情況下,所有世界線都會是直線。如果涉及加速,世界線就會是曲線。而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概念,就是重力與加速度相等,兩者是同一種東西。因此我們就知道如果在時空圖上放一個質量很大的東西,例如黑洞,那麼附近的世界線就會被扭曲。不單是物質所經歷的事件,連時空也會被重力場扭曲,因此時空圖上的格網線和光錐都會被扭曲往黑洞的方向。換句話說,越接近黑洞,你的越大部分光錐就會指向黑洞內部。因為你的世界線必須在光錐之內,你會剩下越來越小的可能逃離黑洞的吸引。
2020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頒給了彭羅斯 (Roger Penrose) ,以表揚他「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嚴謹預測」。在彭羅斯之前的研究,大都對黑洞的特性作出了一些假設,例如球狀對稱。這是因為以往未有電腦能讓物理學家模擬黑洞,只能用人手推導方程。但廣義相對論是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就算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也是極端難解開的,所以物理學家只能靠引入對稱和其他假設去簡化方程。因此許多廣義相對論的解都是帶有對稱假設的。這就使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許多物理學家就疑惑,會不會是因為額外加入的對稱假設才使黑洞出現?在現實中並沒有完美的對稱,會不會就防止了黑洞的出現?
黑洞只是數學上的副產品嗎?
彭羅斯發現普通的高等數學並不足以解開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因此他就轉向拓撲學 (topology) ,而且必須自己發明新的數學方法。拓撲學是數學其中一個比較抽象的分支,簡單來說就是研究各種形狀的特性的學問。 1963 年,他利用一種叫做共形變換或保角變換 (conformal transformation) 的技巧,把原本無限大的時空圖(因為空間和時間都是無限延伸的)化約成一幅有限大小的時空圖,稱為彭羅斯圖 (Penrose diagram) 。
彭羅斯圖的好處除了是把無限縮為有限,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故名思義,經過保角變換後的角度都不會改變。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都會把圖變換為另一種表達方式,例如世界地圖。由於地球表面是彎曲的,如果要把地圖畫在平面的紙上,就必須利用類似的數學變換。例如我們常見的長方形或橢圓形世界地圖,就是利用不同的變換從球面變換成平面。有些變換並不會保持角度不變,例如在飛機裡看到的那種世界地圖,在球面上的「直線」會變成了平面上的「曲線」。
扯遠了。回來談彭羅斯圖,為什麼他想要保持角度不變?因為這樣的話,光錐的方向就會永遠不變,我們可以直接看出被重力影響的事件的過去與未來。彭羅斯也用數學證明,即使缺乏對稱性,黑洞也的確會形成。他更發現在黑洞裡,一個有著無限密度的點——奇點 (singularity) ——必然會形成。這其實就是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 (Penrose-Hawking singularity theorem) ,如果霍金仍然在世,他亦應該會共同獲得 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奇點處,所有已知物理學定律都會崩潰。因此,很多物理學家都認為奇點是不可能存在宇宙中的,但彭羅斯的計算卻表明奇點不但可以存在,而且還必定存在,只是在黑洞的內部罷了。如果黑洞會旋轉的話(絕大部分都會),裡面存在的更不會是奇點,而是一個圈——奇異圈 (singularity ring) 。
黑洞的表面拯救了懼怕奇點的物理學家。黑洞的表面稱為事件視界 (event horizon) ,在事件視界之內,你必須跑得比光線更快才能回到事件視界之外。因此沒有任何物質能夠回到黑洞外面,所以黑洞裡面發生什麼事,我們都無從得知。就是這個原因給予了科幻電影如《星際啟示錄 (Interstellar) 》創作的空間——在黑洞裡面,編劇、導演和演員都可以天馬行空。只要奇點永遠被事件視界包圍,大部分科學家就無需費心去擔心物理學可能會分崩離析了。甚至有些科學家主張,研究黑洞的內部並不是科學。
雖然如此,卻沒有阻礙彭羅斯、霍金等當代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利用與當年愛因斯坦所用一樣的工具——紙和筆——去研究黑裡面發生的事情。雖然或許我們永遠無法證實,但他們的研究結果絕非無中生有,而是根據當代已知物理定律的猜測,即英文中所謂 educated guess 。利用彭羅斯圖,我們發現不單奇點必定存在,而且在黑洞裡面,時間和空間會互相角色。
但這是什麼意思?數學上,時間和空間好像沒有分別,但在物理上兩者分別明顯:在空間中我們可以自由穿梭,但在時間裡我們卻只能順流前進。彭羅斯發現,帶領掉入黑洞的可憐蟲撞上奇點的並非空間,而是時間,因此我們也說奇點是時間的終點。亦因為在黑洞裡面掉落的方向是時間,向後回頭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旦落入黑洞,就只能走向時空的終結。
看見黑洞旁的恆星亂舞
另一半諾貝爾獎由 Reinhard Genzel 和 Andreas Ghez 平分,以表揚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銀河系中心的確有一個超大質量的物體,而且每個星系中心都有一個。這些質量極大的物體,就是所謂的超大質量黑洞 (supermassive blackholes) 。
上世紀 50 年代開始,天文學家陸續發現了許多會釋放出無線電輻射的天體,稱為類星體 (quasars) 。之後其中一個類星體 3C273 被觀測確認是銀河系外的星系中心。根據計算, 3C273 釋放出的無線電能量是銀河系中所有恆星的 100 倍。起初,天文學家認為這些能夠釋放巨大能量的類星體,必然是些比太陽重百萬倍的恆星。但是理論計算結果卻表明,這麼重的恆星會是極不穩定的,而且壽命會非常短,因此類星體不可能是恆星。
為什麼這些類星體不可能是恆星?因為恆星的發光度是有極限的,而且正比於恆星的質量。這個極限稱為愛丁頓極限 (Eddington limit) 。如果恆星的發光度超出愛丁頓極限,光壓(radiation pressure ,即光子對物質所施的壓力)就會超過恆星自身的重力,恆星就會變得不穩定。因此,天文學家逐漸改而相信類星體是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這也令類星體多了一個名字: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每個黑洞旁邊都有一個最內穩定圓形軌道 (innermost stable circular orbit) ,依據黑洞會否旋轉而定,大概是黑洞半徑的 3–4.5 倍。比最內穩定圓形軌道更接近黑洞的範圍,環繞黑洞運行的物質都會因不穩定的軌道而墜落黑洞之中,並在墜落的過程中釋放出 6–42% 的能量,因此可以解釋活躍星系核的強大發光度。
另一方面,彭羅斯在 1969 年亦發現一個旋轉的黑洞能夠把能量轉給物質,並且把物質拋出去,這個過程稱為彭羅斯過程 (Penrose process) 。換言之,從黑洞「偷取」能量是有可能的。科學家估計,科技非常先進的外星文明有可能居住於黑洞附近,並利用彭羅斯過程從黑洞提取免費的能源。這個過程亦進一步支持超大質量黑洞能夠釋放巨大能量的理論。
由於 E=mc2 ,能量即是質量,因此被偷取能量的黑洞的質量就會減少。霍金在 1972 年發現一個不會旋轉的黑洞的表面積不可能減少。黑洞質量越大,其表面積就越大,因此不會旋轉的黑洞不會有彭羅斯過程。他亦發現,如果是個會旋轉的黑洞,其表面積是有可能減少的。因此霍金的結論支持了彭羅斯的理論。
Genzel 和 Ghez 兩人的研究團隊已經分別利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的望遠鏡和位於夏威夷的凱克望遠鏡 (Keck Telescope) 監察了距離地球約 25,000 光年的銀河系中心區域將近 30 年之久。他們發現有很多移動速度非常快的恆星,正在環繞一個不發光的物體轉動。這個不發光的物體被稱為人馬座 A* (Sagittarius A*, 縮寫為 Sgr A*) 。 Sgr A* 會放出強大的無線電波,這點與活躍星系核的情況相似。
他們不單確認了這些恆星的公轉速率與 Sgr A* 的距離的開方成反比, Genzel 的團隊更成功追蹤了一顆記號為 S2 的恆星的完整軌跡。這兩個結果都表明, Sgr A* 必然是一個非常細小但質量達 400 萬倍太陽質量的緻密天體。這樣極端的天體只有一種可能性:超大質量黑洞。
霍金輻射 黑洞的未解之謎
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在解釋科學背景的文件中亦特別提及霍金的黑洞蒸發理論以及霍金輻射 (Hawking radiation) 。現時仍然未能探測到霍金輻射的存在,未來若成功的話除了將再一次驗證廣義相對論以外,更會對建立量子重力理論 (quantum gravity theory) 大有幫助。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重力波研究、宇宙學研究、黑洞研究,都是直接檢驗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方法。加上 2019 年 4 月 10 日公布的黑洞照片,大自然每一次都偏心愛因斯坦。相信愛因斯坦在天上又會伸出舌頭,調皮地說:「我早就知道了!」//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鍾日欣,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是JC老師 電腦相關課程授課超過6000小時的一位AutoCAD課程講師 由於實在太多同學向JC老師反映,希望可以有線上課程學習 所以就決定錄製一系列的AutoCAD 3D線上影片教學 而且不加密、不設限、不販售,就是純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如果這部AutoCAD 3D教學影片對你有...
橢圓長軸短軸 在 史丹福狂想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覺得這些紅血球與平常見到的紅血球有何分別?
這些紅血球是不是不如平時的圓,而是有一點點橢圓的感覺呢?原來這張周邊血液抹片是來自一位患有東南亞卵圓形紅細胞增多症(Southeast Asian ovalocytosis)的病人。(根據某鄰近強國的說法,這算不算把東南亞污名化呢?是不是要改名為新型卵圓形紅細胞增多症?🤔🤔🤔)
這些紅血球叫做卵圓形(ovalocytes)。它們與我們之前談過的橢圓形紅細胞(elliptocyes)有何不同呢?原來卵圓形細胞長軸與短軸的比例較低,根據定義是少於2:1,而橢圓形紅細胞的長軸比短軸的比例則較高。
東南亞卵圓形紅細胞增多症是一個由於基因變異令紅血球膜上band 3蛋白減少而引起的疾病。患者大多都沒有症狀,或只有非常輕微的溶血。顧名思義,這疾病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等東南亞地區很常見。
值得一提的是,這基因變異可以有較減少瘧疾原蟲進入紅血球內,可以減少患者得到瘧疾的機會。
橢圓長軸短軸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知道嗎?【最長的一天】#本日冷知識1529
大給厚,大家好。冬至湯圓吃完恰逢耶誕 ← 可不盡然是巧合。又忽有天文奇景日環食* 出現。科宅覺得振奮,有個梗一定要趁這個時機抖出來。
那就是海誓山盟,地久與天長——我們都知道台灣在北半球,冬至對咱來說是白天=日照時數最短的一天。但各位朋友你知道嗎?冬至後的一兩天,卻意外的是地球上最長的一天。
「喔,科宅又在說瘋話了。」不不,其實道理很簡單,講個五千字你就懂了。喔喔不,別走ㄚ。三年前 Vsauce 有一集 "How Earth Moves" (地球怎麼動),只要看懂了你就會相信......麥摳的眉毛了。而小編沒有那麼俊俏的眉毛,於是只能試圖用文字和大家解釋三維空間中的運動現象。
「別試了。不會有用。」那好,我只講重點,那之後仍有興趣的人我們在留言區繼續聊問答ㄅ。
「冬至是白日最短」和「冬至後一兩天是一天最長」兩個陳述之所以不矛盾,當然是前者的 白日 和後者的 一天 說的是不同的定義。冬至是一年中日出最晚、日落最早,所以由日出到日落的日光時間最短的一天,主因是地球自轉軸傾倒了 23.5 度角,冬至這天對北半球來說太陽的「赤緯」(相對於地球赤道的仰角)最低,所以運行的軌跡很快就遇到地平線了。
後者的一天指的是 #太陽日(solar day),定義是今天的正午(日正當中)到明天的正午之間經過的時間。是透過觀測太陽方位,也就是看日晷的竿影來決定的(因為直視太陽眼睛會瞎,母湯喔)。
【是的,一年當中的每天其實並不一樣長】,如果你忘了這整篇文章的內容,記得這點就值得這集的冷了。這個事實反而對現代人來說比較驚訝,因為我們拋棄日晷很久了,都是透過精密的電子鐘錶/機械鐘錶認知時間。
鐘錶上的每天都等長的一天使用的是「平(均)太陽日」,也就是將一年平均分給 365.2425... 天後的結果。導致的結果是,若我們實際在 12:00 去觀測太陽,就會震驚地發現「一年裡只有四天你的手表說的正午會是真的正午」。
現在是年底,在推特、IG、FB的天文社群會開始流行發一個有點神祕的圖:2019 年的太陽軌跡。這個叫做「日行跡」(analemma)的圖是在一年之中,每天的同一個時間在同一個地方拍攝太陽。把所有照片疊成一張,得出的太陽8 字形軌跡。8字形之中,只有太陽位在 8的對稱軸上的四天,手表的中午和日晷的正午(竿影最短)會重合。
其餘日子裡,因為手表的時刻和日晷的時刻之間逐漸產生起起伏伏、你追我趕的落差,所以「同一個時間拍攝」(手表時間)太陽,才會在天上不同的位置,這就是日行跡的簡要由來。
是什麼造成每一天太陽不肯乖乖同一時間出現在同一個地方呢?地平論者:因為太陽和你我一樣都會賴床、上班塞車。地心說天文學家:笨笨的,當然是因為太陽除了繞地球運轉之外,還繞著一個本輪(epicycle)所以忽快忽慢的。這些不合時宜的可愛言論以下省略。
我們親愛的科學克卜勒:那是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的的軌道不是正圓。橢圓軌道中的「等面積定律」(後世:克卜勒第二定律)說道——地球在近日點時運動得快、在遠日點時運動得慢。
這裡我真的無法解釋得比 YouTube 的解釋之王好,所以若你感到興趣,請從這個時間碼 [9:17] 開始看個半分鐘
youtu.be/IJhgZBn-LHg?t=557
地球的近日點在近代都落在 1 月 2 號到 5 號左右。下一次是落在 2020 年 1 月 5 號。←造成這三天落差的原因超有趣,近日點並不會自己亂跑,而是我們的曆法採用閏年,日期會亂跑,每四年一循環的緣故。
但一年最長的一天又不是地球近日點(perihelion),而是在冬至後幾天,原因就有點難用文字說明了,簡言之又是地軸歪 23.5 度的關係,因為太陽日是以太陽為準,太陽在黃道面上,但地球自轉是在赤道面上運動的,這樣3D的相對運動關係所導致的。
容我這麼簡化,如果地球是正圓形軌道公轉,則最長的太陽日會有兩天,一天在夏至,一天在冬至。但與橢圓軌道的影響疊加之下,冬至+近日點的那一次就贏了。至於冬至和近日點之間只差三周這件事完全是天文學、以及人類歷史的巧合,#米蘭科維奇 先生對此頗有研究。
在日行跡上,最長的一天是8字形較大的那個環上,水平切線碰到的那天。也就是 12 月 25 日前後。
講那麼多這神奇的一天比平均值長多少呢?大約 30 秒而已,非常不顯著 XD
說真的,我這篇文章非常粗糙 sketchy,完全沒有想解釋到 100 % 準確,一來那樣要多花五千字,二來我自己也是花了三年才搞懂,何苦要和各位苦苦相逼 XD 只要和大家報告有這麼一回事,挑起大家的興趣之後,改天若各位忽然想起,想和朋友說,卻~~燈冷~~發現自己不是很懂的時候,就會再次認真研究了。
慢慢來,太陽不會跑走。這冷知識大概一千年內都不會過期。地球公轉軌道最大的擾動來自於月球和木星的萬有引力。
最後,你知道嘛?不只冬至和地球近日點差三個禮拜,今天和 #民主到期續約日 也差兩個半禮拜。去投票,該死的,沒有藉口,多謝。
*附註:和日全蝕一樣,日環食只有在當天日半球的狹長地帶才能看到。2019/12/26 的日環食地帶的緯度低,通過斯里蘭卡、新加坡,在台灣只能觀測到日偏食。但好消息!近在 2020/06/21 的日環食地帶會通過台灣。
橢圓長軸短軸 在 鍾日欣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是JC老師
電腦相關課程授課超過6000小時的一位AutoCAD課程講師
由於實在太多同學向JC老師反映,希望可以有線上課程學習
所以就決定錄製一系列的AutoCAD 3D線上影片教學
而且不加密、不設限、不販售,就是純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如果這部AutoCAD 3D教學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
請幫我按個讚,給我點鼓勵,也多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喔~
---------------------------------------------------------------------------------------------------------
3D塑形指令
● 矩形體BOX:
◆ 建立3D實體的矩形體
◆ 用滑鼠拉
◆ 滑鼠+動態輸入(先輸入XY,點一下滑鼠再輸入Z)
◆ @X,Y,Z
◆ @X,Y再給高度Z
◆ 長度(L):分別輸入長、寬、高,可用滑鼠決定方向
◆ 立方體(C):給邊長,可用滑鼠決定方向
◆ 中心點(CE)
★ 使用方式一樣
★ 輸入的距離不一定是正確的距離,有打@的都是兩倍長
★ 距離會往兩邊長
● 楔形體WEDGE:
◆ 使用方式同矩形體
● 圓柱體CYLINDER:
◆ 點取中心點
◆ 給半徑或是直徑(D)
◆ 給高度
◆ 二點(2P)
◆ 三點(3P)
◆ 橢圓形(E)
★ 軸端點
▲ 先點一點軸端點,再點同一軸另一個端點(可給距離)
▲ 點另一軸端點(可給距離)
▲ 給高度
★ 中心點
▲ 點中心點
▲ 給長短半徑
▲ 給高度
● 圓錐體CONE:
◆ 使用方式同圓柱體
● 圓球體SPHERE:
◆ 點取中心點
◆ 給半徑或是直徑(D)
● 圓環體TORUS:
◆ 先輸入圓環半徑或直徑(D)
◆ 再輸入圓管半徑或直徑(D)
◆ 注意事項
◆ 圓環半徑小於圓管半徑:有中心開孔
◆ 圓環半徑等於圓管半徑:沒有中心開孔,正好收成一點
◆ 圓環半徑大於圓管半徑:沒有中心開孔
● 聚合實體POLYSOLID
◆ 使用方式同PLINE,繪製具有厚度及高度的實體物件
◆ 使用極座標與正交會有問題
◆ 物件(O):選取物件轉聚合實體
◆ 高度(H):設定聚合實體高度
◆ 寬度(W):設定聚合實體寬度
◆ 對正(J):設定聚合實體對正方式
● 角錐體PYRAMID
◆ 多邊形加高度
◆ 外切(C):外切於圓
◆ 內接(I):內接於圓
◆ 邊緣(E):設定邊長
◆ 邊(S):設定編數
● 螺旋線HELIX
◆ 繪製2D、3D螺旋線
◆ 使用方式同圓柱體
◆ 點取中心點
◆ 基準半徑或 [直徑(D)]
◆ 頂部半徑或 [直徑(D)]
◆ 給高度
◆ 旋轉數(T):螺旋線旋轉數
◆ 旋轉高度(C):螺旋線間距高度
◆ 扭轉(W):螺旋線旋轉方向
---------------------------------------------------------------------------------------------------------
AutoCAD 2016 3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s://bit.ly/33qj1CT
AutoCAD 2016 3D 線上教學影片範例下載:https://bit.ly/3uuPUu7
AutoCAD 2016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2Y5F4Mw
AutoCAD 2D 常用快速鍵清單整理:http://bitly.com/2dUEJ9d
建築室內設計Arnold擬真呈現教學影片目錄:https://bit.ly/2VbZmmd
TQC AutoCAD 2008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tB
3ds Max 2015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n3
JC老師個人網站:http://jc-d.net/
JC老師個人FB:https://www.facebook.com/ericjc.tw
JC-Design LINE ID:@umd7274k
橢圓長軸短軸 在 鍾日欣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是JC老師
電腦相關課程授課超過6000小時的一位AutoCAD課程講師
由於實在太多同學向JC老師反映,希望可以有線上課程學習
所以就決定錄製一系列的AutoCAD 3D線上影片教學
而且不加密、不設限、不販售,就是純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如果這部AutoCAD 3D教學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
請幫我按個讚,給我點鼓勵,也多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喔~
---------------------------------------------------------------------------------------------------------
3D塑形指令
● 矩形體BOX:
◆ 建立3D實體的矩形體
◆ 用滑鼠拉
◆ 滑鼠+動態輸入(先輸入XY,點一下滑鼠再輸入Z)
◆ @X,Y,Z
◆ @X,Y再給高度Z
◆ 長度(L):分別輸入長、寬、高,可用滑鼠決定方向
◆ 立方體(C):給邊長,可用滑鼠決定方向
◆ 中心點(CE)
★ 使用方式一樣
★ 輸入的距離不一定是正確的距離,有打@的都是兩倍長
★ 距離會往兩邊長
● 楔形體WEDGE:
◆ 使用方式同矩形體
● 圓柱體CYLINDER:
◆ 點取中心點
◆ 給半徑或是直徑(D)
◆ 給高度
◆ 二點(2P)
◆ 三點(3P)
◆ 橢圓形(E)
★ 軸端點
▲ 先點一點軸端點,再點同一軸另一個端點(可給距離)
▲ 點另一軸端點(可給距離)
▲ 給高度
★ 中心點
▲ 點中心點
▲ 給長短半徑
▲ 給高度
● 圓錐體CONE:
◆ 使用方式同圓柱體
● 圓球體SPHERE:
◆ 點取中心點
◆ 給半徑或是直徑(D)
● 圓環體TORUS:
◆ 先輸入圓環半徑或直徑(D)
◆ 再輸入圓管半徑或直徑(D)
◆ 注意事項
◆ 圓環半徑小於圓管半徑:有中心開孔
◆ 圓環半徑等於圓管半徑:沒有中心開孔,正好收成一點
◆ 圓環半徑大於圓管半徑:沒有中心開孔
● 聚合實體POLYSOLID
◆ 使用方式同PLINE,繪製具有厚度及高度的實體物件
◆ 使用極座標與正交會有問題
◆ 物件(O):選取物件轉聚合實體
◆ 高度(H):設定聚合實體高度
◆ 寬度(W):設定聚合實體寬度
◆ 對正(J):設定聚合實體對正方式
● 角錐體PYRAMID
◆ 多邊形加高度
◆ 外切(C):外切於圓
◆ 內接(I):內接於圓
◆ 邊緣(E):設定邊長
◆ 邊(S):設定編數
● 螺旋線HELIX
◆ 繪製2D、3D螺旋線
◆ 使用方式同圓柱體
◆ 點取中心點
◆ 基準半徑或 [直徑(D)]
◆ 頂部半徑或 [直徑(D)]
◆ 給高度
◆ 旋轉數(T):螺旋線旋轉數
◆ 旋轉高度(C):螺旋線間距高度
◆ 扭轉(W):螺旋線旋轉方向
---------------------------------------------------------------------------------------------------------
AutoCAD 2016 3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s://bit.ly/33qj1CT
AutoCAD 2016 3D 線上教學影片範例下載:https://bit.ly/3uuPUu7
AutoCAD 2016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2Y5F4Mw
AutoCAD 2D 常用快速鍵清單整理:http://bitly.com/2dUEJ9d
建築室內設計Arnold擬真呈現教學影片目錄:https://bit.ly/2VbZmmd
TQC AutoCAD 2008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tB
3ds Max 2015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n3
JC老師個人網站:http://jc-d.net/
JC老師個人FB:https://www.facebook.com/ericjc.tw
JC-Design LINE ID:@umd7274k
橢圓長軸短軸 在 鍾日欣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是JC老師
電腦相關課程授課超過6000小時的一位AutoCAD課程講師
由於實在太多同學向JC老師反映,希望可以有線上課程學習
所以就決定錄製一系列的AutoCAD 3D線上影片教學
而且不加密、不設限、不販售,就是純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如果這部AutoCAD 3D教學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
請幫我按個讚,給我點鼓勵,也多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喔~
---------------------------------------------------------------------------------------------------------
3D塑形指令
● 矩形體BOX:
◆ 建立3D實體的矩形體
◆ 用滑鼠拉
◆ 滑鼠+動態輸入(先輸入XY,點一下滑鼠再輸入Z)
◆ @X,Y,Z
◆ @X,Y再給高度Z
◆ 長度(L):分別輸入長、寬、高,可用滑鼠決定方向
◆ 立方體(C):給邊長,可用滑鼠決定方向
◆ 中心點(CE)
★ 使用方式一樣
★ 輸入的距離不一定是正確的距離,有打@的都是兩倍長
★ 距離會往兩邊長
● 楔形體WEDGE:
◆ 使用方式同矩形體
● 圓柱體CYLINDER:
◆ 點取中心點
◆ 給半徑或是直徑(D)
◆ 給高度
◆ 二點(2P)
◆ 三點(3P)
◆ 橢圓形(E)
★ 軸端點
▲ 先點一點軸端點,再點同一軸另一個端點(可給距離)
▲ 點另一軸端點(可給距離)
▲ 給高度
★ 中心點
▲ 點中心點
▲ 給長短半徑
▲ 給高度
● 圓錐體CONE:
◆ 使用方式同圓柱體
● 圓球體SPHERE:
◆ 點取中心點
◆ 給半徑或是直徑(D)
● 圓環體TORUS:
◆ 先輸入圓環半徑或直徑(D)
◆ 再輸入圓管半徑或直徑(D)
◆ 注意事項
◆ 圓環半徑小於圓管半徑:有中心開孔
◆ 圓環半徑等於圓管半徑:沒有中心開孔,正好收成一點
◆ 圓環半徑大於圓管半徑:沒有中心開孔
● 聚合實體POLYSOLID
◆ 使用方式同PLINE,繪製具有厚度及高度的實體物件
◆ 使用極座標與正交會有問題
◆ 物件(O):選取物件轉聚合實體
◆ 高度(H):設定聚合實體高度
◆ 寬度(W):設定聚合實體寬度
◆ 對正(J):設定聚合實體對正方式
● 角錐體PYRAMID
◆ 多邊形加高度
◆ 外切(C):外切於圓
◆ 內接(I):內接於圓
◆ 邊緣(E):設定邊長
◆ 邊(S):設定編數
● 螺旋線HELIX
◆ 繪製2D、3D螺旋線
◆ 使用方式同圓柱體
◆ 點取中心點
◆ 基準半徑或 [直徑(D)]
◆ 頂部半徑或 [直徑(D)]
◆ 給高度
◆ 旋轉數(T):螺旋線旋轉數
◆ 旋轉高度(C):螺旋線間距高度
◆ 扭轉(W):螺旋線旋轉方向
---------------------------------------------------------------------------------------------------------
AutoCAD 2016 3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s://bit.ly/33qj1CT
AutoCAD 2016 3D 線上教學影片範例下載:https://bit.ly/3uuPUu7
AutoCAD 2016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2Y5F4Mw
AutoCAD 2D 常用快速鍵清單整理:http://bitly.com/2dUEJ9d
建築室內設計Arnold擬真呈現教學影片目錄:https://bit.ly/2VbZmmd
TQC AutoCAD 2008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tB
3ds Max 2015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n3
JC老師個人網站:http://jc-d.net/
JC老師個人FB:https://www.facebook.com/ericjc.tw
JC-Design LINE ID:@umd7274k
橢圓長軸短軸 在 [幾何] 橢圓平均問題- 看板Mat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想問說以一個正橢圓來說
長軸長度a,短軸長度b
我欲求算整個橢圓的平均直徑長
我的想法是用 (a+b)/2
而
一個介在長短軸之間的直徑長為 a<x<b 表示
一個x,一定會有另一個相同的x值的直徑長
一個橢圓有相同的x值2個
所以...如果土法煉鋼,(a+b+x1+x2+...+xn)/(2+n*2)
n為x取的數量
這樣子,以n取無限多個來說
(a+b)/2 是否等於 (a+b+x1+x2+...+xn)/(2+n*2) ??
小弟數學不好,請各位鄉民鞭小力一點 Q 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4.98.136
... <看更多>